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文化毕业论文 > > 神话研究综述(1)(4)
文化毕业论文

神话研究综述(1)(4)

摘要:神话是重要的、综合的文化现象,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正由于此,神话从它被学术界注意的那天起,其文化学价值就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当今学者对神话用新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系统加以阐释,体现出了科学的求实与创新
关键词:神话,研究,综述,我国,神话,长期,持续,拓进,基础上,19

2014098,慷慨解囊,苏枂


神话是重要的、综合的文化现象,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正由于此,神话从它被学术界注意的那天起,其文化学价值就显示出特有的魅力。当今学者对神话用新的思维方式与知识系统加以阐释,体现出了科学的求实与创新精神。新的学术思想必然产生新的视角;而一种视角的形成与确立,也必然为学术研究打开一块新天地。同时学者们注重在跨学科合作的旗帜下进行工作,研究方法越加多样化。新视角、新方法的运用,将神话研究置于立体的、有机的和动态的联系中,使学者们对神话的阐释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突出地表现在这两年的神话研究中。
神话与文学历来有不解之缘。在文化视野中观照文学,应该说,任何文学发展中的各种形态,都可以追溯出它的原初模式,并从中找出某种规律和启示,神话对于文学来说具有一种原型的意义。赵凌河《神话原型对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26〕指出,“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分别作为各自民族传统的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对中、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着各自不同的影响。”而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刘毓庆《中国文学中水之神话意象的考察》〔27〕讨论了水之神话意象的源起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意义。作者认为“水边泽畔始自远古的一代又一代的痛苦经验,使水凝成为一种文化代码。”他阐述说,水与女性,性爱的微妙联系,乃是远古人类性禁忌与性隔离制度在民族心理留下的残痕、原始经验的无数次重复、形成了一种情结,于是水有了社会性的文化内涵,它作为一种带有文化含量的意象而凝固于民族的观念形态之中了。当水携带着原始文化意义而进入艺术作品的时候,即发挥着它情感上的特有的潜能,并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后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种种象征,表面上是源于个体或文人阶层对作为自然物的水的体认,而其深层则蕴涵着人类无数次的痛苦体验。它的文化根柢,深深地埋植在原始生活之中,人类的痛苦通过水这一意象获得了最完满的表现。朱任飞《从东海神木传说到庄子的鲲鹏扶摇意象》〔28〕、《昆仑、黄帝神话传说与〈庄子〉寓言》〔29〕、《大海、海神崇拜和〈庄子·秋水〉寓言》〔30〕几文,均要告诉我们,既要直探本源地发掘有关原型意象的初始意蕴,同时也要关注其初始意蕴在发展演变中的裂变和改造,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而叶舒宪《老子哲学与母神原型》〔31〕则是论述神话原型与哲学的关系,他认为从社会进化和文化演变的宏观视野上看,老庄哲学的特殊价值取向植根于史前宗教的大母神崇拜,或者更确切地说,反映着保留在父权制文化之中的远古母系社会的女神宗教及神话原型。
王小盾《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32〕结合语言学、人类学方法,对汉藏语神话中的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从发生学的角度对目前所见的45例猴祖神话进行了分类描写,依据相关的语言学资料构拟出五种共同母语形式,经神话学和语言学的比较研究给出了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同时作者提出:神话发展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在外力影响下形成谱系结构的过程;种系发生树的描写方法,可以成为神话研究的基本方法。叶舒宪《中国上古地母神话发掘——兼论华夏“神”概念的发生》〔33〕一文,主要通过汉字的符号学分析,做某种“知识考古学”的发掘尝试。
从民俗文化角度探讨问题的论文,有金涛的《东亚海神信仰考述》〔34〕。作者根据多年来就中国海有关海神信仰的考察调查,参阅了有关资料,概述了东亚文化圈内的海神信仰之发生、演变及研究概况。此外还有《论妈祖民间传说、民间信仰之形成》〔35〕、《社祭神话与高禖神话的人类学诠解》〔36〕、《文化价值含量与汉代灶神神话传说的演变》、〔37〕、《释“巫”》〔38〕等等。运用考古学的成果来考释印证神话的论文,有《楚帛书的四季神像及其创世神话》〔39〕、《吉县女娲岩画考》〔40〕、《〈天问〉宇宙神话的考古印证和文化阐释》〔41〕等等。而吕威写有《楚地帛书敦煌残卷与佛教伪经中的伏羲女娲故事》〔42〕认为“人类学的神话理论和田野材料为构拟中国古典神话的阙失部分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旁证,但在重构神话史时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广义的历史学历时方法同样具有等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