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推进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路径的建设策略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推进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路径的建设策略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4)03-067-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相对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据能源总量的70%左右,这种以
关键词:推进,我国,能源,战略,转型,路径,建设,策略,工业,经济论

适合年会表演的节目,江苏省人事厅网站,亚洲3号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4)03-067-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与相对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占据能源总量的70%左右,这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不仅能源消耗高,而且污染排放多,对大气污染影响极大,因此,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碳、多元、可持续的能源战略转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要探寻由粗放型能源利用向集约型能源使用方式转变,尽早实现由“高碳型”向“低碳型”转变。
  既要满足能源供应又要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首次提出降低“碳强度”,我国被列入对水和空气污染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节能减排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为应对气候危机,进一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我国必须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能源战略,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通过科学技术改变现有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步形成“低碳”、“高效”长效机制。
  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在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配合目前国家正在全力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海洋开发战略等国家战略规划,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能源战略,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目前能源市场中的各种即时性和结构性矛盾。总体而言,未来我国能源战略应该重点把握降低能耗与污染、改善消费结构、拓宽进出口渠道、关注开发新能源等几个关键的问题节点,坚定不移地持续推动能源市场健全发展。当然,考虑到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能源战略的转型实践将是一个相当漫长和艰巨的进程,也正因为如此,遵循科学规律的顶层设计的意义就更显得重要。下面本文就将沿着“问题分析一对策思考”的路径展开具体的研究。
  二、我国能源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在8%以上,2010年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方式。据统计,197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仅为5.7亿吨标煤,到2012年能源消耗已达36.2亿吨标煤,能源需求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态势。其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友好指数均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相当差距。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能源的高耗能、污染排放多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发展方式让我们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就能源问题而言,传统能源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结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状态,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长期保持着“独一无二”地位。就现状而言,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高,石油、天然气等所占比重低。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非常不合理,间接经济损失巨大,造成了严重“雾霾现象”。长期的发展实践表明,以煤炭为主要消费对象的能源结构模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也间接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不高。
  2.能源效率问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效率为33.2%,其中终端利用效率提高比较明显,不过,我国能源综合效率也仅为12%,换言之,能源可采储量变成终端有用能的只有12%,在开采、加工转换和储运及终端利用过程中损失和浪费了约88%的能源。就我国的能源现状而言,各类能源普遍处于紧缺状态,如果再加之较低的利用率,必然给我国的能源产业造成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素,对此,我们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
  3.重工业比重过大,能源消耗高。我国基础工业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发达国家5~10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0%。在生产过程中所对应的高消耗状况,造成生产同样的产品会消耗更多的资源。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强大需求和地方政府因政绩考核而单纯地追求GDP增长,致使“工业重型化”的热情在中国释放出了巨大力量,尤其是钢铁、石化、建材以及房地产等行业都出现了20多年来的罕见高增长。重工业的粗放模式导致资源消耗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与工业化相伴而生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以及汽车等产品进入大众消费期,极大地加剧了钢铁、建材、能源等一系列资源性产品的需求。这些客观事实对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提出了量的要求,带动了能源产业在局部领域、局部地区的繁荣,但也给环境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某些不可逆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着眼于长远,并不利于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4.能源安全问题。能源安全问题可以分为供应安全和使用安全。我国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自然禀赋不足,能源相对稀缺。我国拥有的能源总量占世界能源总量的十分之一,而人均能源可采储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次是能源储备不足,对外依存度高。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而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储量严重不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1995年为7.6%,2012年增加到58%,已成为世界石油主要进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国际能源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或者国际、地区形势发生某些不可预期的变化,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如何抵御不确定性风险将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为防止国际能源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的冲击,需要加快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5.应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压力日益增大。我国当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左右,单位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美国的6倍、德国的26.4倍、日本的68.7倍;一些工业密集和经济发达地区空气污染严重超标,我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流95%以上受到严重污染;1/3的国土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我国占了16个;4亿城市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0%。可以说,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的气候和环境异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能源领域存在的低质低效问题。面对气候和环境变化,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予以极大的关注,我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三、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对策性建议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充足的能源加以保障,能源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性问题,加快中国能源战略调整,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发展战略十分必要。在此,本文对我国能源战略转型提出如下对策性建议。
  1.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中国人口众多,资源条件相对有限,因此必须长期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战略。要有效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就必须开拓科学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发展的道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真正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及其全过程,建立促进节能降耗的资源配置体系和机制。
  (1)要改变以矿产资源无限开采和高耗能产业大肆扩张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模式。一是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建设高效低耗的基础设施体系;二是要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效运输系统和运输工具、节能型电器、节能建筑材料和技术、节能控制系统等高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先进控制系统、高效传热技术、复合材料技术、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基础科学的研究,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三是要在充分考虑中国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种制造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不懈努力,提高资源和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2)要提高建筑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标准与水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建筑物和交通运输业的能源消耗量必将快速增长。因此,需要建立合理高效的建筑和交通服务系统,以减缓对能源需求的矛盾,并为居民生活提高提供良好的能源服务。政府应尽快建立起社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节能保障体系:一是严格控制大型豪华建筑、政府建筑,取缔形象政绩工程,建立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的市场能效准入标准;二是建立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制定激励政策、采用经济手段推广建设节能建筑,引导居民购买和使用低能耗建筑;三是鼓励发展中小户型建筑,降低能耗;四是扩大家用电器、办公设备能耗标准的覆盖范围,尽快建立和实施强制性的高耗能产品淘汰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
  2.加强多元化、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发展战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品种繁多,但各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条件、技术成熟度和经济可行性均差异较大,应有重点地推动可再生能源事业的发展。
  (1)把风电作为规模开发的重点,使之成为有效的补充能源。风电是绿色、清洁能源,而且动力源源不断,在我国西部、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初步判断,我国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7~12亿千瓦,可以大规模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7532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随着风电规模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风电在成本价格上占有优势,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国家应把发展风电作为长期政策,建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较为完备的风电产业体系。
  (2)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技术,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中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如果能加以经济利用,将是中国远期能源发展中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但由于现有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电成本过高,除少数特定市场外,现阶段仍然难以成为可广泛应用的替代能源。中国要加大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投入,争取有所突破,同时密切跟踪国际太阳能发电技术进展的动态,一旦具备规模化应用应及时跟进。2009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达到110万千瓦,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可继续大力推广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热利用装置,结合建筑节能,普及各种建筑物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4)大力发展现代化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质可利用资源。但是,由于保护耕地和生态保护需要,大规模发展生物质能源种植业不符合我国国情,生物质能源利用重点要放在现有可利用资源上,如农业废弃物、柴薪、林业废弃物、有机废弃物(如畜禽排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工业废弃物等,资源量非常巨大。全国现有各类生物质资源总量约折合5.4亿吨标煤,其中,秸秆资源可用能源用途的部分约占58%,其他废弃物资源的实际可用率以50%估算,则估计现有实际可用生物质能资源量约为2.9亿吨标煤。这些资源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一致性差、集中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的用户市场。
  (5)坚定不移发展水电,充分利用好丰富的水资源。水电是现阶段最重要、最主要的可再生资源。中国水电资源比较丰富,可供经济开发的资源量有6亿千瓦,按可装机500千瓦及以上的水电站计,技术可开发的装机容量5.4亿千瓦。目前已经开发的有2亿千瓦,开发潜力仍然很大。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对煤炭的过度需求。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方式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虽然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但其负面影响大,如导致掠夺性开采、环境退化恶化、缺乏可持续性等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今后应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加快转变。要把节约能源纳入对外经贸结构调整的原则之中,防止发达国家进一步将高耗能重化工业和重加工业向中国转移。
  根据国家煤炭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煤炭、钢铁、建材等消耗最大的国家。但随着我国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我国的钢铁、水泥等传统制造业正面临国内需求增速趋缓、供过于求的问题。行业利润下滑,企业经营困难。根据国务院的《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我国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我国的能源节约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实现。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法律等手段,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同时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加快开发利用水、风、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节约我国能源的必要举措,也是我国环境治理的客观要求。
  4.重视海外能源平台建设,加强能源管理。一是大力发展能源外交,为获取资源搭建平台。政府要加强与重点资源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把能源外交与我国的总体外交紧密结合,将加强与资源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积极推动与资源国的油气合作纳入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应积极开展能源国际合作,为我国争取更多的境外能源开发和能源进口的机会。二是对石油企业海外投资提供金融和财政支持。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国家和石油公司都承担着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的义务。国家应针对石油行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或无息贷款,或为石油企业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并购基金,或以参股的形式直接注入一定比例的并购资金,促进海外业务的顺利进行。三是在坚持现有原油进口管制政策下,进一步加强原油进口环节管理。在原油进口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一些政策法规,促进了石油石化工业健康发展,推动了产业升级,抵御了国外大公司产品的倾销,维护了原油市场秩序,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在进口管理上,建议继续坚持现有的原油贸易管制政策,进一步严格原油进口环节管理,控制并调配好进口原油非国营贸易数量,继续规定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只能用于三大集团炼厂加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增加我国在世界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王仲颖,任东明,高虎.中国非化石能源之路[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2]王庆一.中国能源效率评估[J].节能与环保,2011,(1).
  [3]左学金,刘蜣松.对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12).
  [4]安蓓,朱诸,孔祥鑫.2012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OL].新华网,2013-01-30.
  [5]梁洪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策略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1,(9).
  [6]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2010中国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61.
  [7]弃风如何破局?特高压或将助力我国风电由大变强[N].中国能源报,2013-04-08。
  [8]中国太阳能发电量全球第一[OL]。中国机械设备网,2010-12-08.
  [9]国家能源局.我国水电装机总量破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OL].中国石化新闻网,2010-08-24.

本文选自《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第一论文网QQ,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