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管理论文 > >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的几个方法_旅游产业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的几个方法_旅游产业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日益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追求健康与长寿成为热门的旅游主题。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游客开始热衷于各类长寿养生旅游产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就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区,人们被该地区优美
关键词:南通,长寿,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发展,几个,方法,旅游产业

解闷的方法,卫倩平,前列腺炎好治不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日益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追求“健康与长寿”成为热门的旅游主题。在这一大环境的影响之下,游客开始热衷于各类长寿养生旅游产品,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巴马就成为了旅游的热点地区,人们被该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长寿文化氛围、淳朴的民族风情所吸引,纷纷到巴马旅游度假。国内学术界也从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产品开发、资源价值分析、气象保障等多个方面对巴马长寿的开发与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1—5]。地处江苏的南通市同样是有名的“长寿之乡”,该市的如皋更是被评为“世界第六长寿之乡”,但目前相关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本文从对该地区长寿旅游资源的分析与评价入手,探讨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前景。
  1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的特点
  1.1 长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众多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按照中国老年学学会的最新评选结果,南通的如皋、如东、启东等地均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其中如皋140多万人口中,百岁老人高达200多人,其总数位居全国县(市)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长寿之乡”。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为南通提供了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涵盖饮食资源(“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如皋萝卜皮等)、节庆资源(如皋长寿文化艺术节)、长寿习俗(尊老敬老风尚、健康的生活习惯、乐观积极的心态)、综合性长寿养生文化基地(中国长寿城,包括中华长寿博物馆、东方大寿星园、养生学院、温泉养生度假、国际长寿论坛等功能区)等方面。
  1.2 资源区位良好,交通便捷,可进入性较好
  南通位于江苏“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的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北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临上海、苏州,区位优势明显。一般而言,长寿旅游目的地往往处于偏僻地区,或者是高寒地带,而南通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从对外交通来看,近几年,宁通高速、新长铁路、兴东机场、苏通大桥、沪通铁路等交通通道的建设使南通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内部交通来看,南通已经建成覆盖各县市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各景区之间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联动,这就为更大限度地挖掘客源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 长寿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品牌打造初显成效
  长寿之乡的品牌是南通旅游发展的核心优势所在,南通较早地开始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全力塑造新的有竞争力的旅游项目。为南通旅游提供新的增长点。比如位于如皋市的东方大寿星园早已是闻名的长寿主题景区,目前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中国长寿城”建设,将养生运动、健康咨询、温泉度假、现代商业与中国传统长寿文化融为一体;以 “银燕”香肠、“玉兔”肉松、“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为代表的长寿食品已经开发成包装精美、质量上乘的旅游特产。与此同时,如东的“海鲜与长寿旅游”、海安的“河豚养生饮食”等新兴旅游产品也正在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
  2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2.1 资源禀赋因素
  旅游开发需要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特色所在,对其进行充分的挖掘、提炼、加工,才能形成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南通长寿旅游资源丰富,且品质较高,这就决定了南通长寿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将悠久多样的长寿文化融入到产品中去,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的开发原则,形成与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优势。
  2.2 市场需求因素
  客源市场的需求变化是进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风向标,南通开发长寿旅游资源需要在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游客的需求特征和消费心理,设计出对口的产品。当前旅游市场对长寿养生类旅游产品比较青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中华民族有着追求长寿养生的文化传统,这是开展长寿旅游的思想文化基础;②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亚健康现象正在逐步凸显,人们比往常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③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正催生出旅游界“银发市场”的持续升温,长寿旅游符合了这一潮流,必定会受到老年游客的钟爱。
  2.3 旅游基础设施因素
  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发展长寿旅游所必需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系统、解说系统等诸多方面,这些配套设施的条件将会直接影响到游客在南通的旅游体验。根据调查,南通目前已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旅游星级酒店,但是普遍缺乏与长寿养生旅游相关的设施与服务。在已有的长寿旅游景区中,配套基础设施仍停留在较低的层面,项目开发明显滞后于长寿旅游发展的需要。
  2.4 支持保障因素
  长寿旅游发展的支持保障因素主要有政策法规、环境保障、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多个领域。一方面长寿旅游资源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稀缺性资源,在开发中容易受到破坏,相当脆弱,这就需要政府做好先期的整体规划,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长寿旅游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长寿养生知识技能的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这是南通长寿旅游成功的重要因素。此外,生态环境的保护、投融资渠道的拓展创新都是长寿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2.5 利益相关方因素
  旅游产业是一个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综合性系统,它的发展会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方,最主要的有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者四个主体。各方的利益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国内有些旅游目的地已经发生过企业间恶性竞争、当地居民与游客发生抵触的现象,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协调处理好四方的利益关系,营造一个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旅游发展模式。
3 南通长寿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景
  3.1 客源市场前景广阔,开发潜力较大
  根据《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且老龄人数还会不断增加,参照国际标准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6]。这些老龄游客比较注重长寿养生旅游项目,而南通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老龄人既具备出游的经济实力,又有比较宽裕的旅游时间,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另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的上班一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陷入了“亚健康”的不良状况,他们也急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舒缓身心、调节情绪、健康养生的旅游目的地,以上两大因素为南通发展长寿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
  3.2 资源类型丰富,可开发多样化的长寿旅游产品
  南通丰富的长寿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在现有产品项目的基础上,将来可以挖掘开发长寿科学考察游、长寿文化体验游、长寿养生度假游、长寿胜地探秘游、长寿美食养生游、药膳养生旅游、会议养生旅游等众多旅游产品,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南通在长寿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以目标市场的需求和偏好为导向,紧紧围绕“长寿文化”主题,综合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大营销力度,比如目前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微博营销、微电影营销等手段,逐步打造南通长寿旅游的特色,树立长寿旅游的品牌。
  3.3 延伸长寿旅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乘数效应,据统计,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中的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南通长寿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拓展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长寿饮食文化资源为例,南通在推出“三香斋”白蒲茶干、“水明楼”黄酒等绿色长寿食品的同时,还可以推出长寿养生套餐、长寿食谱书籍,开放绿色蔬菜、野菜等长寿食品种植基地,进而开发长寿文化餐具、长寿音乐文化、长寿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形成以点带面的多产业发展格面。
  3.4 合作共赢,加快融入长三角黄金旅游圈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旅游产业发达的黄金地带,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周边城市都是中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南通要抓住区位优势,主动出击,以积极的姿态加快融入长三角黄金旅游圈。今后可由政府牵头,旅游相关企业紧密配合,将长寿旅游线路融入到长三角旅游经典线路中去,借助热点旅游城市与热门景点的名气,引导游客前来南通体验别有情趣的长寿之旅。
  4 结 语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到来,长寿健康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长寿养生类旅游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受到追捧,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日俱增。南通拥有宝贵的长寿旅游资源,应充分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资源禀赋条件和旅游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开发,实现长寿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参考文献:
  [1]赵涛.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旅游区域环境分析[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23(2):230-233.
  [2]李漫,吴良林,曾令锋.巴马长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5):109-113.
  [3]熊文慧.巴马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问题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8(4):47-49,99.
  [4]王娜.巴马长寿旅游资源分析及开发价值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3,54(5):98-100,104.
  [5]梁浩成,朱世海,黄梅丽.巴马长寿旅游发展的气象保障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3,34(2):34-57.
  [6]汤云云,陆林.黄山市养生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3):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