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网络工程论文 > > 探究网络环境下PLE建构工具及整合分析
网络工程论文

探究网络环境下PLE建构工具及整合分析

摘要:PLE,是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缩写,被Stephen描述为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促使传统个人学习环境产生了巨大转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
关键词:探究,网络,环境,PLE,建构,工具,整合,分析,PLE,P

男人哭吧不是罪伴奏,集结密令1,寻星计算程序

  PLE,是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缩写,被Stephen描述为"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促使传统个人学习环境产生了巨大转变,研究网络环境下的PLE构建工具及整合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于PLE的概念进行了规范性论述;对于Web 2.0基础上的构建工具分成三类,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提出了一个PLE构建工具的整合模型,然后进行分析及优化。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 整合 Web2.0 PLE建构工具

  一、PLE概述

  1.1 广义的PLE

  PLE即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缩写,是目前国外比较新且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学习概念。

  一般来说,所处环境及接触到事务都可以给我们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知识(包括学科理论和实践经验等),所以,从广义上讲,我们生活的环境即学习环境。把我们所处的环境抽象为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际关系网络和互联网。以上几个环境中,客观世界可以靠感官刺激给人知识;人际网络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学习者直接或间接的知识;网络环境,包括数码通信和电子存储处理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则使得学习者能够主动或被动地获取到各种知识。而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学习者能够触及到的各个部分的合集,就是他们的学习环境,即广义的PLE。

  1.2 网络环境下的PLE

  按照Stephen的描述,PLE是“一种工具、服务、人和资源的松散集合体,是利用网络力量的一种新方式”[3]。这里的PLE下的学习也就自然而然地特指基于网络的一个数字化的学习形式,即E-learning。所以,PLE也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机地组合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工具,也就是一组基于web的、分布式的、免费的工具集合。

  PLE本质是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由学习这自主控制,自由搜索和构建的个性化平台。另外,从实质上来讲,它是一个线上的巨大资源库,需学习者凭借所需及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从构成要素上定义,它是基于web2.0的多种工具的融合体;从功能上讲,它是一个具有交流、存储、共享、收集等功能一体的学习平台。狭义的理解,PLE就是PKM转移到网络上的部分,或者是网络用于知识管理的部分。

  个人学习环境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社会化软件、计算机通讯、互联网、PKM等的促进下完成的演变。Web2.0实际上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内容创建、分享、交流、协同工作的工具。如何在Web2.0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以泛在学习、在线学习等理念为依托,构造自主化、个性化、网络化、傻瓜式的个人学习环境,还有诸多问题待研究。

  二、PLE的构建工具

  理论上讲,Web2.0的所有应用都可以用来构建个人学习平台,下面就按照功能分门别类地加以简要介绍。

  2.1 个人出版和聚合工具

  (1)Blog。Blog的主要特点是:1)它是以时间顺序为根据,个人或者群体所作的一种不断更新的记录;2)它是通过留言、评论、回复等方式进行交流;3)Blog的操作用语借鉴了档案管理用语,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档案或卷宗。Blog为知识管理和创造提供了新的形态和途径。

  (2)Podcast(播客)。它本质上是博客的升级,但是又继承了收音机、iPod、互联网这些传媒技术的特点,形成了播客。它是将博客的“读写”转变成“听说”的一种形式。

  (3)RSS(简易信息聚合)。出现于1997年的RSS,是一种用于新闻共享以及其他web内容的数据交换规范。

  2.2 社会协作工具――Wiki

  Wiki一词被译为“维基”或“维客”。它以超文本技术为基础,可进行多人协作的一种工具。Wiki站点是一个自由的平台,访问者可进行维护,也都可以进行意见发表,或者对主题进行探讨或扩展。另外,它也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具有组织性、可增长性、可汇聚性、记录修订历史等特点。

  2.3 用户参与工具

  (1)Tag(标签)。Tag实际上是一种日志分类方式,它更加灵活、有趣。当通过Tag,在博客空间上看到相同标签的日志,由此用户之间可以建立沟通与联系。Tag的意义在于它是群体的力量,能够加强日志间的关联性以及用户间的交互性。

  (2)SNS(社会性网络软件或社交网络服务)。这是依据“六度分割”建立的基于Web2.0技术的一个应用架构。根据“六度分割”理论,当每个人拥有自己的blog,可以自主维护Wiki,然后通过Tag、IM、邮件等连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这就是社会化网络服务(SNS)。

  (3)Social Bookmark(网摘或社会化书签)。它起源于“美味书签”(del.icio.us)。用户可以把喜爱的网站随时加入自己的网络书签中,可以用多个关键字(Tag)表示和整理自己的书签,并与他人分享。

  2.4 用户体验工具

  (1)Ajax的全称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XML。它是多种技术的集成融合,继承了每种技术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功能强大的新技术。Ajax包括:级联样式表和XHTML、文档对象模型、XML和可扩展式语言转换、XML Http Request以及将它们绑定在一起的JavaScript。

  (2)开放式应用程序接口。在web1.0时代只有少数网站,如EBay 、亚马逊公司、Google公司等,在设计之初就遵循各种工业化标准,进而开放API接口。但是,在Web2.0时代,开放API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三、工具的整合

  我们把上述几大类建构工具整合,就得到PLE的一个典型的模型,如图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是自由而灵活的,只要以学习者为组织的中心,将其所需要的知识或所要发表的见解选择一个比较方便的平台集中存放,就可以通过RSS、搜索、即时通讯等等途径完成资源的共享。图1所示虽然完整地描述了一个PLE的基本内容,但是,从我们理解来看,PLE虽是个人的学习环境,但是它的价值只有通过互联网这一强大的工具和外界形成互动,才能够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

  因此,图2所示的一种环境架构更有效。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加入了掘客这样一个新的应用,使得我们创造的东西更加便利的向外辐射,最终引起更多的共鸣和更大的反响。掘客(digg)行为本质上是通过群体的互联网信息挖掘推荐行为形成新的信息组织架构并将其重新纳入到互联网信息环境中,使得所有学习者的资源又回馈到互联网上去,于是形成了一个不断循环的结构,从而使得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在这种不断重复的温故知新中获取并得以升华的。

  四、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给PLE带来了新的变化,能够以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扩展化的方式对个人学习和成长带来深远的影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PLE构建工具及其整合分析,是适应知识飞速增长,提高人文素养迫在眉睫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陆芳,李克东.基于Web2.0的PLE结构模型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9).

  [2]尚佳.Web2.0时代的PLE构建初探[J].远程教育杂志,2008(1).

  [3]廖守琴.基于PLE理念的网络自主学习环境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4]尹睿,何丽珍,彭丽丽.个人学习环境构建方式与实现技术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