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汉代至唐代部分考证
历史学毕业论文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汉代至唐代部分考证

摘要: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作为近年来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出版的工具书之一,颇受各方重视。通过对该书所收汉代至唐代部分的某些历史事件,分别在转引史料内容、原始文献出处、内容重出等方面,追本溯源,核实史料,进行考证。 范文写作网 http://www.x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汉代,唐代,部分,考证,摘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陈德荣去向,淄博热线

  摘要:《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作为近年来中国科学史研究领域出版的工具书之一,颇受各方重视。通过对该书所收汉代至唐代部分的某些历史事件,分别在转引史料内容、原始文献出处、内容重出等方面,追本溯源,核实史料,进行考证。
范文写作网 http://www.bixuanzl.com
  关键词:《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考证;汉唐之间
  中图分类号:N092;N62 文献编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3.006
  Abstract: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hronological Table Volume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is an important one among the reference books in the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gained popular attention. When I referred to the book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ntent, I discovered flaws of some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book or in reference to the content, or in the original literature, or in the same content reappearing. This article did a textual research on from Han dynasty to Tang dynasty section of 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hronological Table Volume in order to correct for several flaws of the book.
  Keywords:A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Chronological Table Volume;Textual research; from Han dynasty to Tang dynasty
  《中??科学技术史?年表卷》,[1]系卢嘉锡任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丛书重要组成部分。是书以时间为序,每个条目作为一则具体事件,包括公元纪年、朝代年号、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绝大多数条目还给出了参考文献,较为系统地列出了远古至1911年之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技事件,是一本较为出色的年表性工具书。由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历史资料,范围广泛,内容庞杂,致使该书某些内容,颇多商榷之处。2008年,苏湛《〈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五代至北宋部分考证》一文,[2]即根据各类文献,对该书五代至北宋部分细致考证,核实了该书所收部分史实的真伪。笔者在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计量史》研究过程中,搜集相关文献,重新对《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汉代至唐代部分内容进行考证,希望略起查缺补漏之功。
  1 转引史料内容考证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编者参考了诸多一手文献与现代研究成果,转引某些内容时出现了差错。错误类型包括径改原文、文字缺漏、文字误植等。
  1.1 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铁尺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159页,“公元前113年 戊辰 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满城汉墓墓主刘胜之妻窦绾(西汉)墓中有制作精细的错金铁尺一把,尺两面中间部分均有错金流云纹饰并发错金小点表示尺星。此尺在3、5、7、9各寸内刻奇数等分线纹。据测试,每寸平均值合23.2厘米,分度值精度已达到毫米。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丘光明等,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00~201页)”。[1]P159
  按,“发错金小点表示尺星”令人费解。经查《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未发现有相关内容。另查《中国历代度量衡考》,有如下描述:
  尺-12 错金铁尺〔西汉〕,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2号汉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长23.2厘米,宽1.2厘米,厚0.3厘米,……用X光透视,发现两面均有错金流云纹及尺寸刻度,尺面纹饰线条精细流畅,两边用错金小点表示尺星。全尺分为十寸,一边仅刻出距离相等的十等分,另一边第一、二、四、八、十各寸内无线纹,而第三寸处刻三等分,第五寸刻五等分,第七寸刻七等分,第九寸刻九等分。这种三、五、七、九各寸内刻奇数等分线纹的尺,还是第一次发现。尺已折断,两端锈蚀,部分尺星残损,一、五、六、九、十各寸已无法测量。其余各寸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精密测试,第二寸为2.324厘米,第三寸为2.308厘米,第四寸为2.324厘米,第七寸为2.329厘米,第八寸为2.316厘米,平均每寸为2.32厘米。……此尺出土于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墓葬时代在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3]
  对比可见,《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将“用错金小点表示尺星”误作“发错金小点表示尺星”,还将每寸平均值2.32厘米误作“23.2厘米”。所言“在3、5、7、9各寸内刻奇数等分线纹”容易产生歧义,将其改为“在第3、第5、第7、第9各寸内,分别对应刻有三等分、五等分、七等分、九等分等奇数等分线纹”,意思会更加明确。
  此外,若将其参考文献换成《中国历代度量衡考》,则更为适宜。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窦绾墓葬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将其列于公元前113年。《中国历代度量衡考》根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将其绝对年代定在公元前118年~公元前104年的结论,[4] 做出了墓葬时代在公元前104年以前的论断。而蒋若是则依据窦绾墓和刘胜墓出土钱币与铜镜的对比考察,认为将窦绾墓还是定于公元前118年以后、公元前114年之前为宜。[5] 可见,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仍然需要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1.7 七曜罗?T之名称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301~302页,“公元806年 丙戌 唐宪宗元和元年,约于是年,僧人金俱叱(印度,唐)译出《七曜攘灾诀》,内中给出五星和罗(目侯)、计都七曜的运动历表、一年中每一天日躔二十八宿宿度表以及相应的运行周期等,其基本方法可能源于古印度,但也吸收了中国传统天文历法的内容。又给出古印度日月五星‘占灾攘之法’(陈美东,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398~400页)”。[1]P301-302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373页,“1166年 丙戌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 金世宗大定六年 夏仁宗天盛十八年,约于是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一辽代墓葬后室穹顶部的正中央,绘有彩色星图,内有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的图像,又有日、月、五星、罗?与计都的图像,还有黄道12宫的图像。该星图是至今首见的中国传统的二十八宿同经由印度传入的黄道12宫一一对应的图像,是一中西合璧的星图[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宿和黄道十二宫,考古学报,1976,(2)]”。[1]P373
  按,经查《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七曜攘灾诀》包括了罗?T、计都两种历表。[9]故,上引第一条事件中,罗(目侯)应当是罗?T之误。
  上引第二条事件中,罗?T写作罗?,经查《汉语大字典》,罗?同“罗?T”,星名,为十一曜之一,《字汇补?日部》:“?,月之交首尾曰罗?。……《释典》本作罗?T,从目,今史书皆从日,姑别出之。”[10]但为了与上引第一条文字统一起见,宜将“罗?”改作“罗?T”。
  2 原始文献出处考证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编者在多数情况下,会直接标明记录该事件的原始文献信息,其中包括古籍年代、作者、名称、卷数等内容。但经过查核,有些参考文献信息不甚完备,有些原始文献则并未收载《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记录的该条事件。
  2.1 《居延汉简》出版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162页,“公元前102年 己卯 西汉武帝太初三年,使强弩都尉路博德(西汉)筑城障于居延泽(今甘肃额济纳旗东南)旁(《汉书?匈奴传》)。现代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此年后屯戌居延城的官方木简文书的遗存。居延汉简最早的纪年简为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最晚者为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居延汉简中有不少涉及中医药学、数学、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居延汉简?甲乙编,考古学刊?乙种(16),中华书局,1980年)”。[1]P162
  按,查该条事件引用文献《居延汉简?甲乙编(上下册)》的书名页,其所属专刊为“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六号”,而非“考古学刊?乙种”。[11]
  2.2 现代研究九宫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196~197页,“公元200年 庚辰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是年前,郑玄注《易纬?乾凿度》卷下曰:‘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九宫数就是纵横图,亦称幻方。这是纵横图的最早记载。稍后徐岳《数术记遗》的14种算法中有九宫。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后来南宋杨辉发展了纵横图的造法。纵横图现今是组合数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郭书春汇校,九章算术,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年)”。[1]P196-197
  按,郭书春汇校之《九章算术》一书,没有提及此条事件。
  经查多种数学史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编者最可能参考的原始文献为刘钝所撰《大哉言数》。因为相比于其他文献,该书曾提到:“《数术记遗》所记14种算法中就有一种名为九宫算。”[12]
  另外,《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关于此条事件的表述,还有以下不妥之处:
  ⑴ 内容混淆。“太乙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乃《易??乾凿度》之正文,郑玄注文如下:
  太乙者,北辰之神名也。……太乙下九宫,从坎宫始……自此而从于坤宫……震宫……巽宫……所行者半矣,还息于中央之宫。既而又自此从乾宫……自此而从兑宫……艮宫……离宫……行则周矣。
  刘钝据此认为,根据郑玄提供的太乙巡宫次序,即可得到九宫数图;在此图上不但“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也是15。[12]P341
  故,应该是根据郑玄注文,而非《易纬?乾凿度》之正文内容,方可得出九宫数图。
  ⑵ 论断不妥。东汉郑玄时代,尚无“纵横图”之名。直到南宋时期,杨辉所撰《续古摘奇算法》,始见“纵横图”名称。[13]故,直言东汉时期已经出现“纵横图的最早记载”,未显允当。
  ⑶ 文字缺失。“《数术记遗》的14种算法中有九宫”,其中之“九宫”,原书实为“九宫算”。[14]
  3 同一事件重复出现
  按照《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前言所云,是书的编纂是依照学科史的顺序,包括了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生物学、农学、建筑学、矿冶、水运、军事、航海和造船、纺织、机械、陶瓷、医学、水利、计量等。每个学科史均由一至多位专家负责撰稿。撰稿过程难免出现将同一事件分列两个不同条目的情形。而编者在最后统稿时会全部采纳,未予细致甄别。
  3.1 《酉阳杂俎》所载月面黑影的成因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274页,“公元630年 庚寅 唐太宗贞观四年,约于是年,一隐居山林的学者指出:‘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是关于月面实凹凸不平,月面黑影乃是日光所照凸处的阴影的科学推测(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1]P274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第307页,“公元863年 癸未 唐懿宗咸通四年,段成式(唐,公元803~863)《酉阳杂俎?前集?天咫》记述了望远镜发明之前800年,人们已猜测到月面上阴影是‘日烁其凸处也’”。[1]P307   按,经查《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给出的引用文献《酉阳杂俎?前集?天咫》,相关论述如下:
  太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萝越涧,境极幽?椋?遂迷归路。将暮,不知所之。徙倚间,忽觉丛中鼾睡声,披蓁窥之,见一人布衣甚洁白,枕一?L物,方眠熟。即呼之,曰:“某偶入此径,迷路,君知向官道否?”其人举首略视,不应,复寝。又再三呼之,乃起坐,顾曰:“来此!”二人因就之,且问其所自。其人笑一作言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L,有斤?数事,玉屑饭两裹,授与二人,曰:“分食此,虽不足长生,可一生无疾耳!”乃起,与二人指一支径:“但由此,自合官道矣!”言已不见。[15]
  按,撇开这则材料的神话色彩不谈,单就年代而言,段成式所记其发生在“太和中”,即唐文宗李昂时期“大和”年号,由827年至835年这九年时间。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将其归入630年或863年不甚相符。
  宜将这两条事件,去除重复,重新安排时间序列,或直接列入“太和年间”,或模糊处理,列入“唐朝”即可。
  4 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内容仅仅是笔者参考《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涉及计量学、天文学、数学事件时所发现的一部分问题,其他学科内容暂未涉及。
  不过,即使《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自身存在着某些误读或者差错,但也绝对无法抹杀其十多位编者历时数年、呕心沥血的辛勤劳作。况且,这些缺憾均能在其再版修订时予以一一更正。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年表类工具书的编纂,或能从以上考证中获得一些启发:
  其一,某些字词错误、输入误植,或许实属无意之举。作者、编辑在编著、校对过程中,若能认真对待,条分缕析,充分履行好各自职责,那么出错几率将大大降低。
  其二,参考文献部分,理应将时代、作者、论著名称、出版信息、页码等项尽可能完整列出,方能为之后编辑、研究过程中追溯史料源头、核实事件内容提供一定的便利。
  其三,针对事件重出的情形,或可选定人名、地名、著作名等作为关键词,恰当运用文字处理软件的查找命令或者突出显示功能,从而能够方便快捷地校核全书,避免重复收录同一事件。
  致谢:本文曾在第十九届全国物理学史学术年会(太原,2017)上做分论坛报告,得到与会台湾刘昭民先生、山西大同李海先生的热心鼓励,李艳萍女士、仪德刚先生、黄兴先生、刘晓先生的悉心指正。
  参考文献:
  [1] 艾素珍, 宋正海.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2] 苏湛. 《中国科学技术史?年表卷》五代至北宋部分考证[J].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8,29(4):385-394.
  [3] 丘光明. 中国历代度量衡考[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2. 12-13.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 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册)[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0. 337.
  [5] 蒋若是. 对满城窦绾墓年代之再审定[A]. 秦?h钱币研究[C].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234-235.
  [6] 陈美东. 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155.
  [7] 丘光明, 邱隆, 杨平. 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32-234.
  [8]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第15册卷147梁纪3武帝天监8年(509)[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3. 4738-4742.
  [9] 陈美东. 中国科学技术史?天文学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398-399.
  [10]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第二卷[M]. 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 武汉: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87. 152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居延汉简?甲乙编(考古学专刊乙种第十六号)上下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12]刘钝. 大哉言数[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342.
  [13]李俨. 中算家的纵横图研究[A].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六册?中算史论丛1[C].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164-214.
  [14]钱宝琮. 数术记遗[A]. 李俨,钱宝琮.科学史全集第四册?校点算经十书[C].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8. 414.
  [15](唐)段成式. 酉阳杂俎[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1. 11.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