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1 前 言随着我国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人类的生产范围不断拓展,海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推进蓝色粮仓建设,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方法。民以食为天,将粮食生产空间从陆地拓展到海洋,统筹海陆,可以
关键词: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探讨,物流管理,论文,

权阀嫡女,淘宝 交易额,蔡萌芽

  1 前 言随着我国环境、人口以及资源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人类的生产范围不断拓展,海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推进“蓝色粮仓”建设,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良好的方法。民以食为天,将粮食生产空间从陆地拓展到海洋,统筹海陆,可以强有力地支撑起我国粮食供应的保障体系。进而为国民提供更充足的食物供给和丰富的食品选择,优化膳食结构。海产品极具营养价值,其是国民摄入的动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作为海洋大省的福建,在积极实施蓝色经济战略时,并未针对海产品的“蓝色粮仓”进行更为详细具体的建设。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福建省实施“蓝色粮仓”战略无疑将会进一步加快蓝色经济的发展,使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得以有效利用进而达到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 
  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对于“蓝色粮仓”的定义较少。在国内研究中早前有学者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探讨,并利用一定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吴隆杰,2006;陈作志,2010)。[1-2]后针对自然资源无法完全满足捕捞需求,提出包括了增殖放流和建设海洋牧场的人工养殖以保证其可持续利用(陈力群,2006;张秀梅,2009)。[3-4]张洪智、张静(2005),认为海洋产业的结构对国家的海洋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海洋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措施。[5]卢昆、周娟枝(2012)对“蓝色粮仓”进行了概念阐述,并利用有效库存模型阐述了未来“蓝色粮仓”的演化要依赖养殖业。[6]还有学者就“蓝色粮仓”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进行阐述,认为其应该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7-8](陈新洲,2009;韩立民,2015)。 
  2 “蓝色粮仓”概述 
  “蓝色粮仓”是依托海洋,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设施设备充分挖掘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建立以海洋为基础的食物生产系统。相对于陆地粮仓,“蓝色粮仓”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更为脆弱的生态系统,除了海洋自身气流、潮流等的因素外,人类排放的废料废水等也都会对海洋产生影响,甚至造成污染。其次是“蓝色粮仓”生产的产品种类多样化,参与其中的产业结构也是十分丰富的。从种苗业、养殖业、捕捞业再到加工业可谓涵盖极广,同时还有相关的冷链物流业和贸易业做支持。涉及鱼类、虾类、蟹类、藻类、贝类等品种。包括沿岸滩涂作业、近海作业和远海作业。最后是“蓝色粮仓”难以把握有效库存。由于资源、技术以及环境等的影响导致“蓝色粮仓”总库存的不确定。海洋生物资源存在着生长周期且具有流动性,进而导致难以准确把握总量。 
  3 福建省发展“蓝色粮仓”的优势 
  3.1 福建省“蓝色粮仓”的基础条件 
  作为海洋大省的福建,是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发展“蓝色粮仓”战略的。福建省海岸线长达3751.5千米,居全国第二位。海域面积为13.6万平方千米,是全国最大的省份。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为12.51万平方千米。拥有200多种近海生物种类,其中鱼类752种,有极佳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在渔业上,福建省不断提升其经济实力,使其成为渔业大省。 
  3.2 政策环境 
  早在2012年国务院就批准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支持福建省进行海洋经济发展。福建省随之建立了包括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在内的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在“十三五”期间,提出推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出水产品出口额力争突破万亿元的发展目标。福建省对于蓝色经济的发展是很重视的,为此也提供了一系列支持。而“蓝色粮仓”作为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省发展“蓝色粮仓”能够进一步达到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 
  3.3 福建省当前发展状况 
  根据《福建海洋经济发展报告》,在“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增强。在2014年,全省远洋渔业产量26.5万吨、产值33.8亿元,均居全国第二位。同时,企业自有渔船平均拥有量居全国首位。 
  从下表中可看出2014年海水产品较2013年增长了5.6%,较2010年增长了17.6%。而海水养殖面积较2013年增长4.5%,滩涂养殖面积较2013年增长1.6%。总体上,福建省海产品产业逐年以较为稳定的速率在增长。目前,福建省的鲍鱼、海带、花蛤、大黄鱼等产量居全国第一。2013年,全省鲍鱼养殖面积4750公顷,产量8.8万吨,连江县获得“鲍鱼之乡”的荣誉称号。福建拥有国家级“三都澳”大黄鱼原种场地,也是大黄鱼的原产地。2013年,福建省大黄鱼产量达9.2万吨,占我国总量的87.8%。福建省还建立了包括东山园区、宏峰台园区、连江园区等十多个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如东山经济开发区水产品加工园是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点支撑产业园区,园区内拥有一批国家级及省级的龙头企业。 
  4 福建省建设“蓝色粮仓”的问题与对策 
  4.1 福建省发展“蓝色粮仓”的意义 
  福建省是一个多山省份,山地丘陵占了九成,而海域面积大于路域面积。发展“蓝色粮仓”能够有效缓解福建省粮食种植面积短缺、土地紧张问题,同时还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陆地食物生产对环境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得到缓解。随着居民食物消费中海产品比重的提高,陆地动物蛋白质的消费将有所下降,这意味着饲料、土地、水资源等的消耗也将减小。发展“蓝色粮仓”,不仅解决了对内的消费需求,还可以对外出口创汇,提升福建省的经济综合实力。


  4.2 福建省海产品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福建省的海产品产业一直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普遍企业工艺技术含量低,设施设备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品质不高但生产成本高,同时质量卫生意识也需提高。海产品深加工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的渔业离现代渔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产业结构亟须调整升级,特别是远洋渔业发展受限。 
  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形势。对海产品的捕捞超过生物的修复能力。由于沿海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部分海域受到污水、废水等的污染。滩涂湿地面积受围海、填海等的影响正在减少,进而影响了海洋环境。 
  另外,物流成本较高进一步增加了海产品的成本。冷链物流业作为服务业支持着“蓝色粮仓”的建设,对保障食品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海产品容易腐烂、不易保存等特殊性,对冷链物流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福建省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统一的标准、技术有限设备落后、规模小。不仅是福建省,中国冷链物流水平总体而言都是这种情况,且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 
  我国与欧美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如水产品冷藏流通率在我国仅达到23%,还不到1/4,而欧美国家达到95%,约是我国的4倍。但是,流通损腐率我国却达到15%,是欧美国家的3倍。另外,在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量高达10488万吨,但是冷链物流覆盖率却只有20%~30%,相比欧美发达国家90%的覆盖率差距相当大。 
  4.3 福建省建设“蓝色粮仓”的建议 
  4.3.1 坚持统筹近海远海综合发展,加大力度发展远洋渔业 
  福建省建设“蓝色粮仓”要以《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思想。将“蓝色粮仓”战略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在改善近海传统渔业的生产方式,优化设施设备的配置,提高自动化管理,努力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当前传统的近海渔业资源面临衰退困境,而发展远洋渔业能够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扩大范围,调整福建省当前渔业结构。另外,可以提升海产品的保障能力。当然这也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进行扶持。还可以与其他国家开展更多新合作。 
  4.3.2 大力发展科技,注重生态发展 
  在生产的同时,要积极进行科技探索。不仅仅局限在开发饵料、培育苗种、预防病害等;还应完善配套设施,以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捕捞、检测等;在管理上,可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推广已经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等。当然,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极其不明智的。严格遵守有关政策规定,避免过度收割捕捞,加大对环境的保护。 
  4.3.3 借鉴国内外经验,完善产业政策 
  目前我国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有山东省,对此可以参考山东省的发展经验,针对福建省的实地情况进行具体项目开展实施。发达国家均较重视海洋经济的研究与建设,因此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及经验。当然政府在这方面可多加引导,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等加以扶持。要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加强海产品的监督机制,提升质量安全。再者要鼓励发展海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第三产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 
  4.3.4 加大海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冷链物流业支持了海产品的有效运输与仓储。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可以保障海产品得到更好的保存并延长保存时间,并减少损腐。海产品的冷链涉及运输、仓储等环节。加大对有冷冻能力的运输船队和冷库的建设能提高生产效率。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开展冷链标准化,这是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冷链物流对于生产的重要性。福建省应积极响应,支持冷链物流发展,进而促进“蓝色粮仓”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6. 
  [2]陈作志,林昭进,邱永松.基于AHP的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0(2):249-257. 
  [3]陈力群,张朝晖,王宗灵.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模式——海洋牧场[J].海岸工程,2006(4):71-76. 
  [4]张秀梅,王熙杰.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现状与展望[J].中国渔业经济,2009(2):51-59. 
  [5]张红智,张静.论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J].海洋科学进展,2005(2):243-247. 
  [6]陈新洲,徐冰,董振国,等.粮食安全需要“蓝色粮仓”[J].瞭望,2009(43):34-35. 
  [7]韩立民,李大海.“蓝色粮仓”: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保障[J].农业经济问题,2015(1):24-29,110. 
  [8]卢昆,周娟枝,刘晓宁.蓝色粮仓的概念特征及其演化趋势[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5-39. 
  [9]韩立民,王金环.“蓝色粮仓”空间拓展策略选择及其保障措施[J].中国渔业经济,2013(2):53-58. 
  [10]孙立家.山东省“蓝色粮仓”建设的关联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11]黄丽惠.福建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的战略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9):78-79,107. 
  [12]伍长南.福建统筹海洋经济发展研究[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3(4):1-5. 出处:中国市场  作者:郑晶晶 叶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