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促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促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其核心。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农民增收问题。但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保证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一、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
关键词:促进,农民增收,对策,研究,工业,经济论文,

课文詹天佑,拳皇本纪下载,狙击职业杀手好看吗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民增收问题是其核心。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关注农民增收问题。但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才能保证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加。

一、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

(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要想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就要做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允许土地进入市场,加快土地的流转进程,确保土地能够顺利集中在种田能手及大规模种植者手中,提高机械种植率和土地利用效率,发展集约化经营。这样,部分农民就能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农民在城镇打工开始向市民转变,收入也可以提高。

(二)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首先,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断优化户口的准入制度。其次,降低农民的进城门槛,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政策。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结果是,不管任何人如何进行迁移,只要符合一定要求和条件,就应该依法办理户口,享有相应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

(三)深化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大原则,适度向农村进行公共产品的倾斜,特别是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道路交通、水电供应等方面,改变传统的产品供给制度。其次,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科学的需求和供给决策机制,在公共产品供给上,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公共产品的供给,满足农村的基本公共产品需求。再次,将公共产品的供给引入市场机制,多层次、多主体的构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系。

(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一方面,鼓励不同资本流动到农村,号召各种银行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增加农村资本。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农民或者涉农企业也可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发起入股合作性金融机构,实行民主管理制度,为自身提供便利。要不断放宽农村金融准入制度,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入农村,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1]

(五)深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一方面实现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覆盖,统筹城乡社会保险制度。采取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相结合的大原则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养老保险收益金额。另一方面,适当对农村养老进行倾斜,完善相关机制,促进养老保险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还不能忽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协调解决好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和农民看病贵的难题。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做好九年义务教育,对于家庭贫困或条件不足的家庭,适当减免学生受教育费用。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一)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提高农户生产经营的产业化水平

一方面积极支持和实施土地流转,完善流转制度,为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土地资源的基础。另一方面推进土地连片制度,鼓励土地连片利用,为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可能。

(二)完善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机构,在信息、资金、技术、购销等环节发展一批专业性强、信息面广的专业合作社,并将其大力推广。另一方面要把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工作做好。做好稳定完善村庄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强化合作社的服务、经营、管理及教育职能,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文化程度。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重点发展现有龙头企业,对发展势头好、前景广的企业重点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进行改造嫁接,注入资金,不断发展朝阳企业,培养新的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为农业的经营增添新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四)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一方面由政府出面牵头成立农业技术咨询机构及农业服务机构,鼓励农民科学耕作,合理种植,不断实现农产品的高产、稳产。另一方面公益机构及爱心人士支援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机构完善。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软实力”

对农民加强引导性培训、增强法律意识,并加强技能培训,培养骨干和人才,同时吸引外来人才参与当地建设。

三、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一)引进推广名优产品,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首先,利用好农村特有的资源,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展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做好区域优质农产品的品牌推广。其次,依靠居民消费、工农需求、贸易出口等为依托,大力发展好农村优质瓜果、蔬菜、烟草等特色经济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再次,利用好旅游产业,做好瓜果、蔬菜、水产品等农副产品的供应,利用旅游业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最后,不断引进特色产业走进农村,利用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二)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物质装备水平

首先利用先进技术推进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不断加大农作物收获机械的投入,购置大宗农作物机械装备,提高农作物种植及收获效率和质量,解决好劳动力供应紧张和收获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再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综合配套作业效率。

(三)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创新农业示范体系

发展新兴农业,做好农业园区建设,创建农业示范体系,利用新兴园区引领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园区建设进度,采取多种经营手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农业园区建设的经营机制,发挥好园区优势。其次,加强园区的管理,加大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监管力度。再次,定位农业园区发展方向,发挥好农业园区作用。

(四)积极鼓励农民创业,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农民的增收不仅仅是单纯依靠农业,还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农村用于农民自主创业及二、三产业的发展。还要抓好各项农村自主创业,二、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实,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参与到二、三产业中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力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提高农村劳动力吸纳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

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积极的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并将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尽最大可能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二)保障农村劳动力有序融入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一方面在城乡现有体制下,不断扩展农村增收渠道,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另一方面加快城乡体制改革步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缓解城乡矛盾,从根本上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确保城乡均衡发展。

(三)改善农业与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机制

一方面做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农业资金及农民集资等购置种植及收获机械,改善农民种植条件和收获条件,降低劳动强度。另一方面,利用政府拨款及农民集资建立农村经济扶持基金,基金用于扶持农业发展、农民自主创业、农业基础条件改善。[2]

参考文献:

[1] 王 峰.淮安市农民增收现状分析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2(6).

[2] 朱大浩.汉川市农民增收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