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毕业论文 > >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与文化自尊论文
文化毕业论文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与文化自尊论文

摘要:摘要: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与当代价值,思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领先地位丧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呼吁重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自尊。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文化自尊 前言: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自尊,论文,

ca4334,青囊尸衣下载,古井贡酒价格查询

  摘要:运用文献综述等方法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与当代价值,思考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领先地位丧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呼吁重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自尊"。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文化自尊

  前言: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这一经久不衰,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文化存在,充分说明它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拥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具有文化继承的广泛受众土壤,显示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民族文化价值。然而,在近现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对话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始终处于劣势,几千年来的文化世界领先位置几乎丧失殆尽,"文化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充分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在此基础上重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尊,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

  体育价值,一般来说,是指体育的用途或积极作用。相应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是指其对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客观效用。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可被认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这一客体与主体(人、民族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肯定或否定)的关系。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与当代价值。

  1.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信仰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民族信仰、展现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是一个有着为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有着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如龙舟竞渡、重阳登高、舞狮子、耍龙灯、荡秋千等等,它们或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或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某位名人,或是出于某种特殊的信仰,这些活动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文化意味。

  民族体育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体育活动的参加者不只是个人的身份和名义来参加比赛,他们往往是作为一个团体,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为弘扬体育精神,为集体增光而比赛。如在国际重大比赛中,升国旗、奏国歌等显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体育的外在力量,是民族精神的彰显。而且民族体育活动不仅仅是竞技娱乐活动,它同时被赋予了民族团结、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精神的价值,从而增强了体育活动参与者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责任感,激发了体育爱好者的民族自豪感,表现为体育参与者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赛场上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为祖国和民族争光,为民族振兴和国家伟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

  1.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所喜爱,它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更有其突出的社会价值。伦理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种行为规范,可以把每一民族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通过人们的道德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长期以来在民族发展过程中起着教化与熏陶作用。因此,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体现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伦理道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往往是谱在的、无形的,它对人的日常体育活动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伦理道德以他律的方式作用于每一个参加传统体育活动者的行为模式,对其行为加以规范、引导和约束。如投壶是从周代的一种宴饮礼仪发展而来的;唐代的木射与现代的保龄球相似,被击打的木柱上分别用红笔标上了仁、义、礼、智、信等正面道德德目,用黑笔标上傲、慢、侵、贪、滥等负面恶行,击中写有红字的木柱者为赢,击中写有黑字的木柱者为输。

  同时,伦理道德观念创造规范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内涵建设的外部环境,为人文内涵的丰富注入道德准则,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更优质方向发展。

  1.3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承载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伦理价值观念,而且构成了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空间。随着中国发展步入小康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假日经济、休闲经济、观光旅游、健身娱乐业应运而生迅并速成长,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民族传统体育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颇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体育产业取之不尽的源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于我国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全面而深远的,整个社会资源将以市场为主要手段进行基础性优化配置。如何挖掘和允分利用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并最终形成市场优势、产业优势,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发展以及整个民族进步的必然选择。而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蕴涵了千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体育项目和节庆种类繁多,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休闲以及健身等产业结合起来,具有明显优势。如国家旅游局2002年隆重推出中国民间艺术游,在100个大型民间艺术节日中,少数民族的节庆日占了20多个。其中,新疆赛里木湖那达慕大会就是以蒙古族传统那达慕大会为主线,并穿插赛马、赛骆驼、集市贸易、手工艺品交易、品尝独具风味的蒙古族食品、观赏蒙古族歌舞等活动。特别是近年来以体育命名的旅游节,更为引人注目,如云南斗牛节、泰山国际登山节、岳阳国际龙舟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少林武术节、太极拳人会等等,让人们在感受各地区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类活动举行的同时带动了与民族传统体育密切相关的器材设备、服装及文化产品的市场活动,进而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

  2、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尊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项跨国界、民族的世界性体育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开放性的全球性文化体系。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过程是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向外扩张同步进行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西方文化在强大的政治、经济力推动之下,成为一种强势文化,西方俨然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西方文化成为一种世普文化。回眸世界体育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地发现:西方体育一枝独秀,唱独角戏。在风靡全球的奥林匹克运动中,无论是体育的价值观念和意识,都深深地印着西方文化的烙印,古老东方文化根本没有立锥之地。从奥运会的项目设置上可以清楚地发现,几乎清一色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在这美好的奥林匹克图景面前,未免会让国人有些许不快:泱泱中华,一个不折不扣的体育大国,在奥运会中至今没有属于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1"文化自尊"的内涵提出的历史文化背景全球化的发展助长了世界主义的形成,却附带的削弱了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民族国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定位出现了危机,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越来越困难。我们认为在这次中西方跨文化的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文化个性,充分展示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更新。

  在与奥林匹克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文化自尊的原则。文化自尊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核心是理解传统、继承传统和超越传统,是对自身文化的一种肯定、修复和张扬,是建立在全方位视角下对自身文化整体解读后的一种文化自信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生机勃勃的文化版图。只有自尊的文化才可以得到传播和发展。因此,自尊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缺少自尊和失去自尊的文化是僵死的文化,是没有竞争力的文化,也是苍白的文化。文化自尊要坚持与历史对话,与现实对话和自己对话。

  自近代以来,中国始终被西方拖着走,无论在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化意识领域。在西方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的强力输出面前,怎样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自身凝聚力,实现文化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鉴于此,中国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重新考虑自身的文化价值。用全球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而非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发现和诠释自己,在进行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重建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持一种自尊的态势。

  2.2坚持"文化自尊"的途径

  文化自尊的层面是多方面的,它将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包括在内,坚持以历史为根基。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抛弃僵死的文化,整合散碎的文化,弘扬有生命力的文化和孕育新的文化,对自己的传统作一次系统的整理。背靠传统,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应该是我们对待民族文化的基本立场。

  在坚持文化自尊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要做的是通过奥运大舞台,使中西方文化在对话中互识、互证、互补。互识就是不同文化之间要学会认识理解和欣赏对方,用一种宽容的眼光去对待异质文化,既不自命清高,也不自惭形秽。对于东西方的体育文化,我们既要反对那种狭隘保守的民族主义观念,也要反对那种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摒弃与弘扬并举。互证就是在参证中找出共同问题,证实其共同性,同时反证其不同性,已达到进一步的沟通和理解。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为桥梁,通过与异质文化交流反观自身文化,大力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品质;

  同时在与不同文化体系的对话中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点。互补就是东西方文化文化之间相互吸收,取长补短,通过对话求同存异。

  3、结束语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我们应充分肯定其历史与当代价值,重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尊,使之重新屹立于世界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体育科学,2006(7)[2]王岗.体育的文化真实[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3]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6)作者简介:易长江,湖北荆州人,保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熊伟平,湖北黄石人,保山学院体育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