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红军标语与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历史学毕业论文

红军标语与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摘要:红军标语与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作者:未知 摘 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传播载体和体制的选择利用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思想或理论的传播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被广大群众了解并接受。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结合遵义地区的经济文化、人
关键词:红军,标语,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奥巴马当选演讲稿,放学我当家之我的淘气爸爸,新挑战死神怎么样

红军标语与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

作者:未知

  摘 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传播载体和体制的选择利用至关重要,因为任何思想或理论的传播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被广大群众了解并接受。长征时期,党和红军结合遵义地区的经济文化、人民群众的觉悟程度等具体实际,选择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标语口号这种有效的载体,在遵义地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益尝试,许多宝贵的经验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大众化进程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红军标语;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1-00-0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方法。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对被少数人理解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其转变为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的行动指南。红军在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时就培训了生产、作战和宣传三种能力,所以,所有的红军官兵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长征时期,党和红军在遵义这个经济文化落后、交通闭塞、封建意识顽固的地方,采用书写标语与散发传单等这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而又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益尝试,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作初步探讨。
  一、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背景以及党和红军对宣传工作的重视
  遵义位于贵州北部,毗邻四川,北倚娄山,南临乌江,地处西南内地,交通不便,加上国民党在遵义的严酷统治,因此,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传播比较缓慢。五四运动以后,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批在上海、北京等地读书的遵义籍青年学生受到先进思想的熏陶,一部分人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些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寄回大量进步书刊杂志的同时,还有人潜回遵义在知识分子中间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1933年秋,一批进步青年以遵义三中、女中为核心成立了“学生自治研究会”,并与省外进步组织取得联系,购买了大批进步书籍在会员中传阅。在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浪潮的鼓舞下,遵义革命青年在“学生自治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反日反帝大同盟”遵义总部。1934年冬,遵义革命青年秘密获悉中央红军即将进入贵州建立黔北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决定将“反日反帝大同盟”改为“红军之友协会”。该组织在红军入城之前秘密散发和张贴了大量的宣传党和红军的标语,为中央红军进驻遵义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长征前,红军绝大多数人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者,虽然许多人没有高深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不能全面理解和了解马列主义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绝对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知道必须以武装革命打倒一切剥削阶级,解放广大劳苦人民。所以,红军官兵在长征的流动作战中,不仅以其自身的革命行动在宣传着马克思主义。而且红军各部队成立有专门的宣传队,他们采用标语口号、快板顺口溜、歌谣等各种简单适用的形式,鼓励士气,做群众工作,宣传着马克思主义。长征伊始,红军总政治部机关报《红星报》即发表《一件不应该忘记的工作――写标语画壁报》的文章,指出:“写标语,画壁报是红军素有的特长”并“要求各级政治机关引起必要的注意”,千万“不要忽视这一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性”。[1]1935年2月27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布《关于各部队立即遍写标语的命令》,同时下发瓦解敌军的宣传材料12条,要求“各部队立即动员自己整个部队能写字的用木炭、用毛笔、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门板上,遍写下列材料十二条,做到每人每天至少写一条。从连队到军政干部以身作则,自己手写,写满了整个宿营地”[2]。因而红军沿途“书写标语口号”、“张贴宣传品”、“大贴五色标语画报”成为红军宣传队员的日常工作,这些红军标语口号是战士们进军和战斗的呐喊,是动员民众奋起抗争的呼唤,是号召敌军倒戈起义的有力武器。
  二、标语口号是红军在遵义地区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任何思想或理论的有效传播,传播载体和体制的选择利用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体系,但是,它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才能被广大群众了解并接受。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充分运用各种载体和传播平台,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从一定程度讲,传播平台和机制的选择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党和红军借助苏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成功经验,又根据遵义人民的觉悟程度以及遵义的战略地位,选择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标语口号这种有效的载体,采取多种举措,在遵义地区广泛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其主要做法有:
  (一)注重标语书写的及时性
  为了粉碎国民党散布的种种谣言,尽快让遵义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部分红军先遣工作团成员邓发、潘汉年等进入遵义城后立即与“红军之友协会”成员商议,建议将“红军之友协会”改为“红军之友社”,并动员其成员书写红军标语,为红军大部队入城作准备。而红军宣传员一进城就在墙上、木板上写满了“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唯一领导者”、“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队伍”、“打到卖国的国民党”、“取消苛捐杂税”、“欢迎白军兄弟托枪过来,当红军北上抗日去!”、“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去”等标语。遵义的青年男女学生组织了宣传队活跃在街头巷尾。整个遵义城为欢迎红军的到来而沸腾了。[3]由于红军的及时宣传,党和红军受到遵义人民的热烈欢迎,陈云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中记载:“遵义城之商民非但不逃,而且孤儿习艺所、学校学生及商民等成群结队,悬旗欢迎红军。”[4]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后,立即着手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新苏区的工作。
  (二)注重标语形式的多样性
  1、从制作形式看,红军在遵义书写和制作的标语大都写在木板和灰夹壁上。遵义城乡居民的住房多为木质结构或灰夹壁,穿斗房屋,四周为木板镶嵌,每块木板壁面积大者约为二平方米左右,小者为一平方米。所以,房屋木板壁和灰夹壁就成为红军书写标语的最好场所。写在遵义市新城延安路居民房屋灰壁上的一条红军标语:“为土地和自由而斗争”,至今依稀可见。
  2、从表现形式上看,常见的是口号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见于桐梓县、遵义、枫香长堰等地)。其次是民谣、童谣、歌谣等形式。“红军到,干人笑”就是一首典型的民谣。
  3、顺口溜式。红军宣传员有时将宣传的内容编成一首首幽默诙谐的顺口溜,写在人民群众的墙壁上。如写在枫香平正的“告白军”:“白军弟兄,我是红军,我们彼此,都是干人,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联合起来结个团体……”。第四,标语画。为了做好宣传工作,红军政工部门和宣传员制作了许多标语和漫画,有些标语旁边配有生动、简明的图画,以便引起阅读者的注意和兴趣。如在遵义鸭溪地区,中央红军在一块木板上写有“把运动的特长最高地发扬起来”的标语,木板上画有一座高山,有个红军把一杆写有“运动战”字样的旗帜插在山顶上,这形象的宣传了遵义会议后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战略战术思想。
  (三)注重标语内容的丰富性
  遵义会议既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里程碑。遵义地区的红军标语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容。
  1、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党和红军进驻遵义城后,向工农群众散发了《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共中央告民众书》、《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出路在哪里》等文件和宣传品。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还发布了《关于进入遵义城的通令》,并提出“红军和工农群众团结起来!”、“建立遵义的工农政权!”、“创建川贵边新苏区!”、“打倒无恶不作的王家烈!”、“消灭卖国贼蒋介石的主力!”、“消灭警察和民团!”、“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贫民实行打土豪,不还债不交捐!”、“红军万岁!”、“遵义工农解放万岁!”等十二条口号以及八项注意。
  2、宣传瓦解敌军,打倒国民党
  红军在遵义地区书写的标语有很大部分是宣传瓦解敌军、打到国民党的。“白军士兵们不上前线打仗,不替军阀当炮灰!”、“不当王家烈的饿肚兵!”、“白军兄弟和红军联合起来!”、“白军打仗,官长升官发财,士兵送死!”、“红军优待敌军俘虏!”、“官兵平等!”、“不发军饷不打仗!”、“白军兄弟们,你们是工人农民出身,不拿枪打抗日红军!”、“欢迎白军兄弟来当红军!”、“白军兄弟要求发清欠饷,改良待遇!”、“打跑白军军官当红军!”、“白军军官对士兵又打又骂!”等。
  3、宣传土地革命,建立新苏区
  根据黎平会议决议,党和红军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革命根据地,遵义地区大量的红军标语体现了这一中心内容。“赤化云贵川,建立新苏区!”、“要创造新苏区,首先就要大打大胜仗消灭敌人!”、“赤化贵州,组织干人的队伍,打倒区乡公所!”、“赤化全贵州,创建云贵川新苏区!”、“赤化贵州全省,创建新的苏区!”等。此外还有宣传北上抗日、宣讲土地革命政策等内容。
  通过党和红军艰苦卓绝而富有成效的宣传,遵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各方面的革命斗争:(1)成立了各种革命群众组织,除“红军之友社”外,先后成立了遵义“赤色工会”、农民协会、政治保卫游击队、革命先锋队、街道儿童团等;(2)遵义人民踊跃参军,协助红军追击黔军,实现“坚决消灭反动武装”的目的;(3)开展打土豪、分财粮、分田土、开仓分盐的斗争;(4)成立了遵义人民革命委员会等。
  三、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益启示
  党和红军在遵义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推进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有许多借鉴意义。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进一步从根本上使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理论。因此,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在内容上力求自觉反映人民群众的实践,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倾听群众呼声,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充分反映民情。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体现在它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包括民生在内的社会生活。
  (二)在表达形式上力求做到大众化、通俗化
  人民群众希望理论工作者多说老百姓说的话,多采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虽然有学究性的层面,但其本质上不是囿于书斋的思辨之学,而是面向生活、面向大众的科学理论。故作高深、故弄玄虚、晦涩难懂、食洋不化等现象,是与大众化的要求相违背的。在现实中,有的人对大众化特别是通俗化的工作不屑一顾,这是不正确的。大众化包含着通俗化,然而通俗化不等于庸俗化。
  (三)在语言上力求简洁明了、朴实无华
  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要在社会上或群众中广泛传播和普及离不开大众的话语。把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道理通过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非易事。从历史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充满了具有民族特色、大众风格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邓小平的“发展就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观点,就是用百姓的朴素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也处处体现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红星报[N].1934-10-25.
  [2]董用刚.川滇黔边红色武装文化史料选编[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3]周春元.遵义人民革命史(内部资料)[M].1984.
  [4]遵义地区文化革命史料征集办.红军文化在遵义(内部资料)[M].199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