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文化毕业论文 > >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对策(1)
文化毕业论文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对策(1)

摘要:摘要: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重庆市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布广、类型丰富、数量多。随着重庆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造成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出现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对策,摘要,作为,多民

gt国际时时彩,黑执事漫画下载,新巴黎最新地址

摘要:作为多民族聚居区,重庆市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分布广、类型丰富、数量多。随着重庆市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民族文化生态正发生巨大变化,造成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出现逐渐消失的趋势。目前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传承危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加大经济投入、立法健全保护机制、及时普查抢救以及加强合作与研究这四个方面保护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重庆市亦不例外。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寻找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重庆市根据文化部“中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及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统一部署,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正在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
  
  一、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根据2005年4月国务院下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按照这一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民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有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不同层面:物质的形态直接体现文化的个性、壮美和可以感叹的成就,非物质的形态则表达了制造这种物质形态的技术、工艺和观念。它们互为因果,没有非物质的层面,不能达至物质的伟大,而没有这种物质文化层面的伟大,则无以体现非物质文化层面的意义和价值。
  重庆市地处我国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民族聚居是重庆的特点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重庆市共有55个民族,总人口30522763人,其中汉族人口28539156人,占总人口的93%;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家族是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有1424352人,占总人口的4.6%;其次是苗族,有502421人,占总人口的1.6%;10000人以上的有回族;5000~10000人的有蒙古族等。重庆市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分布20个区(市、县),内容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等十大类别:(1)民间文学:有流传于九龙坡区的走马镇民间故事;(2)民间音乐:有川江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南溪号子、金桥吹打、接龙吹打、梁平癞子锣鼓、鞍子苗歌、木洞山歌、秀山民歌、薅草锣鼓、酉阳民歌、小河锣鼓、后坝山歌、梁平抬儿调、土家斗锣、甘宁鼓乐、龙骨破抬山号子、五句子山歌;(3)传统舞蹈:有铜梁龙舞、北泉板凳龙、摆手舞、大傩舞、巫舞、狮舞;(4)传统戏剧:有川剧、梁山灯戏、面具阳戏、接龙傩戏、阳戏、余家傩戏、万隆杨戏、踩堂戏;(5)曲艺:有四川述评、车灯、川东竹琴;(6)杂技与竞技:有中塘向氏武术、木洞龙舟;(7)民间美术:有梁平木板年画、蜀绣;(8)传统手工技艺:有梁平竹帘、重庆漆艺、龙灯彩扎、荣昌折扇、荣昌夏布、涪陵榨菜、艺庐微刻、龙凤花烛、老腊肉制作、朗膝竹板桥造纸、纸竹工艺;(9)传统医药:有刘氏刺熨疗法;(10)民俗:有秀山花灯、丰都庙会、万盛苗族踩山会、塘河婚俗、尝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