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管控策略探讨
历史学毕业论文

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管控策略探讨

摘要:摘要:当前,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不文明离校行为一直困扰着各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不文明离校行为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毕业生离校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文明离校行为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离校;安全稳定;不文明行为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高校毕业生即将离开学校奔赴工作岗位前夕,许多班主任及辅导员都会遇到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例如,聚众闹事、酗酒、打架、破坏公物等一系列不文明行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也给低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对学校的风气和传统将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反常行为的发生,不仅危害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给在校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因为这种现象出现在每年的学生毕业离校前夕,故可称之为“离校综合症”。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消除毕业生离校前不文明行为的发生,使毕业生离校由无序转为有序,加强文明离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文明离校的如此重要,我们才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文明离校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毕业阶段学生的各种各样表现直接反映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如果学校能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深入细致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那么毕业生就能自律自强,在文明有序的气氛中顺利离校。反之,如果学校不予重视或放任自流,就会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因此,能否文明离校,既是对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的严峻考验,也是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乃至学校各项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
  一、毕业生离校前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1、就业难,就业压力大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在逐渐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惨淡而严峻,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的就业率较低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对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而言更是如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落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竞争现状,不能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对未来期望值过高,一心想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对于企业单位则嗤之以鼻,认为是低就,以致错失就业良机。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导致在校毕业生心中积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国家相关政策产生极大地不满。因此,在学生毕业离校前,部分学生以酗酒、打架、吵闹、砸东西等不文明方式来发泄内心的怨气。
  2、违反校纪校规,不能正常毕业的问题
  因违纪如考试作弊,违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等,或者不符合条件如计算机、英语不达标而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带来心理的失落和不平,如部分毕业生因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考试中未过关,不符合学校毕业相关规定,故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其他同学都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和学位证,这部分学生心情极度郁闷。还有部分学生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作弊,被学校处以降级留校察看一年的处罚,并不得授予毕业证和学位证。
  4、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漏洞
  从近些年来高校的稳定情况可以看出,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爱校教育是关键。如果在学生刚入学时没有抓起此项工作,也没有始终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很难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尽管各高校都有开展爱国教育和爱校教育,但是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没有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认真思考,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爱校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毕业生离校前情绪管控策略建议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应从多方面入手,综合治理。从教育和宣传入手解决心理认知上的问题;从管理制度入手解决不文明行为的问题;通过各种活动疏导和校正情绪化问题以下是具体的策略
  1、建立应急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在毕业生离校期间,要增强安全稳定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认真排查隐患、化解矛盾和消除各类潜在的不安全稳定因素,严防不安全稳定事件产生,做到未雨绸缪。在毕业生离校期间,校园中随时有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我们要准确掌握一些具有群体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根据实际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突发应急预案。在遇到群体性事件时,要及时掌握情况,在妥当软化矛盾和避免冲突的前提下,快速、理智、果断的处置,防止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2、完善文明离校规章制度
  文明离校工作要齐抓共管,形成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为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不能简单地把责任推到辅导员、班主任或党团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身上,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来抓,纳入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工作中,统一部署,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校院两级“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后勤部门等各方面力量联合,齐抓共管,综合管理。还应重点抓宿舍文明卫生规范工作,宿舍管理人员、班主任、辅导员要定期深入宿舍了解情况,有效掌握离校前毕业生的主要活动,定期检查宿舍情况,清除空酒瓶搞好宿舍卫生,增强忧患意识,排除隐患。
  3、切实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就业问题是影响当前高校稳定的关键,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就业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在离校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学生,往往因为与周围同学的对比而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感觉。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期间对暂未就业的学生要备加关注,全面审视,防微杜渐,决不能因毕业生就业问题在离校时期引发群体性不安全稳定事端,从而影响高校科教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大局。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宣传“先就业,再择业”、“到基层去”、“鼓励自主创业”等就业政策和创业优势; 另一方面紧密关注没有找到工作岗位的部分特殊学生,对他们因材施教,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工作,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做好与他们的交流、沟通和开导工作,给予他们真切的关怀和照顾,稳定其情绪,开导其思路,指明其方向。
  4、发挥学生党员及干部的作用
  因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中流砥柱,在毕业生即将离校的特殊时期一定要发挥毕业生中这部分力量的作用。如可以开展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文明离校动员会议,先让这些同学真正理解文明离校的意义,然后以其示范性、导向性行为教育、影响、带动自己身边的同学。使文明离校这种思想真正的渗透到每位毕业生的心中,使每位毕业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发动毕业班全体党员分工负责,做到年级、班级、宿舍楼层、每个宿舍都有党员或积极分子负责。其三,对毕业生中出现的个别严重违纪现象进行严肃处理。毕业生违纪可采用警告、严重警告、取消分配资格和勒令退学等处分。处分决定进行公布并记入档案。从制度上控制不文明行为的蔓延。文明离校要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载体。
  5、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作用
  辅导员要结合毕业生临近毕业时的情感特点对毕业生进行情感教育, 用真情实感去感化毕业生,让毕业生具有自我调节情感的能力。同时,对毕业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毕业指导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指导。针对毕业生在思想方面相对成熟,但不想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交流,特别是像辅导员、班主任这样的学生工作者交流;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渴望交流和沟通,渴望把自己对未来的看法与人分享的特点。辅导员、班主任要深入到班级或宿舍主动和同学们聊天,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和开导,化解学生心中的矛盾、疑虑和不安等。同样,专任教师在心理疏导方面也应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与辅导员、班主任聊天时部分学生的戒备心比较大。但是与专任教师聊天就不会有这样的心理戒备,这样专任教师就可以在讲课时侧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离校的教育或者走进学生宿舍用聊天的方式进行疏导和教育。
  6、提高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
  毕业生的离校手续往往包含学院、教务、图书馆、宿舍、学贷中心、财务等多个部门的签章认可,学校应当提前部署,科学安排流程,辅助毕业生高效率的办理离校有关手续。学校各职能部门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要多为学生着想,在图书证清书退证、学生证归还、学费、住宿费验收、宿舍验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报到证发放、户口迁移证发放、档案转递、组织关系接转等方面为毕业生做好服务,并对毕业生离校过程中面对的困难进行帮助和协调,帮助毕业生顺利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确保毕业生离校工作简便、高效、优质和有序进行,让毕业生在学校的关爱中重新起航,开创人生新的阶段。
  7、召开主题班会和主题教育活动
  围绕文明离校主题,学校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毕业生系列教育活动,如发动毕业班开展以班为单位的文明离校签名宣誓活动,开展“文明离校等为主题的宣誓活动,让班级的凝聚力发挥作用,也可以组织毕业生参加义务劳动、毕业演出;组织各种知识大赛、“文明离校”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调动毕业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使其把精力用在有积极意义的方面,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 , 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 , 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使毕业生带着一份感恩的心走向学习或工作岗位。
  三、结束语
  高校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事关重大,在大学生毕业离校期间,我们要正确分析和预测安全稳定工作的形势,要把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预防和化解不良事件的发生,要求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学校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把“满足需求”和“做好预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毕业生文明离校。
  参考文献:
  [1]刘嵘, 高明文. 大学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08
  [2]胡思颖. 关于高校毕业生离校问题的几点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