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毕业论文 > >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及公允价值估计技术的探析_会计审计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及公允价值估计技术的探析_会计审计论文

摘要:摘 要: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已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引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在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层面上,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此外,文章还对公允价值的估计技术进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比较,估计,技术,探析,会计,

张玮丁丁恋情,保险公司实习报告范文,卡特 扣篮大赛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已成为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引入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认为在反映现实和预测未来的层面上,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此外,文章还对公允价值的估计技术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可靠性;相关性;估计技术
     一、公允价值引入的背景及意义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金融界产生了大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它们往往是已签订但还未履行的合约。由于金融业的经营环境很不稳定,市价波动剧烈,导致在合约履行之前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就已产生了很大的变动。但在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中,不能动态地反映这种价值的变动,只能在合约真正履行时才一次性地记录。这使得财务报告不仅未能为投资者及时地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发出风险警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违背了财务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根本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90年9月,美国SEC主席理查德·C·布雷盖在参议院银行、住宅、都市委员会作证时指出,历史成本财务报告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并首次提出了应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此后,FASB颁布了一系列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早在1998年,我国就在非货币性交易和货币重组两个具体准则中应用了公允价值。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以及监管的缺乏,出现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在2001年会计准则修订时,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的资产交换等方面的重新引入成为一大亮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首先,近年来,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加以应用。在会计信息国际趋同的趋势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能够消除会计信息的隔阂,增强我国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这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再者,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再者,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二、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计量的比较
  (一)可靠性
  FBSB(1980)认为,可靠性指会计信息能够合理、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包括反映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IASB(***)指出,当没有重大错误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并能供使用者做依据时,信息就具有了可靠性。它包括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反映真实性的一些方面。文章认为,可靠性强调的是会计信息对现实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
  历史成本是指以取得资产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凡是企业购入的商品价格计入历史成本后,在该商品投入生产或是以销售等方式处置以前,其价值量始终保持最初记录的历史成本不变。因此,历史成本是对最初取得该商品的成本的静态记录,它的可靠性是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经济环境的假设上的。而在经营环境不稳定引起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时候,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因为它只能在实际交易时才能确定价格变动引起的损益,不能反映企业的期间损益,无法反映出企业经营期间所面临的风险,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本的计量甚至为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趁之机。然而,在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上,在这些银行陷入财务危机前,还显示着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变动的过程中,历史成本信息就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公允价值的概念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SB(2006)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将会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价格。”该定义反映了公允价值是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市场价值的客观评价。公允价值强调的是价格要能准确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值,即现行市价。与历史成本的静态反映不同,公允价值坚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反映,它并不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基础上,而是对资产或负债在市场变动中发生的价值的波动做动态的记录。在多变的经营环境中,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在某个时点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这个层面上,文章认为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能够对现实更真实地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的的信息。
  (二) 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同时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的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上文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可靠性的比较中可知,公允价值能够较历史成本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状况和当前的财务状况,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及时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盈利能力等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预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文章认为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具有决策相关性。此外,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就公允价值的相关性所做的一些实证研究虽然具体结论不同,但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支持性的证据。
  三、公允价值的估计技术
  目前,我国的新准则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在活跃的市场上能够直接观察到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的信息;第二个等级是不包含在第一个等级中的,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相似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并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信息佐证;第三个等级中的信息不存在活跃的市场,不能通过观察得到,需要进行估计得到资产或负债的价格。无疑,第一个等级中的公允价值是最理想的,它不需要进行估计,是对市场价值的真实反映,具有直接的可验证性。第二个等级的公允价值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的差异。下面,文章将对第三个等级中的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进行探讨。
  通常而言,常用的估价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这里,我们利用目标资产贴现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即
  V = ∑nt=1CFt/(1+i)t +TV/(1+i)n
  其中,CFt为t年预期现金流;i为贴现率;TV为终值;n为预测期
  对于预期现金流的估计,可以采用Afied Raport 提出的现金流量模型,即
  CFt = S t-1 (1+g t)Pt(1-T) -(S t-S t-1)(f+w)
  其中,S为销售额;T为所得税率;g t为销售额增长率;Pt为税前销售利润率;f为销售额增加1元所需资本支出的增加;w为销售额增加1元营运资本支出增加额,t为第t年。
F=[历史(5~10年)资本支出额-同期折旧额]/同期销售收入增加额;w=历史(5~10)年营运资金增加额/同期销售收入增加额。
  可以看出,在上述的估值体系中,现金流大小、持续时间及折现率都是估计的,需要进行主观判断的因素较多,因此,所估计的公允价值中包含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使得信息使用者面临一定的风险。为了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文章认为可以在财务报表中增加风险价值(VAR)的信息,对公允信息的不确定性做稳健性披露。
  VAR(Value-at-Risk)风险价值模型,最初是由G30 集团在1993年研究金融衍生品基础上发表的《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中提出的,随后JP.Morgan推算出了计算VAR的风险控制模型。JP.Morgan 将其定义为“在既定头寸被冲销或重估前可能发生的市场价值最大的损失估计值,即给定置信区间的一个持有期内的最坏的预期损失。”
  VAR模型的最初定义为:
  VAR=E(w)-w*
  式中E(w)为资产组合的预期价值,w*为置信水平α下投资组合的最低期末价值。
  将其应用到公允价值的风险估计中,可以将E(w)定义为对某项资产或负债估计的公允价值,将w*定义为在置信水平α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最低的市场价值。此时,VAR的数值就表明了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面临的偏离市场价值的最大可能值。因此,VAR信息的披露,能够向信息使用者传达所使用的公允价值包含的不确定性的大小,使信息使用者意识到使用该信息的风险,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四、结束语
  公允价值是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黄世忠,1997),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未来充满创新的社会阶段,公允价值以其在可靠性和相关性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国际会计计量的趋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还处去摸索阶段,为了使其能更好地应用,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公允价值估价体系。同时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及加强会计与评估界的合作沟通也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徐跃. 2006.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J].会计研究,9:7~14.
[2]夏成才,邵天营. 2007. 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 会计研究,2:24~30.
[3]陆宇建,张继袖,刘国艳. 2007. 基于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问题研究. 会计研究,2:18~23.
[4]王建成,胡振国. 2007. 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探析. 会计研究,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