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论文

摘要:摘要: 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止跌回稳,国际物流也摆脱低迷状态,重拾增势。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影响 加入WTO之后,中国
关键词:国际物流,国际贸易,影响,分析,论文,

武曌怎么读,贵妃天下,安徽省政府秘书长被查

  摘要:世界经济逐渐复苏,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止跌回稳,国际物流也摆脱低迷状态,重拾增势。本文着重分析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影响

  加入WTO之后,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加快,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对外贸易更是加速发展,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国际物流的规模和水平也更进一步提高。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整体战略中,加快服务业发展是重要而关键的一步。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和承接性产业的中国国际物流业,必将迎来发展良机。

  一、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世界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全球经济从衰退逐步走向复苏,物流市场也走出低迷状态,全球物流需求继续从北美、欧洲转向拉丁美洲、中东、印度、中国、非洲等新兴市场,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Datamonitor预测,全球物流和快递市场将从2009年的3.5万亿美元达到2013年的4万亿美元,2013年物流和快递占全球GDP的比重将恢复其2008年9.3%的高峰;然而发达国家在全球物流市场中仍占据优势地位,2010年世界银行根据清关效率、基础设施、国际海运、物流质量及竞争力、货物跟踪、交货及时性等指标进行全球物流竞争力排行,德国、新加坡、瑞典、荷兰等仍排名前四位,同时发达国家均居排名榜前列;物流外包市场潜力巨大、增长速度较快,外包商与第三方物流(3PL)供应商建立更广泛的全球性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据Armstrong&Associates,Inc统计,2009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5071亿美元,其中北美1281亿美元,欧洲1623亿美元,亚太地区1367亿美元,拉丁美洲276亿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524亿美元;基于联盟服务的第四方物流(4PL)服务商异军突起,通过为客户评估、设计、制订和运作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物流现代化水平;全球物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和绿色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近年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领域,同时随着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任务加重,“低碳经济”对“绿色物流”形成倒逼机制,使得绿色物流成为物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物流是一个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包装、储存、运输、检验、外贸加工及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其中,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国际物流的两大支柱。

  (1)国际货物运输和仓储子系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货物运输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早期的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同国际货物运输紧密相连,特别是海洋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的运输工具和设备的广泛应用及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已经形成了国际性的运输体系,特别是国际多式联运的兴起与发展,提高了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运输时间,加快了货物的周转速度,减少了货损、货差,从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仓储是进出口商品储存、中转、外发的服务场所。现代物流提出的“零库存”理念也可以应用到国际物流领域中,“零库存”理念提倡仓储中的物品是流动中的物品,是有需求的、按订单生产的物品。通过把仓库作为物流中心,可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及经济效益,在国际贸易领域就可以节约成本,保证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质量和减少国际物流中的货损、货差,同时国际仓储也可以进行国际商品延伸生产的加工业务,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其他国际物流子系统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货物包装是针对国际货物运输和销售而采取的包装措施。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为获得最佳秩序而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包装活动。包装标准化工作就是制定、贯彻实施包装标准的全过程活动。推广包装标准化的意义在于:首先可以保证资源和原材料的合理利用、提高包装制品的生产效率,保证物流的畅通;

  其次可以减少包装中存在的贸易技术壁垒,减少国际物流争端,进而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国际物流信息系统,一方面整合全球性企业内各物流子系统和环节的相关功能,另一方面整合国际上下游,位于不同区域的相关企业的相关数据的收集和输入、储存、传输、处理和输出,各项信息以通讯的方式提供给供应链内的各企业使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可以充分节省人力资源、降低纠错成本,精简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便利物流各环节的衔接和协调,从而提高国际物流环节效率,进而提高国际贸易效率。

  国际物流配送作为国际物流环节的终端运送,其服务水平主要依赖于最终消费者所在国的物流配送水平,通过提高末端物流效益,可以完善整个物流系统。配送服务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采用定时配送或准时配送方式,可以满足企业准时生产制(JIT)的需要;高配送水平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简化手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使顾客和贸易商的连通渠道更加畅通,同时提高了顾客对商品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利于国际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3)中美两国国际物流成本的比较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01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5万亿美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其中,运输费用0.56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保管费用0.35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3.9%,管理费用0.13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1%;2010年美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2万亿美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8.3%,其中,运输费用0.77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64.2%,保管费用0.4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3.3%,管理费用(含与发货人有关的成本)0.03万亿美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2.5%。

  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太高,反映出我国物流的运行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物流成本构成来看,我国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比美国要低,反映出我国近年来大力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保管费用占成本的比重两国基本持平;我国管理费用占物流成本的比重较美国要高很多,这是我国目前物流行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型运作模式的集中反映,物流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理念亟待提高。

  国际物流作为整个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与整个物流系统同步。国际物流成本的高低,反映在国际贸易中,就是外贸商品到岸价格的竞争优势,其直接影响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作为国际贸易中的第三利润源泉,一国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国际物流成本,从而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国际物流成本在对外贸易总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国际物流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能有效控制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际物流的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下是积极发展国际物流的几点看法:

  1、制定和完善物流行业的法律法规。

  近几年,我国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空间,现代物流业属于我国政府鼓励发展的产业。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仍然存在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市场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我国要发挥政府的调节和管理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和协调加快物流产业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加快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规范行业行为,保证有序竞争。

  2、加强多功能口岸物流基地的建设,建设以港口为核心的国际运输枢纽

  口岸物流是指利用口岸·现代物流·61大量货物集散的优势,以先进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优化物流资源整合,强化口岸周边物流辐射功能的综合物流形态。

  我国当前应当大力发展口岸物流,拓宽口岸的服务功能。通过把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物流加工和分销配送等各种增值服务,提高整个国际物流系统的效率。

  3、加强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现代物流业高度依赖信息产业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更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我们有必要建立全国性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提高物流业的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应用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其中,更应当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物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通过国际贸易物流的信息化,一方面降低国际贸易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国际贸易的运作效率。

  4、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和治理效率。

  当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仍然处于“小、散、乱”的状态,规模效应严重滞后,物流服务管理水平不高,这是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及整个产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物流企业应当树立服务治理第一的思想,不断探索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物流企业只有加强物流服务管理,以有效的途径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才能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应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企业集中发展核心业务,形成分工合作的物流服务体系,提供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国务院出台了振兴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政府把物流业作为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提高效率的中心环节,对其重视前所未有,这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物流企业的发展除了依靠国家的政策支持,更需要靠自身内力的“修炼”。在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物流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一方面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不断采取国际化经营战略,走国际化经营的道路,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物流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正章,国际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杨长春,顾永才,国际物流[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丁立言,张铎,国际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杨长春,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2007,(10).

  [5]曹娟,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J].学习月刊,2007,(3).

  [6]过娴,论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J].湘潮,2009,(9).

  [7]王力军,国际贸易与现代物流[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

  [8]张洪涛,物流信息系统对现代物流管理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6,(11).

  [9]周谦,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J].商业文化,2008,(9).

  [10]张芯瑜,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9).

  [11]张宁,现代物流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

  [12]衣娜,浅谈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 [J].商业经济,2011年17期

  [13]赵皎云,标准化推动现代仓储业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8,(5).

  [14]惠玉蓉,国内外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评述[J].东南亚纵横,2009,(5).

  [15]张峰,褚雪巍,基于分工理论的物流与供应链[J].物流技术,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