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文学论文 > >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
当代文学论文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

摘要:摘要 :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本文试图阐释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道德、伪善的宗教和虚伪的法律等诸方面 , 并从而论证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苔丝,剧的,社会,原因,解析,

思路中文网,惠安一中学欺凌视频,无中生有是什么计

  摘要: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本文试图阐释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道德、伪善的宗教和虚伪的法律等诸方面 , 并从而论证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苔丝; 《德伯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

  Abstract:Tess is the protagnist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ritten by Thomas Hardy. From the traditional moral, hypocritical religion and law of the Victorian Age, the authur explains why society leads to Tess'tragedy and suggesting that the tragedy of Tess is a social tragedy.

  Keyword:Tess ;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omas Hardy;

  苔丝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作者通过对农村姑娘苔丝被地主恶少玷污, 由此受到社会歧视, 并在新婚之夜被丈夫抛弃, 最后又坠入恶少亚雷的魔网等一系列不幸经历的描写, 放映了十九世纪后期在资本主义势力冲击下英国小农经济破产后农民的悲惨命运, 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偏见, 从而揭示出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作家哈代在对苔丝的不幸深表同情的时候, 对主人公不幸的根源作了暗示:“一道深不可测的社会鸿沟”, 即当时的社会才是造成苔丝悲剧的真正原因。哈代在创作《德伯家的苔丝》时, 表现出极大的勇气, 高举起反抗社会礼法的旗帜, 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道德、伪善的宗教、不合理的法律制度和腐朽的社会。笔者试从上述诸方面进行分析, 阐述产生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
 

苔丝

  一、封建门第观念的影响

  英国虽然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浪潮使资产阶级道德观念虽渗透到了社会各个角落, 但在议会中封建贵族和地主阶级仍然占有相当强大的势力。他们制定法律, 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旧的封建思想观念仍然盘根错节的存在并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苔丝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门第观念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主宰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资产阶级暴发户、高利贷者賽蒙·斯托克虽然家财万贯, 但当他“弄到一大笔财富之后, 便决定到英格兰南部去做一个世居的望族”。而像约翰·德伯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小贩也因考古学家崇干牧师无意中告诉的一个“没用的消息”:“约翰是德伯维尔骑士家族的嫡系子孙”而兴奋不已, 竟然飘飘然, 开始做着贵族美梦, 让酒店“立即给我派一部马车来, 接我回家”, 甚至立即很阔气地从“他口袋里难得出现的几个先令”中拿出一枚当小费赏给送口信的农民, 仿佛一个世家姓氏便可使他改变贫穷现状, 变得尊贵起来, 妄想名门望族的声威。这消息使得约翰夫妇充满了无限不切实际的遐想:“这消息一传出去, 像我们家这样的贵族还不都要坐着马车来看我们么!”而正是这个消息改变了苔丝一家人的命运:父亲约翰为一个贵族姓氏沾沾自喜、庆贺之时饮酒过量而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 不能正常地亲自驾马车送货。苔丝无奈只好取代父亲驾车去市场送蜂箱, 结果一起车祸撞死了她家赖以生存的唯一生产资料。为此, 苔丝不得不接受母亲的建议去冒牌本家德伯维尔家认亲以求救济, 缓解家庭经济问题, 也由此拉开了苔丝悲剧命运的序幕:一个十七岁美丽、单纯、没有丝毫人生经验的姑娘苔丝, 为帮父母摆脱经济困境却使自己陷入了不幸深渊——遭到地主少爷亚雷·德伯维尔的玷污, 让一个纯洁善良的姑娘终身蒙受歧视、痛苦, 最后又以悲剧而告终。这不能不说是封建门第观念所致。这封建门第观念, 不仅毒害了有钱人, 使他们以门第为尊, 目空一切, 不可一世, 从而扭曲了人性, 丧失了辨别尊贵与卑贱的能力, 也给普通人带来灾难和不幸。它是造成苔丝一家不幸的罪魁祸首之一。

  二、 英国小农经济的破产

  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英国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国, 英国在工业生产方面一跃而居世界首位。然而一八三二年的议会改革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好处。机器大生产使大批工人失业, 资本家为榨取更多的利润, 广泛使用廉价的童工与女工, 把无数孩子和妇女置于悲惨境地。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一八三四年议会通过新济贫法, 废除了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贫民救济金和设立济贫院等制度, 从而更加深了劳动人民的苦难, 使不少一无所有、一贫如洗的人走投无路, 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加之农村里失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产业后备军不断增大, 劳动力价值大幅度贬值, 贫民的处境也更加困窘。与此同时, 自由竞争又使一些小资产阶级破产, 也被投入到无产阶级阵营之中。

  苔丝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时代, 苔丝的悲剧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老马被撞死事件使苔丝一家丧失了最后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只能投入无产阶级阵营。被迫无奈, 苔丝只好到冒牌本家亚雷·德伯家去打工——养鸡, 期望以此解决家庭贫困。这是她走向工人阶级的第一步。从这个阶段开始, 她就从田园诗般的生活进入到了无产阶级劳动者的生活, 逐渐变成了一个依靠出卖劳动力挣工资的农业工人。这个阶段由于资产阶级恶少亚雷的自私自利、玩世不恭又使她失去了被资产阶级道德所重视的貞操, 为此, 她背负着比同一阶级中其他男性和女性更深重的不幸灾难和痛苦。苔丝离开亚雷后为生存又不得不去塔布篱奶牛场当一名挤奶女工。这是一个季节性的工作, 随时都可能失业。后来因婚姻不幸, 又前往棱窟槐农场打工。这个农场是现代资产阶级对农村占领的形象体现。传统的经营方式在这儿已经完全由资产阶级的经营方式代替, 苔丝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拼命工作才获得一点微薄的工资糊口。何况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使无数农业工人丧失工作机会, 为了保住饭碗, 苔丝不得不与机器竞赛, 身心受尽摧残。然而, 极其艰苦的劳动也不能使苔丝摆脱家庭贫困。由于父亲突然亡故, 一家人被迫流落街头。是生存, 还是死亡?生存意味着放弃自我、放弃自尊、出卖自己。可怕的悲剧命运始终追随着苔丝, 一步一步地把她逼向悲剧的道路。

  苔丝从到亚雷家养鸡, 一直到棱窟槐农场种地的苦难历程极其典型地代表着整个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所遭到的悲剧性命运。这是历史变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悲剧:小农经济的破产, 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被剥夺, 苔丝作为农民阶级的代表, 她的悲惨命运就是在这种历史进程中形成的。

  三、世俗道德偏见的摧残

  苔丝是世俗道德偏见的不幸牺牲品。如果说小说第五章的标题“吃亏的是女人”道出了关于社会道德的一个命题, 那么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同情女主人公不幸遭遇的人道主义立场, 同时也是对资产阶级道德的一个大胆挑战, 声讨传统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世俗的谬见束缚了苔丝的思想, 摧残了苔丝的身心, 葬送了苔丝的生命。

  在这个传统的男性中心贞操观念的社会里, 按世俗传统, 妻子的贞操是丈夫的特权, 妇女失去贞操就是不洁。因此, 一个女人被某个男子占有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跟他结婚, 无论对他有没有感情, 而男性却没有守贞的义务。这种世俗谬见对于纯洁、勇敢、富于牺牲精神和抗争精神的苔丝来说无疑是灾难。她被亚雷玷污后, 她不爱他, 不愿意为保持体面而要亚雷娶她, 她也不愿意马马虎虎地跟他在一起鬼混。离开亚雷是苔丝自尊、自爱、勇敢的选择。

  然而, 在世俗偏见之下, 这种倔强独立的个性却给苔丝带来了一生的灾难和痛苦。回家后父母的不理解:“有了那种关系, 无论哪个妇女都会让他娶了她的”, 他们为苔丝未婚先孕倍感耻辱。苔丝在村里又受到人们的冷言冷语和歧视, 甚至父亲一死后马勒村的人也因苔丝失去贞操一事将影响村中民风和风化, 把她一家赶出村子, 流落街头。即使是深爱着苔丝、又有一定资产阶级进步思想的克莱, 虽然他在神学上、社会学上和许多问题上都抱以开明的思想观点、蔑视传统, 也无法超越世俗谬见, 也没能跳出世俗偏见的樊篱。当苔丝在新婚之夜向他说出了自己不幸的往事时, 克莱无法原谅她, 虽然几分钟前苔丝原谅了他自己曾在伦敦跟一个成年妇女有过四十八小时的放纵历史。他对苔丝失贞一事耿耿于怀, 终究冷酷地离开了苔丝, 又一次使苔丝陷于困境。世俗的偏见葬送了苔丝真挚纯洁的爱情, 也剥夺了她追求幸福的权利。

  苔丝本是被侮辱被损害的人, 可是在陈腐无聊的世俗偏见中反而被视为奸淫罪人, 被看成侵犯了清白领域的罪恶化身, 遭到残酷无情的迫害。按理说, 苔丝是不幸的受害者, 本该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同情与谅解。然而, 在男性世俗道德偏见作用下, 纵容强暴者, 而让无辜受害者承担罪责和折磨:亚雷对她的蹂躏使苔丝陷于不幸的深渊, 而克莱的道德偏见和冷酷无情又使苔丝的精神倍受折磨。他们两人的共同逼迫把苔丝推上了绝路:前者表现为对苔丝的人身迫害, 而后者在精神上虽唤起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 却又无情地将她抛弃, 给她精神上以沉重的打击和迫害, 他两共同铸造了苔丝人生的悲剧。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其实亚雷和克莱对苔丝的压迫和摧残在本质上都体现了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所以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性的悲剧。可贵的是在这场悲剧中, 我们始终看到苔丝的反抗和不懈的抗争精神以及他不随流俗、不自甘堕落, 纯洁本性在世俗道德偏见中苦苦挣扎的勇气。而从克莱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及世俗道德偏见如何顽固地窒息、扭曲和污染着人的心灵。

  四、资本主义法律和宗教的迫害

  法律是用来主持公道的。 可当苔丝受到侵害时, 资产阶级的法律却变得苍白无力。法律没有追究亚雷对苔丝的伤害, 却让罪犯亚雷逍遥法外, 让一个纯洁的少女独自吞咽受蹂躏的苦果。并且当作风下流、玩世不恭的亚雷再次利用苔丝的贫穷, 利用她一家老小无家可归, 利用苔丝渴望拯救家人于水火的善良, 霸占了她, 挖苦嘲弄她, 最后苔丝在忍无可忍、极度绝望之下对自己可怜的处境做了坚决反抗, 愤怒地把这个葬送她一生幸福的男人亚雷杀死时, 法律却让十几个警察天天搜捕苔丝并判处苔丝死刑。由此可见, 资本主义法律是何等的虚伪, 资产阶级法律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约束、摧残、迫害被统治阶级的不平等法律。苔丝勤劳善良, 一生都追求纯洁, 渴望自食其力,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然而, 这个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资本主义法律却剥夺了她做一个正直、纯洁的人的权利。苔丝的悲剧是对资本主义法律的控诉。

  宗教在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资产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 资本主义的宗教思想渗透在每一个成员的潜意识中。苔丝虽然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 但由于长期受宗教思想的负面影响和毒害, 也打上了深深的宗教烙印。当她的私生子快要病死时, 当她意识到“婴儿没有受过洗礼”, 死后将无法进天堂, 苔丝为宗教传说所困惑, 心急如焚, 渴望孩子得到牧师的洗礼。但父亲为了掩盖她的“耻辱”却紧锁大门, 不让牧师上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 她狂热祈祷:“慈悲的主啊, 怜悯吧, 怜悯我这可怜的婴儿吧!……把你的愤怒加到我的身上……”并模仿教堂牧师洗礼仪式, 亲自带领弟妹虔诚地为孩子施洗。但是苔丝倔强的反抗个性又不可能使她一味地臣服于宗教, 她的痛苦经验教训使她意识到宗教的虚伪、虚幻。她想:“如果上帝不肯批准她这种大体相近的做法, 那么那个能因为这种不合规范的洗礼而失去的天堂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当牧师拒绝为她的孩子主持葬礼时, 她说:“决不会上你那个教堂了”。

  当苔丝从爱明斯脱回来路遇亚雷, 此时的亚雷竟然已“悔过自新”当上了牧师, 在向广大农民布道。《圣经》上那些庄严的字句滔滔不绝地从他的嘴里流出。那“不伦不类、非驴非马”的说教格外地刺激着苔丝的神经, 让她“觉得恶心”。她当面斥责亚雷:“你们这种人在世界上尽情地玩乐, 却让我们这样的人受罪, 让我们悲伤绝望。等到你们玩够了, 却又想保证自己在天国里的幸福, 于是又皈依上帝, 成了回头浪子”。可见, 资产阶级的宗教只是统治阶级欺骗、愚弄人民的精神鸦片。

  当亚雷企图利用宗教想再次得到苔丝时, 苔丝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我不信你真变成了好人, 我不信你玩的这种宗教把戏”。此时的亚雷不得不甩掉宗教假面具:“我这回堕落都是你闹的”, “你从前没逃出我的手心去, 这回还是逃不出我的手心去”。这说明资产阶级利用宗教欺骗、愚弄人民只是为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这种虚伪的宗教信仰让克莱认为苔丝是一个外表纯洁、内心淫邪的女人, 把苔丝再次置于恶魔亚雷手中, 直接导致了苔丝的悲剧。

  亚雷为得到苔丝不惜放弃上帝这个幌子, 把教义、讲道统统抛到九霄云外, 还声称要给苔丝以“帮助”。为此, 苔丝对宗教的本质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然而, 苔丝又始终生活在宗教的阴影之中, 不停地用宗教观念想象、解释、象征、诠释自己的不幸和遭遇。她看到人家在墙上刷《圣经》语录就惭愧不安, 让她产生一种犯罪感, 觉得自己的“失身”是有罪的, 甚至想:“如果她因为自己的行为应当被烧死, 那就烧死算了, 烧了也是一种了结伴”。虚伪的宗教摧残了苔丝的敏感心灵, 使她一直生活在宗教的淫威之下, 自我折磨, 缺乏自信。宗教信仰使她心灵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 也使苔丝在精神上一步步地陷入悲剧的罗网。

  五、苔丝自身的弱点和旧时代烙印

  苔丝生活在一个历史变革时代, 旧的世俗伦理道德不能不在她的思想意识中留下烙印, 尤其是传统的贞操观念在苔丝身上仍然有严重的影响。她原本是个勇敢坚强的姑娘, 但自从被亚雷玷污后内心却一直怀着一种犯罪感、内疚感和自卑感:当她看到别人刷《圣经》语录就忐忑不安, 老觉得自己不贞洁, 老想着《圣经》里的淫妇, 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作淫妇、坏女人、堕落的女人。当克莱向她求爱、求婚时都表现出极度自卑, 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他的爱情。当克莱抛弃她时也只好顺从忍受, 觉得自己罪有应得等等都表现了旧的传统道德对她的影响, 造成了苔丝的内心矛盾:一方面渴望得到真诚的爱情, 有反抗命运的意识,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有罪”, 又不得不顺从于命运的安排, 使她在生活中充满了宿命论观点。当苔丝第一次到亚雷家认亲时, 在回家的路上, 她低头时让胸前的玫瑰花刺扎了一下, 苔丝便“认为那是个不吉利的兆头”, 为她的人生蒙上了阴影;当苔丝答应克莱婚事试穿新娘长袍时, 脑海里却忽然浮现出这两句民谣:“曾经失节的妻子, 穿上它决不会称身”, 使她的心情变得沉重;婚礼时的马车, 以及由此引出的德伯维尔家族大马车的传说, 让她心情懊丧, 精神萎靡;以及“公鸡下午打鸣”, 洞房墙上的祖先画像等等都让她觉得是种种不祥之兆, 让她想起劳伦斯神父的一句话:“这种狂暴的欢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这一切都让苔丝感到她的快乐是短暂的, 幸福不会与她相伴, 好运气不属于她。这些宿命思想慢慢地在吞噬着她的追求、勇气和希望, 她把一切人生不幸和苦难都归因于命运作祟, 从而削弱了她的斗志, 使她经常陷入自卑、自叹和悲观失望之中, 尤其是最后引颈就戳。

  哈代通过苔丝的悲剧命运, 真实地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压迫和剥削下个体农民贫困破产的悲惨状况, 愤怒控诉资本主义制度对一个纯洁女性的摧残, 否认了资产阶级的传统道德和宗教思想。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 她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 时代的悲剧, 社会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M].张若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的解析相关文章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8-09-14
  • 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