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音乐学毕业论文 > > 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2)
音乐学毕业论文

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的建立(2)

摘要: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除了有目的地训练音乐耳朵以外,还应培养大脑的分析能力。要具备音乐分析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要多听、多看各种形式的音乐讲座。除认真学习乐理以外,还要了解各种乐器和人声
关键词:探析,青少年,音乐,美感,建立,音乐,音响,表现,人们,内心

z133座位,海贼王漫画725,夏耕老婆


  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除了有目的地训练音乐耳朵以外,还应培养大脑的分析能力。要具备音乐分析能力,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要多听、多看各种形式的音乐讲座。除认真学习乐理以外,还要了解各种乐器和人声的特点,分辨出各种音色,并且对各类音乐的结构样式、体裁题材、表现方式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音乐结构(这里指乐章、乐段、乐句等)将歌曲或乐曲分解成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自然对音乐的各个细节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名曲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文学内容和其他与名曲相关的艺术知识的了解。特别对标题音乐的认识更有益处。因为许多中外著名的标题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背景知识。如我国著名的传统琵琶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其内容是表现楚汉垓下之战,如果我们仅从感官上去直接感受其音乐的形式美,而不知其历史,就无法与楚汉垓下决战那种刀光剑影、短兵相接的殊死搏斗和鼓角震天、万马奔腾的浩荡场面相联系;如果我们不知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曲》的理解就大为逊色。如果对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创作意图全然不知,那么对这部不朽名曲所浸透的作曲家热爱民主、追求进步的思想就无法领会;不知阿拉伯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对交响组曲《天方夜谭》的理解就容易浮浅;不知越剧《山伯访友》和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对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深层意蕴就难以把握。如此等等,举不胜举。这些启迪对开始建立音乐美感的入门者来说更为有益。倘若有音乐兴趣的同道者边听、边议、边论,音乐美感的建立将会更快更好。当然,高层次音乐美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多半要经过长期熏陶,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地说音乐文化知识越丰富,人的大脑音乐思维能力就会越强,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就会越准确,越深刻。
  
  五、联想与想象
  
  高层次音乐美感的建立还需要具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怎样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联想和想象力呢?行之有效的办法除多听、多分析和积累上述各种知识外,便是调动大脑的积极思维,边听、边记、边想,要身临其境,要与生活相联系。音乐经过大脑思索后,必然渗进了自我长期积淀的知识和情感,就会自然地产生联想和想象,把时间流动着的音响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艺术形象。只有在大脑的密切配合下,音乐欣赏才能进入对音乐理解认识的较高层次。很多青少年音乐欣赏者之所以不能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无法品味音乐美的无穷情趣,除了缺乏音乐天赋和音乐欣赏基础外,主要是他们多满足于毫不费劲就能获得的感官享受,仅注意了音乐耳朵的培养,不愿深入作品意境之中去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弦外之音和无声之乐。要建立高层次的音乐美感,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调动全身的音乐感受力去丰富这种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架起通向神秘音乐的桥梁,成为知音人。“音乐的耳朵”和“音乐的大脑”才能在密切的配合下趋于完善,方可获得高层次的美感享受。
  综上所述,青少年音乐美的建立,尤其是高层次音乐审美感的建立需要经过三个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和共鸣阶段。感性阶段是音乐欣赏的开端,是人对音乐音响的最初感知。如果没有这样的感知,就不可能形成音乐的表象,一系列的音乐记忆和思维就不可能产生。音乐首先是得到心灵上的印证而非理智的思考,它将人带入“规定情景”之中,使欣赏者不由自主地与它融合。当我们专注地欣赏某一作品时,自己处在被音乐激起的情感经验中,这种“移情”作用是欣赏任何艺术所共有的,但在音乐欣赏中主客体的统一表现得最完全。建立音乐美感的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在不断扩大“耳界”的基础上,采取精选自我觉得喜欢的几首乐曲或歌曲,反复听,反复哼唱,记住其中主要旋律,直到从内心中被音乐之美妙所感动。理性阶段是通过对乐曲的结构、形式、表现手法、各种技巧的运用、作者意图、历史背景等作品鉴赏分析后,在理性上进一步综合作品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手法美、内容美、风格美,正确地贮存音乐信息。最后是与音乐共鸣阶段,它是通过人的大脑思维对贮存的音乐信息进行加工,产生联想,产生想象,并与之共鸣,这是对音乐现象的深层认识。听者完全沉醉其中,与音乐融为一体,音乐美感的建立过程便从动听、动情、动感趋向了化人,使听者感受到意境美、哲理美,达到“百听不厌”“难舍难忘”“余音绕梁”的境界。这就是音乐的耳朵(高敏锐的音乐听觉)与音乐的大脑(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协作的结果,建立起高层次的音乐美感。
  
  注释: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②音乐中的非音乐因素主要指语言、词汇,如歌曲的歌词,器乐曲的标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