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 >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分析_物流管理论文
交通物流毕业论文

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及布局分析_物流管理论文

摘要:选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理区域的选择和具体地址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选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对各地理区域进行审慎评估,选择一个适当范围为考虑的区域,如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同时还须配合配送中心物品特性、服务范围及企业的运营策略而定。配
关键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布局,分析,物流管理,论文,

钢铁价格网,无人驾驶好看吗,声色流转

 选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地理区域的选择和具体地址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选址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地理区域,对各地理区域进行审慎评估,选择一个适当范围为考虑的区域,如华南地区、华北地区等,同时还须配合配送中心物品特性、服务范围及企业的运营策略而定。配送中心的地理区域确定后,还需确定具体的建设地点。如果是制造商型的配送中心,应以接近上游生产厂或进口港为宜;如果是日常消费品的配送,则宜接近居民生活社区。一般应以进货与出货产品类型特征及交通运输的复杂度,来选择接近上游点或下游点的选址策略。
  1 选址的相关因素
  1.1 配送中心选址的程序
  (1)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制订物流系统的基本计划,物理系统的现状分析,确定配送中心规模。
  (2)地址筛选。考虑因素包括地图、地价、费用、配送路线、设施状况的分析及需求预测。
  (3)定量分析。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数值分析法及重心法。
  (4)复查。主要考虑地址的约束条件,如地理、地形、地价、环境、交通、劳动条件及有关法律条目。
  (5)确定。评价市场的适应性、购置土地条件、服务质量、总费用、商流、物流的职能及其他。
  1.2 选址的主要因素
  (1)客户的分布。配送中心选址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所服务客户的分布,对于零售商型配送中心,其主要客户是超市和零售店,这些客户大部分是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或大城市。为了提高服务水准及降低配送成本,配送中心多建在城市边缘接近客户分布的地区。
  (2)供应商的分布。配送中心选址应该考虑的因素是供应商的分布地区。因为物流的商品全部是由供应商所供应的,如果物流接近供应商,则其商品的安全库存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但是因为国内一般进货的输送成本是由供应商负担的,因此有时不重视此因素。
  (3)交通条件。交通条件是影响物流配送成本及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运输的不便将直接影响车辆配送的进行。因此必须考虑对外交通的运输通路,以及未来交通与邻近地区的发展状况等因素。地址宜紧临重要的运输线路,以方便配送运输作业的进行。考核交通方便程度的条件有:高速公路、国道、铁路、快速道路、港口、交通限制规定等几种。一般配送中心应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之高速公路、国道及快速道路附近的地方,如果以铁路及轮船作为运输工具,则要考虑靠近火车编组站、港口等。
  (4)土地条件。对于土地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及城市规划的限制,尽量选在物流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的形状、长宽、面积与未来扩充的可能性,则与规划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选择地址时,有必要参考规划方案中仓库的设计内容,在无法完全配合的情形下,必要时需修改规划方案的内容。另外,还要考虑土地大小与地价,在考虑现有地价及未来增值状况下,配合未来可能扩充的需求程度,决定最合适的面积大小。
  (5)自然条件。在物流用地的评估当中,自然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事先了解当地自然环境有助于降低建设的风险。例如在自然环境中有湿度、盐分、降雨量、台风、地震、河川等几种自然现象,有的地方靠近山边湿度比较高,有的地方湿度比较低,有的地方靠近海边盐分比较高,这些都会影响商品的储存品质,尤其是服饰产品或3C产品等对湿度及盐分都非常敏感。另外,降雨量、台风、地震及河川等自然灾害,对于配送中心的影响也非常大,必须特别留意并且避免被侵害。
  (6)人力资源条件。在仓储配送作业中,最主要的资源需求为人力资源。由于一般物流作业仍属于劳动力密集的作业形态,在配送中心内部必须要有足够的作业人员,因此在决定配送中心位置时必须考虑劳工的来源、技术水准、工作习惯、工资水准等因素。人力资源的评估条件有附近人口、上班交通状况、薪资水准等几项。如果物流的选址位置附近人口不多且交通又不方便时,则基层的作业人员不容易招募;如果附近地区的薪资水准太高,也会影响到基层的作业人员的招募。因此必须调查该地区的人力、上班交通及薪资水准。
  (7)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条件也是物流选址评估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物流用地取得困难的现在,如果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则更有助于物流业者的发展。政策环境条件包括企业优惠措施(土地提供、减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道路建设计划)、地区产业政策等。最近在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如深圳、武汉等地都在规划设置现代物流园区,其中除了提供物流用地外,也有关于税负方面的减免,有助于降低物流业者的营运成本
  1.3 配送中心的设施分析
  (1)建筑物。从装卸货物的效率看,建筑物最好是平房建筑。而在城市,由于土地紧张和受地价的限制,采用多层建筑的情况较多。对建筑费用影响较大的因素有地面负荷强度、天棚高度、立柱间隔距离等。还有,设施内部配置的保管机器、装卸机器的多少,也对建筑费用有较大的影响。
  (2)地面负荷强度。地面负荷强度是由保管货物的种类、比重、货物码垛的高度和使用的装卸机械等决定的。一般地面负荷强度规定如下:
  ① 平房建筑物:负荷强度为平均每平方米2.5吨~3吨。
  ② 多层建筑物:多层建筑物,二层以上的地面负荷是指通过建筑物墙体而由地基支撑的负荷。因而,随着建筑物层次的增多,各层地面所承载的能力是逐渐减小的。当然,在确定地面承受能力时,不仅要考虑地面上货物的重量,还要考虑所用机器工具的重量及机械工作时货物短时冲击力。一层,负荷强度为平均每平方米2.5吨~3吨;二层,负荷强度为平均每平方米2吨~2.5吨;三层及以上,负荷强度为平均每平方米1.5吨~2吨。
 ③ 天花板高度。天花板高度指在全部装满货物时,货物的计划堆放高度,或者说,是在考虑最下层货物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堆放货物的高度加上剩余空间的总高度。在有托盘作业时,也要考虑叉车的扬程高度。一般情况下,托盘货物的高度为1200~1700毫米,其中1300~1400毫米的高度最多。总之,天花板高度不能一概而论。通常平房建筑的天花板高度为5.5~7米;多层建筑物的天花板高度多数情况是:一层5.5~6.5米。二层5~6米,三层5~5.5米。
  天花板的高度对于建筑费用影响很大。因此,事先要充分研究作业的种类和内容,确定好合理的天花板高度。
  (3)立柱间隔距离。柱子间隔不当,会使作业效率和保管能力下降。因而要充分研究建筑物的构造及经济性,以求出适宜的柱子间隔距离。一般柱子间隔距离为7~10米。
  (4)建筑物的通道。通道是根据搬运方法、车辆出入频度和作业路线等确定的。建筑物内部通道的设置与内部设施的功能、效率、空间使用费等因素有关,所以,应根据货物的品种和批量的大小,以及所选定机器的出入频率时间间隔等因素,来决定通道的宽度和条数,一般通道有单向通道和往返通道两种。
  通道宽度的标准大致如下:人0.5米;手推车1米;重型平衡叉车3.5~4米;伸长货叉型叉车2.5~3.0米;侧面货叉型叉车1.7~2.0米。
  (5)卡车停车场。通常,各种车辆都必须有停车厂。另外装卸货物时,所占用的停车空间与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不同。为了确保卡车装卸作业,应留有必要的侧面通道,火车在卡车前方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道,使卡车作业时可以前进和后退。
  2 布局设计方法
  配送中心布局设计方法有两种,即流程性布局法和活动相关性布局法。流程性布局法是根据物流移动路线和物流相关表作为布局的主要依据,适用于物流作业区域的布局;活动相关性布局法是根据各区域的综合相关表进行区域布置。一般用于整个厂区或辅助性区域的布置。
  配送中心的区域布局设计可以用绘图方法直接绘成平面布局图;也可以将各功能区域按面积制成相应的卡片,在配送中心总面积图上进行摆放,以找出合理方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平面区域布局技术进行设计。平面布局设计可以做出几种方案,最后通过综合比较和评价选择一个最佳方案。配送中心布局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2.1 物流作业区域布局的设计
  (1)决定配送中心对外的联外道路形式:确定配送中心联外道路、进出口方位及厂区配置形式。
  (2)决定配送中心厂房空间范围、大小及长宽比例。
  (3)决定配送中心由进货到出货的主要物流路线形式:决定其物流模式,如U型、双排型等。
  (4)按物流相关表和物流路线配置各区域位置。首先将面积较大且长宽比例不易变动的区域先置入建筑平面内,如自动仓库、分类输入机等作业区;再按物流相关表中物流相关强度的大小安排其他区域的布局。
  2.2 行政活动区域的布局设计
  一般配送中心行政办公区均采用集中式布局,并与物流仓储区分隔,但也应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由于目前一般配送中心仓储区均采用立体化设备较多,其高度需求与办公区不同,故办公区布置应进一步考虑空间的有效利用,如采用多层办公室、单独利用某一楼层、利用进出货区上层的空间等方式。
  行政活动区域内的布局设计方法,首先选择与各部门活动相关性最高的部门区域先行置入规划范围内,再按活动相关表,按与已置入区域关系的重要程度依次置入布局设计范围内。
  2.3 确定各种区域布局设计组合
  根据物流相关表和活动相关表,探讨各种可能的区域布局组合。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逐步完成各区域的概略布局。然后再将各区域的面积置入各区相对位置,并做适当调整,减少区域重叠或空隙,即可得到面积相关布局图。最后经由调整部分作业区域的面积或长宽比例后,即得到面积相关布局图。
  3 设计方案的评估
  配送中心的建设,尤其是大型配送中心的建设,需要较大规模的投资,在配送中心方案确定以后,需要对方案进行评估,测算方案的投资效果,以便做出决策。配送中心的经济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确定配送中心的投资额
  配送中心的投资主要包括预备性投资、直接投资、相关投资和运营费用。
  (1)预备性投资:配送中心项目一般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需要有征地拆迁、市政等方面的投资,这是一笔较大数目的投资,尤其在一些准黄金地段,这项投资额超过总投资额的50%。
  (2)直接投资:用于配送中心项目主体的投资,包括配送中心各主要建筑物建设、货架、叉车、分拣设备的购置费及安装费,信息系统的购置与安装费,自有车辆的购置费等。
  (3)相关投资:是对与基本建设及未来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投资,例如,对燃料、水、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这是每一个配送中心都应具有的。如果只考虑直接投资而忽视相关投资,易造成投资估计发生偏差。
  (4)运营费用。不同配送中心,由于选址、规模、运作能力、配送方式和客户状况不同,造成在运营费用上有较大的差别,在评估时必须充分估计。
  3.2 投资收益估算
  由于配送中心主要是为各客户提供配送服务,是一种无形产品,因而对配送中心投资收益的计算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同时,在经营活动中,人的因素等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在计算效益时要对客户、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作不同层次的估计,分别组成不同方案进行比较。
  3.3 投资项目的成本——收益对比
  将项目投资成本的现值与项目未来收益的现值对比,若收益的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的现值,则项目的成果理想,可进行投资;反之,则放弃。当然,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判断,如投资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等。实际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应综合考虑,最终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1]李波,等.现代物流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张铎,等.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梅绍祖,等.电子商务与物流[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