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如何看待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
历史学毕业论文

如何看待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

摘要:【摘要】 现代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临摹,但却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进行设计。本文分析了重临摹轻创作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利弊,提出现在高校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
关键词:如何,看待,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临摹,创作,

巴神前女友科菲,极乐天尊,康熙来了121225

  【摘要】 现代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临摹,但却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进行设计。本文分析了重临摹轻创作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利弊,提出现在高校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 构思与构图挖掘个性;教学模式;临摹;创作
  
  在当今社会设计的雷同现象比比皆是,商品包装设计的雷同、工业产品的外观设计雷同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雷同或近似等等。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我们的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没有重点强调创作。
  现代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部分学生都会临摹,但却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在高校设计教学中,临摹与创作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在基础图案、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的教学中应当提倡创作,而不应当让学生把临摹复制的作品当成作业。
  
  一、首先,我们要分析什么是设计教学中的临摹和创作如何看待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教学改革教学改
  革如何看待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的临摹与创作
  
  1、什么是临摹,临摹有何作用
  临摹通常有对临和意临两种方法,对临即如实临摹,带有复制性的临摹;意临又称临变,即临其精神,揉和自己的感悟,不拘泥于原作,注重挖掘其中的有益因素,可以临摹精彩的局部,临摹构图或带有改作性的临摹。
  从临摹入手,目的是要获得对中外优秀设计作品的丰富感受和认识。从临摹的资料中可以发现已被高度概括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领略到各个时期的装饰风格和不同特征,重新审视这些资料还会发现其中所具有的新的美感,用现代审美观念去重新认识和发现传统艺术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加以运用并得以充分的发挥,融入自己的创造。
  2、什么是创作,创作有何作用
  创作,是指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美术创作是创作主体的审美创作活动,创作能提升审美认识,表达审美情感和理想,创作更能表现创作者的艺术风格。
  设计教学中的创作是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为目的的创作设计。它包括主题、构思、构图、造型、色彩和风格。创作最主要的阶段是构思和构图阶段,创作中的构思阶段通常是以作者对生活丰富的观察、感受、体验为起点,然后融入审美理想、精神、情感的把握,分析、提炼、形成基本的艺术构思。创作中的构图阶段是指作者的审美表现活动阶段,作者运用一定的材料媒介、技艺和手段和美术设计语言,将上一阶段形成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意象表现出来,物化为设计作品。所以,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提炼创造性思维、开发右半脑。
  
  二、其次,我们再来分析设计教学没有重点强调创作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部分教师受传统国画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般的设计教师都会要求学生从基础课开始学习临摹,一直到高年级才能进行设计创作,他们认为学生起码要临摹两年后功力深厚了才有资格和能力进行设计和创作。这种意识跟我们中国的传统国画教学有关,我们沿袭传统学习国画都是先临摹古人的画,临摹到了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后,才能进行创作。笔者认为,这样的创作始终摆不脱曾经临摹过的作品的影响。
  有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学了十几年都不一定能创作出好作品,学生才疏学浅,怎能奢谈创作呢?硬要创作的学生被视为不知天高地厚。然而在国外,艺术教育强调的是挖掘个性,教师不强调学生一定要临摹,甚至连小学生都被允许创作。
  (2)部分教师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从表面看,临摹作品看着好看,交作业或展出效果好,学生自己有成就感,指导教师也有教学成果。而学生早期的创作作品明显不如临摹作品那么好看,甚至有幼稚或不协调等毛病。所以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觉得创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投机取巧,让学生临摹,只有很少的教师才会让学生去创作。
  几乎所有设计类的教科书上的练习和作业都是要求学习设计而没有要求临摹的,而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会要求或允许学生临摹,或拿临摹当作业。
  2、学生自身的因素
  (1)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使学生不敢创作。大部分学生从小受到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教育,他们都知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们小时侯认为只有老师画了自己才能照着画,不然就是不听话、出风头、目无尊长。长大了不管画什么,都要参照别人的进行,否则怕画不好,所以学生不敢进行创作。长此以往,学生已经没有了创作的想法和习惯。
  (2)长期的传统绘画教学使学生不会创作。学生长期都是以临摹为主,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刻意教授创作的方法,也没有进行创作的练习,学生被训练成了复制高手,离开了原作就不会画了,就像岸上学游泳,学得再好,一到水里还是要被水淹。学生就算有了创作的想法,也无法用画面表达。
  (3)学生的惰性使学生懒于创作。现代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多半是父母溺爱长大的,依赖性很强,有一定的惰性。教师要求创作,他们尚且会偷偷的临摹,如果教师不要求创作,他们更加不愿意创作了。而且这样的学生在临摹的时候多半会偷工减料,不能完全达到临摹的效果。
  
  三、为什么要在教学中强调以创作为主
  
  1、创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现在高校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因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去进行选择性的自我学习,包括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和借鉴优秀作品等,于是就提高了综合素质。
  2、创作能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笔者认为,临摹只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从来没有创作过,那么他毕业以后怎么会创作呢?所以教师应该在基础教学中教会学生创作,打好坚实的基本功。
  3、只有创作才能显示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笔者并不反对临摹,当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无法继续的时候,也可以临摹一两张优秀作品以启发思维,找到灵感。但不能把临摹当作业或作品。因为临摹根本不能完全显示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4、创作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
  设计作品应该是学生个性特征的展示,但是部分教师一味的强调临摹,甚至把临摹当作业,评分的时候,是评临摹技巧是否高超呢?还是评是否有创意呢?如果大家都临摹同一张作品,根本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发学生的潜力。而创作的作品就没有两张完全一样的,所以,在高校设计基础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创作。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1、不要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
  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大力表扬有个性、有创意的学生。对于与自己观点、表现手法不同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把设想变成设计作品,而不应讽刺打击挖苦。
  2、在设计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创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其次,针对某一主题,先用笔写出创作构想,或谈自己的创作设想;然后,试着用画面来表现这个构思,尝试着用设计语言如:造型、色彩、风格来表达这一主题。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搜集设计元素
  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和收集资料,多途径、多渠道的获取信息资源进行创作。创作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再去翻翻资料,学习借鉴那些著名设计作品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创作。
  4、鼓励和帮助学生完成设计
  提倡“我能设计”、“我的设计与众不同”、“我是设计大师”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设计,先有数量,然后才有质量,让学生完成设计从幼稚逐渐到成熟的过程。
  只有在教学中强调了创作,美术设计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设计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廖军.图案设计.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冯柳(1970-),女,本科学历,曾读过研究生课程班,2008年考上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在职硕士.199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现为广西河池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