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当代文学论文 > >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当代文学论文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

摘要: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现当代文学 论文范文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于连和石小猛分别是《红与黑》和《北京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虽然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
关键词:当代文学,论文,范文,文学,属于,人文学科,学科分类,之一,

恶汉眼里的小桃花,土族人连连看,杀人回忆qvod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于连和石小猛分别是《红与黑》和《北京爱情故事》的主人公,虽然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不同,但是两人相似的奋斗经历使人很容易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处在社会底层的平民青年,都渴望过上富有的生活。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不择手段,疯狂地奋斗,最后都走上了不归之路。他们的人生悲剧告诫人们:在追梦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丧失道德底线。

  关键词:于连;石小猛;英雄梦;爱情;社会结构;价值观。

  于连是法国着名作家司达汤的代表作《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他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石小猛是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主人公,他是当代中国北漂一族青年奋斗者的典型。于连与石小猛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文学形象,但是他们在社会夹缝中的生存模式和奋斗经历,使我们自然地将两位主人公联系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石小猛是当代中国中国式的于连。也许,正是他们之间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构成了人物之间的可比性,从而从中可以挖掘并探究这类奋斗者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一、平民者的英雄梦。

  于连和石小猛都来自所处时代的底层:于连出身于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是维里埃市一个木匠的儿子;石小猛来自于云南一个小镇的贫苦农民家庭。他们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并不低贱,有较强的平民意识和反抗精神。他们不甘做穷苦的乡下人,不愿走父辈们的老路,想通过个人奋斗飞黄腾达,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然而,两位主人公的英雄梦不尽相同。

  于连聪慧好学,从小受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的观念和无神论的熏陶,并“在一位老军医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希望能像拿破仑时代的青年一样能够凭借自己的才智出人头地”[1](29)。可以说,于连追求英雄梦的目的是渴望实现自身价值。但在复辟时期,像拿破仑那样靠军功晋升的道路已经行不通,相反,当教士却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出人头地。于是,他立即调整人生目标,打算做一名教士。在追梦的过程中,他虽记忆力超群、聪明能干,但是在等级森严的波旁王朝一展自己的雄才并不那么容易。他跻身上流社会的途径主要是接近出身高贵的女人,把爱慕他的德·莱纳夫人和德·拉莫尔小姐作为向上攀爬的阶梯。

  他的仕途似乎很顺利,这也使他甘愿为给他勋章的政府赴汤蹈火。但是强烈的平民意识使他保持着清醒,他对自己的行为不断地进行反省,深为自己的言行不一而感到痛苦。被捕入狱的于连,从权利的欲望中醒来,认清了社会的本质,他以死来表明与上层社会彻底的决裂。于连的英雄梦看似破灭了,实则是圆了梦,崇尚自由平等独立思想的他,以彻底的个人奋斗精神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2](14-17)。

  再来看看农民子弟石小猛的英雄梦。对于农村孩子而言,考上大学无疑是改变命运的首要出路。石小猛从小勤奋刻苦,梦想着考上清华大学,骄傲地走出农村,改变自己的农民命运。虽然他以7分之差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在北京的一所普通院校完成了学业,但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北京。北漂的头三年里,他始终相信只要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和不懈努力,就能改变现状。他将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吴魏作为自己的偶像,渴望获得吴魏般的成功,能在北京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与青梅竹马的女友慢慢地在北京定居下来。为了这份理想,他工作上积极热情,生活上省吃俭用。

  然而现实却与努力背道而驰,他受到阴险狡诈的老板的威胁,失去了原本应得的8万奖金。失去奖金,就意味着无法支付房子的首付。房子首付期限将至时,找工作四处碰壁的他,逐渐认识到现实的不公和生活的残酷。走投无路时,他答应了程胜恩的交易,即与自己的女友分手换得自己的大好前程。石小猛飞黄腾达的梦看似圆了,实则破灭了,得到了向往已久的房子、车子,却失去了最珍贵的爱情。当他最爱的女友在自己策划的复仇计划中出了车祸,悲痛万分的他才从璀璨虚空的梦中醒来,到检察院举报了自己同梁君正等人的犯罪事实。石小猛在走向检察院前,把女友的照片从钱夹里抽出来放进贴身衬衣口袋里,将钱夹丢入垃圾桶。至此,他那沸腾已久的心终于平静了,等待他的铁窗生活也许是人生的新起点。

  二、交易性的爱情。

  对于连和石小猛而言,爱情是一种工具,一种交易,他们用爱情做权欲和物欲的买卖。

  于连崇拜拿破仑,脑中根深蒂固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对他的爱情观有很深的影响,他对封建贵族阶级的仇恨和报复都通过两次恋情表现出来。在德·莱纳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时,为了报复市长对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轻蔑,他与市长夫人发生了暧昧关系。比如有一次于连在某个早上情绪不佳,私自停了孩子们的课,市长当着德莱纳夫人及其表姐的面对他粗言训斥。这不仅让于连在女人面前丢了面子,更伤害了他敏感的自尊心。他决定当着市长的面占有德·莱纳夫人的手,用以嘲笑市长。

  爱情,不仅是于连报复贵族阶级的一种手段,更是他跻身上流社会的跳板,向上攀爬的阶梯。在当时的波旁王朝,以于连的出身很难达到他的人生目的,他选择利用女人对他的爱慕之情得到自己想要的权益。在市长家里,随着与日俱增的虚荣心,他心里打着小算盘:“我尤其应该在这个女人身上取得成功,万一我发迹了,若有人指责我当过低贱的家庭教师,我可以说是爱情把我推向了这个位置”[3](67)。

  于连和德·拉莫尔小姐的恋情也掺杂了诸多功利因素。起初,他与德·拉莫尔小姐的交往也是被动的,他不喜欢傲慢的德·拉莫尔小姐,只是在他想到“她却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的丈夫”时[3](274),才开始热烈地追求她。他“藐视一切温柔的情感”[3](49),在两次恋情里,他更多地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和征服欲。他把自己与德·莱纳夫人的一次幽会看成是一次胜利,而不是一场欢情,更是把追求德·拉莫尔小姐看成一次战役,他这样表述:“在这场尚在酝酿的战役里,出身的骄傲犹如一座高山,在她和我之间构成了阵地。战斗就在那里进行”[3](273)。由此看来,于连的爱情中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带有浓厚的功利性、虚伪性。

  与于连不同,石小猛对爱情显得更专一,他自始至终都深爱着他的女友沈冰,只是在爱情的道路上,他也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未能将圣洁的爱情进行到底。石小猛在事业低谷时,与女友相爱甚深的感情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比如,在他连夜赶做一份重要的广告方案时,把女友的照片放在电脑旁,即刻就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中。他之所以如此拼命地工作,是为了在北京买一套38平米的房子,和女友在北京慢慢定居下来。由于受伤,他提前将沈冰接到北京,善良纯洁的沈冰悉心地照顾着他。

  虽然两人的日子过得有些清苦,却也过得滋润,这也使朋友们对他们无比羡慕。但是最被看好的爱情的“保质期”,却在他追求物欲的过程中不断缩短。尽管善解人意的沈冰多次说过,她在乎的是他的人。但是在目睹了好兄弟的爱情悲剧,受到阴险老板的威胁后,面对生活的困顿,焦头烂额的石小猛内心极不自信,听取了程胜恩“爱情不是空中楼阁,它是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来做保障”的劝诱,最终用自己的爱情做了物欲的交换。石小猛也固执地认为“是男人就必须成功,得有钱、有车、有房,没有钱就会被女人无情地抛弃”,只有给沈冰丰厚优越的物质生活,沈冰才会留在他身边。

  原本令人羡慕的爱情就这样毁在石小猛的手里。做了“富人”后,他去找沈冰并希望她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是遭到沈冰的拒绝。石小猛靠出卖爱情换得他事业的成功,结局只能导致沈冰对他彻底的失望,离开他。其实如沈冰所说:“在北京生活没有那么难,快乐也没有那么难”,“我们总是用无所谓的梦想放弃最简单的幸福”.石小猛“赢”了事业,输了爱情。

  三、悲剧命运的原因。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在多数情况下所做出的行为活动都是受其性格影响的,正所谓“性格使然”.于连与石小猛都属于悲剧人物,其悲剧的形成与他们的性格有着必然的联系。他们的性格中有许多相似点,诸如自尊心过强、敏感多疑、反抗与妥协的双重性、报复心理等。

  首先,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于连在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时,他更多的关心不是薪金的多少,而是和谁一起吃饭,深受启蒙思想的他,不仅不愿接受德·莱纳夫人私下给予的物质帮助,更无法忍受德·莱纳市长对他的训斥和轻蔑。同样,石小猛的自尊心表现得也很强。他说,“自己不喜欢欠别人的人情和东西,即使是兄弟哥们也不例外”.他还把借朋友的钱一笔一笔地记下来,说等到自己有能力时一并偿还。由于没钱交房租,石小猛受到刻薄房东的指责,于是女友帮他交了房租。这让他在女友面前极没有面子,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其次,两位主人公都敏感多疑。于连常常怀疑身边的人的言行是不是针对他,曾多次误解德·莱纳夫人。

  在德·拉莫尔府的时候,“他的疑心已经没有边际了”[3](263)。于连的这种多疑多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而石小猛的敏感多疑是导致他爱情悲剧的首要原因。当他看见自己的女友坐在好哥们程峰的车里时,不容女友解释,就用此猜测女友也是嫌贫爱富的女人,离开他只是时间问题。他多次臆想沈冰会抛弃一无所有的他,选择富二代程峰。其实,正是他的多疑才给他们的爱情增添了危机。再者,他们具有反抗与妥协的双重性格。初涉社会,他们都羡慕优越的生活,渴望显赫的社会地位。但是由于出身卑微,他们天性敏感,具有较强反抗精神。于连在市长家里,以高傲对抗贵族的轻蔑,借以保护自己。

  为了飞黄腾达,他又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以死来表明自己与上层社会的决裂。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石小猛,在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他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想用坚强的意志对抗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可是,随着生活巨大的压力扑面而来,面对权贵对他的第一次引诱时,他妥协了,接受了罪恶交易,并与梁君正等人同流合污,走上了犯罪道路。在亲手毁了女友的幸福后,后悔莫及的石小猛才幡然醒悟,他放弃了已有的财产,向检察院自首。此外,于连和石小猛都有一个错误的幸福观,在他们最初的逻辑思维里,财富就是幸福,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了一切。这一错误观念贯穿于他们个人奋斗的整个过程中,悲剧也就随之发生了。

  于连与石小猛的悲剧命运的形成,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他们所处的国家和时代都不同,造成他们悲剧的社会因素就有很大差异。

  于连生活在19世纪的法国,那时的法国正处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各个阶层都以不同的方式向金钱顶礼膜拜。资产阶级虎视眈眈,与封建贵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勾结,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封建贵族更是飞扬跋扈、盛气凌人。在这样的时代,于连想通过个人的努力晋升为军官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他的理想与抱负不可能实现,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正如将时代形势看透彻的谢朗神甫所说:“如果你想巴结权贵,那你必将堕入地狱,万劫不复。你可能发迹,那就得损害受苦的人,奉承专区区长、市长、有权势的人,为其欲望效劳……我们当教士的就要有所选择了,要么在尘世发财,要么在天国享福,没有中间路。”[3](39)于连为了实现飞黄腾达的梦想,与时代妥协,穿上黑色教袍,出卖灵魂,甘当贵族阶级的帮凶。他不择手段地进入上层社会,又用虚伪抗击虚伪对上层社会进行报复。

  石小猛生活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现阶段的中国虽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中国的社会结构依然处于转型期,“社会结构落后于经济结构约为15年”[4](1-5)。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城乡贫富差距大。在城乡二元结构中,人们始终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传统观念。对于石小猛而言,考上大学才能跳出农门,走出大山,过上城市生活。这也是他宁可留在北京艰难打拼,也不愿回老家轻松发展的原因。

  在他看来,回老家就是认输,输给了命运,输给了理想,只有扎根北京才算是赢家。然而,当下的中国教育机会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又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在重点大学新生中,来自于社会上层的比例迅速增加,来自于农民家庭的比例迅速下降;在大学生就业中,社会上层家庭的毕业生,容易得到家庭背景的支持,但农民家庭的毕业生,则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5].没有背景的石小猛为了迫切得到梦寐以求的生活,被人利用,逐渐被腐化。他接受了程胜恩的“一切可以交易,可以买卖”的谬论,卷入了梁君正等人的商业游戏,又疯狂地报复自己的好朋友程峰,最后走上了不归之路。

  于连和石小猛为了实现梦想,不择手段,这让众人不能接受与认可。但是,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追求梦想的奋斗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都有着非凡才干和英雄情结,但是他们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实现自己的梦想,殊途同归地成为了背叛者。他们都曾轰轰烈烈,但最终又回归本真。两人最终在命运的打击下提升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

  [1]聂珍钊。外国文学史(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占彪.个人奋斗者:独特的群像侧影---路遥小说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甘肃社会科学,2000(4)。

  [3]司达汤。红与黑[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

  [4]陆学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分析与实现途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张翼。近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有哪些新变化[N].北京日报,2012-03-05(19)。

  


[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现当代文学的论文

2.现当代文学本科论文

3.现当代文学论文

4.现当代文学及方向论文

5.人文精神在现当代文学中的渗透

6.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之思考

7.商科院校现当代文学教学

8.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危机与出路

9.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寻根文学研究

10.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问题分析

上一篇:现代汉语思维的中国当代文学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