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
历史学毕业论文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

摘要:“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 作者:未知 摘 要:“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存在A、B、C三式不同的转换关系,部分转换后的带“得”把字句是致使语义结构在句法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在分析两种句式转换的可能性以及语义联系的基础上,
关键词:主谓,语句,字句,转换,关系,主谓,语句,字句,转换,关系,

岚鸥,天机之乱,免费小说全文阅读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的转换关系

作者:未知

  摘 要:“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存在A、B、C三式不同的转换关系,部分转换后的带“得”把字句是致使语义结构在句法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在分析两种句式转换的可能性以及语义联系的基础上,概括了带“得”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关键词:得 把 “得”字主谓补语句 带“得”把字句
  
  一、引言
  (一)汉语“得”字主谓补语句是个比较特殊的句式,以往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果,“把”字句更是引来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朱德熙(1982)、王明华(1996)、范晓(2001)的研究已涉及这两种句式的关系,但至今尚未见到全面的比较。本文重点讨论“得”字主谓补语句即“(S)+V+得+NP+VP”句,为方便起见,本文用S’表示)和“把”字句的转换关系,进而寻求带“得”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二)笔者曾对“得”字主谓补语句的动词做过详细考察。根据次类意义的不同,进入S’句的V可分为感受动词、躯体动词(细分为手作动词、口作动词、脚作动词、身姿动词等)、行为动词等若干次类;又根据动词带宾语情况不同,V的及物性分出四个等级:无及物性、弱及物性、较强及物性和强及物性。分属不同次类意义的动词被纳入到四个不同的等级:如大部分感受动词都属于无及物性动词;躯体动词中的脚作动词、身姿动词、表情动词等都属于弱及物性动词;而同属躯体动词次类的手作动词、口作动词、看视动词等则属于较强及物性动词;强及物性动词主要是少数的感受动词。(孙露丹,2007)
  (三)属于不同动词次类、具有不同及物性强弱情况的动词进入到S’句后,与“把”字句存在着不同的转换形式。以下三组例子都属于“(S)+V+得+NP+VP”句,其中S常常隐现,它们转换为“把”字句时,出现了三种可能:
  A.农活累得五婶直喘气――A1.农活把五婶累得直喘气
  B.小英臊得脸都红了――B1.把小英臊得脸都红了
  C.云松喊得喉咙都哑了――C1.云松把喉咙都喊得哑了
  C2.把云松喊得喉咙都哑了
  A、B、C三式都属于S’句,三者的转换形式不同。分述如下:
  A式转换为“把”字句(A1)时,“把”加在补语部分的主语(NP)前面,即主谓短语的主语前;
  B式转换为“把”字句(B1)时,“把”加在句子的主语(S)前面;
  C式可以有A1、B1两种转换形式,C1与A1相同,C2与B1相同。
  A、B、C三组转换后,论元关系、句子语义基本不变。是否所有的S’句都可以有这三种转换形式?如果不是,又呈现何种差异?本文试图对两者的转换关系作一次详细的描写,并总结出转换后的带“得”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征。
  二、处置性和使役性分析
  王力(1943)等人都认为表处置是“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尽管前人所说的处置义范围有所不同。范晓(2001)指出,“把”字句有表示处置和表示使动两种语用意义,并认为表处置类的“把”不能换成“使”,表使动类的“把”可以换成“使”。
  我们虽不能把句式意义的成因归结为某一个动词的作用,但动词不同的句法语义特征却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句式的意义。及物性强弱不同的动词进入S’句与“把”字句转换后,带“得”把字句就有着不同于一般形式的“把”字句的句式意义。句子使役性和处置性的强弱是依据V的及物性强弱而变化的,即:及物性越强,则处置性越强,使役性越弱;及物性越弱,则处置义越弱,使役性越强;若无及物性,则使役性最强,处置性最弱。本文第三部分将对两种句式的转换进行描写(有A、B、C三式――引言中提到),详细考察句中“把”和“使”的替换问题。
  三、转换的进行
  (一)无及物性动词
  无及物性动词不能带任何形式的宾语,大部分感受动词(如“痛、乐、激动”等)都是无及物性动词,由这些动词充当谓语部分的“得”字句的补语部分一般表示感受的程度。“得”字主谓补语句可有A式或B式的转换,很少见到C式转换。由于V的无及物性,转换后的“把”字句的处置义最弱,使役义最强,句中的“把”都可以转换为“使”。
  1.无及物性动词和A式
  大部分感受动词进入“得”字主谓补语句后,可以转换为A式或使字句。例如:
  (1)痛得他龇牙咧嘴――把他痛得龇牙咧嘴――使他痛得龇牙咧嘴
  (2)冻得她瑟瑟发抖――把她冻得瑟瑟发抖――使她冻得瑟瑟发抖
  (3)激动得他流出了眼泪――把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使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4)紧张得我直冒冷汗――把我紧张得直冒冷汗――使我紧张得直冒冷汗
  当感受动词进入A组时,句子可以是无主句,有的补不出具体的S,其主语隐含于上文陈述的事件中,有的可以补出S,补出主语的句子仍然可以和“把”字句转换,“把”替换为“使”后句子仍然成立。如:
  (5)打针痛得他龇牙咧嘴――打针把/使他痛得龇牙咧嘴
  (6)冰雪天冻得她瑟瑟发抖――冰雪天把/使她冻得瑟瑟发抖
  (7)一席话激动得他流出了眼泪――一席话把/使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8)严格的口试紧张得我直冒冷汗――严格的口试把/使我紧张得直冒冷汗
  能补出的S一般为非施事。陈昌来(2001)指出致使结构中的S不同于施事,它并不具备施动能力,如例(5)中的“打针”表达的是一个抽象事件,S本身没有施动性,这里的S当为致事,是致使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致使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如“打针”是“使他痛”的原因,这些句中的“把”可以同“使”互换。
  2.无及物性动词和B式
  当主语由表人的名词性词语充当,V部分为感受动词时,“得”字主谓补语句也可以转换为B式或使字句。例如:
  (9)他乐得心里痒痒的――把他乐得心里痒痒的――使他乐得心里痒痒的
  (10)阿勇热得满头大汗――把阿勇热得满头大汗――使阿勇热得满头大汗
  (11)大安幸福得两眼发光――把大安幸福得两眼发光――使大安幸福得两眼发光
  (12)小明慌得手足无措――把小明慌得手足无措――使小明慌得手足无措
  值得注意的是,像这种感受动词进入“把”字句谓语部分的情况,唐代已见端倪:
  (13)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李山甫《下第献所知三首》,《全唐诗》,1621)
  (14)莫把少年愁过日,一尊须对夕阳空。(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全唐诗》,1628)
  本文认为“把”字处置式产生之后,V部分一直在扩大范围,当感受动词进入述语位置时,“把”字句的句义发生改变,由处置义向致使义变化,于是“把”和“使”可以替换。
  (二)弱及物性动词
  弱及物性动词可以带非受事宾语,部分感受动词、躯体动词中的表情、身姿、脚作类都是弱及物性动词,由这些动词充当V的“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有A、B、C三种转换关系。这些句子的使役性仍然比较强,句中“把”也可以换成“使”。
  1.弱及物性动词和A式
  当弱及物性动词进入“得”字主谓补语句后,可以有A式转换。由于处置性较弱,“把”也可以替换为“使”。例如:
  (15)忙得他晕头转向――把他忙得晕头转向――使他忙得晕头转向
  (16)急得他六神无主――把他急得六神无主――使他急得六神无主
  (17)累得他直喘气――把他累得直喘气――使他累得直喘气
  (18)蹲得他直不起身来――把他蹲得直不起身来――使他蹲得直不起身来
  能有A组转换形式的弱及物性动词中,感受动词占比例较大,躯体动词中的表情、身姿两个小类中的部分成员也属于此类。
  2.弱及物性动词和B式
  弱及物性动词大都可以进入“得”字主谓补语句,可以转换为B式或使字句。如:
  (19)顺生急得汗珠子直往下掉――把顺生急得汗珠子直往下掉――使顺生急得汗珠子直往下掉
  (20)小英累得满头是汗――把小英累得满头是汗――使小英累得满头是汗
  (21)她哭得眼泪汪汪的――把她哭得眼泪汪汪的――使她哭得眼泪汪汪的
  (22)他跑得气都喘不过来――把他跑得气都喘不过来――使他跑得气都喘不过来
  3.弱及物性动词和C式
  弱及物性动词也能进入C组,C式有A1和B1的转换,句中“把”字也可以用“使”替换。如:
  (23)她哭得声音都沙哑了――她把/使声音都哭得沙哑了――把/使她哭得声音都沙哑
  (24)她撑得肚子鼓鼓的――把/使肚子撑得鼓鼓的把/使她撑得肚子鼓鼓的
  (25)他站得两腿发了麻――把/使两腿站得发了麻――把/使他站得两腿发了麻
  (26)她坐得屁股都烂了――把/使屁股坐得都烂了――把/使她坐得屁股都烂了
  据前贤研究,表处置意义的动词才能进入把字句(王力,1943;赵元任,1979),或者“把”字句的动词必须是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马真,1981),而不及物动词一般被认为不能进入“把”字句,而且“把”后的名词必须是V的受事。然而,通过对以上两类S’句的转换形式的考察,我们发现事实并不完全如此。
  1)部分无及物性和弱及物性动词(主要是感受动词)可以进入“把”字句,“把”字句的动词不一定都是及物动词。
  2)“把”后的名词并非都是V的受事,它可以是施事或特征所有者。
  3)“把”字句和“使”字句存在转换关系,如果可以转换,两种句式在语义论元的配置方面肯定存在共性;而V的句法、词义特征是联系两种句式的枢纽。
  范晓(2001)认为:“把字句中谓语中心词为一价动词的较少”,“能进入把字句作谓语中心词的一价动词的条件是能带施事宾语(有使动用法)”。本文的例句及其转换形式证明大部分感受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而这些感受动词过去被认为是一价动词。这些句中“把”后名词都不是受事名词,而是施事名词,由此,“把”和“使”存在转换可能。但是施事宾语并不完全就句外而言,致使意义是进入句子后产生的。
  值得注意的是,感受动词可以有无及物性(如“幸福”)、弱及物性(如“急”)、较强及物性(如“吓”)、强及物性(如“喜欢”)四个等级。一般来说,无及物性动词进入“把”字句时,句子的处置义最弱,使役义最强,强及物性动词进入“把”字句时,句子的处置义最强,使役义最弱。但是,感受动词进入S’句时,并和“把”字句转换以后(以B式转换为主),不管V的及物性强弱如何,句子的使役性都很强,以下句子中的“把”都可以换为“使”:
  (27)把她幸福得两眼放光――使她幸福得两眼放光
  (28)把小英累得满头是汗――使小英累得满头是汗
  (29)把敌人吓得龟缩在碉堡里胡乱开枪――使敌人吓得龟缩在碉堡里胡乱开枪
  (30)把他气得七窍生烟――使他气得七窍生烟
  以上四句中的动词“幸福、累、吓、气”分别属于无及物性、弱及物性、较强及物性和强及物性四个等级,句中的“把”都可以转换为“使”,原汉语感受动词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致使义项,即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气”既能表示主体自身生气之义,又能表示主体使客体生气之义;“吓、急”等也是如此。有些感受动词虽在词典中未注明有“使……怎么样”的义项,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都能获得致使意义。在上古、中古汉语中都有这样的用例:
  (31)顷之,怨大将军青之恨其父,乃击伤大将军。(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索隐]小颜云:“令其父恨而死。”
  (32)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现代汉语中部分感受动词的处置或致使义,是古代汉语用法的遗留和发展。
  (三)较强及物性动词
  大部分手作动词、口作动词、看视动词、行为动词、泛义动词以及少量心理动词属于较强及物性类。这类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但不能带谓词性宾语。这些动词充当S’句的述语后和“把”字句主要有A、C式的转换,少数有B式的转换。
  1.较强及物性动词和A式
  如果较强及物性动词进入V位置,“把”一般不可替换为“使”。如:
  (33)她洗得每件衣服都干干净净的――她把每件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她使每件衣服都洗得干干净净的
  (34)润叶咬得牙吱吱响――润叶把牙咬得吱吱响――*润叶使牙咬得吱吱响
  (35)战士们打得敌人七零八落――战士们把敌人打得七零八落――*战士们使敌人打得七零八落
  (36)你连累得我也丢了人缘――把我连累得也丢了人缘――*使我连累得也丢了人缘
  及物性较强的动词进入“把”字句后,用“把”提前的名词大多为动词的受事,句中动词的动作性强,处置义也较强,所以句中的“把”不可以转换为“使”。“使”字句中“使”后名词主要是使事或特征所有者,如:他的技术使我佩服/旅游使我心情愉快。在语义层面上,“把”字句(由较强及物性动词充当V部分)与“使”字句的NP部分所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前者一般为典型受事,后者则是施事或特征所有者。
  2.较强及物性动词和C式
  (37)小英吃得肚子都坏了――把/使肚子吃得都坏了――把/使小英吃得肚子都坏了
  (38)他喊得喉咙都沙哑了――把/使喉咙喊得都沙哑了――把/使他喊得喉咙都沙哑了
  (39)他念得嗓子都冒烟了――把/使嗓子念得都冒烟了――把/使他念得嗓子都冒烟了
  有一部分较强及物性动词可以进入C组,这些句子的使役性也很强,可以用“使”替换“把”(关于C组,下文还有详细分析)。
  (四)强及物性动词
  强及物性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受事宾语,也可以带谓词性宾语,进入S’句的强及物性动词较少。强及物性动词的处置性都很强,但是由于进入S’句的强及物性动词主要是一些感受动词和泛义动词,上文提到汉语中的感受动词除了本来的意思以外,还可获得致使意义,而泛义动词如“弄、搞、用、闹”等虽然能带受事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但它们的动作性减弱,处置义不明显,因此句中的“把”也可用“使”替换。它们有A或B式的转换形式:
  (40)气得小明七窍冒烟――把小明气得七窍冒烟――使小明气得七窍冒烟
  (41)弄得每个学生浑身都是污泥――把每个学生弄得浑身都是污泥――使每个学生弄得浑身都是污泥
  (42)爸爸喜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把爸爸喜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使爸爸喜欢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五)关于C组
  C组句可以有A、B两式的变换,分属不同及物性等级的动词都可以进入C组,可是我们发现这些句子的“把”都可以和“使”转换。分析C组例句,我们有以下发现:
  1.当V是感受动词时,一般没有C式的变换,句子只能有A式或B式的变换。如:
  (43)这件事激动得我流出了眼泪――这件事把我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44)他乐得心里痒痒的――把他乐得心里痒痒的
  2.进入C组的句子,S和n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密的领属关系,S一般可以转化为np的定语。如:
  (45)许捷冻得嗓子发痒――许捷的嗓子冻得发痒
  (46)他睁得眼睛圆圆的――他的眼睛睁得圆圆的
  (47)刘师傅憋得眼睛冒了火――刘师傅的眼睛憋得冒了火
  我们注意到,例(44)中的“他”和“心里”也有领属关系,为什么不可以有“把心里乐得发痒”的A式转换呢?主要是因为“心里”是方位短语,除非是强及物性动词进入V的位置,一般来说方位短语不能进入“把”字句的宾语位置。
  3.作为隶属部分的NP必须是动作发生以前就存在的。因而以下这句转换不成立。
  (48)顺生急得汗珠子直往下掉――*顺生把汗珠子急得直往下掉
  “汗珠子”“眼泪”等虽也属人体,但都是某一动作行为发生或某一状态产生之后的产物。当NP是表示这些的名词时,都不能进入C组句,虽NP和S也是领属关系,但只能转换为B式,不能有A式的转换。
  四、结语
  “得”字主谓补语句与“把”字句存在A、B、C三式不同的转换关系,一部分带“得”把字句含有致使语义,句中“把”可和“使”替换,这取决于动词V的及物性强弱情况,及物性弱,则处置性弱,使役性强,这类带“得”把字句是致使语义结构在句法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转换分析,我们得出:大部分感受动词都可以进入带“得”把字句,在句中,“把”的宾语不一定是动词的受事,可以是使事、特征所有者,有些还可以是施事。
  
  参考文献:
  [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范晓.动词的配价与汉语的把字句[J].中国语文,2001,(4).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张谊生.“把+N+Vv”祈使句的配价分析[A].配价理论与汉语语
  法研究[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6]陈昌来.论现代汉语的致使结构[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2001,(3).
  [7]熊仲儒.现代汉语中的致使句式[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8]王还.“把”字句中“把”的宾语[J].中国语文,1985,(1).
  [9]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0]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Z].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1992.
  [11]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
  (2).
  [12]王灿龙.试论小句补语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2). 
  [13]李敏.“N1+V得+N2+VP”句式考察[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
  (4). 
  [14]王明华.能转换的主谓补语句[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1996,(9).
  [15]徐燕青.“使”字句与“把”字句的异同考察[J].世界汉语教
  学,1999,(4). 
  [16]孙露丹.“得”字主谓补语句略论――兼论与把字句的转换关
  系[J].红河学院学院,2007,(4). 
  
  
  (孙露丹 浙江温州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3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