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毕业论文 > > 教师文化的核心、功能与结构论文
文化毕业论文

教师文化的核心、功能与结构论文

摘要:论文关键词:教师文化 职业价值观 功能 结构体系 论文摘要:教师文化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内涵和外延的教育行业群体文化。这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作为从事教育者角色的职业价值观,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职业意识控制下的职业理想选择、职业行为
关键词:教师,文化,核心,功能,结构,论文,

苏小玎的个人资料,长者的好运符,穿越时空的冤家

  论文关键词:教师文化 职业价值观 功能 结构体系

  论文摘要:教师文化是以教师为主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内涵和外延的教育行业群体文化。这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核心是作为从事教育者角色的职业价值观,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职业意识控制下的职业理想选择、职业行为规范以及职业影响的辐射等方面。从教师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引导、凝聚、激励、约束等内在功能与协调、辐射等外在功能往往是同时呈现的。教师文化的结构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诸系统方面是既独立存在又融合共长的。

  一个社会职业群体的发展和群体成员自身价值的进发,是离不开文化支撑的。就一种职业而言,其文化是指某一时期内从业者经过反复实践所形成的并为群体成员所秉持的特有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情操等内在品质的精神统一体以及从事职业活动所遵循的相应行为准则。文化赋予职业以灵魂,职业一旦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便会成为每一个职业成员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性”发生的动力来源。就此而言,教师文化应是反映教师对服务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职业操守并为广大教师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行业文化和群体文化。

  就笔者目前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学者研究教师文化的学术视角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取向:一是按照文化的某种分类标准,对教师文化进行对应式的分类研究。如关于教师物质文化、教师制度文化和教师精神文化的研究,关于教师显性文化和教师隐性文化的研究等。二是通过理论借用的方法,用某种文化理论(大多是西方的文化理论)来研究作为文化现象一个子系统的教师文化。如以荷兰文化协作研究所所长霍夫斯坦特的“文化四维度理论”来研究教师文化的特征,用美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詹姆逊(FredricJameson)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来研究教师文化的社会适应性等。三是从微观的层面上具体研究和教师活动有关的文化现象。如关于教师言语文化的研究,关于教师交往文化的研究等。但问题是,假如一个研究没有在特定的语境中去关注研究对象本身所涵意义的话,难免会给人一种概念上游离不定的摇摆感觉。因此,本文就拟从教师文化的核心、功能和结构三个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关于教师文化的核心

  文化是价值化的社会体系。社会上的各种职业都有一定的价值,不同的职业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内容。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追求和向往的心理倾向就是其职业价值观(professionalvalues)。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态度和价值评价体系,对一个人职业目标的选择和职业情感的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影响到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成就,甚至影响到其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人生理想实现的程度。国外很多相关研究的结论也表明: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结果之问具有正相关性。因此,有人(如Vernon、Lindsey、Sagie·A)就把它看作是具有动机性作用的一个激励因子。还有人(如FrenchKahn)则把它描述成具有通过物体、行为或事件的状态来激励目标指向行为的能力。

  教师职业是一个具有独特劳动对象,独特劳动过程,独特劳动价值和独特评价标准的社会性职业。“教师承担的诸种角色及其表现,使得教师的思想、态度、行为、价值取向等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征,成为一种相对独特的文化形式。”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之所以是教师文化得以形成和巩固的基础和核心。这是因为:

  第一,它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哲学层面决定并反映着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伦理道德和职业行为表现,是教师以某种状态从事职业活动的精神主轴和动机调适器。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主要通过教师的职业理念和人文素养表现出来。它主要解决教师以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进行教育实践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其精神层面上的从教理念,还影响到其行为层面上的教师职业修养和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有助于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有助于教师自觉而充分的体验教育活动的荣誉感和幸福感,有助于增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教师成为自觉创造其职业生命意义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从而也有助于教师文化的形成和巩固。

  第二,它是形成并影响与教师文化相关的其他文化诸方面的精神之根。

  教师职业价值观之所以是教师文化的核心,还在于其对学校内部的学生文化、校园文化、交往文化等方面的优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甚至是其中的某种文化特质形成的重要精神来源。在一所学校中,一个无法做到“慎重师道”的教师群体很难赢得社会和学生的尊敬。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向上和向善,对学生文化的道德要求必须首先成为对教师文化的道德要求,并由教师率先做到。没有教师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校德育和高水平的校园文化。

  第三,它是增强教师文化社会影响力和传播辐射力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

  在教师职业以外,一般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涉及工作行为和工作角色,并不涉及从业人员严格意义上的私人生活,也不涉及他们纯粹作为公民的社会公共生活。但是,人们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要求与其他专业从业人员还是有所不同的。在一个社会结构分层系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教师总是以理性为宗旨,以社会良心自居,以发现自然与社会的普遍法则与价值为己任的独立群体。教师在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缺陷一旦暴露给公众,他就部分或全部地丧失了职业生活最需要的信任力量和支持力量。

  二、关于教师文化的功能

  对教师文化具有的多种功能,我们可以从内在功能与外在功能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内在功能

  1.引导功能。不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行业、个人都应有其文化作为指引方向,一个没有文化指引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同样的道理,离开了文化指引的行业和个人也就失去了其发展的方向。教师文化既反映了教师个体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目标,又反映了教师行业整体的共有价值观和共同理想,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教师个体在工作内外对某个方向作专门的注意,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自然而然地引导到某种默认境界和规范标准上来。好的教师文化对于整个教师行业、教育行业乃至于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均具有积极的精神导向作用,反之,不良的教师文化则具有相反的引导作用。

  2.凝聚功能。在社会文化体系中,能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是特定的心理力量而不是物质的力量。教师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极强心理凝聚力量的文化范型。应当说,凝聚功能是教师文化最显著的功能。它通过一个共同的职业价值观来影响教师个体的心理而使其产生群体归属感、职业认同感和从业自豪感,使教师间不断的进行沟通、交流,将每个教师的意志和行为引向学校所设立与追求的同一目标和同一方向,并为这个目标和方向协同努力,从而使他们围绕共同理想形成群体意识和行业意识。同时,教师文化还能沟通教师之间的思想感情,融合教师的理想、信念,培养和激发教师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全体教师凝聚成一个协调有机的紧密型道德共同体,进而使得教师队伍整体上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团结起来的教师才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建立在团结基础上的教师文化才能汇集全体教师的聪明和智慧,才能使彼此产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组织荣誉感及共同的责任心。

  3.激励功能。学校的活力最终来源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发挥,实质上也就是教师个人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其本身就是一种内在激励因素。当它被教师接受并融合在内心深处,便会引导教师主动自觉地理解、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积极认同和崇尚学校提倡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范,从而激发出所有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教师文化激励功能的发挥,在教师身上就表现为发乎内心地产生出职业道德感与社会责任感,就会不由自主地洋溢着一种对教师事业的敬业精神、献身精神,言谈举止中就会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教师特具的人文气质,就会很自然地以教育智慧去实践理想,就会以饱满的热情去从事“育人”的教育服务工作。

  4.约束功能。教师文化既有对教师行为模式的硬性约束,更强调以一种无形的精神、价值观和教师的优良传统等因素形成心理上的软约束。教师文化作用于每个成员,能够规范每个成员的言行、价值趋向几工作风格,这也是教师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教师文化就象一部不成文的、难以具体化和难以被察觉的行动法律。个人所有的道德规章及行为指向都以其为发生源,并在它的框架下运行和调控。譬如,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依法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论他们在道德意义上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也不论是家境优越的学生还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教师都不能凭其本人之好恶而决定其工作态度。因此,教师文化中所包含的种种规范都会逐步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习惯性依赖,进而在其工作过程中自然的使其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真正达到自律而不致有失偏颇。 5.发展功能。教师文化对教师个体发展作用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职业意识的自我觉醒。优越的教师文化不仅能够促进教师自我人格锻造的速度加快和质量提升,同时也能够客观的促进教师所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教师都把追逐眼前利益、追求享受等放在首位,甚至形成这样一种氛围,那么这个学校注定不会有所发展,甚至会走向衰退。在这样的集体中也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教师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有学者就提出了“教师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的观点。

  (二)外在功能

  1.协调功能。教师文化使得学校不再单纯是教师共同工作的场所,而是若干教师及工作人员组成的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组织体。只要通过教师文化的传播与完善,在学校内部形成了纵向与横向的沟通与交流通道,就有助于学校内部分歧与矛盾的解决。如通过自上而下的纵向教师文化网络,可以使学校的全体教师与管理者之间很自然地取得价值观上的共识、心理上的共鸣、情感上的沟通,教师也会比较自觉的将管理者提出的发展战略目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渗透到自己头脑中,并最终趋同而达成一致。同时,在学校各业务部门之间,在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由于教师文化的存在与协调,也很容易形成一个和谐、良好的沟通氛围,建立一个善解人意、高水准的交流平台。另外,教师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也必然符合社会文化的要求,通过它也能够协调教师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和谐一致,共融共进。

  2.辐射功能。一种优越的凝聚着无穷智慧的文化一定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它不但影响类似的社会活动群体,也能够逐渐影响相关行业文化的建设,甚至有人把它称之为文化的生产力。教师文化的辐射功能和其他功能相比更具有积极的社会性。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育服务精神向社会传播教师文化的先进理念和高尚价值体系,并辐射到教师以外的领域,从而对整个社会风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最广泛的教育学意义上看,教师的言行举止不断地传递着一种文化,也不断再生产着一种文化,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更容易成为其他职业群体效仿和参照的对象。从现象上看,教师群体有自己的文化特点、话语方式和行动规范,他们这样的表现又往往与社会道德的上限要求是一致的,因而也就最有可能成为影响其他群体的文化代表。

  三、关于教师文化的结构

  教师文化包括了教师的理念、教师的道德规范、教师的内在修养等内容结构体系和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形式结构体系,且其内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性对应方式。

  1.精神义化系统。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教师在教育服务过程中,受一定意识形态的影响而长期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相对于教师文化系统的其他层次来说,它居于核心位置。它体现了教师在长期教育服务活动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职业价值观,并深深的根植于教师的心里,通过一定的文化网络呈现出来,继而得到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系统能对教师的精神面貌产生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行为文化来促进物质文化的增长。

  2.制度文化系统。所谓教师制度文化,是围绕教育核心价值观,要求全体教师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制度文化存在之重要性就在于它是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必要过程。教师制度文化系统是教师文化以及整个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比如,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制度直接决定着良好的教师文化形成的速度和发展的质量,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教师文化稳固持续发展的动力,教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则直接影响着教师文化的社会声誉,教师的权利保障和申诉制度则直接影响着教师文化的社会吸引力。

  3.行为文化系统。教师行为文化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人际关系、文娱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特有文化现象。它是教育行业风气、教师精神面貌、师生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教师教育精神、职业价值观的折射。秀外慧中的言谈举止,启迪智慧的思想交流,准确清晰的语言与文字表达,漂亮的书法等,都与教师的行为文化有关,实际上也就是教育文化精神通过教师行为的外化反映。

  4.物质文化系统。它是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教师文化,是教师文化的外显表象,是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具体表现。它们往往是位于教师文化的最表层,距离教师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也最远。一方面,它受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制约,具有从属性和被动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感受教师文化存在的外在形式,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通常,我们认识一所学校的教师,往往是从他们可听、可见甚至是可以触摸到的外在物质形象开始的,透过他们的案头环境、个人服饰、兴趣物件以及所读书籍等,就可大体了解他们的文化品味指向。

  虽然教师文化是无形的,但它又无时无刻不表现于教师的行为之中。教师文化所倡导和凝聚的共同理念、共同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会在实践中发挥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魅力。中国的教师事业要取得质的飞跃,就必须重视教师文化的研究和建设,而且这种研究和建设应该是在对教师行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准确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旨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方案和步骤。这样,教师文化的潜在活力和独特功能方能得到持久的保持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