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 > 新形势下财政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初步探讨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财政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初步探讨

摘要:摘要:当前,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的各项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成为新形势下财政工作中一个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财政部门监督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现状,并提
关键词:新形势下,财政,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初步,探讨

汽车取力器,砭石作用,2011存款利率表

  摘要:当前,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的各项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成为新形势下财政工作中一个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财政部门监督管理政府非税收入的角度,简要分析了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措施。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政府非税收入 监督管理 现状 措施
  当前,随着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打造阳光财政为目标的各项财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财政监督管理进入了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键时期。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目前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规范政府分配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做强做大财政收入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财政工作中一个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现状
  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通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和“收缴罚缴分离”改革、积极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及政府收支分类等措施,对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逐步构建,在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基础上逐步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受各部门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管理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管理范围不规范
  由于对政府非税收入概念的明确界定形成较晚,预算外资金概念还未完全淡化,各地的监督管理范围基本上还仅局限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罚没收入等预算内资金方面。同时,由于政府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多、项目繁,收费环节多、数量庞大,加之多头管理格局缺乏约束机制,致使对预算外的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难度较大,并不同程度的存在部分收费和集资、摊派等游离于财政监督管理之外。
  (二)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由于政府非税收入征管的执法主体不明确,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收支管理运行机制和切实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致使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职能被肢解,造成监督管理脱节、收入流失、分配失控、监督失灵,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降低了监督管理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与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相比较,不仅仅是简单的概念置换,而是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概念、范围、管理形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均赋予了新的内涵,实现了新的突破,显然,现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已不适应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要求,急需制度上予以完善。
  (三)监督管理效果不理想
  目前,一些部门(单位)擅自出台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违规使用票据以及随意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等不规范行为时有发生。乱收费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收入脱离财政监督管理,体外循环问题依然存在。支出缺乏严格管理,挤占、挪用、坐支现象没有彻底纠正,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比较突出。部门预算中预算内外资金管理方式、要求不同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收支脱钩”也未真正落实。
  (四)监管信息系统滞后
  虽然“金财工程”的实施,满足了各项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推进了财政监督管理信息化进程。但是,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与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票据管理与收入管理能够有效结合,从而真正实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的理想目标。加之,目前政府非税收入使用的票据种类繁多,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以票管收” 的复核,其工作繁琐且时效性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以票管收”作用的发挥。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加重了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分散了国家财力、加剧了社会的分配不公、滋生了腐败现象,使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无法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统筹安排。
  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措施
  当前,作为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的主要部门——财政部门,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非税收入的监督管理: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管理措施
  积极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各项管理措施,全面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管模式。一是理顺运行机制。一方面成立专门机构统一监督管理所辖范围内的政府非税收入,确定专职人员负责财政票据管理、政府非税收入汇缴及结算、监督等工作。另一方面明确征管范围,清理过渡账户,确定收缴流程,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修订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制,使监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三是建立考核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综合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同时,通过设立监督举报信箱和电话等形式,加大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
  (二)严格票据管理,加强源头控制
  按照有关监督管理要求,严把票据的领用、核销等关键环节,坚持“凭证领票,总量控制,按月审票,验旧领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等原则,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执收行为,注重“源头”控制。一是严把票据购领关。在健全票据管理台账的基础上,政府非税收入执收主体在购领票据时,必须由会计人员凭物价部门审批的《收费许可证》和财政部门核发的《票据购买证》,统一购领票据,并坚持“验旧领新”的原则。二是严把票据核销关。在核销票据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每本票据的收费金额逐一核实,对收费项目进行逐项查对,对缴销、结存情况一一登记查实,确保开票金额与缴入财政专户的资金情况一致,与各执收主体上报的统计数额一致,以达到“以票管费,票款同行”的目的。
  (三)强化监督检查,提高监管成效
  与纪检、物价等监督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坚持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重,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核证并重,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推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制度化,提高监督管理成效。一是严格稽查工作。与物价等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同力协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简化工作程序,把收费稽查和年审工作一并进行,采取集中送审和单位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从严、从细对各部门(单位)所使用的各类票据、收据及上报的稽查(自查)表格进行审核、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限期整改。二是加强监督检查。针对个别单位存在收费公示制度不实、票据使用不规范及收费管理混乱等问题,按照“管无特区,查无禁区”的要求,制定政府非税收入检查计划,确定检查的重点,采取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对各执收主体进行定期不定期地监督、检查,消除管理“死角”。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收费公示制度,将各项收费的执收依据、主体、项目、标准、程序向社会公布,通过设立投诉、举报奖励等灵活运作措施,约束各执收主体的行为。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建立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对检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曝光”,并严格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四)发挥财政职能,提高使用效益
  坚持国家宏观政策与各地实际紧密结合,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管理机制和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快机制创新步伐,不断拓宽财政职能的发挥领域,综合运用财政手段,统筹使用政府非税收入资金,规范政府非税收入收支行为。一是实行综合预算。严格执行部门综合预算,拓宽预算监督管理领域,积极探索全口径预算管理模式,逐步将政府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和程序,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规范收支行为。一方面要规范收缴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政策,清理收入过渡银行账户,严格支出结算账户审批,做好银行代收代缴,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规范收缴罚缴行为,实行收支脱钩,确保收费足额入库。另一方面要严格支出预算。为保证执收执罚部门执法与管理职能的行使,在核拨各执收主体正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统一按照各自履行的职能需要核定专项支出预算,实现真正收支脱钩。三是推行绩效评价。结合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以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检验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工作。
  (五)建立信息系统,提升监督效率
  在“金财工程”的配套支持下,积极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各项规定的全面落实,确保各项应缴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或国库;并创造条件拓宽网络管理领域,建立起与政府非税收入监督管理相适应,与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等财政制度改革相配套的网络化监督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进一步推进“阳光财政”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国盛,毛巧云 关于推进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宁波通讯,2012(01).
  [2]孙辉,陈鹏飞.非税收入需进一步加强管理[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