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基于我国东西省级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以江苏省、贵州省为例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基于我国东西省级区域的工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以江苏省、贵州省为例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摘 要: 本文选取江苏省和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两省的工业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利用选取的多种工业数据指标对两省的工业水平分别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以及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加权计算考察。通过
关键词:基于,我国,东西,省级,区域,工业发展,水平,比较,研究,江

小品面试,三晋人才网,白芝麻价格

摘 要:本文选取江苏省和贵州省作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两省的工业发展水平。本文主要利用选取的多种工业数据指标对两省的工业水平分别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以及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加权计算考察。通过计算隶属度的方法,得出江苏省与贵州省的工业水平差距。

关键词:工业 隶属度 差距

  1.引言
  江苏省属于东部发达省份,自身经济发展较快,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工业强省。而我国西南的贵州省,经济一直比较落后。笔者通过比较两者的工业水平,一方面可以使贵州省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向江苏省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可以看看我国在工业方面东西部存在多大的差距。
  2.实证分析
  笔者将分别从江苏省与贵州省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和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三类数据来考察两省的工业水平。所选取的方法是隶属度方法。隶属度是指属于某集合的程度。数值越大,隶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越大;数值越小则相反。
  本文选取的指标有15项,前10项为工业发展水平主要指标,后5项为其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首先,将15个指标分别作上记号,从A1-A10 ,B1-B5 。然后,分别将两种指标按照根据评估对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打分,主要指标最高为10分,依次为9分,8分,……,1分;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最高位5分,依次为4分,……,1分。笔者打分如表格1和表格2:
  表1 主要指标重要性排序打分

指标

企业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资产总计

负债合计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利润总额

本年应交增值税

代号

A1

A2

A3

A4

A5

A6

A7

A8

A9

A10

排序

分值

5

10

9

1

6

8

4

3

7

2


  表2主要经济效益指标重要性排序打分

指标

总资产贡献率

资产负债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工业成本费用利用率

产品销售率

代号

B1

B2

B3

B4

B5

排序

分值

5

1

3

2

4

  问题关键是权重计算,主要指标是工业的发展水平(总量)可以直接反映出来的,而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是需要从工业发展水平(属性)的内部反映出来的,基于此,笔者将主要指标权重计算公式设为:
  将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权重公式设为:
  下面使用线性插值法计算隶属度。由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两点分别为各省、直辖市各指标最高值点与最小值点分别为(X1,Y1)与(X2,Y2)。则直线方程为: 
  在区间[0,1]内,令Y1=0,Y2 =1,则直线方程为:
  上述(4)式即为隶属度的计算公式。
  选取《中国统计年鉴2009》数据,使用公式(4)分别计算两类数据的隶属度。
  再分别利用公式(1)和(2)计算两类指标的权重。
  最后,利用加权求和公式(5)分别求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综合实力,公式如下: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如下最终结果:P江苏省=0.5514;P贵州省=0.2635。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江苏省与贵州省私营工业企业相关数据。所得结果为:P江苏省=0.7604;P贵州省=0.1765。
  再者,继续处理比较两者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的数据。所得结果为:P江苏省=0.6591;P贵州省=0.0960。
    综上所述,江苏省与贵州省在工业水平的综合测评方面,江苏省作为东部发达省份,两者工业水平多指标的综合测评分值远远超过位于西南地区的内陆省份贵州省。
  3.结论
  本文分析江苏省与贵州省两省工业水平,引入隶属度这个概念并采用定量办法分析两省的具体工业发展的数据(分别选取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据、私营工业企业数据以及外商投资和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数据)来计算并判别出两省工业水平的高低及其差距,结论同样印证了江苏省的工业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贵州省。
  总之,江苏省与贵州省两省在工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贵州省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业水平,既要提高各项工业经济要素的量的指标,还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这样,两者之间的差距才会逐渐缩小。
参考文献:
[1]渠爱雪. 江苏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 经济地理,2006,26(1):55-59.
[2]李建,周继红. 试论我国新型工业化测度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兰州学刊,2003,(4):72-74.
[3]卢华丽. 中部六省新型工业化水平比较研究[J].区域经济,2007,(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