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破法与立法――王船山的诗歌结构论
历史学毕业论文

破法与立法――王船山的诗歌结构论

摘要:摘 要:王船山对诗歌结构的法度有着双重态度,既批评诗歌泥于死法,以意从法,又对层折紧密、转换自然、工于点染的诗歌表示赞赏,这表明,他对诗歌结构运用法度的态度是比较辩证的。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王船山 破法 立法 结构 中图分
关键词:破法,立法,王船山,船山,诗歌,结构,

动画图片下载,卡耐基名言,jiuquganjiuquwen

  摘 要:王船山对诗歌结构的法度有着双重态度,既批评诗歌泥于死法,以意从法,又对层折紧密、转换自然、工于点染的诗歌表示赞赏,这表明,他对诗歌结构运用法度的态度是比较辩证的。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王船山 破法 立法 结构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2-96-99
  王船山的诗论著作主要有《姜斋诗话》、《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等,他对于法度的看法,也散落在这些诗论著作中。船山对诗歌结构的法度有着双重态度。他对中晚唐、宋诗的露骨批评,正因为中晚唐开始,诗歌过分讲求对偶雕琢之工,以意从法。而事实上,他又要求诗歌层折紧密、转换自然、善于点染等,自有他对诗歌结构的法度要求。
  一、破法
  船山认为,诗乐之用,在于将意以一种往复郑重、曲感人心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批评苏子瞻《燕子楼》以十三字了盼盼一事乃刑名体,批评“唐宋以下,有法吏而无诗人。”[1]他认为,写诗是随意所至而与俱流,并非如苏子瞻所谓的“初无定质”,而是应该有定质的,正因为有了定质,才可以无定文,做到“当其始唱,不谋其中;言之已中,不知所毕;已毕之余,波澜合一;然后知始以此始,中以此中:此古人天文斐蔚、夭矫引伸之妙。”若质无定,“则不得不以钩锁映带、起伏间架为画地之牢矣。”[2]他认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独绝处,正在于“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喝、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3]他所说的意,运行在诗中就形成为脉络,这个脉络流动不舍,不从文句得来。[4]所以他说,“不为章法谋,乃成章法。所谓章法者,一章有一章之法也。千章一法,则不必名章法矣。事自有初终,意自有起止。更天然一定之则,所谓范围而不过者也。”[5]“以情事为起合。诗有真脉理,真局法,则此是也。立法自敝者,局乱脉乱,都不自知,哀哉!只二语打迭贺知章,简甚。然前六句都从此迤逦来,针线甚密。知神理之中,自有关锁,有照应。腐汉心不能灵,苦于行墨求耳。”[6]“一篇止以事之先后为初终,何尝有所谓起承开阖者。俗子画地成牢,誓不入焉可也。”[7]“谋篇奇绝,闲处着意,到头不犯。然非有意于谋篇也,八识田中,无唐以下人死法,亦无唐人区宇,自然逢原之妙,?{绝凡近耳。”[8]这几句话都强调诗歌的谋篇布局应该随意起止,不应立法自敝。他认为颜延之与谢灵运有天壤之别,颜之不足以望谢,原因之一,正在于“往往立法自缚,欲令严肃,反得凌杂也。”[9]至于中晚唐,更是讲求诗法,谋字谋篇而导致诗歌神情离脱。他认为,“中唐人必有安排,有开合,有抑扬,不能一片合成。”[10]“五言之余气,始有近体,更从而立之绳墨,割生为死,则苏、李、陶、谢剧遭劓割,其坏极于大历。”“中唐之病,在谋句而不谋篇,琢字而不琢句,以故神情离脱者往往有之。”“大历诸子拔本塞源、自矜独得,夸俊于一句之安,取新于一字之别,得己自雄,不思其反,或掇拾以成章,抑乖离之不恤。故五言之体丧于大历:惟知有律而不知有古,既叛古以成律,还持律以窜古,逸失元声,为嗣者之捷径。”而大历诗人中偶有一二首诗为船山所赏者,也正因为该诗不犯雕字琢句之病,如钱起《早下江宁》,船山评之曰:“成章遣句,则非苏、李、陶、谢,又何以哉?”赞此诗之浑成,云:“此作一结虽情致宛切,乃移作起句,亦未见其不可。”[11]诗自大历以后,日益讲求起落回互,船山认为,若能够不作起落回互,那么即使如沈明臣《上滩行》一样夹有宋句,也未害神气。
  讲求格法者,多注意讲“开阖”、“情景”、“虚实”。而船山认为,“一开一合,恶诗之诀”,他举出王维《敕赐百官樱桃》一诗,认为此诗结构之妙,正在于“腹联宕开,结联益宕开,开则不复合矣。”[12]诗本无定法,若以开阖求之,则于诗理成背道。他说“诗有诗笔,犹史有史笔,亦无定法,但不以经生详略开合脉理求之,而自然即于人心,即得之矣。”[13]船山不仅反对结构上的一开一合,也反对诗法上拘泥于一虚一实、一景一情,这样,“诗遂为?,为梏,为行尸。”[14]他认为情景不能分开,不能无病呻吟,强入以情,而应当于“写景至处,但令与心目不相睽离,则无穷之情正从此而生”,这样就能使情景交融,不至分叛而以死法入诗。正是从这样的情景关系出发,所以他赞赏丁仙芝《渡扬子江》一诗的“针线”、“气脉”,赞其无一语入情却莫非情者,提出了诗之道在于“立主御宾,顺写现景。若一情一景,彼疆此界,则宾主杂沓,皆不知作者为谁意外设景,景外起意”。[15]
  船山不喜欢结构上拖沓散缓的诗歌,对这些诗作出了自己的批评。他赞赏那些不凌杂的长篇,如曹丕《大墙上嵩行》,虽是长句长篇,但因“盖势远则意不得杂,气昌则词不待毕”,“故虽波兴峰立,而尤以纯俭为宗。其与短歌微吟,会归初无二致。”[16]鲍照、李白领此宗风,与曹丕兴会遥同,谋篇夙合,遂成乐府狮象。而《孔雀东南飞》、元白《长恨歌》、《琵琶行》等诗则拖沓词繁,不为船山所喜,因此没有被选入其历代诗歌评选中。甚至对于已入选《唐诗评选》的杜甫《新婚别》、《垂老别》,他也认为“《新婚别》尽有可删者,如“结发为妻子”二句,“君行虽不远”二句,“形势反苍黄”四句,皆可删者也。《垂老别》“忆昔少壮日”二句,亦以节去为佳。”[17]
  二、立法
  船山所反对的,是众多诗格类著作所立的如刑名一般的死法。事实上,他也深知诗歌离不开法度,故而他并不废弃法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次
  船山非常重视诗歌的层次,他经常将诗歌的层折批点出来。如评王一鸣《五月末旬皖中作》“两分,喜不折合。”[18]高叔嗣《病起》“真所谓一下笔作三折。”[19]钱宰《拟客从远方来》“三折得不言之妙。”[20]张宇初《夕怀》“亦两折,乃自无痕。”[21]刘基《大墙上蒿行》“一直九折,竟以舒为敛,天授,非人力也。”[22]杜甫《郑驸马宴洞中》“每句作两层思路,知此公之头早白。”[23]宋之问《夜饮东亭》“仅四十字而波折甚大,回合甚曲,深心静力,亦不知世有陈子昂也。”[24]然而,船山认为诗歌虽然需要层折,但更要将这些层折融成一片,方可透出诗歌整体的美。如他评杨慎《塞垣鹧鸪词》“看他八句四层,密成一片。每于行处止,止处行,低徊俯仰,神动而不以顿挫。天藻天灵,古今不多遘也。”[25]高??《题张静居画》“提写数语后,忽宕开一折,合成一片,立体高浑。”[26]杜审言《赠苏味道》“迎头宽衍,迤逦入题,序次中凡五层,折合成一片,布格有神。”[27]杜甫《行次古城店??江作不揆鄙拙奉呈江陵幕府诸公》“转折合一,遣句如沐峡中,怪悍之气,销之欲尽。”[28]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四用胡笳,各不相承,有如重见叠出,而端绪一如贯珠,腕下岂无神力!”[29]阮籍《咏怀》“章法奇绝。兴比开合,总以一色成之,遂觉天衣无缝。”[30]谢灵运《登池上楼》“始终五转折,融成一片,天与造之,神与运之。”[31]诗歌的层折能够丰富诗歌的内容,有一种纵深之美,而将层折融成一片,则令诗歌浑沦入神。船山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层次与浑融的交织,一种法度之上的无法、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