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讨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资源。如何充分发掘、有效发展与合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的全面有效开发,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极其迫切的命题。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劳动力 人力资源开发 我
关键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路径,探讨,会计,审计,论文,农

穿越成为小婆婆txt,瑟雷西,瑞康网体检

摘 要:农村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资源。如何充分发掘、有效发展与合理使用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人力资源的全面有效开发,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农村发展的一个极其迫切的命题。

关键词:农村人口 劳动力 人力资源开发

  我国人口众多,城乡人口分布不均,为国家的资源配置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首要资源,人才和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的决定因素,如何将人口负担变为人口优势,尤其是对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对农村脱贫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
  如今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产业、行业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地区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这些原因造成了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
  1. 农村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较低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劳动者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的统一,具体表现为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等,相比城市而言,农村人力资源总体质量还是较为低下。
  这种质量水平的低下,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两方面。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死亡率下降幅度也大。但目前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与城市人口相比仍有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的生活水平。在有的农村贫困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还存在着营养不良,住房条件差,用水困难以及医疗卫生设施匮乏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其次,虽然农村文盲、半文盲比例下降。但我国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很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城市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在非文盲就业人口中,50%以上的人缺少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农民受教育年限较少,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普及率低,而且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因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术和技能。
  2. 农村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生源,但是来自农村的毕业生回农村工作的却为数不多。其实,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成了向非农行业输送人才的基地,与城市基础教育并没多大差别,其目的是为学生将来走出农村创造条件,而不是为了培养农民。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回到农村的很少,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的就更少了。人口外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人口过剩的压力,但其损失与外流人口的比例可以说是正比的,就是外流人口越多,农村失去人才的机会也就更大。
  3. 农村地区对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一起地方实行经济体制转换,农村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只是在体制转换上,重视农村物质资本积累,对于何谓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认识不足,缺乏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的认识。
  人力资源最根本的性质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此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离开生产要素开发和培育所必需的市场机制建设。由于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不重视,使政府或是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于资金和人力的投入重点放在了城市,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制度安排使培育人力资源生产要素缺少所必需的统一市场,也使许多农村地区失去了学习和培育人才的机会。再者,我国现如今有许多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村人口,他们对于自身和社会所需认识不够,不清楚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需要技术型和科技型人才,农村在这方面的宣传也欠缺,因此造成农村人口只重视资本积累,不重视人才开发。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探讨
  1.加强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
  技术进步的关键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幅度地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技术对生产率的贡献最低值为44%,最高值为72%。因此农村的技术培训等职业教育不能再局限于农业生产知识,而应当更多地关注转移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根据本地多数农民外出就业的需要组织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信息的交流和获得信息的技能,尤其是要加强他们的能力开发,探索适合农民和农村特点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做好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以农民为中心,根据农民具有的不同学习特点,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而尽量不采用被动传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培训中要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农民能从动手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提高知识水平、技能和创造力的目的。
  2.建立农村学习型组织
  在我国农村,为了有效地开展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应该将具有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运用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之中。
  各级农村组织应该改变那种随机性和盲目性以及重硬件轻培训的意识,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模式。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信息的基础上,注重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开展经常性培训,以此带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习知识,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从业领域,占领相应的经济市场份额。
  3. 发展多种教育模式
  农村的教育模式可以多方面进行,除了基本的义务教育,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地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多种机制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达到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农村成人教育是农民终身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的成人教育可以按多层次展开,可以分为主要任务是扫除农村文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的基础型教育;传授一些文化、农业科技、专业技术、实用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等的普及型教育;还有是对一部分知识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进行系统的现代化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的提高型教育;最后是学历型教育,主要是通过在农村开办自学考试、函授教育点,让更多的农村人口可以增加学习的途径,提高农村人口学历水平。
  4. 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网
  现如今是信息社会,信息网络的建设对农村人口的知识层面提高到更高层次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政府牵头建立农村信息网,扩充农民的信息量。政府可以牵头组织各级单位或民间团体对现有信息传播体系进行收集、整合,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5. 加强观念引导
  由于历史成因和现实条件,我国农民大都存在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等思想观念,商品经济意识较差,精神方式落后。要通过各种途径转变农民的守旧意识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宣传和实地传授等方法,对农民进行人才意识教育;对外出的农民工鼓励自主学习,农民工所在单位举行一些讲座让他们提高自我升值意识,政府定时举行培训班,就业指导等活动,使农民对于“人才”的真正涵义认识加深,从而引导他们有人力资源开发的观念,真正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
  6. 政策支持
  制定各种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并将它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题,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开发农业人才投资。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于农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引到农业教育和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技、文化环境,确保农民的知识、技能得到及时更新。  
  四、结 语
  劳动力人口量大意味着劳动力供给充足有余,而质低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劳动者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还只能是停留在物质资源的大量投入上,结果自然是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我国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力度不够,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人才资源无论是从数量、质量、结构和配置上,都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因此,必须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开发与配置好农村人力资源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也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突出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袁兆亿 梁裕楷  陈天祥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2]毛丽玉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J]  2007(11)
[3]樊小东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问题探析 [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2)[4]李文政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4)
[5]王继平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试论论晏阳初开发“脑矿”思想的现实意义  [J]  成人教育  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