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毕业论文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论文
法律毕业论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与创新论文

摘要:摘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改革,创新,论文,

冯巩小品集,韩国偶像运动会,恶魔猎手中文破解版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但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仍存在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偏重于单向度的灌输和强化等问题。“基础”课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和重要课题。

  关键词:基础课;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通过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法制观念的讲授,引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个人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基础课的开设对于减轻大学生初入校园的困惑与迷茫,帮助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尤为必要。然而,其有别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不是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要目的,而是从思想上的引导,以人格塑造为已任,这样的教学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们的接受程度。目前,这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很多学生从起初就带有排斥心理。如何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大学生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已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基础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基础课现状无论其衡量还是归因都是异常复杂的问题,它与学校的德育的观念和方法、社会的环境及政府社会对德育课程的投入等方面都息息相关。以下拟从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教师原因、学生自身三个角度,来对思想道德修养课与法律基础的现状进行归因分析。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本身

  1.教学内容重叠,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在本门课程中,思想道德修养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在初中、高中品德修养所学的内容重复,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的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学内容在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学习了。从学生的求知欲的角度来讲,就会觉得不断地重复、很枯燥。很多学生就不想听课,产生厌学的情绪。2.法律基础的部分对改变大学生法制观念的作用有限。大学生抱着一种强烈的求知心态进入大学,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本门课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从前半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的树立入手,帮助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但是法律课程部分内容知识点也较多,由原来为一门课程,缩减成几章内容,在较短的课时内,能否帮助大学生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是需要广大思政课老师思考的问题。

  (二)教师原因

  部分教师尽管自身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与功底,但是教学的时候经常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单向灌输为主,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求。有部分教师会制作一些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动画、影音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料。但是这些材料的制作、收集需要发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很多老师的课件制件基本上是在原有模版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文字性的东西,视频资料内容也相对单调。相对陈旧的教学方式、枯燥的内容已经吸引不了现在的大学生,使得很大部分大学生对基础课兴趣缺乏,经常会出现逃课、上课看手机、讲话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很多老师也忽视课外延伸,现在互联网信息量巨大,学生接触着日新月益的信息。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教师为中心,仅限于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之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自身原因

  成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90后”的当代大学生,是在传统与现实的交织中走向革新的一代,自我意识很强,普遍具有挑战权威的反心理;有较高的政治参与热情,但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积极进取、务实灵活的人生观,但是也有一定的厌世情绪和功利主义;学习上主体意识鲜明,但学习风气有待提高;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与好奇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思想理念上表现出的新的变化,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这些学生一般自我意识比较强,在基础课的学习中,经常产生质疑,而且试图从社会现实的阴暗面,提出一些自己的不同见解,但这使得基础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更大的挑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考核,一般采用传统的闭卷方式答题。这样就变成了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多东西尽管平时不认真听课,但是考前突击硬背也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这导致学生不是真正注重培养自己的政治分析能力。此类课程就算取得高分也缺少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这种形式的考试,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点的考察,很难对大学生信念、意志、行为进行考察。

  二、创新“基础”课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性

  (一)发掘基础课理论本身的魅力

  基础课具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性较强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基础课不仅要解决理论之知的问题,更要结合到实践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调动大学生的兴趣,最重要的工作是去发掘这些理论知识本身的魅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虽然不同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较多,但是在讲课过程中,要避免纯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讲解,应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他们的所见所感联系在一起。如对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这个专题的讲解,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都有较强的归属感、认同感。这也是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如果采用一味说理的方法,会陷入说教的模式,学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应采取以情动人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圆明园等唤醒他们的爱国之情,然后加以理性引导,让他们投入其中,感同身受,再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从情感体验走向理性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感受,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同时也提升了理论教学的魅力。讲授过程中,遇到与中学理论知识重复的部分,再讲一次就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在这一部分的讲课中,可以采取提问或是小组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讲解或是回答,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增加课堂互动。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避免重复讲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这一教学环节能增强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提升其归属感,也能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手段

  1.通过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手段。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需要,通过对实际生活中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中思考,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评价,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积极思考的同时,从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避免传统的满堂输的单调教学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更易于融入其中,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讲人生价值观部分,可以引入一些社会上近期出现的真实感人的人物故事讲述,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一定的震撼,同时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在讲解诚信部分的时候,也不能对大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而要引入一些社会上出现的“‘最美放羊老人’甘敬祖”“现代版‘一饭千金’刘益标”等诚信案例,让学生去讨论。但是老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精选案例,精心选择典型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选择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以及学生普遍关注的案例和各种问题进入课堂,同时,也要关注案例的教育性及针对性,做到例与理的相互结合。2.多媒体课件讲授。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在进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通过课件可以让知识更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加入相关视频资料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这样就可以摆脱老师一味地讲这样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运用PPT、Flash等多媒体工具,通过添加动画、图片、文字、声音等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为生动,在扩大信息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效果。

  (三)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基础”课与其他课程不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基础”课只是简单地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注重教学实践环节,会使其流于形式,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道理与及相关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与行为习惯。这要求课堂教学不能只是灌输理论知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1.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碑、陈嘉庚故居、鳌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革命教育基地,使学生最直观地感受到老一代的教育家、抗战英雄的革命精神。也可以到相关华侨华人历史博物馆、红军基地进行参观,与历史联系起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明白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树立坚定的信念,同时认清实现理想过程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2.组织学生参观改革开放成就。厦门是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组织学生到湖里免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使学生感受到港口货运物流的繁华,真实的看到、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巨大变化。将企业生产销售情况、发展建设速度与书本中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也使其感受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3.协助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厦门马拉松志愿者”“美丽社区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者活动中。深入社区、养老院,到边远山区支教等,为社会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教导小学生,激发学生们服务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的热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通过志愿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让学生们都能拥有一颗善良、乐于助人的心。帮助他们健康、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