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毕业论文 > > 浅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经济毕业论文

浅谈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摘要:摘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指导大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是高等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 高校 心理健康 教育 发展
  一、引言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基础上,经由教育与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的综合。心理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系统中起着基础与支架的作用,它不仅为生理素质与社会素质的发展提供保证,而且也直接渗透在其它素质之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在一些发达的国家,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政府、高等学校的重视,公立高校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不断壮大,教育队伍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任职资格制普遍实行;组织机构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日趋完善;心理教育对象由大学生扩大到家长、教师、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职能日趋广泛。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身体健康始终如一地给予重视,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却刚刚起步,处于起步与发展阶段。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近几年据某些高校的统计,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因成绩差而退学、留级、补考,其中的原因有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失落、缺乏动力,没有专业兴趣、害怕学习艰苦等等,这些学生学业荒废其实都是心理上的原因。这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程度不同的障碍,又没有找到克服自身障碍的方法,因而性格孤僻、自我封闭、逃避现实,与同学之间缺乏心理上的交流,这种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化,我们可以发现思想与心理具有密切联系。心理咨询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则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即道德品质、思想观点、政治立场等方面的问题。这三方面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识,不同的动机、需要、兴趣,就会有不同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更能约束自己、监督自己、持之以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政治立场。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人往往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诱导,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相反,如果他们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冲突,就容易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逆反心理,甚至对抗心理,拒绝接受教育者施加的教育内容。而且,当前一些大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品德,往往是在不健康的心态下形成或表现出来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望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它涉及极其丰富的内容。包括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觉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以及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历了起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第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成为高校教育内在的基本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先进的、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在高校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并成为评价高校教育成效和教师素质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有所扩大,呈现高校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全体教师相结合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势。随着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高校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自觉行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自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在我国已走过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看,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入手为主的基本模式显得特别突出,它对于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困惑、心理障碍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当然还要将全体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重在建设、立足教育,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共同的成长成才过程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
  实践证明,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关系到高校能否完成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特别是不能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其理想的工作目标。人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因此要认真总结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和吸收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探索新的理论与工作思路,逐步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N].人民日报,1995-11-23(1).
  [2]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1-03-16(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1).
  [4]陈永胜.美国的学校心理学[J].心理学报,***(4):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