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张之象《唐诗类苑》研究述略
历史学毕业论文

张之象《唐诗类苑》研究述略

摘要:摘 要: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
关键词:张之象,唐诗类苑,研究,述略,

英语字体,mm禁处受辱,逐浪傲视天地

  摘 要:明嘉靖年间张之象编纂的《唐诗类苑》,是现存规模最大、分期最完整、体系较为完备的类编唐诗总集,具有独特的编纂体例和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唐诗总集研究的整体热闹景象相比,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相关研究相对冷寂,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并未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通过对《唐诗类苑》刊行四百年来的传播情况、受关注程度以及2006年前后不同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唐诗类苑》正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其在唐诗学史上的学术价值定能进一步得到彰显。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唐诗类苑》;研究现状;编纂体例;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2-0139-06
  关于张之象及《唐诗类苑》的相关问题研究,学界的关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6年以前,关于张之象及其作品的相关研究较明代中后期其他作家作品的研究稍显寥落。2006至2016年的10年间,关于张之象及其著作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一批较为直接的研究成果。下面试从《唐诗类苑》的版本著录及刊刻情况、2006年以前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等几个方面简要加以论述。
  一、版本著录及刊刻情况
  《唐诗类苑》二百卷,初刻本为明万历二十九年曹仁孙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齐鲁书社1997年据初刻本影印出版,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唐诗类苑》的相关记载见于《明史?艺文志》《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四库全书存目》等书目典籍,均著录为《唐诗类苑》二百卷。陈伯海、朱易安《唐诗书录》对相关版本情况著录颇详,云“《唐诗类苑》二百卷,明张之象辑,王彻补订。录唐千余家诗数万首,按类编排”①。除了明代初刻本外,《唐诗类苑》还存有以下几个版本:一是明万历十四年卓氏崧斋活字印本②;二是清戴明说辑《唐诗类苑选》三十四卷本,系就张之象《唐诗类苑》选录七千八百余首而成,有清顺治十六年(1659)梅墅石渠阁刻本;三是清光绪刻本;四是清吴荣芝重辑本,二百卷,刻本。1990年,日本汲古书院以内阁文库藏本为底本,残缺部分以国会图书馆藏本配补整理后,将《古诗类苑》一百三十卷、《唐诗类苑》二百卷分别影印出版。2006年4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中岛敏夫整理本重新影印出版。
  二、2006年以前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2006年以前,学界对于唐诗分类或类编诗歌总集的研究层出不穷,但对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总体关注不多。在相对冷寂的研究中,中岛敏夫、袁行霈、陈伯海、陶敏、陈尚君、孙琴安等中外前辈学者分别在相关文章、著作中,对张之象《唐诗类苑》的主要内容、编纂体例、版本流传等情况简要加以著录或叙述,研究成果很有见地、颇有分量,为张之象及其著作研究开启了可资参照的方向,打下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日本学者中岛敏夫教授对张之象《唐诗类苑》的研究更有筚路蓝缕之功。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整理研究非常关注,先后出版有《盛唐》《中国名诗鉴赏》《古诗类苑》《唐诗类苑》《中国神话人物资料集――三皇五帝夏禹先秦资料集成》《唐诗选》等著作。中岛敏夫教授整理影印《唐诗类苑》和《古诗类苑》时,还为这两部著作撰写了“前言”,编制了索引等。其中《唐诗类苑》全书共七册,前六册影印原书200卷,第七册为索引和研究论文《〈唐诗类苑〉研究――从〈唐诗类苑〉看唐诗主题的展开》。索引分《索引凡例》《诗人名汉语拼音检字》《诗人姓笔画检字》《诗人姓四角号码检字》《诗人别诗体索引》《作者名校勘表》《联句一览表》《分类项目一览》《〈唐诗类苑〉〈古诗类苑〉各部诗数对照表》《〈唐诗类苑〉〈古诗类苑〉各部收诗对照表》《〈唐诗类苑〉〈全唐诗〉收?情况对照表》等,使用极为方便,对学界研究此书大有裨益。这就是中岛敏夫整理本《唐诗类苑》,也是最早对张之象《唐诗类苑》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中关于《唐诗类苑》与《全唐诗》中所收录诗人诗作的比较、校勘等内容尤见功力,是一部具有独创意义的学术著作,出版后在日本学界引起很大反响,为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展开深入系统地研究提供了便捷的文献依据。但此书也存在几个比较薄弱的方面,如对张之象的生平交游、诗学倾向、《唐诗类苑》的编排体例、文献来源、学术地位等方面,均没有进一步的考究,而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最能体现《唐诗类苑》的成书价值,恰恰是研究《唐诗类苑》最不可或缺的内容。
  袁行霈、佐竹保子《评中岛敏夫整理本〈唐诗类苑〉及其研究》,是学界较早对《唐诗类苑》进行关注的研究文章。文章分析了中岛敏夫整理研究《唐诗类苑》的方法、特点、价值及其对国内文学研究的启发等,认为其“应用统计的方法,将资料加以量化处理,从数字中得出结论”,“得出的结论有些是很新鲜的”,“开辟了运用电脑从事文学研究的新路”,对于这件“费时费力而又有意义的工作”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陈伯海是唐诗学研究大家,对张之象及其编纂的唐诗总集关注较早,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从1988年至1995年,陈伯海撰写或主持编纂了《唐诗学引论》《唐诗书录》④、《唐诗论评类编》《唐诗汇评》四部著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论及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在学术视野和深入程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祁欣《历代的唐诗选本述略》从整理和研究唐诗选本的意义入手,重点考察了历代唐诗选本的类型、特点、影响等状况,将宋元明清几个时期的唐诗选本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张之象《唐诗类苑》200卷被划归“各种大型总集”的范畴⑤。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在“明人编纂的隋唐五代诗文总集”部分对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进行了简单客观地评论,认为此书“全如类书体例”“分类虽过于琐屑,但对按题材查找诗篇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在明人所编唐诗总集中,此书收诗数仅次于《唐音统签》,但卷帙繁重,流布不广,所收作品亦遭后人冗滥之讥”⑥。陈尚君在《〈诗渊〉全编求原》一文中⑦,将《诗渊》《分门纂类唐歌诗》《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等诗歌总集与《唐诗类苑》的题材分类进行了综合比较,反映出明代类书或诗歌选本分门别类的大致情况。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正文部分共著录唐代以来的唐诗选本666种,其中对张之象《唐雅》与《唐诗类苑》⑧两书的版本、内容、体例等情况简要加以叙述,为读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许多便捷。   这一时期的其他研究文章,虽然也谈及张之象及其作品,但对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深化。如罗时进《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认为,历代学者在唐代诗歌的大规模整理工作中都作出过不懈的努力,其中南宋赵孟奎的《分门纂类唐歌诗》和明张之象的《唐诗类苑》“收诗都超过40000首”,与明清时期编纂的其他大型诗歌总集“对总集唐一代诗歌进行了重要的奠基工作”⑨。张浩逊《谈谈唐诗的分类研究》一文指出,唐人编选的“《搜玉小集》可能是最早的唐诗分类选本”,“唐代以后,分类编选唐诗的风气始终不衰”,其中张之象《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的按题材(主题)分类的唐诗选集。由于该书分类极细,后出之唐诗分类选本颇受其影响”⑩。戴萌《吴承恩与南京国子监》一文B11,谈及吴承恩在嘉靖年间应邀到南京国子司业朱大韶的宅第,与何良俊、文嘉、黄姬水、张之象等分韵赋诗之事,可为张之象生平事迹和交游的佐证。李锦旺《明清“古诗―唐诗”系列选本中的乐府体例之争》一文,比较分析了明清时期张之象、臧懋循等人编纂的六种较有影响的系列选本,认为张之象的诗史观念具有“反对片面地以古律今,而主张以通变的、历史的眼光来考察诗歌的盛衰变化”的特点B12,给予张之象及其作品以相当中肯的评价。朱易安《明代诗学文献》认为“明人辑选前代诗歌以唐代诗歌为最多”,“嘉靖以后,古诗和唐诗合选似乎成为一种风气”,而张之象编选的大型诗歌总集《唐诗类苑》与《古诗类苑》,就是这种时代风尚的产物B13。沈文凡《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一文,对宋人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明人杨廉《唐诗咏史绝句》《类编唐诗七言绝句》等唐诗总集进行了比较,展示了唐以来人们对唐诗题材的认识轨迹,其中“明张之象《唐诗类苑》以类编次,而且类目极细”的特点B14,为唐诗分题材研究提供了借鉴。王宏林等则对《唐诗类苑》的分类问题简加论述,认为“明张之象《唐诗类苑》也是按照题材编集,江河湖海、名山怪石、树木花草都独立成条,却没有明确把山水诗当成一类加以汇集”B15。眭骏《〈卓氏藻林〉辨伪》一文,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材料进行排列比较,既考证了明人卓明卿的《卓氏藻林》一书剽窃自嘉靖年间王良枢的《藻林》,又分析了卓明卿剽窃张之象《唐诗类苑》的类似情况,从侧面反映出明代文化事业方面的不良风气B16。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论及张之象及其著作,虽不够深入系统,却为推进相关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自有其学术价值所在。
  三、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2006年以来,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新影印出版了中岛敏夫整理本《唐诗类苑》和《古诗类苑》,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为张之象及其著作研究带来新的气象,突出表现在关于张之象生平交游方面的研究、关于张之象著述活动的研究、关于《唐诗类苑》的专题研究三个方面。
  关于张之象生平交游方面的研究。这类成果主要集中在包括张之象在内的“云间四贤”的相关研究方面。所谓“云间四贤”,是时人对张之象、徐献忠、何良俊、董宜阳四位松江华亭才子的并称。据明人何三畏《云间志略》卷一九《董太学紫冈先生传》记载:“(董宜阳)与同里何良俊元朗、张之象玄超、徐献忠伯臣,号称‘四贤’。”B17范濂《云间据目钞》卷一《何良俊传》亦有记载:“范叔子曰:‘张、董、徐、何,云间所称四贤也。’”B18云间是旧时松江府的别称,府治在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一带),因西晋文学家陆云曾自称“云间陆士龙”而得名。杨波《焦?f〈国朝献徵录〉的文献价值》一文,通过比较《明史?文苑传》人物小传与《国朝献徵录》中收录的《浙江按察司知事张公之象墓志铭》,说明《国朝献徵录》“在考订史实、考证作家生平事迹方面的巨大贡献”B19,虽非专论张之象之文章,却对张之象的家世、仕履、交游、著述等情况进行了相对完整的叙述,是较早论及张之象生平交游的文章。杨波博士论文《唐诗类苑研究》首章专论张之象的生平与思想,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很多第一手的文献材料,分别从“张之象生平事略”“张之象交游考”“张之象的学术思想”三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地考述,是关于张之象生平、籍贯、科举、仕宦、著述等方面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论文后附《张之象年表》,对张之象的生平行迹进行了更为详赡的排列,为进一步研究张之象及其周围的士人群体提供了一些线索和脉络。
  “云间四贤”以何良俊的学术影响最大,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最多,其次是徐献忠和张之象研究,研究成果较少的是董宜阳。翟勇曾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何良俊及其相关研究的文章,其论文《明代嘉、隆年间松江士人文化特征》对“博学多览,著述等身”、号称“四贤”的松江学者徐献忠、何良俊、董宜阳、张之象等人的著述情况简要加以论述,认为张之象编纂的书籍“卷帙之富,古今罕见”B20。其博士论文《何良俊研究》附录的《何良俊年谱》中,在“(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腊月十二日”下录有“张之象”条,有关于张之象生卒年月的文献记载和相关考辨。然仔细辨识后发现,此条内容引证文献和考辨文字与杨波《张之象年表》中对应的条目相似度极高,都是引自“莫如忠《崇兰馆集》卷一九《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并根据陈垣《中西回史日历》和《二十史朔闰表》对张之象的生卒年月日进行辨析,不同之处在于《何良俊年谱》引莫如忠文献时著录为“卷十九”,将《张之象年表》中以阿拉伯数字形式表述的西历纪年转换汉字表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何良俊年谱》在此条下所加按语中沿袭了“百度百科”中关于“张之象”条的错误,称“张之象生卒年是(1496―1577)”,而紧随其后关于张之象生卒年的考辨文字,则近乎照搬了《张之象年表》中的相关内容,认为张之象的生卒年是(1508―1587),行文前后矛盾,则其对待学术研究或有不够审慎之处B21。
  关于徐献忠及其著作的相关研究成果,陈斌发表的多篇论文颇有见地。其《明代华亭诗人徐献忠简谱》一文,在“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条下录有《甲辰解官归,承张子济之、何子元朗、包子元达、吴子仲、张子玄超、莫子子良、董子子元过访》一诗,并分别对何良俊、张之象、莫如忠、董宜阳、包节五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叙述,称张之象“博综群籍,辑有《唐雅》《彤管新编》《古诗类苑》《唐诗类苑》等”B22。而《徐献忠生平及诗学著述考》一文,引用了郑怀魁《乐府原序》,称“伯臣耻折腰为令,遽投簪逸泖上,与张玄超氏商榷声诗,并称云间之杰。既姑蔑守叔翘君,玄超犹子也,手为伯臣讨正是编,属予序而锓诸郡”B23,指出张之象以徐献忠的晚辈自居,并为徐献忠校订《乐府原》,是对徐、张二人亲密关系的又一佐证。其博士论文《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研究》,将明代中古诗歌的编选活动分为两大类:“一是?Α段难 肥?类与《玉台新咏》的增补,一是明人自己编选各类中古诗集。”B24作者在文章中不仅简要介绍了张之象《古诗类苑》的编纂、凡例、序言等情况,还将此书与同一时期冯惟讷编纂的《古诗纪》加以比较,客观反映出作者对明代中古时期编纂的各种诗歌总集的看法。   关于董宜阳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以翟勇《明代嘉、隆年间松江士人文化特征》、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B25、武光杰《嘉靖“云间四贤”唐诗接受研究》B26等较为深入。其中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一文,通过大量搜集明代松江府有文集传世的125位作家的相关文献材料,大致以时代先后为序,对有明三百年间“松江文学发展的总体面貌和地域特色”进行了较为详赡的论述。武光杰《嘉靖“云间四贤”唐诗接受研究》一文则对嘉靖“云间四贤”的生平与交游、嘉靖“云间四贤”唐诗接受的背景与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的兴衰关系以及徐献忠、何良俊、张之象与董宜阳唐诗接受的大致情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关于张之象著述活动的研究。台湾学者陈炜舜《张之象〈楚范〉题解》一文,对张之象生平简要加以记述,称张之象《楚范》是“楚辞学史上较早的修辞学著作”,“楚辞修辞学著作之嚆矢”B27,同时指出《楚范》也存在着编次不当、自乱体例、仍主协韵、讹误时见等不足之处,说明四库馆臣对张之象的讥讽有欠公允。查清华《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一文,把张之象及其唐诗选本放在明代中后期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中去分析,认为“明代是一个全面宗唐的时代,明人选唐诗盛况空前”B28,张之象所辑唐诗选集《唐雅》是明弘治、隆庆年间选诗观念的产物,书中尊崇的“诗必盛唐”观念带有明显的台阁趣味,其唐诗总集《唐诗类苑》则是万历至崇祯末选本朝着规模大而全方向发展的具体体现。李庆《中岛敏夫先生的中国文史研究》一文,对日本学者中岛敏夫收集整理、研究出版《唐诗类苑》和《古诗类苑》的相关情况和学术贡献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他“为中国古代诗歌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B29。杨?[《张之象〈古诗类苑〉编纂考》一文,通过分析《古诗类苑》一书的编纂过程、成书时间、部目分类、编纂体例、编排方式等相关内容,指出“张之象所编的《古诗类苑》《唐诗类苑》并非类书之流,在编撰方面实际上是继承了以往某些总集的体例”,“由于其独特的编排方式,为后人研究某一类诗歌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省却了许多翻检之劳”,开清人王?]运《八代诗选》专收杂体诗体例之先河B30。2009年,杨?[《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一书出版,书中对包括张之象《古诗类苑》在内的十六种明代中后期汉魏六朝诗歌总集进行了全面地研究,并细致分析了上述总集与明代诗学演变的关系,对于了解明代诗学的复杂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B31。王嘉川《李维桢〈史通评〉编纂考》一文,详细考辨了李维桢、郭孔延与《史通》之间的关系,指出郭孔延和李维祯两人均是依据李维桢家藏张之象万历年间校刻本《史通》修订自己的著作,其中郭孔延根据张之象校刻本才得以补全《补注》《因习》两篇文章,从一个侧面说明张之象刊刻前代典籍的严谨态度B32。解国旺在其《明代古诗选本研究》一书,曾对“明代古诗选本与文学思潮”这一专题展开论述,指出明代除了旗帜鲜明地标明复古或反复古宗旨的古诗选本外,还有一些“以类书形式编选的古诗选本,如张之象的《古诗类苑》、臧懋循的《诗所》、刘一相的《诗宿》等,文学批评之意味皆不足”B33。毛姣姣《张之象〈韵经〉研究》以编成于嘉靖十七年(1538)的《韵经》五卷为依据,综合采用内部分析法、历史比较法、透视分离法和数字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张之象《韵经》一书中出现的通转、叶、转注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韵补》和《转注古音略》进行了全面比较,系统梳理了今韵的音系、性质及其与“平水韵”的联系和区别,初步认定该书古韵部分是在吴械《韵补》和杨慎《转注古音略》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变更,指出今韵的音系兼有“平水韵”的音系框架和明代的实际语音。论文作者对张之象这部韵书给予相当高的评价,认为它对于不断“完善明代音韵学研究乃至整个汉语语音史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B34。许连军在《〈唐代舞蹈诗研究〉序》中也对唐诗的分类研究历史简要进行了回顾,列举了几种影响较大的按题材分类编选的唐诗选本,张之象《唐诗类苑》也名列其中。B35
  关于张之象《唐诗类苑》的专题研究。2008年以来,杨波先后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张之象《唐诗类苑》研究的专题文章。博士论文《〈唐诗类苑〉研究》,以明代中期文学思想发展为研究背景,围绕张之象的生平与思想、《唐诗类苑》的基本面貌、文献来源及其在后世的地位与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张之象《唐诗类苑》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确实的依据”B36,是中岛敏夫之后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张之象〈唐诗类苑〉编刻考》一文,从明清时期编纂唐诗总集的盛况背景入手,详细考察了张之象的生平著述,分析了《唐诗类苑》的编纂体例、作品分期、收诗标准等内容,认为“以类系诗是张之象编纂《唐诗类苑》时遵循的总原则”,“收录作品有明确的时限概念”,“追求大而全的收诗标准”,“对重出、异文、阙文等特殊情况”则采取了相对客观公正的态度,叙述了张之象编纂《唐诗类苑》时进行的文献准备、编纂分工、刊刻经过等情况,指出“《唐诗类苑》的编纂与时代风气、个人好尚、诗学主张、科举取士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虽几经曲折才得以刊刻,但“在唐诗学史和中日学术交流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B37。《张之象与〈唐诗类苑〉》一文,对张之象的籍贯生平、家世背景、科举仕宦、著书立说以及《唐诗类苑》在保存唐诗史料、校勘唐五代诗歌、反映明代以前诗文总集的流传情况等方面独特的文献价值进行了考证与论述,指出《唐诗类苑》“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体系相对完备的著作,是分类唐诗总集的扛鼎之作”,“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总集和类书的编纂两个方面”B38,而清康熙年间两部大型官修典籍《渊鉴类函》和《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均把内府藏本《唐诗类苑》作为一大文献来源,则几乎与其同时编纂的《全唐诗》与《唐诗类苑》之间也应有着某种渊源。《张之象〈唐诗类苑〉编纂得失》一文,既肯定了张之象《唐诗类苑》“在唐诗文献的保存、辑佚、校勘等方面”的文献价值,又指出这部著作在编纂上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采录文献资料尚未全备,缺少作家小传、书目排序过于杂乱,分类不当、校勘不精,误收错收、贻误后学”等情况,同时也给予《唐诗类苑》以客观的评价,认为其作为一部“现存最早、规模较大、分类体系相对完备的唐诗文献”,“在学术研究方面仍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不可取代的学术意义”B39。《从类书到总集――〈唐诗类苑〉重要参考文献述略》一文,以《唐诗类苑引用诸书》为主要依据,重点梳理了对该书影响较大的前代类书和总集,指出“编纂总集之事带有很大的继承性,后成的著作经常是在撷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累积而成的”,梳理分析《唐诗类苑》的重要参考文献,“对于总结明代中期的唐诗整理工作,认识唐诗学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B40。吴河清、钱振宇《论〈唐诗类苑〉的学术价值》一文,也对《唐诗类苑》的成书与刊刻、编纂方法、现存版本等内容进行了简要考述,分析了学界对《唐诗类苑》的研究相对冷落的三个深层原因,即“一是因为《唐诗类苑》卷帙繁重,刊刻后流传不广;二是受到四库馆臣陈言旧说的影响;三是被明代其他编辑唐诗大家的光芒所遮掩”,指出《唐诗类苑》在“保存唐诗文献、丰富唐诗总集的体例、探讨唐诗总集分类体系从唐到明的发展与演变”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B41,而张之象在编纂《唐诗类苑》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术眼光和学术视野,也足以确立《唐诗类苑》在唐诗学术史上的地位。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由陈伯海主编的“唐诗学书系”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续出版。该书系共收录八种专著,即《唐诗书目总录》《唐诗总集纂要》《唐诗论评类编》《唐诗学文献集粹》《唐诗汇评》《唐诗学史稿》《唐诗学引论》《意象艺术与唐诗》,旨在全方位考察与唐诗学构建有关的资料范围、内在逻辑、研究范式等,为推进唐诗学的建设和成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综上所述,近年来唐代文学研究领域关于唐诗总集的研究成果呈逐渐上升趋势,研究论文和学位论文屡有创获。一些前辈学者论断精辟,创见迭出,研究扎实,考证精审,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但由于受所选研究专题的限制,当代学者对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关注角度,大多是对《唐诗类苑》版本、内容、体例等方面的外围性介绍,而关于张之象及其《唐诗类苑》的深层次探讨,还有相当大的拓展空间。作为一部体例较为独特的唐诗总集,近些年来《唐诗类苑》逐渐受到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相信其在唐诗学史上的特殊学术价值能够进一步得到彰显。
  注释
  ①④陈伯海、朱易安:《唐诗书录》,齐鲁书社,1988年,第60―61、60―61页。
  ②此本系明人卓明卿所辑:《唐诗类苑》一百卷,是卓氏割取张之象《唐诗类苑》中初、盛唐部分而成,有明万历十四年卓氏崧斋活字印本。
  ③袁行霈、佐竹保子:《评中岛敏夫整理本〈唐诗类苑〉及其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
  ⑤祁欣:《历代的唐诗选本述略》,收入《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84年),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70―286页。
  ⑥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1年,第133页。
  ⑦陈尚君:《〈诗渊〉全编求原》,原载《咸宁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和《文献》1995年第1期,后又收入《唐代文学丛考》一书。
  ⑧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上海书店,2005年,第116―118页。旧版名为《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⑨罗时进:《清编〈全唐诗〉与重编〈全唐五代诗〉》,《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4期。
  ⑩张浩逊:《谈谈唐诗的分类研究》,《吴中学刊》1997年第4期。
  B11戴萌:《吴承恩与南京国子监》,《南京史志》1998年第5期。
  B12李锦旺:《明清“古诗―唐诗”系列选本中的乐府体例之争》,《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B13朱易安:《明代诗学文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B14沈文凡:《唐宋诗分题材研究与构想――以考古诗、邸报诗及类分意识为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6期。
  B15王宏林、谢卫平:《山水诗研究的新创获――评〈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文学评论》2004年第5期。
  B16眭骏:《〈卓氏藻林〉辨伪》,《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年第5期。
  B17何三畏:《云间志略》,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明天启刊本。
  B18范濂:《云间据目抄》,明万历癸巳年(1593年)刊本。
  B19杨波:《焦?f〈国朝献徵录〉的文献价值》,《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B20翟勇:《明代嘉、隆年间松江士人文化特征》,《邯郸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卷帙”,原文作“卷轶”,当为“卷帙”笔误,据文意改。
  B21关于《何良俊年谱》和《张之象年表》中关于张之象生卒年的相关考证内容,参见杨波:《〈唐诗类苑〉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74页;翟勇:《何良俊研究》,上海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34页。
  B22陈斌:《明代华亭诗人徐献忠简谱》,《中国韵文学刊》2010年第4期。
  B23陈斌:《徐献忠生平及诗学著述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B24陈斌:《明代中古诗歌批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66、180页。
  B25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B26武光杰:《嘉靖“云间四贤”唐诗接受研究》,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B27陈炜舜:《张之象〈楚范〉题解》,《文献》2006年第2期。
  B28查清华:《明人选唐的价值取向及其文化蕴涵》,《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B29李庆:《中岛敏夫先生的中国文史研究》,《古典文学知识》2006年第1期。
  B30杨?[:《张之象〈古诗类苑〉编纂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B31杨?[:《明人编选汉魏六朝诗歌总集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B32王嘉川:《李?S桢〈史通评〉编纂考》,《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
  B33解国旺:《明代古诗选本研究》,河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第203页。
  B34毛姣姣:《张之象〈韵经〉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
  B35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页。
  B36杨波:《〈唐诗类苑〉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B37杨波:《张之象〈唐诗类苑〉编刻考》,《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B38杨波:《张之象与〈唐诗类苑〉》,《中州学刊》2011年第5期。
  B39杨波:《张之象〈唐诗类苑〉编纂得失》,《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6期。
  B40杨波:《从类书到总集――〈唐诗类苑〉重要参考文献述略》,收入《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五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688―707页。
  B41吴河清、钱振宇:《论〈唐诗类苑〉的学术价值》,《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冬之卷。
  责任编辑:行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