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经济毕业论文 > > 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经济毕业论文

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摘要:摘 要:中国是传统大国,千百年来,孝是恒古不变的话题,孝是道德之根本。孟子提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否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范文写作网 http://www.xzlunwe
关键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国是,传统,大国,千百年来,恒古,变的,

115 网盘,图书室工作计划,aiaisf

  摘 要:中国是传统大国,千百年来,孝是恒古不变的话题,孝是道德之根本。孟子提出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否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意义,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范文写作网 http://www.bixuanzl.com
  关键词:孝;谏诤;赡养;无后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03-01
  
  孝,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乃道德之根本,历来中国人把孝奉为最高尚的的品行。对于孝,孟子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这一孝道观,当下却遭到了质疑,认为这是封建思想,与时代相背离,应该舍弃。我想作为古代圣贤的孟子,他的思想能够延续几千年,是有它存在的作用和合理性的,如果不加以认真分析就枉下结论,是不可科学的。他的孝道观是否要继承,是否要舍弃,应结合时代的要求分析其内容和本质。对于孟子“不孝有三”的具体内容,赵岐在其注解中说道:“一不孝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二不孝为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三不孝为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一、即孝
  孟子视“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为不孝,即无原则的顺从父母,对父母的过错视而不见,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不孝。实质是孟子对愚忠愚孝的一种强烈批评,作为子女不能是非曲直、善恶不分一味听从父母的安排,尤其对父母错误言行应及时谏诤,从而帮助父母改过,使父母不离善道,这才是真正的孝。孟子的“谏诤即孝”,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孝行,它是从善意的角度出发,是从关心父母的角度出发,是从希望事物往好的方向发展出发的行为。联想当下,当我们的父母有错误的行为时,我们必须从维护他们的名誉出发,在感情上不要伤害他们,切忌简单、蛮横,应微言进谏,鼓励他们,这既保全了他们的声誉,最终也帮助了父母,这才是子女真正的孝。在现代家庭中,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主体,尤其需要谏诤,这体现了家庭生活的民主性,有利于家庭团结和睦,有利于家庭成员共同健康发展。
  二、赡养父母即孝
  孟子认为“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为不孝,即在家境平穷困苦之时,父母年老之时,自己却不知道辛勤劳作挣钱取得俸禄来供养父母,这就是大不孝。这实质是对子女提出尽孝父母的要求,无论子女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受到多么大的委屈,也要自立自强,勤于业务,不依靠任何人,竭尽全力养活父母。赡养父母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传统美德,是孝敬父母的重要内容。孔子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庶人,孝无始终,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孔子认为,上至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那是没有的事情。作为子女就应该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古人对于赡养父母还提出:“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父母在生时,子女一定要多尽孝道,厚待自己的父母,以免将来后悔。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在现代家庭中,依然存在虐待父母、抛弃父母的现象。他们打着反对封建孝道的幌子,实质是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在打骂父母、遗弃父母的瞬间,他们从未想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从未想过父母的无私奉献,唯一想到的就是,父母就是束缚他们自由的绊脚石,是他们肩上的累赘和包袱。我们应时刻记住赡养父母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美德和荣幸,我们需要发自内心的给与父母真诚的关爱和呵护,当父母慢慢变老时,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终。我们必须痛斥那些以各种理由和借口而不养父母的人,他们是可憎可恨,没有良心,没有廉耻的人。要知道侍奉父母、善待父母是天之经,地之仪,是人类的美德。 每个人只是历史长河的一部分,人终将会老去,终将会走向生命的终结。今天我们的行为或许就是明天自己生活的写照,我们只有将赡养父母的传统美德一代一代传乘下去,才会有老年的那份安详与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因此,我们不仅要提倡赡养父母的传统美德,更要从内心深处真诚的关爱呵护父母,保证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欣慰,在心情上得到愉悦。
  三、娶妻生子即孝
  孟子认为“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为不孝。孟子认为子女不结婚或结婚后不生男育女,断绝后代,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言外之意就是教导子女要有责任之心,结好良缘,娶得贤妻,才能共同孝养父母。想想为什么所有的老人都那么喜欢和疼爱孙子孙女,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生命的延续,生育后代是他们对儿女们的最低要求,也是他们晚年最重要的心灵寄托。子女到了一定年龄,只要做到结婚生子,让宗族后继有人,这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孝。其实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儿育女,不仅能延续家族侍奉父母,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年老体衰时,儿孙满堂,其乐融融,那是何等的精神愉悦,何等的心灵慰藉。娶妻生子,千百年来,是多么自然而合乎情理的事情,而当下确被很多年轻人所不耻。认为那是封建思想,是封建孝道,是一种人生的束缚,是对人性一种摧残。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应该过一种无拘无束,无任何负担的生活。他们以经济负担重,人口压力大为种种借口而不结婚生子,其实他们是为自己一时贪图享受,寻求自由和快乐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诛不知,他们的这种行为是对父母之大不孝。我想普天之下的儿女们,更多的是希望父母年老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能够安想晚年,而不是孤独和寂寞。娶妻生子,繁衍后代,也体现了中国人热爱生命,重视生命,并在后代的生命中延续历史。
  四、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评价
  孟子在特殊的时代提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孝道思想,他的思想传承了几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其思想的核心就是让子女从各方面孝敬父母、孝顺父母。要恪守赡养父母是我们中华传统的美德,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是永恒不变的话题,需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孟子提出对父母要敢于谏言,这在封闭、保守的封建时代无疑是历史的超越,在我们当今讲民主、讲平等的时代,更要勇于对父母的错误言行委婉相劝,这更是一种孝的表现。对于他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当时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适应当时的客观现实的。因为孟子所处的时代,人口少,生产落后,为了适应生产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人口。当是到后来逐渐演变为将多子多福当作光宗耀祖的砝码,传宗接代、多生儿子成为“孝”之最重,认为只要有人,什么奇迹都能创造,这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消极引导。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有消极因素,就以此为由不结婚生子。因为娶妻生子,繁衍后代,是热爱生命,重视生命的表现,是延续历史的保证。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作者简介:李海霞(1978- ),女,湖南人,河北经贸大学伦理学专业,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伦理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孟子.孟子•离娄上.[M].北京:新华出版社.
  [2]孔颖达.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