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

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摘要: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英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核心语义成分决定同义词的语义场归属,
关键词:英汉,施力,动词,语义,成分,词化,模式,分析,英汉,施力,

有什么好玩的网络游戏吗,穆铁柱 巨人症,八戒自吹法术精

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采用词化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着重探讨英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研究发现,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核心语义成分决定同义词的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概括为“动作+方式+方向”,但具体动词的词化模式存在各自的特征。
  关键词:“施力”类动词 语义成分分析 词化模式
  
  一、引言
  英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施力”类动词。“施力”类动词是表示运动事件的一个动词小类,其基本语义是施事通过身体部位把力量作用于受事上的行为过程,如现代英语中的“push,pull,press,heave,thrust”等,现代汉语中的“推,拉,压,举,刺”等常用“施力”类动词。英汉“施力”类动词在语义成分上既存在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同时体现出词化模式的共性和个性。本文采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和词化理论对英汉“施力”类动词作出对比分析。
  二、词化模式
  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词化现象进行研究,但至今尚未给出一个统一且明确的定义。Zimunskij(1966: 65~91)指出,词化就是松散的语言组合形成的一个结构和语义固化的语言实体(单纯词或复合词)。Leech(1975:188)指出,所谓词化,就是指将某些语义成分“包含”(package)在一起,使之在句法上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使用,如人们选择“philatelist”一词,而不是“a person who collects stamps”。Lyons(1972:547)采用“石化”(fossilization或petrification)和能产性来探讨词化现象,指出一个词形派生于各个词位,若其派生规则在某一语言体系中不再具有能产性,则该词形已经被石化,如“pick-pocket”(扒手)和“turn-coat(叛徒)”等。Hopper&Traugott(1993:223~224)认为,词化是语言材料演变为词项或通过吸收语言材料形成词项的过程。
  虽然学者对词化的理解各异,但我们可以明确以下三点:1.词化前的语义成分组合结构较为松散,不具备词的特征;2.词化是把松散的语义成分整合为一个固化的词(单纯词或复合词)的动态过程;3.词化是在语言使用中创造新词的过程。简言之,词化是松散的语义成分经过逐步地融合,最终固化为一个词的过程,而词化模式是词化的表达方式,即多个语义成分的合并模式。
  英语和汉语属于外围框架语(satellite-framed language),其运动动词的词化模式是动作与方式或原因的合并。作为运动事件动词的一个小类,英汉“施力”类动词是否具有与外围框架语的运动动词一样的词化模式“动作+方式(原因)”,下文将具体讨论。
  三、英、汉语常用“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
  (一)英语常用“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
  现代英语中表示“施力”类的常用动词有“push,press,pull,heave,thrust,draw,jerk,shove,tug,yank”等。这些动词不仅具有“施力”这一核心语义,而且还包含方式、力度、方向等语义成分。本文参照Hanks(1998)主编的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对这些常用英语“施力”动词进行语义成分分析。
  研究发现,这些动词共享“施力”这一核心语义之外,还包含“方式、力度、方向、频率”等语义成分。正是这些共享的语义成分决定了这些动词的“近似性”,使它们属于同一语义场;那些不同的外围语义成分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二)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中表示“施力”动作的动词有“推,压,拉,举,刺,拖,拽,挤”等,这些动词都含有“施力”这一核心语义,但同时含有各自不同的语义成分。本文参照《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些动词的语义成分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发现,汉语“施力”类动词除了都包含“施力”这一核心语义成分,“使用身体部位”的方式以及明确的或暗含的方向,同时还含有各自的外围语义成分,如力度、目的等。
  四、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
  (一)英语“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
  通过分析英语“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我们发现这类动词都具有“施力”这一核心语义,同时包含施力的方式、力度、方向、目的、速度以及频率等外围语义成分。因此,英语“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可以归纳为“动作+方式+方向”,但具体的英语“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又具有各自的特征。
  (二)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
  通过对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我们发现汉语“施力”类动词的基本词化模式是“动作+方式+方向”,但具体汉语“施力”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又有所不同。
  五、结语
  经过对英汉“施力”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分析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本文有以下几点发现:1.英汉“施力”类动词的“施力”核心语义决定语义场归属,外围语义成分区分动词之间的语义差异;2.英汉“施力”类动词的基本词化模式都可归纳为“动作+方式+方向”;3.英语“施力”类动词基本能找到相对应的汉语“施力”类动词。
  
  参考文献:
  [1]Hanks,P.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Z].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Hopper,P.J & E.C.Traugott.Grammaticalization[M].Cambridge
  CUP,1993.
  [3]Lecch,G.Semantics[M].London: Penguin Books,1975.
  [4]L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Zimunskij V.M.The word and its boundaries[J].Linguistics
  an International Review,1966,(27): 65~91.
  [6]Talmy,L.Path to realization: a typology of event conflation[C].
  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1991.
  [7]Talmy,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M].Cambridge,MA:
  MIT Press,2000.
  [8]罗思明.英汉“缓步”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J].外
  语研究,2007,(1).
  [9]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王文斌,周慈波.英汉“看”类动词的语义及词化对比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11]汪文刚.运动事件动词语义成分合并方式差异与影响[J].甘肃
  联合大学学报,2005,(3).
  [12]严辰松.运动事件的词汇化模式――英汉比较研究[J].解放军
  外语学院学报,1998,(6).
  [13]钟守满.“互相”类言语行为动词语义认知解释[J].杭州师范
  学院学报,2005,(3).
  
  (魏帅萍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