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 浅论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浅论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摘要:摘要 :诚信是天地之大道, 天地之根本规律, 追求诚信, 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实守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会计信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旦企业出现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将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深层次的原因要从经济学、伦理学、金融学
关键词:浅论,企业,会计,诚信,缺失,原因,摘要,诚信,天地,大道,

玄天心经,张定发黄海刺杀案,跨世代tvb剧

  摘要:诚信是天地之大道, 天地之根本规律, 追求诚信, 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诚实守信是会计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会计信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 一旦企业出现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将会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深层次的原因要从经济学、伦理学、金融学和现实角度予以分析。

  关键词:企业会计; 会计诚信; 原因;

会计诚信论文配图

  2011-2016年期间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由于会计诚信缺失问题而受到我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案件的数量如图1,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数量在2011-2014年呈增长的趋势: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55次和57次;2013年上升了1.33倍, 达到76次;2014年在2013年增长的基础上又上升了1.36倍, 增至103次。2015年与2014年相比虽然有所下降, 但也达到了95次, 是2011年的1.73倍;2016年又有所上升, 达到最高值139次, 这说明了我国在会计诚信上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行为。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学原因

  从经济理论分析, 会计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会计诚信严重缺失的先决条件。一直以来, 企业的治理模式遵循的是“股东至上”, 并把企业理念定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认为企业所有的活动都应该服从这一理念。但是, 在现实中并不存在万能的市场和企业风险全部都由股东承担等前提条件, 因此想要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 就可能会导致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身利益, 因此, 各利益相关者受到利益的驱使进行会计造假。

  在我国企业会计诚信工作中, 道德风险是不可小觑的问题, 企业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审计部门、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同时这些报告使用者也是利益相关者,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又是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 企业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权交给了经营者, 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的经营者利用在会计信息上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信息量优于所有者的条件, 同时在企业中会计人员又直接受雇于企业经营者, 其为了向股东交出良好的业绩评价, 往往有可能会存在道德败坏的行为, 逼迫会计配合做出对企业所有者不利的决策, 而企业所有者很难发现财务报告是否真实, 增加了所有者的心理负担。面对这一问题, 股东会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审计部门是介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第三方, 直接受雇于所有者, 因此, 注册会计师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经营者的业绩取决于其自身的独立性。如果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 那么企业所有者便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来检验经营者的业绩, 如果注册会计师与经营者、会计人员内外结合共谋虚造会计信息和审计报告, 共同欺骗不知情的股东, 增加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成本, 损害了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整体价值、违背了注册会计师的道德准则, 由此可见, 基于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 代理方诚信的缺失、道德品质的缺失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伦理学原因

  从伦理学的角度考察, 会计诚信缺失主要是因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诚信意识淡薄造成的。会计是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人员在对企业的账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同时还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严格遵守我国会计核算制度, 不弄虚作假, 由此可见,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诚信度。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 应该要求自身立足会计实践, 力行诚实守信,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 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但是, 在现实的企业中, 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的对待会计工作, 随着近年来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许多专业能力不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的人加入到会计队伍中, 增加了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错误率, 加之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谋取私利, 会计人员为了晋级高升, 迫使他们别无选择, 不得不屈从领导的意愿, 生成了虚假的会计信息。由此可见, 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诚信意识淡薄, 另一方面是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偷逃国家税款, 或者增加业绩, 指使会计从业人员做假账, 无疑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行为金融学原因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 诱导我国企业发生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通常无法准确的预知未来发生的事情, 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 各方利益相关者在财务报表、业绩评价、审计报告等方面都过度重视“结果理性”, 而忽略了“程序理性”。企业的业绩考核评价与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有着很重要的联系, 作为一名理性经济人, 在投资者和审计部门的监管下, 企业经营者为了得到更高的评价和更高额的奖励, 将不会看重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中的那部分有关诚信的“程序理性”, 经营者将操纵企业的“结果”。因此, 当企业财务状况不佳、面临亏损等问题时, 企业的经营者除了从本质上改善企业运营问题, 还会在“结果理性”的驱使下, 千方百计地虚增收入或利润等方法来粉饰企业的财务报告, 导致企业业绩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造成了会计诚信缺失。投资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度重视“结果理性”, 将注意力都关注在流动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评价指标上, 只强调企业最后的结果, 而不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是如何得来的结果, 正是因为投资者对“结果”过度偏爱, 而对会计信息生产过程不太注意, 从而导致企业的会计诚信缺失。

  在处理经济业务时, 不应该只重视结果, 更应该重视过程, 只有过程准确了, 才能保证呈现出的结果是真实的, 不要等到监管部门考核出数据不真实的时候, 才去关注虚假会计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有限理性”理论的指导下, 告诉我们应该学会按照程序理性的思路解决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过程理性上, 结果才会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四、会计诚信缺失的其他原因

  审计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 没有起到审计部门应起到的作用。从我国总体企业会计诚信缺失案件来看, 审计部门在出具被审单位的审计报告中多家存在虚假记载和重大事项遗漏、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现象, 这是因为审计单位都是由被审计单位选择聘请的, 劳务报酬都是由被审计单位支付的, 双方同意后签订委托合同, 此时, 被审计单位为委托人, 审计部门为受托人, 双方形成雇佣关系。审计部门想要得到应得的报酬就必须将审计报告做得令被审计单位满意, 不得不降低审计的标准, 这一个过程中, 就会出现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如果审计部门坚持审计原则就会使委托人不满意, 承担着失去客户的风险;如果不坚持审计原则, 按照委托人的需求出具审计报告, 同样也承担着被证监会查处的风险。虽然审计部门会不定期接受证监会的抽查, 但是审计部门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出具有问题的报告不一定会被抽查到, 即使查出了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后果, 在这种现状下, 审计部门在进去审计时很难做到诚信客观的出具审计报告, 造成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危害投资者的利益, 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 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失误, 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效率, 引发了经济犯罪行为, 因此, 必须从源头加以遏制。

  参考文献
  [1]胡霞.对我国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 2003 (12) :192-193.
  [2]高建岗.会计诚信及其治理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s1) :188-189.
  [3]贾彦兴.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s5) :26-27.
  [4]孙淑玲.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 (2) :159-160.

浅论企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