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基层法制建设的建议及对策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基层法制建设的建议及对策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1 尊法方面对策 1.1 科学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方面
关键词:基层,法制建设,建议,对策,工业,经济论文,

乐乐电影网,破茧成仙,皇茶找 可爱雪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1 尊法方面对策

1.1 科学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各方面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形成了一套中国特有的法律体系,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新形势下,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对简单的有法可依的进一步要求,是实现全民尊法的前提和基础。科学立法的核心是立法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和体现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以及法律体系的内在规律。实现科学立法,必须不断提高立法品质,多角度全方位考虑立法关键;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立法体制,以民为本,依靠人民,使法律真正反映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的各项权利和根本利益。实现民主立法,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在立法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各种方式使立法更好地汇聚民意、集中民智,体现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1.2 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是全民尊法的堡垒,是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关键,是依法治国的根本方向和路径遵循。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搞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法律也就形同虚设。只有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党,严格执法,才能创造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良好环境,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严格执法,要求在执行法规或掌握标准时,不放松、不走样,做到严厉、公平、公正。针对我国国情,严格执法,必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为执法者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对于公民的权利,一要尊重,二要保护,三要规范。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

1.3 公正司法

公正司法是全民尊法的强有力支撑。要实现司法公正,需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实现司法公正,应当让司法成为真正的司法,让司法回归司法。要实现司法公正,应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工作者要改进工作作风,加大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要实现司法公正,需建立起社会监督机制,实行判决书上网公开,法官对个人意见承担责任。要实现司法公正,还要建立司法权威,不让一份判决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1.4 重视大舆论引导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舆论导向成为了影响公民思想认识的重要因素。培养基层群众尊重法律,大环境的舆论引导不容忽视,不仅需要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宣传,发扬,渗透尊法内容,更要将尊法意识融入基层群众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最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法治影响效果。

1.5 加强法制宣传,弘扬正能量

舆论引导的关键在于宣传,法制宣传的核心在于宣传什么样的内容。“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要实现全民尊法,就必须加强法制宣传,做好法制宣传的相关重要工作。弘扬主旋律,是社会思想的主心骨,传播正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思想方面鼓动人民群众,培养积极正面的法治观是当代中国长期总结的历史经验。维持社会大舆论积极良好的形象必须注重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贴近人民生活,站在正面的有助于推进社会法治改革的角度宣传报导大事件,坚决打击不正当消极负面言论,坚持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不断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1.5 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达到有机结合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媒体的范畴逐渐宽泛化,边界逐渐模糊,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传统媒体依旧活跃。在这样一个时代,法制宣传必须借助媒体的强大力量,全面大量的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使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努力跟上新媒体的步伐,加强新旧媒体的融合。每一种媒体渠道都有相对应的接受人群,在新旧媒体的传导下,法制观念深入基层群众生活。其次,信息社会以后,信息内容急速膨胀,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方式日趋多元化,要想掌握舆论的主导权,就必须进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宣传正面积极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第三,互联网是传统媒体的最佳媒介,要实现基层法制的舆论引导作用,就必须加强网络管理,建立有效长期管理机制,保证互联网宣传内容正面,形式多元,接受面广泛。

1.7 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级党员及领导干部能否正确有效地尊法、守法、懂法、用法对于法治中国的建设至关重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对各种危害法治、破坏法治、践踏法治的行为要挺身而出、坚决斗争。必须清楚法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2 学法方面对策

2.1 加强基层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基层普法教育,一方面要紧抓学校,基层机关事业单位的法律教育,强调法律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定点定期法律讲座活动,设立法律学习班,代表宣讲最新法律文件精神等形式,提高基层知识分子学法程度。另一方面要注重社会盈利性非营利性机构教育,适当必要强制性要求法律学习内容、时间等,也可组织观看法律视频,对于大中小型工厂,这种人口比较聚集,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地方,当地政府可与该领导沟通联系,向工厂免费提供法律知识宣讲活动,扩大法律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

2.2 改善基层学法条件,加大教育投入

学法,光有意识、政府强制性要求可不够,需要必须还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保障基层政府的工作。加大教育投入,不仅是要提高地方的教学水平,提高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有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专业的科学人才,改善基层公益机构学法的条件,而且加大投入,可以让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传播工作灵活展开,让基层群众意识到政府对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清楚了解学法的必要性。

2.3 加强基层经济建设,增加群众安全感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法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是饭碗问题始终摆在第一位。因此,基层法治建设不是独立的,需要与当地经济统筹兼顾。法律中如民法,商法等部分法律是直接作用于经济上,在大力发展基层经济建设中,促使一批人学习相关经济法律法规,有了相关法律的保障,基层群众生活安全感便会增加。另外,加强基层经济建设,人们生活富足,对于生活满意度也相应提高,这对于稳定基层是最正确合理的策略,基层干部在稳定中普法,基层群众在满意中学法,创造出一个和谐安定的学法环境才是最有效的。

2.4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榜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法守法的模范榜样事迹应广泛宣传,在基层群众中树立积极良好的学法意识。先进典型必须来源于基层群众,必须真实,必须由群众审查、认可、监督,不然一个伪造的不真实的榜样被世人揭穿后,所起到的反作用远比他正面形象带来的影响大的多。其次,对待先进典型,首先是表扬,在各大公开场合肯定他们的作为,然后是鼓励,给予适当丰厚的物质奖励,希望他们带头继续做好事做好人,最后是激励,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激励他们坚持做好自身,引导身边人。

参考文献

1 林辉煌.法治的权力网络[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2 高适.基层政府法制宣传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