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
历史学毕业论文

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

摘要: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 作者:未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三位当代金陵剪纸名家及其主要成就。并指出,南京剪纸,是南京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我国剪纸艺术百花园中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剪制技巧,其在艺术、教育界都享有盛
关键词: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新课标第一网数学,仙桃游行

浅谈南京当代剪纸名家

作者:未知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三位当代金陵剪纸名家及其主要成就。并指出,南京剪纸,是南京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在我国剪纸艺术百花园中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剪制技巧,其在艺术、教育界都享有盛誉。更好地总结南京剪纸经验,可进一步推动新时期南京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名家
  南京剪纸,历史久远。据清代道光年间南京著名方志学者甘熙所撰的《白下琐言》记载:“新岁人家,更易春联,自明初始,门神犹古郁垒、神荼之意,以纸镌钱贴诸户牖……”“笪桥灯市,由来已久,正月初,鱼龙杂沓,有银花火树,观然皆剪纸为之”,说明至迟在明代初年,南京已有了作门笺和装饰灯彩的剪刻纸,这是有关南京剪纸最早的文献记载。民间传说中也有明代金陵名妓马湘兰剪得一手好花样的故事。
  南京剪纸的历史,与本地刺绣有密切的关系。王树村先生在《中国剪纸艺术史提要》一文中曾谈到清代剪纸与刺绣的关系,并提到南京也有剪绣花样的行业和世家;“清代还有剪纸刺绣花样的行业,如南京、广州和湖北的荒坡,河北的蔚县、三河等地,均有从事此业的世家。”旧时南京人刺绣都是以剪纸为花样,许多人家都有一本刺绣用的剪纸花样簿。姑娘出嫁时必须有一手刺绣的好手艺,绣艺越高,才越被男方看中。而剪纸绣花样,就是当时女子刺绣最主要的纹样资料,女子绣艺的高低、会绣花样的多少,与手中握有的剪纸绣花样的优美与否和数量有密切关系。1990年,本人的老师收集到城南平章巷万家祖传的一本清末剪纸绣花样,内夹剪纸绣花样近百幅,均为小件的领花、绣花、荷包花、手帕花、鞋花等的花样,证明了至迟到清末,刺绣花样已是南京剪纸的一个主要品种。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民风习俗和市场需求,所以在南京所处的长江下游地区,才产生了以剪纸绣花样为谋生手段的职业剪纸艺人,?@或许是江南剪纸职业艺人区别于北方一些地区的女子以剪纸为业余爱好的社会原因。
  南京剪纸艺人数量之多,在全国比较罕见。本文为大家介绍的是当代南京三位剪纸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一、老马识“图”
  打好剪子紧三锤,磨剪之前松二锤。
  磨时要去两面口,再看钉箍鱼眼睛。
  磨剪四面如平水,两面刀锋成直线。
  剪子口平有弹性,不能平口张开缝。
  ――马连喜八言口诀
  南京著名剪纸艺人马连喜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盛夏的一天,本人拿着一幅南京剪纸老艺人的剪纸作品《喜上眉梢》,向马老请教,请马老鉴赏。没想到他看着图案脱口而出:“这是张福根的作品呀!张福根的剪纸喜鹊尾巴是长长的,羽尾部位一般是圆弧形的,五瓣梅花正面形象美,张吉根的梅花侧面变化多,王明长的《吉庆双鱼》剪纸纹样优美,武老太的《欢天喜地》剪纸,藤仲仁刻的斗香花,纪宏才的剪纸刀口非常好,纪宏达、纪宏发他们剪的鞋花纹样……”马连喜谈论起他熟悉的那代人的剪纸,真是娓娓道来、兴致勃勃、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也真像一个鉴定行家,不愧为老南京民间剪纸的见证人,让我听得入了神。真可谓老马识“图”!
  马老1937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祖籍江苏金坛,三代都以剪纸为生。父亲马志宏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剪纸大师,先后培养出了以后成为南京“神剪张”的剪纸艺人张吉根以及其兄弟张福根。在旧社会马连喜的父辈们单凭一把剪刀,用自己的手艺养活了老小一大家人。他们常年奔跑在沪宁线上。那个年代贫困的生活造就了多少民间艺术大师,而穷困潦倒又埋没了无数的民间艺人。马连喜11岁开始学艺,他与张吉根、张福根是表兄弟,在父亲的大师兄王秀清老师的指导和两个哥哥的影响下,马连喜钻研进了剪纸技艺中。
  马连喜现在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非遗传承人、剪纸大师。站在三尺表演台前为中外游客展示剪纸绝活,这是他无比开心的事。除此之外,每周都会去学校给孩子们上课。现在的剪纸大多已经不是字面意义上的剪纸了,不少剪纸作品都不是真正用剪刀剪出来的,用剪刀做画笔是一件很难的事,但今天的马连喜依然驾轻就熟,他常挂在嘴边的剪纸技法有“驰”(南京话指:纸在剪刀上滑行)、“顿”
  (停顿、转折)、“抠”等。他说:“剪纸的两只手都要发挥不同的作用,左手要配合持剪刀的右手转起来,纹样是先想好后才能下剪,而不是边剪边想,剪纸图案要一气呵成。”马连喜剪纸一直在延续着老传统,始终是用剪刀作画。“胖乎乎、肥嘟嘟、圆鼓鼓”是南京剪纸的特有神情,“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是南京剪纸的审美特征,这些在马连喜的剪纸作品中都能得到充分体现。“吉祥如意”、“幸福美好”、“龙凤呈祥”是他剪纸作品常常表现的主题。马连喜也很念旧,他使用的印章“吉祥如意”、“平和”是南京著名篆刻家朱光奇特意给他刻的。“平和”是他的师父王秀清给他起的艺名,寓意是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王秀清是那个时代赫赫有名的剪纸艺人,也是马连喜父亲的大师兄。他见马连喜平时总是笑嘻嘻、客气平和的样子,于是就给马连喜起了这么一个充满寓意的艺名,马连喜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传统题材的纹样,马连喜现在还可以轻松地剪出大几十种。有人曾计划约请他一幅幅剪给大家看,但几次相约他都没有完整的时间。说起他的剪纸作品,他却严肃地对大家说:“这不是我的创作,都是师父教我的,也是师父带徒弟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已说不清老祖宗是谁了。”大家听了以后深有感触,在当今人们纷纷维护自己的版权、权益的时候,马连喜敢于说真话、实事求是,可见他的坦荡性格。
  马连喜是当年南京剪刻纸工艺合作社目前仅有两位健在的成员之一,他依然记得起往事、故人,他的作品依然保留着民俗文化的历史传统,依然洋溢着那份悠远而熟悉的传统气息。他的剪纸图案那种特有的神情和很接“地气”的风格,专业画家和设计师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二、“神剪张”的剪艺春秋   张方林,江湖人称“神剪张”,出身在江南剪纸世家,他的太婆年轻时就是乡里的剪纸能手,其舅爷爷马志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剪纸技艺已闻名江南。上文所介绍的“平和”先生马连喜与“神剪张”张方林是叔侄关系。张方林的父亲张吉根十二岁开始跟随舅舅马志宏学习剪纸,后来也成为江南剪纸的高手,1951年定居南京后,成为南京剪纸的代表性人物。
  在题材方面,张方林先后创作了《猫头鹰》、《双鱼图》、《富贵有余》、《双龙戏珠》、《安居乐业》、《百花福》、《共读西厢》、《辟邪》、《双虎图》、《十二生肖》、《高瞻远瞩》、《金鸡报晓》、《猛虎下山》、《南京风景》、《九鱼福》、《中国吉祥文字》、《蝶恋花》、《松鹤图》、《路路通顺》、《孔雀图》等作品。他还参加了文化部在北京、济南、成都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展、全国工艺美术展、全国剪纸展等多个全国性大展。
  对于张方林,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裘小洵这样评价道:“张方林先生是目前南京剪纸传承工作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这几年他辛勤工作,培养上百名学生。曾在张氏剪纸班学习剪纸的学生,近百人考取了国外大学,有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莱斯大学、波士顿大学,有意大利的罗马美术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还有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多所世界著名大学。他们去海外求学的同时,也把古老的中国剪纸艺术带向世界。张方林数十年多次代表南京出国剪纸,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剪纸工艺,成为与世界各国交流的友好使者。”
  1977年恢?透呖际保?张方林因为超龄,未能参加高考,没有实现他的大学梦想。但是成功的路,不是只有上大学一条。通过五十年的坚持,张方林在剪纸事业上不断追求,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收获了荣誉。2006年江苏省人事厅授予他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0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这些年张方林多次应邀到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讲学,其中包括他曾经想上而未能上的南京艺术学院,并担任了人文学院的“非遗班”指导老师。这是件有意义的工作,也是让他感到幸福的事。
  三、科班学院的创新派――殷嘉才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系统训练、培养成长起来的一位民间剪纸传承人。殷嘉才1942年4月30日出生于南京,196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科。
  殷嘉才的剪纸艺术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了既有传统元素又有时代气息的个人风格。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那么,殷嘉才的剪纸风格也是南京传统剪纸走向“流变”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是一个善于传承创新且多产的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他的大量剪纸题材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无论在人物、花鸟、典故等方面,他传承创新的触角广泛深入,客观地说他的剪纸在南京传统剪纸的基础上显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形式活泼,造型严谨,技术娴熟,这在当今剪纸创作题材内容趋于同质化,依赖模仿照抄,尤为显得风格突出、精神宝贵,实属难得。
  殷嘉才的剪纸在吸收了南京传统剪纸特点的基础上,可谓是博众家之长,并且发挥其突出的图案造型能力,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殷嘉才的剪纸采取与众不同的创新技法,他的剪纸纹样题材新颖、造型严谨、人物传神、花鸟优美,构图布局多变,虚实对比有致,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浓厚的新南京地方风格。
  殷嘉才曾20多次出国表演剪纸,受到普遍的欢迎。当年在澳大利亚,当地人第一次看到单凭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不要任何图稿就可以在几分钟内剪出各种图案来,现场有人拿白纸正反看了又看,怀疑他的纸上有暗纹,还有人拿起了剪刀瞧了又瞧,怀疑剪刀是电子控制的,结果什么也没有,于是彻底信服了,以至于有人要买他的纸和剪刀,也有人要把剪下的纸屑拿回去……殷嘉才的剪纸技艺征服了广大观众。
  南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我们每一位文博工作者都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立足调研,勤奋工作,为南京剪纸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扬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裘小洵主编.南京剪纸[m].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吴 帆(1991―)男,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南京民俗、非遗及博物馆理论.
  潘彬彬(1981―)男,南京市博物总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李 婷(1980―)女,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馆员,研究方向:南京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