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南部湘语中的“?邮恰?
历史学毕业论文

南部湘语中的“?邮恰?

摘要:摘 要:在汉语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是”和“有”的否定形成对立,不存在“没是”和“不有”的说法,但在南部湘语娄邵片某些方言点中,“是”和“有”的否定却并不对立,“是”和“有”都可以用“?印崩捶穸ǎ?形成“?邮恰钡谋泶锓绞健!?邮恰痹谀喜肯嬗锫ι
关键词:南部,湘语,中的,邮恰,汉语,普通话,多方,言中,否定,形成

何昭亮,三资管理,户外婚礼流程

  摘 要:在汉语普通话和很多方言中,“是”和“有”的否定形成对立,不存在“没是”和“不有”的说法,但在南部湘语娄邵片某些方言点中,“是”和“有”的否定却并不对立,“是”和“有”都可以用“?印崩捶穸ǎ?形成“?邮恰钡谋泶锓绞健!?邮恰痹谀喜肯嬗锫ι燮?中有三种分布类型:“?邮恰庇搿安皇恰辈⒋嫘汀?“?邮恰庇搿斑硎恰辈⒋嫘汀?“?邮恰钡ビ眯汀!?印钡谋局适嵌浴熬哂小被颉按嬖凇钡姆穸ǎ?“?邮恰钡拇嬖谟杏镅缘乩砝嘈脱Ш腿嗣锹呒?认知的理据。
范文写作网 http://www.bixuanzl.com
  关键词:南部湘语;娄邵片;否定;?邮?
  作者简介:唐玉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长沙学院中文与影视传播系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9)
  储泽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9)
  否定是一个重要的语义语法范畴,任何一个陈述句,不是肯定,就是否定,甚至连疑问句也带有一定的肯定或否定的倾向 [1 ]。所有的语言都存在否定范畴或否定的表达方式。沈家煊将汉语与英语的否定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汉语否定词“不”和“没”的差异,并得出结论:汉语注重“是”和“有”的分别(“是”“有”分立),在否定句中,对“是”的否定用“不”,对“有”的否定用“没”,因此不能说“没是”和“不有” [2 ]。在汉语普通话中的确如此,但在汉语方言中却不尽然,方言调查材料显示:南部湘语中,就存在“?邮恰钡乃捣ǎ?“?印笨梢员泶铩懊弧薄?“没有”的含义,也就是说,南部湘语中存在相当于普通话中罕见的“没是”的说法。
  本文所指的南部湘语主要指湘语的娄邵片,包括湖南的娄底、新化、邵阳、隆回南部、新宁、绥宁、武??、城步等地 [3 ]。关于南部湘语的“?邮恰保?有几位学者提到过,但并未做深入分析。如储泽祥提到,湖南邵阳方言中肯定否定连说时,用“是唔是”(唔:否定词,一般读为自成音节的[■],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不”),单用否定式时说“没是” [4 ]。卢小群指出,湖南娄底方言中存在“我?邮锹Φ兹耍ㄎ也皇锹Φ兹耍?”的说法 [5 ]。罗昕如指出,湖南新化话中也有“我?邮切禄?人(我不是新化人)”的说法 [6 ]。
  那么,南部湘语究竟哪些方言点有“?邮恰钡乃捣ǎ课?什么会出现“?邮恰保俊?邮恰痹诟梅窖缘阒械牡匚蝗绾危空庑┪侍饩褪潜疚囊?讨论的主要内容。
  本文例句说明:如引用他人例句则注明出处,未注明出处的例句则为本人亲自进行语法调查后从发音人处获得。
  一、南部湘语各方言点的否定词系统
  要清楚“?邮恰钡睦戳?去脉,首先就必须了解“?印钡男灾省!?印痹谀喜肯嬗锔鞣窖缘阒蟹植脊惴海?其基本含义是“没”或“没有”,在有的方言点如绥宁、武冈的方言中,“?印被箍梢猿械!安弧钡墓δ堋!?印奔瓤勺鞫?词,也可作副词,还可以双音化为“?佑小薄?“?拥谩保?在有些方言点中语速快时,“?印焙蟮摹坝小薄暗谩笨梢允÷浴!?印钡墓δ鼙匦氪诱?个否定词系统出发才能得以准确了解,表1是南部湘语各方言点的否定词总表。
  说明:
  ①为表义明确,用普通话中的“没有1”(下文简称“没1”)、“没有2”(下文简称“没2”)来分别与方言中的否定动词和否定副词相对应。“没1”即普通话中的否定动词“没(有)”,否定“领属”、“存在”或表“不及”,如“没有钱”“屋里没有人”。“没2”即普通话中的否定副词“没(有)”,否定“曾经”或“过去”,如“没来”。
  ②各方言点按从北到南的顺序排列,此外,南部湘语区的湘乡、双峰、涟源、祁阳等地,本人尚未搜集到“?邮恰钡乃捣ǎ?故未列入此表中。“别”类否定词所有点都是“莫”,故未列出。
  ③“唔”,一般读为自成音节的[■](新化)或[■](邵阳、邵东、隆回、新宁),其意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否定词“不”,但否定的功能和范围因方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④武冈和城步两处的否定词“不”在口语中一般仅用于能性补语,与“是”的组合无关。
  由上表可以看出,南部湘语上述各点“?印惫钩傻摹?印崩喾穸ù使δ芮看螅旱谝唬?“没2”几乎都可以用“?印崩幢泶铮坏诙?,“没1”的核心语素也是“?印保?很多方言点用“?拥谩崩幢硎荆?“得”类似于一个附缀;第三,有些方言点中,“?印被共糠值爻械A恕安弧被颉斑怼钡墓δ堋?
  二、“?邮恰钡姆植祭嘈?
  在南部湘语中,“?邮恰奔础安皇恰保?“?印倍浴笆恰苯?行否定,或者说“?印倍哉?个判断句进行否定,由此构成否定判断句。“?邮恰痹谀喜肯嬗镏械姆植祭嘈涂晌酱碜鄹丛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不是”与“?邮恰辈⒋嫘停郝Φ?
  娄底方言中,“不是”与“?邮恰倍伎梢允褂茫?意义差别不大。《娄底方言词典》中专门列出了词条“?邮恰薄? ?邮牵合嗟庇诒本┗暗摹安皇恰? [7 ]。例如:
  (1)“是他话赐你?w吧?”“?邮枪w”。(是他告诉你的吧?不是的。)(颜清徽等,1998:154)
  (2)我?邮谴笱?生。(卢小群,2007:256)
  从《娄底方言词典》中的例句来看,“不是”也可以说,例如:
  (3)他■(们)屋里连?拥茫?你又不是???拥霉w。(他们家里一点钱都没有,你又不是很穷。)(同例1)
  (4)他不是打牌就是下棋。(颜清徽等,1998:31)
  所以,在娄底方言中,“不是”与“?邮恰钡囊庖宀畋鸩淮螅?很多情况下可以自由替换。
  (二)“唔是”与“?邮恰辈⒋嫘停盒禄?、邵阳市
  在新化、邵阳市方言中,“?邮恰庇搿斑硎恰倍伎梢允褂茫?意义差别很小。
  罗昕如指出,新化方言的判断动词“是”前,“?印薄斑怼倍伎梢杂茫?但其他属性动词前不能用“?印? [8 ]。
  (5)我唔是长沙人。/我?邮浅ど橙恕#ㄎ也皇浅ど橙恕#?(罗昕如,1998:269)   (6)其是?邮歉鲆缴???邮沁蟆#ㄋ?是不是一个医生?不是的。)(罗昕如等,2007:144)
  李国华指出,邵阳话中,“莫”和“嗯”都可以用来否定“是”,“莫”与“嗯”的使用几乎是自由的 [9 ]。例如:
  (7)莫/嗯是(不是) 莫/嗯是的(不是的)
  莫/嗯是人(不是人) 莫/嗯是他(不是他)(李国华,2009)
  李国华文中的“莫”即是本文的“?印保?“嗯”即是本文的“唔”,也就是说邵阳话中“唔是”与“?邮恰辈⑿校?在很多情况下可相互替换。
  储泽祥还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邵阳话中提问用“是唔是”,回答用“?邮恰? [4 ]。笔者询问发音人,有的说“是?邮恰币部梢运担?但是不太顺口,并且在陈述句中“?邮恰北取斑硎恰备?为常用,一般都说“?邮恰薄?
  (8)你是唔是长沙人?我?邮浅ど橙恕#?你是不是长沙人?我不是长沙人。)(储泽祥,1998:177)
  同样是“唔是”“?邮恰辈⑿校?但新化话中可以用“是?邮恰崩刺嵛剩?邵阳话中却不行,其中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邮恰钡ビ眯?
  “?邮恰钡ビ眯褪侵冈诔率鲂缘姆穸ㄅ卸暇渲校?“是”的否定绝大多数情况下用“?印保?不用“唔”或“不”。同时,将“是”与其他几个口语中常用的非自主属性动词如“等于”“姓”“值得”“像”进行系统比较,“?印庇胝庑┐实淖楹峡梢苑治?两类:一类是“??+少部分属性动词”;另一类是“??+大范围属性动词”。而在普通话中,马庆株认为这些非自主属性动词都只能用“不”来否定 [10 ]。
  1. ??+少部分属性动词:邵?|、隆回、新宁
  在邵东、隆回、新宁等地,只有少部分非自主属性动词用“?印崩捶穸ā?
  邵东方言如下例:
  (9)我咯屋?邮浅ど场#ǔど巢皇俏业睦霞摇#?
  (10)??邮俏铱┡笥选#ㄋ?不是我的朋友。)
  (11)咯个村的村长?邮?凇#ㄕ飧龃宓拇宄げ皇撬?。)
  但对其他的属性动词如:像、等于、姓等,一般不用“?印保?而用“唔”。例如:
  (12)?谶硐?诳┮?老子。(他不像他的爸爸。)
  (13)一加一唔等于三。(一加一不等于三。)
  隆回方言则呈现出不规则的现象,“?印笨梢苑穸ㄊ粜远?词“是”“等于”,但否定其他属性动词如“像”“值得”“姓”时却常常用“唔”。
  (14)一加一?拥扔谌?。(一加一不等于三。)
  (15)咯个人唔值得我俚尊敬。(这个人不值得我们尊重)
  (16)我唔姓张。(我不姓张。)
  2. ??+大范围属性动词:武冈、绥宁、城步
  武冈、城步、绥宁“?印背?了否定“是”之外,“?印被箍梢苑穸ㄆ渌?非自主属性动词如“等于”“像”“值得”“姓”等。尤其是在绥宁方言中,“?印奔负跏俏ㄒ坏姆穸ū昙恰?
  武冈方言如下例:
  (17)咯个人太坏底,简直?邮侨恕#ㄕ飧鋈颂?坏了,简直不是人)
  (18)他?酉袼?爸爸。(他不像他爸爸。)
  (19)我?有照拧#ㄎ也恍照拧#?
  绥宁方言如下例:
  (20)个□t?揶i55?邮腔凳隆#ㄕ獠皇腔凳隆!?t?揶i55:意思相当于指示代词“这”。)
  (21)渠?邮强吹缡泳褪谴蛴蜗贰? [11 ](他不是看电视就是打游戏。)(林?F晖,2015)
  (22)你要回去,是?邮牵? [11 ](你要回去,是不是?林?F晖,2015)
  (23)伊?酉褚恋陌职帧#ㄋ?不像他爸爸。)
  南部湘语中各方言点“?邮恰钡姆植记榭隹梢杂帽?2来表示。
  表2说明,随着地理位置的北移,“?印倍灾钊纭笆恰敝?类的性质动词的否定能力呈逐步衰减的态势。
  三、“?邮恰钡拇嬖诶砭萏轿?
  南部湘语中的“?邮恰狈植疾⒉痪?衡,其来源既与湘语否定词的原始层次有关,有着语言地理类型学上的依据,也体现了人们的逻辑的认知特点,这可以由儿童否定习得的实验证据来加以证明。
  (一)“?邮恰贝嬖诘挠镅缘乩砝嘈脱б谰?
  1.湘语的原始层次否定词“?印奔捌浞只?与替换
  关于湘语的否定词,据伍云姬推测,湖南方言最原始的否定词只有一个,既表客观否定,也表主观否定,以“没(有)1”和“不”同形的形式出现,即双唇鼻音开头的“没” [12 ]。罗昕如的调查也印证了伍云姬的观点,即“湘语当‘不’讲的否定词最早与‘没有’同形,只有一个‘?印?,如武冈型……但在受北方方言影响大、演变速度快的北部湘语中,当‘不’讲的否定词完全演变成了‘不’,如长沙型方言。” [13 ]不过,在这些方言中,“没有1”还是保留了“?印保?mau21)或与之相近的读音。
  与北部湘语点长沙、湘潭等地相比,南部湘语由于地处偏僻的湘西南,交通不便,否定标记词的变化相对缓慢,从“?印痹谀喜肯嬗镏械姆植祭纯矗?在漫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种地理类型上的分布:
  A.部分地区“?印闭季菥?对优势地位
  覃远雄指出,南方方言包括湘语中的“?印崩醋杂谏瞎拧拔蕖庇搿坝小钡暮弦? [14 ]。罗杰瑞认为,“?印崩丛从凇拔抻小保?“无”与“有”的合音读为“?印保?并且他认为中国很多南部方言中可能始终没有发展出“不”这样的否定词 [15 ]。因此,某些南方方言中的否定词“?印焙芸赡芗婢咂胀?话否定词“不”“没”“莫”三种功能,南部湘语中有些方言的否定词“?印奔姹碇鞴邸⒖凸鄯穸ㄒ簿筒蛔阄?奇了,如湖南的武冈方言和绥宁方言,举例如下:
  (24)?优拢?我?哟蚨?底。(别怕,我不打你。绥宁方言)
  (25)我?涌?门,尔能把我哪嗯底?(我不开门,你能把我怎么样?绥宁方言)   (26)我?犹?尔咯。(我不听你的。武冈方言)
  (27)有盐?佑透癫怂??映浴? [16 ](有盐没油的菜他不吃。武冈方言)(向柠等,2007:236)
  正因为南部湘语中的单一原始否定标记不区分主客观,所以就出现了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否定表达方式:“?印奔瓤梢苑穸ā坝小保?也可以否定“是”。这就造成了“?邮恰钡某鱿帧H欢?,语言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一种语言或一种方言自身内部在不断发展演化,不同方言之间、方言与共同语之间也会相互接触导致语言发生变化。陈晖、鲍厚星指出,湘语处于西南官话的包围中,在与西南官话的长期接触和碰撞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与渗透,这种冲击和渗透所造成的影响由于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从语音来看,一般在湘语的中心区域,如长益片的长株潭小片和娄邵片的湘双小片所受的影响较小,而偏离中心区域的地带所受的影响就较大 [3 ]。
  但是,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认为,“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离原始母语的语源中心越远,其受语源中心变化的影响就越小,因而可以在这种语言中找到同源诸语言中最古老的语言特征” [17 ]。从否定词来看,正如梅耶指出的那样,湘语娄邵片的武绍小片和绥会小片处于湘语的西南地区,由于偏离湘语中心区长株潭地区,与西南官话的否定词系统差别最大。但是上述两个小片也留下了西南官话的痕迹,武冈与城步方言中的能性否定用“不”,如说“担不起”(挑不起)、“行不动”(走不动),其他否定一般都用“?印保?其原因可能是受西南官话的影响,“不”伴随“能性否定”一起进入了湖南武冈与城步方言中。
  B.部分地区“?印狈只?出“唔”
  南部湘语中有一部分方言点由“?印狈只?出一个专门表主观的否定词,即自成音节的鼻辅音[■]或[■],写作“唔”,如新化、邵阳市、邵东、隆回、新宁等方言。“唔”在南部湘语中主要表达主观否定,否定意愿、性质、可能等。
  (28)我唔看咯本书。(我不看这本书。邵阳市方言)
  (29)我今天唔走了。(我今天不走了。邵阳市方言)
  “唔”是一个鼻音,最初可能就是一个高调的“嗯”,用鼻音表示不情愿或以示轻蔑、厌恶。海口方言中,自成音节的[■]或[■]出现在口语里,表示同意对方的意思时读阳平调21调值,表示不同意或怀疑对方的意思时读阴去调35调值 [18 ]。很多非上述方言区的人也经常采用这种方式,用一个上扬的鼻音(还可以加上摇头的动作)很自然地表达主观上的不愿意或厌恶。不单汉语如此,奥托?叶斯帕森提到,在否定表述的历史中,古法语的否定词ne(不)及其变体me原先是一个表示厌恶的感叹词,主要表现在收缩鼻子肌肉的面部表情 [19 ]。“唔”的语源有待更多的人去探讨。
  在这些分化出“唔”的方言点中,呈现出“?邮恰薄斑硎恰辈⑿械墓?渡现象。
  C.部分地区“?印狈只?出“不”
  在靠近北部湘语长株潭的娄底、双峰一带,由于受北方方言的影响,“不”的使用日趋频繁,“?印钡闹鞴鄯穸üδ苡伞安弧背涞薄@?如娄底方言:
  (30)明日?n不到长沙去 [20 ]。(明天我不去长沙。)(彭逢澍,2007:377)
  (31)?n不大喜欢尔?b伢唧 [20 ]。(我不太喜欢那个孩子。)(彭逢澍,2007:378)
  娄底方言中“不”的功能与普通话中“不”的功能基本相同。《娄底方言词典》中虽有“?邮恰钡拇侍酰?但是在实际口语中,很多已经说“不是”了,根据彭逢澍记录的发音人于1995年讲述《娄底的来历》,其中“不是”出现了3次,没有1次是说“?邮恰钡摹?
  2.以“?印被颉拔蕖弊魑?优势否定标记的其他汉语方言
  “?邮恰辈唤鼋龀鱿衷谀喜肯嬗镏校?在其他南方方言如海南闽方言、宁远平话、南宁平话中也能看到。
  A. 海南闽方言
  邢福义提到,在其家乡话海南黄流?(属海南闽方言的琼南小片)中,否定标记只有一个[vo2],记为“否”。海南黄流人说“不去”“没听到”“没人”“无条件”时,一概都用“否” [21 ]。另据《海口方言词典》,这个“否”也就是海口话中的“无”[vo21],在海口方言中也可以承担部分“不”的功能,可以说:无知(不知道),无能即样做(不能这样做)等,也有“无是”的说法,例如:
  (32)夜头伊无是望书,就是望电视。 [22 ](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看电视。)(陈洪迈,1996:94)
  B.宁远平话
  据张晓勤《宁远平话研究》,湖南宁远平话中的否定词副词“勿”(m?藜21阳去),相当于北京话的“不”;否定副词“勿得”(m?藜21 t?藜213),相当于北京话的“没有1”;否定动词是“没的得”(m?藜53 k?藜.t?藜.),相当于北京话的“没有2”;“莫(m?藜21阳去)”,相当于北京话的“别” [23 ]。从读音和功能来看,“勿”与“?印倍己芙咏?。例如:
  (33)之还勿得讲完啊?(他还没有说完呀?)还勿得。(还没有。)(张晓勤,1999:269)
  (34)之到呱上海去,我勿得去。(他去过上海,我没去过。)(张晓勤,1999:270)
  其中,也有“没是”的说法,例如:
  (35)勿是那什做,是这什做。(不是那么做,是这么做。)(张晓勤,1999:269)
  (36)大儿子勿是之养起的,小儿子是之养起的。(大儿子不是她亲生的,小儿子是她生的。)(同上)
  C. 南宁平话
  据覃远雄等的《南宁平话词典》,南宁平话中,“?印保?me24阳上)的功能集“不”“没”“别”于一身,词典中对“?印钡氖鸵迦缦拢?
  ?樱?me24(阳上):①副词:不。你去?尤ィ俊?我?尤ィ?你去不去?我不去);差?佣啵??雍每矗??酉不叮?对?悠鸫蠹野。、诙?词:?樱?没有)。?又咕常??蛹切裕虎鄹贝剩好挥小=袢涨??永囱??(今天他没来这里);④副词:别。渠讲过喇,你?咏舶。、菥湮从锲?词:表疑问。你去过北京?樱? [24 ](覃远雄等,1998:29)   南??平话中有“差?佣唷薄?雍每础薄?酉不丁薄岸?悠鸫蠹野。 闭饫嗨捣ǎ?由此观之,“?印背械A似胀?话中“不”的部分功能,正因为如此,南宁平话中也存在“?邮恰钡乃捣ā@?如:
  (37)渠哭?佑醒劾崴?,?邮钦孢蟆#ㄋ?哭的时候没有眼泪,不是真的动了感情。)(覃远雄等,1998:227)
  (38)哟,买更多菜啊,是?邮怯锌腿死窗。浚ㄓ矗?买这么多的菜,是不是有客人来呀?)(同上)
  南宁平话中,“?邮恰被狗⒄钩隽?词的意义和用法,表达“要不然,否则”的意思。
  (39)你快哟,?邮俏?拥饶??。(覃远雄等,1998:30)
  (40)好彩渠来喇,?邮?佑腥税镂摇#ㄐ铱魉?来了,否则没有人帮我。)(覃远雄等1998:63)
  (二)“?印狈穸ā笆恰钡穆呒?与认知基础
  1. “?印狈穸ā笆恰钡穆呒?基础
  判断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张军指出,判断句总是要表达说话人的是认或否认的主观认识,即“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甚至不要多大程度上是或不是, [25 ]因此很多方言选择了主观否定词“不”“唔”来否定“是”。但是也有方言用“?印崩捶穸ā笆恰焙推渌?性质形容词,如下例:
  (41)今日咯菜?雍贸浴#?今天的菜不好吃。武冈方言)
  (42)咯种苹果?犹稹#ㄕ庵制还?不甜。武冈方言)
  其逻辑上的原因在于,从语义内涵上来说,“有”可以蕴含“是”,“?印狈穸?了“有”,从而也可以否定“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认为,“性质”也可以用“无”来否定,“是”判断是一种原始的基本的判断形式,此外还存在另一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即“具有判断”,其谓词是以名词为核心。如:
  “是”判断:这朵花是红色的。(S是P)
  “具有”判断:这朵花有红色。(S具有P)
  “具有”判断与“是”判断一样也是原始判断形式,从两者的关系来看,任何“是”判断都可以转化为一个“具有”判断,“具有”判断比“是”判断更为原始 [26 ]。因此汉语方言中以“?印崩捶穸ā笆恰币灿衅浯嬖诘穆呒?理据,如上例(42)中的“苹果?犹稹保?也就是说那种“苹果”不具有“甜”的属性,也就是“不甜”。
  因此“?邮恰贝?表了另一种以“无”来承担主观否定功能的“具有”判断,其本质是对“具有”或“存在”的否定,并且“?邮恰北取斑硎恰钡呐卸舷缘酶?为客观。
  2.认知领域中儿童对“否定存在”的优先习得
  语义的发展与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否定语义的发展也与人的认知能力相匹配。儿童对否定语义的习得可以为否定标记的产生和否定语义的发展提供很有价值的启示,否定概念的“原型意义”往往与儿童在语言发展的最初阶段、最早习得、使用最多的意义相一致。“?印蔽?什么能表达普通话中“不”的否定功能?也许可以从儿童对否定语义的习得中找到答案。
  关于对儿童否定习得的研究,Bloom认为,儿童对否定句习得的先后顺序是:否定物体存在→表达拒绝→表达命题的否定。 [27 ]Choi通过对法语、英语和韩语的跨语言研究发现,儿童习得否定要经过历三个阶段:第一,否定存在、禁止、拒绝;第二,否定命题(没有能力,认知性的否定);第三,规范性的否定,推断性的否定。 [28 ]李行德指出,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习得“否定”概念的顺序为:否定物体的继续出现→否定物体的存在→拒绝/禁止→对能力的否定→否定物体的特性或状态→否定事件的继续。 [29 ]
  范莉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儿童的否定习得进行了实验研究,她发现,“否定人或物的‘存在’”和“否定物体的性状或习惯性的行为”是儿童共同最早获得的概念。 [30 ]
  汉语及跨语言的否定习得研究表明,“否定存在”是儿童获得较早的概念,否定的原型意义、核心概念是“否定人和物的存在”,也就是说,否定“有”的“无”类否定词(如“?印保┦欠穸ǖ脑?型意义和核心概念义。
  四、结 语
  南部湘语娄邵片中的“?邮恰倍砸氤善胀?话就是“没是”,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是”。“?印贝悠湓赐飞侠此担?是对“具有”和“存在”的否定。“?邮恰弊魑?湘语否定的原始层次“?印庇肱卸洗省笆恰钡淖楹希?其生命力在湖南西南部的武冈、绥宁、城步等方言点中最为强大。“?印敝?所以能成为这些方言点中的优势否定标记,从逻辑角度看,否定“具有”和“存在”可以形成更为原始的否定判断,从儿童否定习得的角度来看,“?印弊魑?对“存在”的否定具有“原型否定”的功能,因此,作为一种思维认知共性,在汉语其他南方方言如海南闽语、南宁平话、宁远平话中,“?邮恰币餐?样存在。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34.
  [2]沈家煊.英汉否定词的分合和名动的分合[J].中国语文,2010(5).
  [3]陈晖,鲍厚星.湖南省的汉语方言[J].方言,2007(3).
  [4]储泽祥.邵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177,178.
  [5]卢小群.湘语语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256.
  [6]罗昕如.新化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69.
  [7]颜清徽,刘丽华.娄底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154.
  [8]罗昕如,邹蕾.新化方言的副词[A].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副词[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4.
  [9]李国华.邵阳方言否定副词“嗯”与“莫”[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10]马庆株.汉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163.
  [11]林?F晖.湖南省绥宁县长铺方言否定词“?印焙汀澳?”[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12]伍云姬.湖南方言否定副词的类型[A].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副词[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4).
  [13]罗昕如.湘语与赣语的否定词及其相关否定表达比较[J].河池学院学报,2010(1).
  [14]覃远雄.汉语方言否定词的读音[J].方言,2003(2).
  [15]罗杰瑞.建阳方言否定词探源[J].方言,1995(1).
  [16]向柠,贝先明.武冈方言否定副词研究[A].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副词[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6.
  [17]胡明扬.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26.
  [18]陈洪迈.海口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94.
  [19][丹麦]奥托?叶斯帕森.语法哲学[M].何勇,夏宁生,司辉,张兆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456.
  [20]彭逢澍.娄底方言的副词[A].伍云姬.湖南方言的副词[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77.
  [21]邢福义.否定形式和语境对否定度量的规约[J].世界汉语教学,1995(3).
  [22]张晓勤.宁远平话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269.
  [23]覃远雄,韦树关,卞成林.南宁平话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9.
  [24]张军.汉藏语系语言判断句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211.
  [25]埃德蒙德?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逻辑谱系学研究[M].邓晓芒,张廷国,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98.
  [26]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6,17,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