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福建省平潭岛旅游开发的RMIP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福建省平潭岛旅游开发的RMIP研究论文

摘要:摘 要:平潭岛旅游的迅速发展,无疑为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两岸旅游交流日趋成熟的背景之下,平潭岛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形象(Image)和产品(Product))四个方面对平潭海岛旅游发展进行全方
关键词:福建省,平潭,旅游开发,RMIP,研究论文,

七大叔论坛,腐女重生txt下载,黑白大搏斗燕赵刑警

  摘 要:平潭岛旅游的迅速发展,无疑为海峡西岸旅游区的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两岸旅游交流日趋成熟的背景之下,平潭岛旅游的进一步开发势在必行。本文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形象(Image)和产品(Product))四个方面对平潭海岛旅游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找出制约平潭岛旅游开发的瓶颈,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平潭岛;RMIP;策略

  课题:福建省海峡西岸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1.研究背景

  1.1平潭岛概述

  平潭岛位于福建东部,台湾海峡的西岸,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平潭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湛蓝。其海蚀地貌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异形山石,海蚀崖、海蚀洞、海蚀阶地貌星罗棋布,平潭县素有“ 千礁岛县” 之称,旅游资源丰富,素有“ 海滨沙滩冠全国” 、 “海蚀地貌甲天下 ” 之称。其中有“天下奇观 ” 的半洋石帆,“ 形体逼真” 的海坛天神,“石头动物园 ” 的南寨石林、 雄奇壮丽的东海仙境、 钟灵毓秀的三十六脚湖等一系列垄断性景观,有自然天成的海坛湾、坛南湾、 山岐澳三大海滨沙滩和山岐澳的凤凰沙坡等自然景观,有全国唯一的海岛风力发电科普景观和距今2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壳丘头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

  近几年, 平潭县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开发, 旅游业有了一定发展. 来平潭旅游的游客已从1991 年的415 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33513人次。统计数字显示平潭旅游人数在不断增长中不断起伏,特别是最近两年的游客增长比例却是负增长,由此可以推测,平潭岛旅游的不稳定性日益显现,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明显。

  1.2国内研究进展及方法

  对平潭旅游发展研究上主要有三大类文章:以资源评价为主,陈居成(1994)平潭县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高居祥(1995)提出平潭旅游业发展现状,建议应从建设龙王头度假村起步;资源开发为主,汤小华(1997)对平潭海岛旅游资源的特点、质量、分布组合和开发条件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开发设想和对策措施,陈素文(2007)以SWOT分析方法提出平潭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丁丽英(2008)以生态专项旅游开发为切入点进行平潭旅游开发研究;以自然地理学为学科基础对平潭资源进行分析,黄义雄(1994)对平潭砂石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张锦新(2007)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海坛岛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而国外对平潭岛旅游研究是一片空白。而从市场、形象和产品方面进行研究,还没有真正进入平潭旅游开发之中,本文就从以上三个方面,再加上最基础的资源方面找出制约平潭旅游发展的瓶颈,提出相关策略意在使平潭岛旅游开发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中充当排头兵,为海西的腾飞注入新生力量,推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2.RMIP分析

  RMIP模式是指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资源、市场、形象都是重要的影响因子,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资源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市场是旅游产品开发的向导,形象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精髓。

  2.1 资源(R性)分析

  平潭县旅游资源丰富, 种类多样, 在全国已有的78 个类型的旅游资源中, 平潭县有36 个类型。不少类型典型突出,富有个性,其中海滨沙滩、奇特造型山石、海蚀形态、典型地质构造、浪潮景观、海域游览、岛屿风光、森林风光、湖泊、大型渔业养殖场、游乐活动场所、休闲疗养环境、乡土建筑等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特别以海滨沙滩和奇特造型山石等海蚀地貌最为奇特,在全国各旅游区少有。1994 年2 月, 国务院批准平潭县海坛风景名胜区为第三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 年3月又被国家建设部初步确定为向联合国申报世界遗产的预备名单之一。海坛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71km , 其中陆域面积49 km , 有6 大景区, 即石牌洋景区、君山景区、南寨山景区、王爷山景区、石人坛景区和坛南湾—青观山—山岐澳景区。此外, 龙王头海滨、三十六脚湖等也是平潭县的重点旅游景区。

  2.2 市场(M性)分析

  平潭的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国内游客,其中福建本省游客占大多数,江西、浙江,广东等周边各省也占相当比例。游客主要旅游目的是观光休闲、旅游度假、探亲访友和商务考察。随着平潭岛逐渐开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国际游客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得益于与台湾地理上的优势条件,国家开通平潭与台湾旅游直航客轮,台湾同胞同时享受落地签证,鼓励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投资。在国家海西战略的指导下,平潭是作为两岸合作“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进行开发建设,平潭海峡大桥也已通车,这些有利条件将极大扩大平潭旅游市场。

  2.3 形象(I性)分析

  平潭发展旅游的一张王牌是对台,人们来平潭旅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台湾的天然的地理联系,在海西战略的支持下,平潭作为第一个海峡两岸合作实验区发展了很多大规模的项目,力求把平潭建设成为“两岸人民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树立平潭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强有力的形象。在未来的发展中,首先,平潭要加强两岸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施行最灵活、最开放、最包容的两岸交流合作方针,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先行先试开辟新道路、拓展新领域,让平潭真正成为两岸各行业交流合作的“综合试验田”,努力将平潭建设成为两岸旅游交流的平台。其次,加快完善沟通岛内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岛内市政建设,统筹协调平潭与福清、长乐周边地区的发展格局,重视发展科学、教育、体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将平潭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代表区域。最后,要注重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适度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优化人居环境,创造舒适、环保、完善、便捷的生活条件,使平潭成为 “开放活力岛”、“国际旅游岛”、“科技智慧岛”和“生态宜居岛”。

  2.4 产品(P性)分析

  平潭开发旅游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旅游产品要以滨海沙滩为核心,产品发展方向要以滨海休闲度假为重点。平潭主要依靠渔业为生,可以借助渔业产品发展体验旅游,让居住在内陆的游客感受当地渔民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开发漂流、冲浪、攀岩、深海景观等刺激性旅游产品,提高平潭旅游产品的竞争性。一些独特的节庆活动也可以发展成为旅游产品,每年例行的“中国

  ·平潭沙雕文化节”、“中国·平潭水仙花节”等活动也为平潭吸引来大批游客,另外,平潭也可以开发各种沙滩体育项目、模特比赛、钓鱼等赛事,增加平潭旅游产品的多样性,也同时可以克服旅游季节性的劣势。

  3.制约瓶颈

  3.1地理位置缺陷

  平潭岛地处台湾海峡的风口走廊,又受台湾雨影区的影响,属于半湿润气候,风力强、降水少且变率大,风、旱、潮等灾害频繁。台风和旱灾是平潭岛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发生的频率最高,几乎每个时期都有。台风影响主要在7-9月,约占总次数的70%,据1956~1987年资料统计,台风影响平潭共达184次,平均每年5.8次;另据1953~1980年气象资料分析,28年中发生旱灾85次,其中特大旱灾38次。独特的地理条件与气候、水文条件等造就了极富有个性特点的海蚀景观,如海蚀沟、海蚀绝壁、一线天、仙人井等。但海岸侵蚀作用又对海岸线造成极大的破坏,产生海岸崩塌、滑坡,形成海蚀平台、崩积砂石滩等,使海岸线后退,岛屿面积缩小,平潭岛东北部海岸侵蚀破坏现象尤为严重。

  3.2 淡水资源的短缺

  平潭岛雨热同期,旱雨季节分明,是福建省少雨区之一,平坦多年平均降雨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7-9月份高温干旱,夏季大旱出现几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平潭人均拥有水量637立方米,仅占福建省人均的占有量的14%,属于贫水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但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海岛设施老化较快,有的设施难以满足供水需求,有的地下水源己经枯竭或者海水倒灌无法取用,有的地表水因为污染而急需更换水源。解决岛内资源性缺水、设施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这种著名旅游景区设施的简陋落后现状与今后其旅游业发展和接待能力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

  3.3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不对称性

  由于平潭县经济基础薄弱,投资建设资金缺乏,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仍然滞后,旅游业发展缺乏强大的支撑系统和保障系统。交通问题依然是制约平潭县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因素,岛陆间客运路线不是很发达,存在渡船班次少、渡船档次较低等问题。目前平潭海岛对外公路运输的惟一通道是娘宫至福清小山东的轮渡越1.78海里方能靠岸,且通行能力已趋饱和状态。特别是休闲度假旅游活动应配套辅助设施极度缺乏,交通、食宿、商业、信息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极不充分,到2009年全县只有6家正规的旅行社、5家三星级酒店和2家二星级酒店,全县标准间的床位数也只有3500个,无法满足国际和国内高端旅客的需求,也大大限制了平坦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

  4.平潭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4.1政府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

  平潭政府要根据平潭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促成对平潭发展有重大意义的项目的审批和落实,近期重点要落实海峡大桥的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及时有效的落实建桥事宜,加强旅游业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努力实现旅游企业或旅游景区的统一管理,避免各部门在旅游开发和经营方面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从而做到步调一致,统筹规划,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4.2保障性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保障体系,积极实现旅游企业管理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扩大平潭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力,做好平潭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加强平潭旅游业对外开放的范围和力度、鼓励建立与旅游业相关的行业发展协会。建立平潭旅游发展资金保障体系,加大政府的对旅游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和实施旅游税费优惠政策,建设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组建旅游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平潭旅游业的起步较晚,在旅游人力资源在数量及质量储备方面都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潭旅游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致力于平潭旅游人力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旅游人才的培训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平潭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旅游从业人员。

  4.3旅游产品营销开发

  积极争取平潭对台湾的旅游直航港口资格,平潭具有距离台湾最近的海上通道,岸线曲折,具有建设港口的便利条件,推进直航旅游港口建设,以高标准建设国际旅游港;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渠道,综合运用新闻炒作,软硬广告,公共关系、节事活动等多种营销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媒体营销,可利用东南卫视的的影响力,主要覆盖东南区域,进行城市营销,推出台海试验区的的独特地缘特征,伴随着景区开发不断加入主打景区的品牌;继续举办平潭国际沙雕节,以国家沙雕节为背景开展多种活动,来扩大影响力。与艺术院校签约,是平潭沙雕成为他们的实习基地;启动平潭旅游营销资金,邀请国内重要媒体、学者,借助大型赛事或者节事活动的契机,召开平潭旅游推介会,实施将平潭的品牌推广到全国,此外可到市场影响区域的主要城市召开旅游推介会,扩大平潭在主要目标客源地的市场份额。

  5.结论

  近年来国家对平潭发展越来越重视,必将极大推动平潭旅游的发展,由RMIP模式分析可知,平潭旅游具有很多有利优势,资源种类多,市场潜力大,形象独特,产品多样,但同时也有很多不利因素,在平潭旅游开发中,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旅游市场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旅游产品营销,将平潭打造成为东南沿海新兴旅游海岛。

  参考文献

  ;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