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中美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美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分工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CJL062)、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江西服务业产业集聚对F D I 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4SK006)。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
关键词:中美,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研究,国际贸易,论文,基

弗洛伊德禁地,飘逸之旅,落日爬过白墙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的中国区域分工演化与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CJL062)、南昌工程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江西服务业产业集聚对F D I 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14SK006)。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较快, 2 0 1 4 年服务贸易总额达6 , 0 4 3 . 4 亿美元,相对于1 9 8 2 年的4 3 . 4 1 亿美元,增加了1 3 9 . 2 2 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 6 . 1 3 % 。其中, 2 0 1 4 年服务贸易出口为2 , 2 2 2 . 1 亿美元, 进口为3 , 8 2 1 . 3 亿美元, 年均增速分别为1 4 . 5 7 % 和1 7 . 4 4 %。但依据比较优势指数公式计算,发现中国服务贸易整体比较优势指数为负数,版权及许可费、保险服务、金融服务等大多数行业比较优势指数也均小于0,那么为何中国服务出口增速会如此之快?其次,2 0 1 4 年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等传统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 0 . 4 %, 相对于1 9 9 7 年的63.8%,降幅较为明显。而众所周知,中国在传统服务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强。那么,旅游、运输和建筑3 个传统服务出口占比为何会下降?最后, 2 0 1 4 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了1 , 5 9 9 . 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那么,在外需不景气的现状下,如何扭转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本文将基于新贸易理论提出的本地市场效应,以中美服务贸易为研究对象来回答上述问题。

B e h r e n s 等( 2 0 0 4 ) 、O k u b o 和 R e b e y r o l ( 2 0 0 6 ) 、C o m b e s 等( 2 0 0 8 ) 、G h a z a l i a n 和 F u r t a n ( 2 0 0 9)等在理论上证明了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而H u a n g 等( 2 0 1 3 ) 、C h e n 和 Z e n g ( 2 0 1 4)则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对于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 B e h r e n s 等( 2 0 0 4 ) 、D o m e q u e 等( 2 0 1 1)人实证研究了两国产业相对需求增加是否会促使相对产量更大幅度增加,进而验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 S c h u m a c h e r ( 2 0 0 3 ) 、B r u l h a r t 和 T r i o n f e t t i ( 2 0 0 5 ) 、C r o z e t 和T r i o n f e t t i( 2 0 0 8 )等人则实证检验了产业相对市场规模的相对出口弹性,依据弹性值正负号来判断本地市场效应是否存在。国内学者则主要是基于中国数据和双边或多边贸易数据,运用超额需求法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如钱学锋和梁琦(2007)、邱斌和尹威( 2 0 1 0 )、许统生和涂远芬( 2 0 1 0 )、颜银根( 2 0 1 0 )、祁飞和李慧中( 2 0 1 2 )、冯伟和徐康宁(2012)、钱学锋和黄云湖(2013)、王岚和盛斌( 2 0 1 3)等人的实证研究。

上述学者对于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检验基本均是以制造业为对象,仅发现阚大学(2013)、阚大学和吕连菊( 2 0 1 4)实证检验了中日服务贸易和中国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尚未发现以中美服务贸易为对象的研究。而美国是中国的主要服务贸易对象,2014 年两国服务贸易总额高达5 6 8 . 4 3 亿美元,其中出口1 4 3 . 8 3 亿美元,进口4 2 4 . 6 亿美元。故以中美服务贸易为对象实证研究本地市场效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依据S c h u m a c h e r 和 S i l i v e r s t o v e ( 2 0 0 6 ) 的引力模型, 本文设定以下模型:

由于以中美服务贸易为对象进行研究,因此,出口国和进口国分别为中国和美国。

上述变量中服务业进出口数据源自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中国和美国的GDP 和人均GDP 分别源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研网。至于资本/ 劳动比的测度,由于其和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借鉴S c h u m a c h e r 和 S i l i v e r s t o v e ( 2 0 0 6 ) 的做法, 用人力资本衡量,而对于中美的人力资本,用高校入学率来测度,数据源自《国际统计年鉴》和BEA。

三、中美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的实证结果

(一)中美服务贸易整体情况本地市场效应

文章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3)进行回归,在回归前,首先对上述变量的对数序列的平稳性运用A D F 进行检验,从表1 可以得知,所有变量为一阶平稳变量。具体估计结果见表2。从表2 中可知,αω1- αω3为0 . 4 5 0 8 ,在5% 水平上显著,说明中美GDP 之比增加1%,中国对美国服务出口/ 进口比率显著增加0 . 4 5 0 8 %。这说明本地市场效应有助于中国服务出口到美国。事实上,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国内居民对服务需求增加也较快,因此,服务业的国内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2 0 1 4 年中国服务业规模为3 0 6 , 7 3 9 亿元,而样本初期1 9 9 2 年服务业规模仅为9 , 3 5 7 亿元,样本期内服务业规模年均增速1 6 . 3 9 % 。国内服务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出口增加,同时有利于服务企业扩大规模,降低平均成本,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进而扩大中国服务出口。而αω2为- 0 . 2 6 2 5 % , 在5% 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资本/ 劳动比每增加1%,中国对美国服务出口/ 进口比率下降0 . 2 6 2 5 % ,表明资本/ 劳动比提高不利于中国对美国的服务出口,反之,样本期内传统比较优势劳动力要素禀赋有助于中国服务出口到美国。对比

可知,本地市场效应的促进作用大于传统比较优势劳动力要素禀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要素禀赋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中国的服务出口为何还在迅速增长。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利用1 9 9 2 ~ 2 0 1 4 年数据对中美服务贸易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和劳动力要素禀赋均促进了中国对美国的服务出口,后者小于前者;运输服务、旅游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信服务、广告服务、研发与测试服务及建筑工程咨询服务的本地市场效应显著,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的本地市场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专利权与特许费、管理、咨询与公共关系服务、法律服务、设备的安装、维护与修理服务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由此可见,不仅一些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存在本地市场效应,一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也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这说明在外需不景气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发挥本地市场效应来扩大中国对美国服务出口, 扭转服务贸易逆差,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但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不升反降, 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偏低, 原因在于实物消费的升级和价格替代效应对服务消费形成挤压、收入差距过大降低整体服务消费水平、房地产业畸形发展造成较大的消费挤出效应、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限制消费增长。

因此,为了扩大服务需求,需消除制约服务需求的因素。一是政府可以通过采取价格、税收、信贷、金融等经济手段引导居民将消费需求更多地转向服务消费领域,引导人们进行选择性消费,以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二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分配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需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对垄断行业工资进行双重调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等措施,来缩小行业、城乡和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进而提高整体服务消费。三是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深化住房制度改革,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整营销策略,适当调低房价,降低房地产业畸形发展造成的服务消费挤出效应。四是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们服务消费。对于公益性较强的非基本性公共服务,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PPP 模式、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团体或组织举办。对于公益性较弱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政府仅需宏观调控,主要由市场调节供需。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们服务消费。需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力促进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等参加社会保障;并逐步提升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使其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同时需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参考文献:

[1] 冯伟, 徐康宁. 产业发展中的本地市场效应——基于我国2004~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J]. 经济评论,2012, (2).

[2] 阚大学. 中日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研究[J]. 南方经济, 2013, (3).

[3] 阚大学, 吕连菊. 中国服务贸易本地市场效应研究: 基于与31个国家的双边面板数据[J]. 财经研究,2014, (10).

[4] 祁飞, 李慧中. 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化: 基于“母国市场效应”理论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2012, (10).

[5] 钱学峰, 梁琦. 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与经验研究的新近进展[J]. 经济学季刊, 2007, (3).

[6] 钱学峰, 黄云湖. 中国制造业本地市场效应再估计: 基于多国模型框架的分析[J]. 世界经济, 2013, (6).

[7] 邱斌, 尹威. 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J]. 世界经济, 2010, (7).

[8] 王岚, 盛斌. 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 本土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基于倍差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文汇, 2013, (2).

[9] 许统生, 涂远芬. 中国可贸易产业本地市场效应的估计及其政策启示[J]. 经济学动态, 2010, (7).

[10] 颜银根. 中国全行业本地市场效应实证研究——从新经济地理角度诠释扩大内需[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 (6).

[11] Behrens,K., et al. Testin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a Multi-country World [R].CEPR Discussion Papers No.4468, 2004.

[12] Brulhart, M., Trionfetti, F. A Test of Trade Theories When Expenditure is Home Biased [J].CEPR Discussion Papers No. 5097, 2005.

[13] Chen, C. M., Zeng,D. Z. The Home Market Effect: Beyond the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R]. Tohoku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2014.

[14] Combes, P., Mayer, T., Thisse, J. F. Economic Geography: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 [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8.

[15] Crozet, M., Trionfetti, F. Trade Costs and the Home Market Effec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8, 76.

[16] Domeque, C. N., Fillat, C., Sanz, G. The Home Market Effect in the Spanish Industry, 1965~1995 [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2011, 46(2).

[17] Ghazalian,L., Furtan,W. Home Market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Multinational Activities Location and Nationality [J].Int Rev Econ, 2009, 56.

[18] Huang, Y. Y., Lee, C. T., Huang, D. S. Home Market Effects in the Chamberlinian-Ricardian World [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3, 137(6).

[19] Okubo,T., Rebeyrol, V. Home Market Effect and Regulation Costs: Hom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Firm Trade Models[R].HEI Working Paper, No.2, 2006.

[20] Schumacher,D. Home Market and Traditional Effects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a Gravity Approach [R].DIW Discussion Paper, No.344, 2003.

[21] Schumacher, D., Siliverstovs, B. Home Market and Factor Endowment Effects in a Gravity Approach [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6,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