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新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新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背景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产业作为世界性的黄金产业,曾被日本经济学家称为 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推
关键词:新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设

王祖蓝晒家人合影,品茶窝,王的男人下载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产业作为世界性的黄金产业,曾被日本经济学家称为 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推进,新疆文化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挖掘人才潜力,为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注入新鲜血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

(一)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新疆是亚欧大陆的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也是我国向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新疆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走以文化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自第一次中央新疆座谈会议以来,新疆各项事业都取得成就,文化产业发展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4年新疆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约为169.4亿,比2010年增长269%。在法人单位方面,2014年,新疆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为6 391个,比2008年增长25%。当前,新疆共有新疆和合玉器有限公司、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新疆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新疆德威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疆七坊街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吐鲁番欢乐盛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六家文化企业已经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但是新疆经济基础发展薄弱,文化产业对GDP贡献比较低。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市场狭小,人均文化消费较低,其中,2014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792.8元,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仅为115元,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大,这都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自治区已经发布了文化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左右,占全区GDP比重3%左右,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文化产业现状

文化产业是知识与技术的集合,而知识与技术又离不开人才,因此,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胜法宝。尽管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但新疆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在不断减少。

新疆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文化行业。因此,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新疆的文化产业发展,这也造成了具有特色民族风情的文化产品与服务难以打开市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了更好的分析新疆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情况,选择发展较好的北京、上海和广东,以及同属民族地区的云南、甘肃、青海进行对比。

由于数据选取是根据《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15》中文化、体育、娱乐业从业人员的数据,因此有一定误差。但总体情况比较没有影响。与东部地区的发达省市相比,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从业人员也比较少。其中北京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是新疆的近六倍。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是新疆的近四倍。云南和新疆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上差不多。青海还处于更缓慢的发展阶段。

通过以上分析,新疆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底子薄、任务重、水平低、发展不全面等问题,新疆要想发展文化产业,任重道远。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政策引导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传统产业趋于饱和,“互联网+”带动了新经济、新业态、新产品的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文化产业如何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当前新疆文化产业仍属于培育阶段,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制定科学的规划有效的制度,通过不断出台新的扶植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实施人才培养措施,提供信息服务交流平台,壮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在文化产业发展成熟以后再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1]而2013年新疆地方公共财政在文化体育和传媒方面支出是74.63亿元。而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陕西公共财政在文化体育和传媒方面支出是100.44亿元。加强公共财政支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

高校是文化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支撑一个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参与。目前新疆十一所本科院校中只有新疆艺术学院设有文化产业专业,属于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且,职业类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是空白。而文化产业是横跨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性学科,并在统计口径方面也非常宽泛。因此,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课程设置不规范、创意能力不足等问题。尤其是文化产业高度的实践性,要求老师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从业实践经验, 否则在案例的分析与运营,特别是重大文化项目的把握上会严重缺乏掌控力和感染力,使得教学变得理论化、死板化。[2]由于新疆高校文化产业专业发展时间短,教师的知识结构背景不完整,这也造成了培养模式的不科学。

(三)缺乏健全的奖励机制

目前,新疆有六家文化企业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企业对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新疆文化企业规模较小,人才观念差,大部分员工没有接受专业“继续教育”,企业家也多为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文化产业知识背景。在薪酬激励方面,新疆文化企业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激励机制。例如,员工通过创意为文化企业带来利益,但在薪酬激励制度中,没有对创新和创意成果进行量化,从而打消了员工积极性。这也使文化企业难以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缺乏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也使得文化产业人才流向了“北上广”,从而造成新疆优秀的文化人才流失。

三、路径选择

在文化产业人才日益竞争激烈的形式下,新疆尽快采取有效的策略,在供给端进行改革,借助国家大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契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打下人才基础。

(一)政府需要制定文化产业人才规划

新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存在的矛盾是供需之间的矛盾。首先,政府深入调研本区的文化产业人才的统计工作,因地制宜的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战略,设计短期和中长期的人才培养专项规划,逐步解决当前人才短缺、待遇偏低等困难。要注重文化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规模及现有人才状况,对未来人才需求作出判断,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指导。[3]其次,增加财政投入,设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对于高校、企业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于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文化创意成果给予补贴。积极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加大文化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高校文化产业专业毕业生进行回乡创业,并在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最后,做好文化产业统计方面的工作,细化文化行业统计类别,让统计数据正确反映新疆文化产业的规模水平,有利于指导政府的下一步决策。

(二)高校需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

新疆高校应该根据本区区情,自身办学优势和师资情况,设立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建立健全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尽管文化产业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新疆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突出重点,针对文化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或具体方向设置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文化产业人才,而“面面俱到往往会面面都做不到”,造成资源浪费。

不仅如此,文化产业是一门实践类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必须走进企业,走进文化项目,在实践中发挥创意和想象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专业素养。例如新疆艺术学院的文化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学生必须在文化企业实习三个月。同时,该校举办的文化艺术项目策划大赛已经上升为全疆性的比赛。大赛的评委大部分是新疆知名文化企业负责人,这为文化创意项目的落地孵化提供重要平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文化企业家来校授课,拓宽学生的眼界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

(三)企业应注重人才的继续教育

整个文化产业链大致需要四种核心人才,文化项目创意类人才、文化产业技术类人才、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销类人才以及文化企业管理类人才。新疆是一个文化资源“富矿”,如何让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是文化产业人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企业必须注重文化产业人才的“继续教育”,文化企业可以与高校或其他相关科研机构合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根据岗位特点细化培训内容。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边工作、边思考、边学习,开启“干中学”的新思维。实施企业与文化产业人才利益捆绑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可以采用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等方式进行股权激励,或者以文化创意成果投资作价入股的项目收益分成方式实施分红激励,提升人才的创意动力和对企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4]从而让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企业良好的创意氛围。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育

如何调整生产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增加对外文化输出,不仅能够拉动经济发展,而且对提高本国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部《阿凡达》曾经创造了中国票房的神话,也对我们敲响警钟,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已经对世界各地形成了媒介方面的文化霸权。日本的《哆啦A梦》和《名侦探柯南》陪伴了几代人度过童年。尽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已经达到四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文化贸易总量占总贸易量的份额可以忽略不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来,新疆与中亚之间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多,但贸易内容集中在工业产品和能源方面,文化贸易方面还属空白。在《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中提到,到2020年新疆要建成三大文化贸易区,分别是依托霍尔果斯经济特区和(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霍尔果斯对外文化贸易区,依托阿拉山口口岸及新亚欧大陆桥的阿拉山口对外文化贸易区,依托喀什经济特区和红其拉甫口岸及中巴铁路的红其拉甫对外文化贸易区。新疆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的历史悠久,并有着相似的地域文化背景,语言与习俗比较接近,从而在对外文化贸易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国际文化贸易人才肩负着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必须具备通外语、懂艺术、会经营的能力。新疆三大文化贸易区的建立对国际文化贸易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因此,在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方面,立足于新疆多民族历史文化,着眼于国际化视野,加快对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的培育,将本土文化产品和服务“卖”出国门,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贡献自己的文化力量。

参考文献:

[1] 金 春.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2] 范 周,杨剑飞.产销不对路—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到底在哪里?[J].人文天下,2015(7).

[3] 勾焕茹,张 静.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5(5).

[4] 邱 瑛.加快辽宁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

[责任编辑: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