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 > 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面临的障碍与升级途径_国际贸易论文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

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面临的障碍与升级途径_国际贸易论文

摘要:摘要:在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加强与欧盟国家的环境商品贸易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国家经济效益。近年来,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商品种类也随之增多。然而,当前的中欧环境商品贸易中仍存在结构不
关键词: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面临,障碍,升级,途径,国际贸易

茂名这场雨,动物世界狼交配,自贡生活网

摘要:在全球气候与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背景下,加强与欧盟国家的环境商品贸易合作,有利于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提高国家经济效益。近年来,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快速发展,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商品种类也随之增多。然而,当前的中欧环境商品贸易中仍存在结构不协调、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由此,文章对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的现状与障碍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物流合作枢纽与集散中心、升级双边环境商品投资贸易与加速AEO互认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中欧贸易;环境商品;发展现状;完善途径

随着全球气候与环境的不断恶化,国际社会对绿色贸易的重视逐步加强。因此,以环境商品或服务为代表的新型贸易类型,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逐渐受到各国关注。2015年,联合国主持并制定了全球合作应对气侯变化的《巴黎协定》,拉开了国际气候治理体系建立的序幕。2016年9月,我国在G20峰会上已向联合国率先递交了执行《巴黎协定》的承诺书,并提出了智慧型气候行动与经济稳定增长同步开展的建议,推进了巴黎协议的更快实施,也加速了国际社会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步伐。近年来,由于欧盟不断推行环境外交策略,大力支持发展清洁能源技术,所以其一直处于全球环境商品贸易的领先地位。对中国来说,如何好把握当前全球机遇,推进中欧环境商品贸易良性发展,对提高中国环境商品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现状

(一)中欧环境商品贸易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经济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中欧环境商品贸易总额不断上升。如图1所示,2000-2015年,中欧环境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4.7亿美元增至425亿美元,增幅约为10倍以上。其中,在2000-2011年间,除2009年以外,其他年份的环境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稳步整张态势,到2011年达到最高值,总额为493.7亿美元,平均增幅为15%左右。从2011年以来,中欧环境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虽略有下降,但整体仍然较高。自2013年起,中欧环境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又开始稳步上升,平均增幅为7%。由此可以看出,新世纪以来,中欧环境商品贸易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双边环境商品贸易发展势态良好。

(二)污染管理类商品是中欧环境贸易的主要类型

环境商品根据产品特性,总体可分为污染管理、资源管理、清洁技术和产品三类。其中,污染管理类商品是中国与欧盟环境进出口贸易的最主要产品类型,在我国对欧盟环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超过90%。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宏观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管理类商品的出口额约为150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环境商品出口总额的80%左右;进口额近240亿美元,占比超过95%以上。而资源管理类与清洁技术和产品类商品的进出口总额之和较少,仅为30亿美元,占我国对欧盟环境商品贸易总额的比为7%。截至最新数据表明,在中欧环境商品贸易的主要类型中,污染管理类商品中的废水管理类商品是中欧贸易主要商品,贸易总额占中欧污染管理类商品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且呈逐年上涨趋势。

(三)中欧开展环境商品贸易的国家较为集中

当前,我国与欧盟开展环境商品贸易的国家较为集中,主要为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和新西兰。据新闻网数据资料整合,2015年,上述国家与我国环境商品贸易的进出口总额约为320亿美元,在我国与欧盟全部环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达80%以上。具体而言,根据我国从欧盟各国的环境商品进口情况来看,我国从以上国家进口的环境商品总额约为170亿美元,占中欧环境商品进口贸易的比例为85%;根据我国对欧盟各国出口的环境商品情况来看,我国对以上国家出口的环境商品总额约为150亿美元,占中欧环境商品出口贸易的比例为75%。其中,德国是我国在欧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占比达40%之多。2015年,中德双边环境商品的进出口总额约为180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135亿美元,出口额约为45亿美元。

(四)我国与欧盟间的环境贸易合作项目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节能环保产业重视的加强,我国与欧盟间的环境贸易合作日益增多,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不断增加。例如,2013年,世界华商节能环保产业联盟在罗马尼亚成立了中国节能谷产业园,用以研究重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重污染控制与矿区生态恢复。同年8月,新疆环保科学院与意大利SIMAM公司签署了成立“中意水处理新疆技术合作中心”的合作协议,用于处理当地农村生活污水,保证水源地安全。

自2016年以来,中欧环境贸易变得更加频繁。先是瀚蓝环境与德国瑞曼迪斯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佛山危险废弃物的资源再生与终端处理业务。2月,江苏维尔利公司斥资3025. 433万人民币,收购了德国EuRec公司70%的股权,有利于引进德国先进固废处理工艺技术与设备开发环境商品。同一时期,我国北控集团以14. 38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最大的垃圾发电厂,成为中国公司收购德国企业中金额最大的交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与欧盟间的环境贸易合作正逐步增多。

二、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面临的障碍

(一)中欧环境商品贸易结构不协调

近年来,尽管贸易总额整体上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与中欧之间其他商品贸易额相比较,环境商品的贸易额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据新华网统计,到目前为止,中欧全部商品贸易中环境商品所占比重不到20%。从贸易结构看,工业制成品分别占欧盟出进口贸易的81. 4%与97. 3%,进出口值最大的均是机械和车辆产品,分别占50.1%和52. 4%。2010-2015年,中欧污染管理类商品贸易中的5类商品,包括废水管理商品、空气污染控制商品、固体废弃物管理商品、环境监测分析、评估类和可再生能源商品,其贸易额之和在双边环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超过88%以上,结构性不协调性较大。我国与排名前十的环境商品国的贸易总额基本超过了90%。其中与德、英、意三个国家的贸易额占中欧全部环境商品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42%、13%和10%,贸易区域比较集中。

(二)我国环境商品相关技术水平较低

早在2009年欧盟就开始推广先进的“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技术”。丹麦在环境保护方面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绿色商品的出口量,如污水处理设备技术、废水处理设备技术等,占本国出口总量的百分比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为止,丹麦GDP已增长80%,由于其环境商品技术比较先进,出现能源消耗零增多现象,C02排放量明显降低至13%。然而我国污水处理设备生产与技术改造时期较晚,虽然国产的高强度曝气机、微孔曝气器、曝气转刷、曝气鼓风机、各类格栅除污机、刮砂机与大型污水泵等已基本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但由于各类环境商品的技术含量仍普遍较低,出口的环境商品不足20%。

在污泥治理方面,如唐家沱消化干化、石洞口干化焚烧等项目,通常由于环境商品相关技术水平较低,我国简单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导致在技术、造价与监管等方面出现与国情适用性不足问题。据中国厨房设备网数据显示,2016年,虽然我国净水器生产企业已超3000家,但大部分企业技术较落后,欧盟国家净水器普及率90%,而我国净水器的普及率仅5%。以此可知,由于我国环境商品相关技术水平较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现象依然比较严重。

(三)双边环境商品相关标准不相同

据2015年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数据得知,欧盟对环境商品设备的分类与标准化实施的比较早,现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如英国标准化学会与德国标准化学会等。德国水处理设备标准共有60项,包括基础标准2项、污水处理厂相关标准共18项、技术与构件装备的设计原则有12项、专用装备标准13项、50PT以下小型废水处理系统标准共7项与试验方法类共8项;英国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标准54项,包括建筑物外排水和污水系统标准共10项、污水处理厂相关标准共8项、管道系统标准共36项,整体上相关环境商品设备的标准比较齐全。然而,目前我国在全自动水处理设备监管标准方面,仍未建立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只有3种行业标准,即环保部行业标准、住建部行业标准、机械业标准均涉及全自动水处理设备,存在一些商品标准重复规定、标准应用扯皮与监管较为混乱等现象,导致我国北京华豫清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出口德国的污水管理类设备面临相关标准壁垒。

(四)我国环境商品质量水平滞后

产品质量水平是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受到阻碍的关键因素之一。据中国环保在线数据显示,德国EEW公司是欧洲一家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其环境商品质量、排放指标等方面均是世界一流水平。该公司在德国与周边国家拥有18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设备质量高,2015年垃圾实际处理数量达到440万吨,市场占有率约18%左右,排名第一。然而我国环境商品质量水平比较滞后。据中华机械网显示,2015年,我国有35%-40%的环境商品水平较低,仅处于欧盟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并且,现有国产污水处理设备中,由于质量滞后,大概有1/5属限制生产或限期淘汰商品,约有2/5属于需改进商品。在环境产品设计方面,曝气处理系统、机械过滤沉淀系统与污泥脱水处理系统等国产设备,等于欧盟20世纪80年代水准,难以满足欧盟环境商品贸易需求,最终由于中欧环境商品相关质量,制约贸易往来。

(五)中欧环境商品成本颇高

我国政策导向是使用外资大规模进口设备,致使国产设备失去平等的市场竞争机遇。近10年,我国污水处理厂90%设备主要依靠欧盟外资进口,损耗大量财力进口设备,成本与国产设备相比,增加4-6倍,严重抑制国产设备出口贸易。据人民网得知,2015年我国污水行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仅9. 74%,由于环境商品设备在进水口与出水口,环境潮湿、试剂存在腐蚀性,加之现有污染源企业的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寿命只有5年左右,导致我国环境商品的成本高。

另据碳市场资讯数据显示,2012年欧盟首次从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法规纳入国际航空,并要求全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空公司为其碳排放量买单,使得中欧间的贸易成本增加。据互联网数据显示,2016我国污水处理厂中90%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济宁华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意大利贝亚雷斯离心式脱水机在我国的指定代理服务商,也是国内知名专业维修保养各类进口污水处理设备企业,但因进口环境商品设备价格昂贵,不利于环境商品的长期贸易。例如,一台服装污水处理设备,价格高达2万左右。由此可知,我国环境商品重点依靠欧盟外资进口,损耗大量财力进口设备,致使环境商品设备成本增加,严重抑制国产设备出口贸易。

三、推动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合作发展的升级途径

(一)加速AEO互认,助力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发展

通过完成中欧AEO互认,为双边提供守法、诚信、安全企业最优惠的通关便利,提升中欧环境商品贸易供应链的安全、便捷水平,成为贸易润滑剂。我国应把握一直与德国、比利时等欧盟国家有频繁贸易往来机遇,应有效发挥中欧AEO互认制度作用,享受与欧盟境内认证企业相同的通关便利,加大简化手续,缩短通关贸易时间,进一步拓宽欧盟环境商品市场。充分运用海关AEO高级认证,并成为AEO高级认证企业,促使企业在欧盟环境商品市场更具竞争力,包括减少检查与审验、安全环境商品贸易伙伴身份的承认、简化风险评估手续、环境商品货物优先通关、商品贸易连续运行保障机制。并且,拓展运用AEO互认平台区域,促使更多市区与其他区域高级认证企业享有中欧环境商品贸易时间的通关便利,降低通关成本,推动对欧环境商品出口良性发展。

(二)构建中欧环境商品物流合作枢纽与集散中心

为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创建,应积极建设中欧环境商品经贸物流合作的枢纽与集散中心。例如,西安国际港务区应有效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综合保税区等支撑平台,与阿拉山口口岸、青岛港、霍尔果斯等口岸创建密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构建中欧环境商品物流合作枢纽及集散中心提供平台。并且,我国大型国际港务区应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港”与陆空联运等经济平台效用,不断开拓“海外中国”发展新空间,有效运用“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通道,为提高内陆对欧盟国家开放水平增添更多新动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依靠陕西、西安地缘优势,应有效发挥其港口功能,创建物流合作枢纽与集散中心。比如,良好利用以陕西西安为中心,形成“一带一路”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实现无缝对接,将“西安港”正逐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交通枢纽,推动中欧环境商品贸易发展。

(三)升级双边环境商品投资贸易,促进企业间有效对接

我国应要针对环境商品贸易结构特征,着重开展市场分析。环境商品企业应该将投资重心转移至新兴环境商品产业,平衡对污染管理类商品、空气污染控制商品、固体废弃物管理商品、评估类和环境监测分析等环境商品的投入。需要尝试投资其他绿色能源类环境商品行业,合理分配资金投入量,防止形成对于某一类型产业的过度依赖。中欧双方经贸环境商品贸易应在环境商品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开拓新空间。另外,我国应不断发展环境商品产业,促进商品出口结构的升级,改变原有以粗方式生产与加工模式,向新兴经济增长方式迈进,最终提升国际竞争力水平。应有效发挥我国正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欧洲在资源有效型等方面成功经验与创新技术等优势,促使欧洲企业将先进技术、理念与管理经验与我国环境商品市场深度融合,实现企业间对接,打通中欧两大市场。

(四)启动环境商品投资协定谈判,搭建双向投资平台

中欧双边应共同采取行动,推动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应由各国负责对外贸易的部门牵头,集中收集海关出口信息、欧盟市场价格信息与环境商品进出口信息,与地方相关部门的终端联网,启动环境商品投资协定谈判,双边互相搭建投资平台,并依照环境商品、分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以便企业尽快调整环境商品出口价格。要加快实施环境商品投资相关协定谈判,创造环境商品市场准入畅通条件,为环境商品投资者和投资活动提供更多保护。另外,通过制定双边环境商品投资协定,帮助中欧双方进一步推进项目投资发展,加速中欧投资者进入对方市场的实际进程;并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权限,促使双边公司不受任何来源地与所有制构架的影响,在良好的投资环境中公平竞争。

(五)实施投资对象多元化新型战略,防止潜在金融风险

针对当前我国环境商品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应确认投资国家多元化新型战略,进一步拓宽的环境产业投资区域,充分减少其潜在金融风险。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同行的监管模式,经过自主组织构建或聘请代理等路径,准确分析投资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商品市场动态与行政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对环境商品产业的监控,尤其是对目前尚未形成改组,且投资较为集中的商品,即时调节环境商品资金投放金额、频度,稳步减少潜在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通过协同效应减少交易成本。利用多种方式扩大环境商品企业传统边界,促使企业外部非确定性交易合约转变成内部契约。例如,综合采用横向与纵向一体化投资方式,节约环境商品制作原料与营销成本,降低不必要的同业竞争与潜在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婧,刘霞.中欧环境商品贸易:趋势、问题与建议[J].国际经济合作,2015(08):78-83.

[2] 尹显萍. 环境规制对贸易的影响———以中国与欧盟商品贸易为例[J]. 世界经济研究,2008(07):42-46.

[3]陈燕.开放我国环境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机遇与挑战[J].统计与决策,2008(06):103-105.

[4]苏璟.环境商品自由化影响下的能源安全[J]. 现代经济,2008(11):94-97.

[5]杨干生,李金叶.环境商品的消费与投资心理学分析[J]. 经济师,2003(07):66-67.

[6]杜珍儿,张强.试析我国环境贸易的发展之策[J]. 商业研究,2005(16):129-131.

[7]马建平,曲如晓.我国气候友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9(03):87-91.

[8]蔡映纯.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J].全国商情,2010(05):93-95.
  [版权归原杂志和作者所有,第一论文网摘录自《对外经贸实务》,仅供学习参考www.001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