范文写作网 > 参考文献 > > 参考文献与注释区别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与注释区别

摘要:导语: 参考文献 与注释的区别是什么呢? 参考文献 与注释是 论文 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者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1、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
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区别,导语,参考文献,注释,区别,是什么,论

骑牛去化缘,托班育儿知识,连城小说网

  导语: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是什么呢?参考文献与注释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两者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欢迎阅读!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1、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或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表之前。

  2、注释。是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为了保障原作者的著作权。

  3、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参考文献与注释

  参考文献:

  Bai Yuchan.

  1988 Haiqiong baizhenrenyulu. Daozang reprint,vol.33

  白玉蟾《海琼白真人语录》,见《道藏》第33册1988年版。

  Bokenkamp, S.

  1986 The Peach Flower Font and the Grotto Passag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06

  Constable, N.

  1996 'Introduction', in: N. Constable (ed.) Guest People:Hakka Identity in

  China and Abroad.Seattle

  Cushman, R.

  1970 'Rebel Haunts and Lotus Huts: Problems in the Ethnohistory of the Yao',

  PhD dissertation,Cornell University

  Faure, D.

  1986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Rural Society: Lineage and Village in the

  Eastern New Territories.Hong Kong.

  *** The Lineage as a Cultural Invention:The Case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Modern China,15:1(***)pp.4-36.

  Freedman, M.

  1965 Lineage Organiz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London, (first published, 1958).

  1971 Chinese Lineage and Society: Fukien and Kwangtung. London (1966) Hahn,T.

  1988 'The Standard Taoist Mountain and Related Features of Religious Geography', Cahiers d'Extreme Asie 4

  Hansen,V.

  1990 Changing Gods in Medieval China,1127-1276. Princeton

  Huang Yu & Li Bengao.

  1988 'Ye tan Yaozu "qianjiadong"',in:Xi'nan minzu yanjiu Guiyang:

  Guizhou minzu.

  黄钰和李本高《也谈瑶族千家洞》收录于《西南民族研究贵阳:贵州民族》

  Hu Qiwang and Fan Honggui.

  1983 Pancunyaozu(n.p.:Minzu)

  胡起望和范宏贵《盘村瑶族》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Huang Yu.

  1988 'Yaozu "pinghuang juandie" chutan',in: Qiao Jian,Xie Jian,Hu Qiwang (eds)Yaozu yanjiu lunwenji. (Luancheng: Minzu),translated in Jacques Lemoine and Chiao Chien (eds) loc cit, 1991

  黄钰 《瑶族〈平皇卷牒〉初谈》1988。

  Jonsson, H.

  1993 'People of the Forested Mountain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the Kia Shen Pong', paper prepared for the 4th Workshop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Yao Studies,Chiangmai,December,1993

  1996 'Shifting Social Landscape: Mien (Yao) Upland Communities and Histories in State-Client Settings',Cornell University,PhD dissertation

  Kandre, P.

  1976 'Yao (lu Mien) Supernaturalism, Language, and Ethnicity', in: David J. Banks (ed.) Changing Identities in Modern Southeast Asia.The Hague

  1967 'Autonomy and Integration of Social Systems: The lu Mien ("Yao" or "Man") Mountain Population and Their Neighbors',in: Peter Kunstadter (ed.) Southeast Asian Tribes,Minorities,and Nations.Princeton

  Lagerwey, J.

  1987 Taoist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and History.New York

  1991 Le continent des esprits: la Chine dans le mirroir du taolsme.Bruxelles

  注释:

  (1)司马虚(Strickman),1980年,230页; 1982年,23-30页。这篇文章是在Shiratori Yoshiro 1975年作品中关于瑶族习俗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但Shiratori Yoshiro并没有提到道教。库希曼(Cushman)1970年的作品对瑶族历史和身份展开了出色而深入的研究。我希望能对其他地区瑶所背负的道教传统作出比较细致的分析,因而在此将仅注明中国学者在19世纪30年代已经观察到瑶族习俗的道教本质。

  (2)如容观夐Rong Guanjing,1988年, 220-230页; 徐仁瑶和胡起望,1985年,131-145页; 李维信Li Weixin,1985年,146-157页; 饶宗颐Rao Zongyi (Jao Tsong-yi),1988年,37-45页; 黄钰 Huang Yu, 1988年, 46-62页。 Jacques Lemoine也接受这一观点,参见Lemoine,1982年,11-44页和1983年,特别是196-197页。

  (3)大量的各种文本被保存下来。《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卷(1985年由南宁的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就包括了多达89种。

  (4)汉森(Hansen)在其书中对称号授予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见1990年,79-104页。

  (5)参见怀特(White),1991年,140-179页。

  (6)我的评论是基于他1993年的文章作出的,也可参见他1996年完成的博士论文。

  (7)蒲朝军和过竹编辑,1992年,书中各处。

  (8)正如库什曼指出的(见1970年,144-7页)。Peter·Kandr的描述最为清楚(见1976年,171-197页)。当然,迫于文化适应以及完全文化迫害的压力,东南亚和中国南部现在的情况都有所改变。对于中国大陆的情况,参见Litzinger,1995a,117-130页; 和1995b。

  (9)参见H.Stübel and Li Hua-min,1932年,35-42页和61-93页(这些材料和较完整的瑶牒在内容上完全相似,包括迁徙神话和一些先辈们迁徙的历史纪录)。文牒也详细记载了现在畲族祖先的历史,称他们为瑶(见H。 Stübel and Li Hua-min,1932年,76 -82页)。库什曼指出(见1970年,64-71页)这个神话是瑶族(包括海南岛上被称作苗的居民,他们实际是瑶族)和畲族特有的。怀特则认为这并不是事实(1991年,140-179页) 。

  (10)史图博和李化民H.Stübel and Li Hua-min,1932年,97 -111页。饶宗颐Rao Zongyi,1982年,1468-1496页。

  (11)见陈荣开,1997年。当然,他们也可能在漫长的几个世纪中吸纳了一些真正的瑶族群体。

  (12)张有隽ZhangYoujuan,1990年:3:25页。

  (13)《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卷,第68页(1643年版),第71页(1645年版,1833年重印)。

  (14)摘引自蒲朝军和过竹,1992年,339-344页。这个故事引自 op.cit,316-317页,因为盘瓠神话最早的版本实际是《后汉书》所述故事的意译。

  (15)参见怀特,1991年,141页和注释2。蒲朝军和过竹,1992年,316-327页,359-362页和其他各处。

  (16)对盘瓠崇拜的全面讨论,包括历史事实,参见蒲朝军和过竹,1992年,315-403页。因此我没理由假设瑶族(或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接受了这个故事或是由这个中华版本衍生出他们自己的神话。参见怀特,1991年,145页和158页。

  (17)对于一些版本,参见蒲朝军和过竹, 1992年, 327-329页 (经过陆路overland), 331 和352-353页 (overseas),对它们的讨论,见337-355页。Lemoine将这个故事作为历史事实进行了分析(1982年,15-17页,海外版)。容观夐Rong Guanjing 发现调查的149篇牒文中有24篇讲述了这个故事(1998年,222-223页)。在《广西瑶族社会历史调查》第八卷的89篇牒文中,有11篇多少都提到了这个故事。(第14,37,61,207,210,216,227,237,249,250和254篇)。

  (18)见Kandre,1976年,175-176页,基于对泰国北部瑶族进行的田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