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论文化消费品市场的培育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论文化消费品市场的培育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本文基于文化消费品的涵义,首先分析了我国文化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文化消费品 市场 培育 一、文化消费品
关键词:文化,消费品,市场,培育,会计,审计,论文,

兴宁政务信息网,淘宝10周年,寻梦环游记资源

摘 要:本文基于文化消费品的涵义,首先分析了我国文化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文化消费品 市场 培育

  一、文化消费品的涵义
  文化消费品是精神产品,它既是一种有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浓缩了心理或社会内涵的的符号系统,能提供给人们多种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品包括三种基本形态:一是相对独立的物态性文化产品,如书画,雕塑,等。二是以劳务形态出现的文化服务,如舞蹈、歌唱等舞台表演、展览等。三是向其他产业或商品提供附加值,如服装设计、景点设计等。文化生产者创造的价值不是单独体现出来,而是融化在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或服务中,提高了它的整体商业价值。
  二、我国文化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显示,当人均CDP1000美元、恩格尔系数44%时,城乡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的18%,总量应该是109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2001年我国就已达到人均GDP1000美元,但2004年的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只有3740.5亿元。当人均GDP达到16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为33%,文化消费应占个人消费20%,消费总量应为20100亿元。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而实际文化消费总量却只有4186亿元。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文化消费的增长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文化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群体仍然是看重物质消费,忽视文化消费。这种形势亟待解决。
  2.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很多人热衷于武侠言情影视片、休闲书刊、流行音乐,经常出入于各种娱乐场所,对严肃文化、高雅文化不感兴趣,对自身的继续教育舍不得投资。从生产经营方面看,娱乐业发展迅速,从事娱乐文化生产与经营者获利丰厚。相比之下,严肃文化,高雅文化则倍受冷落。中小学生对娱乐界明星了如指掌,而对中外表演艺术家则知之甚少。
  3.文化消费中的消费环境令人担忧
  在今天,文化消费的环境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经营者一般只盯着如何赚钱,而不着眼于整个行业长期的发展,没有某些国家经营者所具有的很强的责任感,既缺乏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又失之长远的目光。如网吧,一直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人,但屡禁不止,老板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
  4.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
  文化产业的从业八员大都直接与文化消费者接触,尤其是娱乐性、休闲性和商业性等服务形态的文化消费更是如此,而真正懂文化、懂消费心理、素质较高的人员是少之又少。他们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而淡化给消费者带来的精神享受,在文化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所看重的却恰恰是精神享受。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1.文化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文化消费观念是经济因素之外影响社会文化消费水平高低和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因素。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认同将激起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消费热情,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偏爱将引起人们对其执著而扩大的消费激情,对某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抵抗将使人们拒绝对其消费并增加对文化偏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近年来,虽然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观念相比,仍然显得相对滞后,主动享受文化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文化氛围不够浓厚。
  2.文化消费能力不够强劲。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消费都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文化消费也不例外,文化消费总量和结构受消费大众的收入水平及其收入分配制约,而我国市场机制尚未成熟,人均GDP水平不高,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仅为51.1%和38.2%,恩格尔系数还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支出过大,价格结构不合理,加上消费结构和消费支出的惯性以及边际效用递减约束着消费量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文化市场、文化消费还处于发育初期。
  3.文化消费环境不够完善
  文化消费环境是指对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等。文化产业存在商品性与艺术性、意识性的矛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政治利益的矛盾,文化管理存在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规制、管理和调节的矛盾,文化消费存在社会价值取向、民族风俗习惯、消费空间时间与个人需求的矛盾。而我国目前文化消费经济政策不到位,消费法制体系不健全,消费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消费管理不善,文化市场秩序不规范,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消费权益、消费信息安全等宏观消费环境没有根本提升。
  四、培育文化消费品市场的措施
  1.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如果文化消费品的价格合理,内容健康,质量优异,人们的文化消费意愿会比较强烈,文化的即期消费会增长。但如果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价格高高在上,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或者内容不健康,或者质地比较粗糙,都会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因而,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被称为“内容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在保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同时,大力丰富文化产品的数量,使文化产品物美价廉,使文化服务周到体贴。要大力提升文化产品的档次,打造文化精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推出有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且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的能吸引群众参与的节目。
  2.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调控
  充分发挥政府在财政、收入分配、税收价格和利率汇率等方面的政策的调控作用,强化对文化消费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调控。要大力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在保证基本文化消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发展性文化消费的比率。大力培养文化消费主体,形成以居民消费为主、单位或社区消费为补充、政府消费为引导的文化消费主体格局。根据发展实际,鼓励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限制低俗、劣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以及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口规模、市场份额,形成文化消费为主、引进外来有益文化消费为补充的文化消费结构。
  3.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人们对文化的自然消费力是由其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决定的。有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如交响乐和抽象的绘画作品,必须具备专门的知识和修养才能进行消费。现代社会文化消费手段的改进和现代化,也要求消费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例如,电子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发展和应用,早已扩展到了消费领域,如果不进行计算机有关知识的培训,显然就不会产生这方面的消费能力。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离不开相关的文化教育和实践中的熏陶、培育。为此,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对青少年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加强对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学宣传和普及,让人们在耳懦目染中逐渐提高自己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水准。同时,剧院(场)是人民在紧张劳动和工作后休息、欣赏艺术的娱乐场所。既帮助观众提高艺术鉴别能力和欣赏水平,也要通过优秀的节目来弘扬“文化的价值导向”,给观众更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关怀,从而促进剧院文化产业的发展。
  4.坚持公益性和注重市场的培育性
  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但受地域文化差异、消费习惯的影响,文化产品的推广尚处培育阶段,在精神文明的范畴里,体现了一个城市或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品味。因此,文化演艺市场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需要一至二代人的学习提高,剧院既是文化产品的经营者也是文化市场的培育者,有其公益性的一面,剧院(场)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优质节目为媒介,宣传贯彻执行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艺方针,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剧院的这一使命,有利于它在经营中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与指导,在文化产业发展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剧院在节目的组织上必须善于整合文化资源,同时,还要让有积极意义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也能精彩登场。贴近观众需要,奉献积极向上的剧目,感染不同层次的观众。在演出门票的定价上以低价甚或低于成本价格投放市场,意在市场的培育和艺术氛围的形成,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才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同泽: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分析[Jl.商业研究,2002(9):65一67
[2]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45并8
[3]罗晓玲:近年我国文化消费研究述评[Jl.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3):70一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