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浅谈宁强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历史学毕业论文

浅谈宁强县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摘要:摘 要: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西部,是汉江源头和嘉陵江水系上游地区的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区域全年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森林覆盖率达61.8%,自然生态良好,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获得 “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如何充分发挥
关键词:浅谈,强县,发展,生态农业,思考,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

非常完美李桢航王思妮,濑亚美莉喷奶 qvod,军婚很荡漾

  摘 要: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西部,是汉江源头和嘉陵江水系上游地区的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区域全年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森林覆盖率达61.8%,自然生态良好,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获得 “中国天然氧吧”荣誉称号。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出一条陕南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范文写作网 http://www.bixuanzl.com
  关键词:生态 农业 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098-01
  一、宁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是实现全面小康必然之路
  宁强县全县总面积3246km2,辖16个镇、2??街道办事处、200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5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9.95%。2014年末全县贫困村130个(镇村综合改革前),贫困户21596户74016人。为了如期脱贫,产业之路是农户自我发展的必须选择,也是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的重要一步,而生态农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生态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家庭分散式农业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传统农业面临着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既不利于科技的推广,也不利于规模化的经营,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选择。
  3.生态农业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些发达国家提高了进口农产品质量标准,使蔬菜等农产品出口贸易形势更加严峻,生态农业已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二、宁强生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目前,国家对贫困县的投入及优惠政策很多,但真正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有限,产业发展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一旦遇到洪涝灾害,根本无法抵御。
  2.缺乏规模化种植,特色产业不突出
  宁强县深入实施“农业倍增工程”,狠抓农业园区和基础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主导特色产业规模,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诸如蜂蜜、中药材、土鸡、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
  3.基层农业技术性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基层农技中心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老化、技能退化,服务力不从心等问题,尤其是乡镇农技部门经过多次改革后,农技人员被“挪作他用”,基层农业服务部门形同虚设,“农业科技三下乡”流于形式,农技工作者未能真正做到潜心研究,把先进的技术、服务带到农村去,帮贫、扶贫效果不突出。
  4.劳动力缺乏,产业发展缺少后劲
  目前,山区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我县属秦巴连片贫困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不少留守农民仅满足于在家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务工的青壮年劳力,无法依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进而给产业发展带来很大难度。
  5.农产品未取得有机认证,流向市场价格低
  一方面散养户种养殖的生态产品,只是人们观念中的绿色产品,未取得相关的资格认证。另一方面有机绿色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价格也在普通同类商品价格的1倍以上。比如宁强县羌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大量利用耕地和荒山种植苜蓿、绞股蓝、苦荞等放养土鸡苗、黑猪,取得有机认证后,销售价格比同类商品高出80%-150%以上,市场供不应求。
  6.生态市场建设尚处于雏形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生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在陕南等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来说,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是在综合农贸市场和购物超市,经营主要以大宗的初级产品为主,绿色、特色的农产品几乎没有设置专区销售,有机市场建设尚待进一步完善。
  三、发展生态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1.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病险水库、中小河流治理,有效解决农田灌溉、防洪保安等问题,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2.以市场为导向,扩大规模,加快产业升级换代
  一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为经营模式,与山区林户合作成立养殖专业公司,以养殖基地带动周边零散养殖户,带动基地种养植产业的发展。二是以千山现代农业园区、康迪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加大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度。三是发挥本县羌龙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入股、托管,健全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四是把农业推向市场,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
  一是成立县级创业指导中心,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技能培训。二是通过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贴息、信贷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三是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吸引人才加入。
  4.充实农技人员队伍,破解技术发展难题
  一是从农林科技院校招聘专业技术性人才,调整充实基层农技中心,明确农技部门职能定位,保障专项经费,完善奖惩激励机制。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产业发展户进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技院校参观学习、借鉴经验。三是通过“农业科技三下乡”以及建立农作物高产示范园,农业合作社等方式解决产业发展户技术难题。
  5.创新观念,有效扩宽生态农产品市场
  一是牢固树立生态环保底线意识,以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汉江流域污染防治行动,稳步推进“绿水、蓝天、青山、宁静”四大工程。二是积极争取土蜂蜜、土鸡蛋、高山蔬菜等农产品有机认证,为产业发展户申请商标提供绿色通道。三是在景区建立生态农产品展销中心,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同时在大型超市设置“生态农产品”专营柜台。四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构建网上生态农产品市场,为加盟商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做大做强秦巴山区“互联网+生态农产品”发展之路。
  6.有效利用“全国天然氧吧”资源优势
  一是以网络采访、电视纪实、报刊介绍、大型喷绘等形式对宁强县独特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等进行宣传,着力打响“生态”这张牌。二是积极探索生态农业旅游之路。全力打造青木川古镇、草川子、汉水源森林公园、白龙湖景区、羌博园等知名景点沿线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