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流行音乐语境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历史学毕业论文

流行音乐语境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摘要:流行音乐语境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者:未知 收稿日期: 2011-05-14 作者简介: 沈云芳(1973-), 女,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 ①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Journa
关键词:流行音乐,语境,传统,音乐,元素,运用,流行音乐,语境,传统

淘客推广,石家庄申通快递电话,天龙私服下载

流行音乐语境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作者:未知

  收稿日期: 2011-05-14    作者简介: 沈云芳(1973-), 女,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   ①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14 No.1
  2012年2 月(Social Science Edition)Feb.2012
  摘要: 中国流行音乐中运用传统音乐元素,已不是什么稀罕事,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即已首开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流行化的尝试。传统五声性旋律曲调与西方的舞曲节奏成功结合。80年代“港台风”吹来的邓丽君歌声中也汇集了大量的古典诗词风和江南吴歌小调风格。不过,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寻求富有中国风格特征的觉醒始于8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兴起的“寻根”思潮刺激着流行音乐界,民歌与流行音乐藉西北民族音乐素材刮起了“西北风”,清新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的同时促使了人们寻求流行音乐更多元的语言表达方式。至90年代中后期,一股更强劲的“中国风”延续并演绎着新一轮传统与流行的交合。
  本文无意驻足于某一个发展时期,而是希望在这些流行音乐创作的语境下,推演出一些传统音乐元素的嬗变方式或规律,观察在现代意识下的流行音乐中如何阐释中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或乐器等昔日的“民间流行乐”。
  一、流行音乐中的民歌元素运用
  民歌是普通百姓思想、感情最直观的真实体现,是千百年来百姓“最完美的表情方式和表现手法”。①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通常也是指植根于大众生活土壤之中的情感真挚、内容通俗,为普通群众所喜爱、传唱的大众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说,流行音乐与传统民歌存在着某种天然的相通,也使民歌与流行音乐能够得以撞击出火花。事实上,历经千年积淀的中国民歌最能够快速直接地反映中国人的情感、思维状态,它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了深厚的储备。创作者通过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对民歌的不同处理方式实现着民歌与流行的共融。
  1?泵窀栊路?
  传统民歌翻唱是民歌与流行音乐对接的最为便捷的方式,民歌通过节奏、速度、发声、吐字等的变化,或与电声乐、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元素糅合,或以“通俗”“爵士”“摇滚”的演唱方式开始了新的演绎形态。如歌手斯琴格日勒、刀郎、刘欢、蔡琴、韦唯、陶?础⑻诟穸?、黑豹乐队、轮回乐队、零点乐队等都翻唱过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歌,各地域各民族的民歌都在时尚的配器中呈现出与传统迥然不同的风格面貌。有人说这是一种能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歌,也是延伸传统民歌生命力的一种方式。也有人说,这类“新民歌”只是某种概念下的一种包装,以一种与现代人相吻合的方式去迎合最主流的年轻人,它未必能够征服大量的人。其实,不管是原生性民歌还是“穿上了牛仔裤、超短裙的中国民歌”,①一个多元时代,应该是能包容各种形式的尝试的。毕竟,这也是流行乐坛的一股力量。
  2?薄靶峦?宗民歌”
  “同宗民歌,是指由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民歌群落。这里所说的“民歌母体”包括多方面的涵义,诸如曲调、唱词内容、音乐结构、衬词衬腔及特殊腔调的进行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同宗民歌,其型态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②……”。传统的中国民歌中,由一首民歌衍变出若干首新曲是颇为常见的现象。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运用同宗民歌的变体形成了传统与流行结合的一种更为隐秘的有效方式。
  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贺绿汀为电影《马路天使》而作的旧上海流行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就是由两支当时流行的苏州民间小调――《知心客》与《哭七七》改编而成。流行音乐从民歌母体中孕育脱胎而出,犹如民歌之又一变体“新同宗民歌”。
  如: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为母体滋生出的《山不转水转》(刘青曲)、《酒干倘卖无》(侯德健词曲)。二首歌曲开始乐段的四个乐句皆循着《小白菜》逐渐下行的旋律走向,保持了相同的落音规律和四句体的规整结构,同时奠定了全曲发展的基础,见谱例1:③
  
  《山不转水转》a段是《小白菜》的加花变奏,b段是对《小白菜》音调的衍生发展,并巧妙地通过传统音乐重“清角为宫”的调式调性变更方式走向其下属调,在末乐句中又自然地回到本调,人生哲理娓娓道来。
   《酒干倘卖无》引子四个乐句是《小白菜》的上五度移位,变母曲的忧伤哀怨为收购废弃空酒瓶子的高亢呐喊,其后两段仍延续四句体的结构,a段音调为引子旋律的逆向进行,似深沉地叙事,情感逐渐积聚,b段通过八度的大跳回到引子的呐喊音调,情感奔泻而出。
  又如:歌曲《故园之恋》(付林曲)是四川民歌《摘葡萄》的变体和发展,见谱例2: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1期 沈云芳:流行音乐语境中传统音乐元素的运用
  
  ①当中国民歌穿上“牛仔裤” . [EB] (2002-0-22)http://www.cctv.com/news/entertainment/20020522/404.html
  ②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1.
  ③为方便比较,本文谱例都采用同一调性。 可以看到,《故园之恋》引子依然保留《摘葡萄》的自由山歌风和空间感,结束前在高音区作了自由的加花处理,并以真假嗓结合的演唱方式在音色上有了变化。之后,第一小节节奏被拉宽成为主歌展衍的核心素材,通过几次移位构成全曲。
  “孟姜女调”是遍布全国的时调,它衍生出了许多的变体民歌。在流行音乐创作中,《妈妈的吻》(谷建芬曲)和《九九女儿红》(陈小奇词曲)也可以看作是“孟姜女调”的现代变体。《妈妈的吻》a段不但四个乐句的落音与孟姜女调一致,而且在旋法的进行上也类似,b段截取了a段旋律的首末两句进行移位。《九九女儿红》源自“孟姜女调”的变体――东北民歌《摇篮曲》,并且承袭了东北音乐刚健爽朗的风格色彩,见谱例3:
  《九九女儿红》a段的前两句与《摇篮曲》如出一辙,随后的两句曲调与b段却没有再沿着《摇篮曲》的行进方向,而是将刚才的两句通过移位、乐句重组等方式衍展旋律。手法简单但却巧妙,又打破原民歌曲调的程式化进行。
  在音乐历史进程和文化背景中,中国传统民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开放性的互相吸收、互相借鉴……”。①正是这种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的多元、开放的处理和演变空间使得民歌在城市流行音乐中以新的面貌、新的变体出现在现代人的视界中,流行音乐成了民歌现代新型衍变的一个新地。
  3?泵窀璺绺裥哉饕?
  所谓“民歌风格性征引”指的是在某首民歌或某个地域民歌风格的基础上创作,寻求某种特定的色彩或民俗性,使得流行音乐在不同的地貌风情中开阔创作天地。
  这类的例子很多,如《好汉歌》(赵季平曲)巧妙地化用了豫东民歌《王大娘补缸》(又名《锯大缸》)的曲调,并综合山东恽城筝曲《呀儿哟》的音乐动机。同时继续采用原来小调“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江湖好汉的豁达豪爽性格。《大中国》(高枫词曲)在歌曲前奏采用中国古老的编钟演奏东方红曲调,昭示着一个古老的中国形象,旋律在东北秧歌曲调基础上热热闹闹地展开,展现了一个生气蓬勃的中国。《为你朝思暮想》(薛忠铭曲)的点题句“为你朝思暮想”截取了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首句,然后以此展开全曲,二首歌曲中都透露出了那种亲人两地思念的情感表达共性,如谱例4:
  有的歌曲无法让人识别源自什么民歌曲调,但却具有浓浓的地域风格,创作者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之上构筑极富民歌风的旋律曲调,给人亲切、熟悉之感。如《涛声依旧》(陈小奇曲)、《弯弯的月亮》(李海鹰曲)等歌曲中的岭南风;《天堂》、《蒙古人》(腾格尔曲)中浓郁的蒙古草原风;《艾里莆与赛乃姆》(刀郎曲)、《楼兰姑娘》(付林曲)中的新疆风; 《回到拉萨》(郑钧曲)、《天路》(印
  ①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序1.青曲)、《青藏高原》(张千一曲)、《高原红》、《神奇的九寨》(容中尔甲曲)等歌曲中神秘的西藏风……创作者有意识地汲取各地传统民歌的养分,这种养分逐渐沉淀后外化到音符旋律中,从土地中流淌出心中的歌。
  4?泵窀杵刺?
  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中,常会将一首或若干首民歌旋律拼接至创作曲调中,传递某种设定的情感氛围,或有意无意地为流行音乐增添一些民族的色彩和意味。
  如,《浏阳河2008》(朱立奇、唐璧光曲,徐叔华词)将湖南经典民歌《浏阳河》作为一个情感符号的象征嵌入曲中。歌曲由李谷一清唱开头,然后周笔畅歌声汇入,“浏阳河”的旋律不时闪现在周笔畅歌声中,曲终是李谷一和周笔畅的两个声部、两个歌曲旋律的重叠歌唱,犹如岁月的声响在年轻的歌唱里穿行。如歌词所说“一首歌是一条河”,在时间的长河里,听着妈妈的歌,唱着妈妈的歌,带着淡淡的乡愁,勾勒出两代人的相互理解。梁静茹演唱的《茉莉花》(李正帆曲)不但借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歌名,并在歌曲的首尾套用了《茉莉花》的曲调。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名取自青海同名民歌,演唱者在中段插入同名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随后的进行中,这首民歌与伴唱声部还形成了支声复调式的声部交织。凤凰传奇演绎的《月亮之上》(何沐阳曲)在歌曲中间穿插了蒙族长调《敖包相会》,传统曲调、RAP说唱节奏与蒙族风情的现代流行乐汇聚一起。东山少爷演唱的《月光光照羊城》(黄毅成曲)曲中将广东童谣《月光光》与RAP说唱风的《落雨大》贯穿曲中,唤起人们对广州传统文化的记忆。S??H??E的《长相思》将民歌《康定情歌》的曲调以二胡的器乐化音色不时地在歌曲中闪现……
  这种拼贴传统民歌音调入流行歌曲创作中的方式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效果,人们对此的评价亦是褒贬不一,是创作的灵感闪现还是枯竭的体现,那就要用作品来说话了。
  二、流行音乐中戏曲、曲艺音乐元素的运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流行歌坛兴起了以吸收传统戏曲、曲艺因素,融中国古老戏曲、曲艺的旋律音调与现代歌曲元素的形式承载现代人的生活情感的“戏歌”热潮。《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重整河山待后生》、《北京一夜》等“戏歌”风靡一时,人们发现,戏曲中蕴含着太多丰富的资源,其韵味也让人品之无穷,于是流行音乐与中国古老的戏曲、曲艺开始了激情碰撞。
  1?蔽谋局械南非?元素
  文本通常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流行音乐与戏曲的结合首先体现在文本上,它包括歌名与唱词。
  不少流行歌曲从歌名就可以感察到其与戏曲的渊源。如马天宇的《青衣》(赵博曲)、李玟《刀马旦》(周杰伦曲)、华少翌的《梨园英雄》、零点乐队的《粉墨人生》等,它们或以戏曲行当命名,或是戏曲的象征词汇命名。有的曲名源于戏文故事,如王力宏的《在梅边》、卡奇社的《游园惊梦》、李克勤的《牡丹亭•惊梦》都源于昆曲《牡丹亭》;王力宏的《花田错》源自京剧名旦荀慧生的代表剧目《花田错》;陶?吹摹?Susan 说》、谢霆锋的《苏三想说》与京剧《苏三起解》同出一源;后弦的《西厢》借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名著《西厢记》的古代经典爱情故事传递现代的浪漫;屠洪刚的《霸王别姬》、林凯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毛慧词曲)分别源于京剧《霸王别姬》、越剧《红楼梦》。
  这些歌曲有的会在唱词中描述戏曲的相关信息:如《梨园英雄》在唱词中点明川剧的五种声腔组合“昆、高、胡、弹、灯”;零点乐队《粉墨人生》中生旦净末丑各自的特点尽在其中,“花脸的脸谱千姿百态,武生的打斗最是精彩,青衣的水袖似仙女下凡,小丑的功底他最是全面”……
  有的歌词内容与歌名涉及的传统戏曲经典故事有着一定的联系,甚至源自原来的戏词,如《在梅边》中极具古典诗词意味的RAP唱词源自戏中的不同曲牌:“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出自《牡丹亭•游园》中【绕地游】与【步步娇】二个曲牌之间杜丽娘与春香的对白。旋律段“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出自《牡丹亭•寻梦》中的曲牌【江儿水】杜丽娘的唱词“似这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2?鼻度胧狡刺?
  戏曲与流行音乐的拼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歌曲整体风格较单纯的情况下,在其中嵌入传统戏曲的唱法,形成两种音色的对置,可称之为音色式拼贴。另一种除了音色的对比之外,更多的是将戏曲拼贴在与它完全不同风格、不同语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中,形成富有个性的新组合体,借用时尚界的专有名词,可称之为混搭式拼贴。
  3.音色式拼贴
  不少歌曲把传统戏曲与现代流行音乐不同的演唱方式和由此展示出来的不同音色拼贴在一起。如,陈升的《北京一夜》旋律本身带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演唱中陈升真实而嘶哑的音色与刘佳慧以京剧花旦和老旦的两种唱腔演绎的音色时分时合,并且旦角演唱中遵循了京剧演唱中州韵以及尖声字、团声字的发声规律,让人触摸到了北京城的历史与沧桑。陈红的《深夜走过长安街》在副歌中由演唱者自己变化音色演唱西皮唱腔。零点乐队《粉墨人生》主唱周晓欧沙哑粗犷的嗓音与京剧旦角脆亮的声音形成鲜明的对比,京胡与旦角形成紧拉慢唱的节奏对比,同时在摇滚性的伴奏乐队声响中插入京剧的锣鼓曲牌。华少翌的《梨园英雄》把川剧高腔高亢激越的清唱唱腔唱进R&B中,川剧的音色倒像是歌曲的后场帮腔。刘德华的《继续谈情》把广东粤剧《山伯临终》中歌词“空房冷冰冰,山伯孤零零”嵌入唱词中;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是由李玉刚一人分离出两种性别、两个时代的音色;Tank的《三国恋》也是自己反串演唱其中的京剧女旦唱腔,与本色嗓音形成对比。
  4?被齑钍狡刺?
  混搭式拼贴最常见的就是将西方R&B或RAP与中国戏曲唱腔有趣地融合在一起,如王力宏的《在梅边》于一贯的嘻哈说唱中加入了昆曲《牡丹亭》里柳梦梅的念白“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他的《盖世英雄》在京剧黑头“哇呀呀”的喊声预示着盖世英雄的到来,主唱RAP风格,京剧锣鼓音色、京剧大师李岩的韵白“霸气傲中原,王者扬烽烟……”穿插其中;《竹林深处》背景中一直伴随着他去西藏采风时所录的一小段藏戏音乐;薛之谦的《红尘女子》则以《牡丹亭》里杜丽娘的韵白“呀,那生素昧生平,因何到此?”开始,演唱的过程中时不时隐约听到戏曲味的叹息“呀”,歌曲中间植入牡丹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陶?吹摹端杖?说》是以温柔的蓝调通过戏中人苏三之口道出现代人爱情的诺言,中段加入了自己学唱的“苏三离开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的京剧名段,用RAP方式讲述苏三的故事;林凯文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用昆曲老生的声腔引入,源于越剧《红楼梦》的唱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经作曲者变化处理后再发展,曲中间以RAP的方式道出林黛玉愁闷孤寂的心理;东山少爷演唱的《月光光照羊城》除了民歌的拼贴之外,还有意识地将改编自经典粤剧《胡不归》的“数白榄”(粤剧念白的一种)与西方RAP说唱等中西方不同韵味的两种说唱贯穿曲中。
  5?鼻?艺元素的展示
  曲艺元素的运用在流行音乐中不如戏曲那么随手捡拾即是,但也逐渐为人重视。如花儿乐队的《穷开心》将相声传统曲目“卖布头”与唐山“十三香叫卖”调改编而成,并与流行音乐元素R&B巧妙结合,以诙谐幽默的口吻传达出世人对开心快乐人生的美好期待。陈红演唱的《常回家看看》则是将东北二人转和评剧的曲调相融渗。台湾范宗沛的《摆渡人之歌》糅合了苏州评弹的因素,琵琶声、钢琴声、水声三种音色的交织,吴侬软语、评弹曲调瞬间将人带至江南水乡,沉醉不已。
  流行音乐中戏曲、曲艺元素的汇入常给人带来不同叙事场景、语言、曲调进行时空重组的幻觉,不管是游戏还是一种非现实的叙述手法,都不失为一种对经典的重拾,亦是一种别有趣味的流行与传统的结合。
  三、流行音乐中民族乐器、器乐元素的运用
  在流行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曲有时也会客串其中,有时歌曲就建筑在传统器乐曲的音调之上,器乐主题声乐化呈现。如《将军令》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牌,表现古代将军升帐、出征、操练时的威严庄重,民间有多种曲谱变体和各类演奏形式。流行歌曲中的《中国功夫》(伍嘉冀曲、屠洪刚演唱)、《男儿当自强》(黄?曲)、《将军令》(吴克群曲)都改编自《将军令》。吴克群的《将军令》还结合了Hip Hop等舞曲变奏,使原来的“将军令”出现新奇的面貌。
  再如,邰正宵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主题段落就是在琵琶曲《彝族舞曲》中音调基础上的填词;爱戴演唱的《彩云追月》干脆直接在任光于二十世纪30年代为上海百代国乐队写的同名器乐曲主题上,辅以黑人灵歌形式演绎。卓依婷的《化蝶》也是直接套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主题。
  有时歌曲在中间插入传统器乐曲的主题,如《粉墨人生》的间奏中在京剧锣鼓的敲击声中引出了由电声乐队演奏的传统京胡独奏曲《夜深沉》的曲调,渲染了粉墨登场的场域。S.H.E的《十面埋伏》在传统琵琶名曲《十面埋伏》的悲壮气势中开始,然后将《十面埋伏》典型的连续切分节奏串在音乐进行中,以RAP、摇滚的方式,告诉人们“爱情江湖如同十面埋伏的丛林”,“要学会参透悟透爱的箴言”。
  当然,中国民族乐器在流行音乐乐队伴奏中的加入,更多是发挥色彩性的作用。二胡、古筝、琵琶、笛子、锣、鼓等乐器都以独特的个性音色获得了创作者的青睐。它们或出现在前奏、间奏中,或随歌声而行,或在歌声的长音上填补空档,不论曲风深沉、轻快、忧伤,它们都可能代表了某种思绪或色彩。
  如,陈慧娴《归来吧》在间奏中加入唢呐的呐喊,表达对恋人无限思念。在之后的演唱中,唢呐有时会与人声远远地形成对位,恰似恋人的远方回应。周杰伦《东风破》源自苏轼的词《东风破》,其中“琵琶一曲东风破”道明“东风破”本是古琵琶曲,歌曲仿古小调曲风,二胡悠悠间奏、尾奏,似在缓缓地陈述着心事,琵琶轮指连点成线试问“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加上方文山古今交替的歌词,带来时空交错的感觉。王力宏的《让开》中中国传统音乐打击乐丰富音色得以充分展现,京剧乐队中的锣、钹、堂鼓等打击类乐器奏出节奏脉动律动,与似说似唱的歌声结合成充满活力的效果。他的《心中的日月》以一种日常生活中人们“噔噔噔噔”地随意哼唱方式哼出藏族曲调开始,中段以藏族鹰笛、弦子等丝竹乐器演奏出哼唱的主题,浓浓的藏风给人一种平静悠远的时光感。《伯牙绝弦》在歌词中唱到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和锣鼓经“冬冬锣隆冬墙 冬冬锣隆隆冬墙墙”,间奏出现古筝,歌词涉及春秋时期古琴演奏家伯牙与知音钟子期的音乐故事,借古人的相知相惜表达当代人中友情、知音的美好。陶?吹摹端镒颖?法》邀请民族器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合作,较大阵容地在音乐中融合传统民乐,传达一种关于人性、和平的社会关怀。
  有时民族乐器的介入会形成一种地域性象征,如郑筠的《灰姑娘》中的巴乌、王焱的《眼儿媚》中的葫芦丝都增强了云南傣族的民歌风。
  四、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元素融合之思考
  如今,中国传统音乐正以全新的姿态和音响观念重新进入流行音乐大众的视野,一个是古老乡土文化的所指,一个是时尚音乐的代称,二者终于在多年的大PK中握手言欢,不管这些流行歌曲是在传统根基上生出的枝桠、果实,还是人为嫁接的奇异果,它们终于架起了一座可以互相观望、对话的空间。事实上,它们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昔日的民歌、戏曲(器乐曲从中分离或派生而出)与今日的流行歌曲其实都是普通百姓生活、情感的抒发,只不过创作的主体不同,它们都是反映大地民生的那一类歌声。所以,它们可以互相倚借彼此的翅膀双飞,传统音乐元素可以唤起流行音乐创作更多的灵感,传统音乐亦可以多辟一条路径,在今日社会现代性的进程中,既不封闭在民间乡村,也不静态地封存于博物馆,取得更大范围人群的文化认同。
  就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元素交汇的可能来说,传统民歌、戏曲与流行歌曲同为人声,它们具有天然的相近因素和结合可能,因此在流行音乐创作中融合民歌、戏曲类作品的数量最多。相对而言,民族器乐的表达语言离歌唱存在一定的距离,流行乐创作多施之以色彩性的点缀。在运用的过程中,适当的选取和从容的驾驭成为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不少作品从要表达的内容或涉及的风格、主题出发,从整体构架浓重的中国味道,实现了不同地域、不同节奏、不同声部、不同语言的有机整合。但也存在不少为了讨噱头、缺乏深度理解的简单拼贴,为了所谓的中国味道而迷失自我的作品,如Blaxy Girls的《If you feel my love》(京剧版)中插入的京剧唱段《铡美案》中“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选段就显得有那么点莫名其妙。事实上,具有中国意味的流行音乐也不应该只局限于形式的展现而概念化、标签化,而应该进行更多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深层次挖掘,有时,从作品的内容、精神、具体的创作技法上都能体现出中国意味,哪怕作品中没有一件中国乐器,不出现一句中国民歌、戏曲的调调。传统音乐元素在人们心中不应该只是一种久远、似曾相识的记忆,而更多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与历史风情的熔铸。(下转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