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托达罗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转移分析
历史学毕业论文

托达罗模型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转移分析

摘要:摘 要: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托达,罗模型,模型,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转移

最才子笔趣阁,颤动的风火龙蛋,初中生操行评语

  摘 要: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转移
  
  目前我国农村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技术逐步提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这么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怎样转移、向哪转移,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1.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主要思想及其在我国的适应性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认为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人们对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异,而不是实际收入差异做出的反应。它的另一贡献是引入了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概念,正是这些非正规部门,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构成了现实经济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当城乡收入存在巨大差异时,就业概率对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决策行为的影响会减弱,人口流动的速度会超过城市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而出现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所以通过创造城市就业机会难以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会使城市失业更加普遍,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同时可能形成大量的贫民窟,严重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优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正是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托达罗模型从总体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首先,我国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村大约有1.7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其次,托达罗人口模型的基本思想认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动力在于预期收入的差异,这一观点也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我国目前的现实国情是城乡的实际收入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第三,托达罗提出非正规部门就业是符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的,我国目前大多数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的部门很多都是非正规部门。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
  
  2.1我国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的转移,最大的特点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与人口城市化呈现出不连续性,其主要表现为农民工进入城市,在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从事非农工作,农民工难以实现乡村与城市的空间跨越。所谓的不连续性,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流向城市转移到非农产业后,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虽然跨出了农村,但并未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口,仍然保持着农民身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真正能进入城市化的数量偏小,农民工始终很难跨越乡村与城市之间的鸿沟。
  2.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果放松户籍制度,允许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同样会给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会造成严重的城市失业现象。我国的城市不可能短时期内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而且随着就业率的增加,可能导致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加入到进城务工的大军,结果是导致更加严重的城市失业。其次,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可能带来农业的萎缩,由于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异,可能使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也进入城市,从事使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进而导致农业衰退。最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短时期内转移到城市还会带来严重的城市病,如环境、交通、住房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2.3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
  第一个层次:应保证如此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而不应使他们处于一种潜在失业的状态,包括城市正规部门就业、非正规部门就业和小城镇就业以及在农村内部转移就业,这是涉及到我国社会稳定的战略环节。第二个层次:在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渐近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人口转移,即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市民。当然,两个层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3.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
  
  3.1两个层次的转移是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的
  托达罗认为依靠工业的扩张不可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积累必然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就会低于工业产出的增长;另一方面,现代工业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就业概率就越大,从而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这就出现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城市现代部门扩张得越快,就业机会创造得越多,失业人口就越多。所以首先不仅要在工业部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要在城市非正规部门、农业部门、服务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从而使社会稳定。只有在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才可能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移。
  3.2两个层次的转移是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政策建议在我国的具体运用
  托达罗模型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国家,任何想在短时期内转移如此多的剩余劳动力的建议都是不可行,这是一个长时期的任务。基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在两个层次上进行,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机会,保证社会的稳定,在此基础之上,是渐进人口真正转移的过程。
  
  4.几点政策建议
  
  4.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
  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差异,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动力。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给予农业优惠政策,使城乡收入的差距逐步缩小,从而一方面吸收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也稳定了农业生产,从而更好地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2城市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并重
  拉美国家在解决城市就业问题上有两点教训:一是对正规经济部门,特别是现代工业部门创造就业的能力估计过高;二是忽视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事实表明,扩大非正规部门就业是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一条重要渠道。
  4.3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大城市和中小城镇或城郊有计划地发展中小企业,既有利于吸收劳动力,又有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迁移和异地迁移的结合。民营经济的兴起同样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正在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领域。
  
  参考文献:
  [1]MichaelP.Todaro.经济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2]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教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周天勇.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J].经济研究,2001(3).
  [4]李勋来,李国平.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5(6).
  [5]孙政林,张淑芬.托达罗人口转移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启示[J].学习与探索,2004(3).
  
  何文卓:(1979―)男,河北唐山人,浙江财经学院产业经济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