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基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基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摘要:摘要: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行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高职特色专业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高职;物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
关键词:基于,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探索,摘要,本文,物流管理,

美食杰网,海云台迅雷下载,小子艳史

  摘要:本文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从行业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等方面探索高职特色专业的建设路径。
  关键词:特色专业;高职;物流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如何依据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原则,尽快建成一批品牌和特色专业是各个职业院校的一项紧迫任务。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办于2001 年,2005 年7月被江苏省交通厅批准为教改试点专业,2006 年7 月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 年被确定为学院创建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几年来, 物流管理专业秉承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以及相应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 按照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设计思路,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平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引进、培养等多种形式,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 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体系, 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科学定位,细化方向,满足行业人才需求1.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 就是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调整和设置专业。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社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为满足区域经济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经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讨论, 确定本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立足交通、服务江苏、辐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区域的现代物流产业链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旨在培养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通物流业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既能胜任生产、服务一线的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等基层管理工作, 又具备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熟练进行现代物流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并组织实施物流方案,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多年来,学院坚持立足于长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实际, 不断调整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认真实施年度企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研。通过制度化的社会调研,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使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形成动态反应机制。
  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并实施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分为三个循环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第一学年完成职业基础模块学习后,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职业角色体验,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个阶段是第二学年完成职业通用能力模块、部分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后, 再安排一个月时间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轮岗实训, 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轮岗实训加以运用, 为后续的毕业顶岗实习、实现预就业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三学年完成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和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学习后, 安排6个月顶岗实习, 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接受实习单位的挑选, 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
  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做到理实并重,学做交融,突出学生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模块的学习, 一般安排在校内的生产型实训基地进行。按照企业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盘点、补货等业务流程,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岗位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岗位,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轮岗实训,将课程教学与生产性实习有机结合。近几年,学院与中储股份南京分公司、苏宁集团、北京华联等合作企业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真正实现了做中教,做中学。
  3.以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须要在课程建设上有所突破。物流管理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三循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将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从业者的任职要求和素质要求融入专业的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素质体系,按照职业基础模块+职业通用能力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的设计思路,构建了基于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相融通的专业平台+专门化方向的课程体系(图1),在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中分运输管理方向和仓储与配送方向两个专门化方向,既满足学生的职业趋向差异,又能满足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4.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着力点,深化教学改革,带动专业建设一是根据社会需求与职业岗位新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 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 教学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物流行业的最新发展, 如在配送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课程教学中,吸纳了行业新标准、新技术、新设备等相关内容,同时通过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改革, 吸收了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 注重人文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通识教育内容渗透到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迁移能力, 满足行业多岗位的转换。
  二是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对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流程划分项目(项目的划分以与职业岗位能力对应为原则),用几个项目囊括整个课程内容, 然后将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融汇在项目中。每个项目按照项目分析、项目所需知识、项目所需技能、项目小结、知识与技能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编排。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案例法、示范法、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设计了大量的角色体验学习项目,通过校内仿真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职业场景,让学生动手操作、轮岗实训,亲身体验学习的内容,产生直接的、直观的感受,同时通过企业技术骨干的言传身教,将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进行了有机结合,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