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荣昌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阻碍及对策的相关分析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荣昌县民营经济发展的阻碍及对策的相关分析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距重庆市区88.5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东邻重庆市大足县、永川区,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四川省泸州市,北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接壤。 荣昌历史悠久,素有海棠香国的美称。早在春秋时期,荣昌便是巴
关键词:荣昌县,民营,经济发展,阻碍,对策,相关,分析,物流管理,论

onlyqq,欢乐海魔方,男服装搭配的技巧

  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地处四川、重庆两地接壤处,距重庆市区88.5公里,距成都市区246公里,东邻重庆市大足县、永川区,西接四川省隆昌县,南邻四川省泸州市,北与四川省内江市、安岳县接壤。 荣昌历史悠久,素有“海棠香国”的美称。早在春秋时期,荣昌便是巴国的属地。改革开放30多年来,荣昌民营经济人士和民营企业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实现了民营经济一次又一次飞跃,为推动荣昌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一、荣昌县发展民营经济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特色产业保持活力,主导产业作用突出
  依靠传统特色产业,民营企业不断技术创新,保持了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夏布、红碎茶、高锰酸钾、兽药、不锈钢餐厨具等传统特色产业不断开发多元产品,在全市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竞争力。荣昌县坚持“强兴工业”发展战略,形成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其他类工业的“4+1”支柱产业体系,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加强。2013年,荣昌县3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属于“4+1”产业体系企业257户,占规模以上企业户数的80.1%,实现产值413.31亿元,同比增长20.8%,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83%,拉动规模企业增长 36.34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成为荣昌县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民营经济全面进入全县三大产业,且占的比重持续攀升。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民营经济已从传统的资源性采矿业、制造业和商贸、餐饮等流通业延伸到现代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逐步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已建成21个市县级特色农业园区,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产业化组织367家,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36家。二是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2013年荣昌县民营经济单位(含微型企业)共计34828家、注册资金达67.22亿元,其中:私营企业累计4341户,同比增长38.9%,注册资本52.86亿元,同比增长14.81%;个体工商户累计30186户,同比增长8.7%,注册资金10.92亿元,同比增长14.73%。三是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民营经济出口达到3.4亿美元,同比增长27.5%,总量居重庆市同类考核组第一,增幅居第三位。
  (三)社会效益明显
  民营经济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综合社会效益上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创造社会就业岗位。当前,荣昌县90%的新增就业岗位是由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对有效降低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参与社会事业。一些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双日捐”活动、捐款捐物、救助帮扶等社会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二、荣昌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荣昌县民营经济发展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在行业分布、发展环境、经济总量、企业素质上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全民创业创富氛围不浓
  社会“崇企重商”的意识不够强烈,开放意识不够,对市场变化的敏锐性缺乏,“尊重创业、崇尚劳动、人心思进、拼搏创新”的氛围不浓。没有温州人“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强烈欲望和创业激情。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较为普遍。
  (二)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层次低
  与周边先进区县相比,荣昌县民营经济规模不大,单个民营企业的效益不高,缺乏龙头大企业。一是从业数量不多。2013年,全县民营企业仅4341户,远远少于江津、大足等区县。二是企业规模不大。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1户,但年产值上10亿元的仅4户,年产值超5亿元的仅10户,没有上50亿元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没有上市公司,未形成能足以支撑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企业航母和真正的企业龙头“老大”。三是缺乏叫得响的品牌。虽然有安陶、夏布远销国内外,也有一批重庆市著名商标,但是都没有形成能够在较大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品牌,产生的品牌效益微乎其微。
  (三)行业分布不合理,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
  民营企业大多起步较低,资金有限,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投入小、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行业。从荣昌县来看,民间资本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依然是主阵地。由于荣昌县现有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都处在完全竞争市场的状态,产品和渠道缺乏差异性,导致重复投资现象突出,利润率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企业抵御市场风险,会导致赢利水平下降,影响企业实力的增强,更阻碍了企业创立品牌和做大做强。
  (四)发展环境制约因素多
  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一是成本上升。土地、水、电力、天然气、石油等要素供需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能源供应形势紧张。从全国来看,生产原材料价格一直不断攀升,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极大压缩,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也推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全市最低工资标准(一档)已从2011年的1050元涨到了目前的1250元,增长19%。二是融资难度大。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银行和担保贷款手续繁琐、收费名目多、寻找担保单位难,小额贷款公司也只能解决一时的资金周转之急,满足不了中小企业对中长期实业投资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成本高,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贷款利率上浮30%~50%,担保贷款担保费在3%左右,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一般在每年30%左右,民间借贷成本则更高且存在风险。三是政策环境的问题。尽管市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和鼓励个人创业的政策措施,但是大多数有意创业者对政策的信任度不高或者根本不了解相关政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明显,也部分存在着办理手续复杂和政策前置条件多导致难落实的问题。四是市场渠道单一。大多企业的产品单一且销售渠道相对固定,处于买方市场的境遇,市场稳定性差。
 (五)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待完善
  荣昌县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模式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决策管理缺乏科学分析。在产权结构上,民营企业目前多数仍为个体业主或合伙制,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股权结构单一,决策、执行、监督合一,民营企业主平时对生产经营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缺乏了解、缺乏对市场科学系统的分析,在管理上存在“经验决策多,科学决策少;日常管理多,战略规划少;传统管理多,现代管理少”的问题。二是缺乏专业人才。受制于地理位置、薪酬水平、个人职场前景,多数民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优秀管理人才、技工、高级技工比例不高。企业招聘高级人才倾向于他人推荐,对招进的人才未能经常性开展专业或岗位技能培训。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采用较简单适用的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少,“模仿”多于创新。主要表现为民营业主大多追求用最少的资金仓促开张,简易投产以期短期内获得稳定利润,不愿意冒险投入过多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四是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民营企业没有专门的财会人员,企业财务报告失真较为严重,会计报表对内和对外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和办法,甚至编造多套会计报表。
  三、推动荣昌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民营经济应努力增加民营经济从业者数量,设法降低民营企业初期进入成本、降低日常经营成本,着力提升行政服务水平、提升产业集聚层级、提升企业自身能力。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激发创业潜能,壮大市场主体
  充分认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创业,提高市场经营主体数量。一是营造健康创业文化。通过宣传创业典型,激发群众追求财富的欲望,鼓励个人创业,权威发布创业参考项目;不反对居民闲散资金等社会资本集中与联合,促进创业资本的筹集;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意识,鼓励小企业将闲置资金投入其他行业进行二次创业。二是抓重点创业群体的挖潜帮扶。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企业家二次创业、知识型人才创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外地企业投资创业,努力催生发展一批民营中小微型企业创业主体,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具体可采取一名中层干部跟踪帮扶一(多)户的办法落实政策。三是设法降低创业初期成本。允许农村居民采取多种方式利用闲置场所开办个体企业,允许城镇居民在不影响居住环境的情况下在生活小区开办个体企业,政府可委托第三方平台购置或建设商业门面低价出租给特殊群体创业。
  (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做好招商嫁接改造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经济发展思路,大力引进外来企业和项目,特别是招引一批有发展潜力、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鼓励外来民营资本介入县内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增强荣昌县民营经济的后发动力。一是做好产业的承接转移。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给内陆地区带来了一定的产业发展机遇,重庆、成都等大城市产业发展也给荣昌提供了大量配套产业机会。我们要瞄准重庆、成都等地的重大产业布局,精心思考招商项目,靠做配套吸引一大批民营企业入驻,比如农产品加工生产、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等。二是仔细挖掘市场需求。作为政府部门,要在宏观对市场需求走向有所把握。在对外开放中,要立足有市场发展前景的大产业、大项目,龙头企业逐步做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三是引资进行嫁接改造。要重点推介荣昌县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引入外来民营资本或技术注入来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水平,使传统产业优势得以延续。
  (三)加快专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服务环境
  为提供管理与统一政务服务,县政府应牵头成立专业化综合服务体系(可部分参考上海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模式),搭建8个平台民营经济服务平台(政企沟通平台、资源整合平台、校企对接平台、总部经济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智力支持平台、融资服务平台、法律维权服务平台),针对民营企业需要提供市场准入、信息获取和资金融入等方面的服务,建议在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增加创业、贷款等政策咨询办理,招商项目推介,决策咨询和建议等职能。同时要充分发挥工商联与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民营经济行政服务资源,高效专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
  (四)发展特色中小企业,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新活力
  在制定政策中,应在“抓大扶强”的基础上,实行“扶小助弱”,不仅发展大企业,更应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小企业、大产业”。创新企业扶持奖励机制,着重奖励税收增长大户;政府补助资金时,重点照顾具有增长潜力企业;将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与市场准入优惠重点用于扶持本地创业型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壮大离不开全县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方面:借助浙江义乌等地流通渠道,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培育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业方面: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针对城市需求发展规模化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业。商贸物流业:兴办特色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各类专业市场,低租金引入商户,解决民营企业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问题;发展商圈经济,激发各层次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五)加强引导,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加强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在竞争领域和未来扩张的经营环境中始终持续保持盈利增长。一是对生产传统和一般产品的企业,通过采取财政贴息、享受税收减免等办法支持其开发新技术,引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最终创建自我品牌。二是鼓励企业选择与其自身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引导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财务、成本、质量、人力资源和信用等管理制度,推行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培养,引导其遵守职业道德,熟悉现代管理方法;对员工开展日常业务培训,实现一岗多能;形成民主、科学、公平的用人机制,注重引进专业人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全体职工在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