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金融毕业论文 > >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金融毕业论文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是此次危机的重要推手。本文对影子银行定义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 一、影子银行概念界定 目前,国外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进行资产证券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影响,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

王军霞现任丈夫李辉阳,天蝎网站推广优化,千里送鹅毛的故事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影子银行是此次危机的重要推手。本文对影子银行定义和信用创造机制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影子银行;货币政策

  一、影子银行概念界定

  目前,国外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是游离于银行系统之外进行资产证券化活动,是一种从事或促进杠杆和转换类活动的金融中介,它们不受监管,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具有高杠杆性。在国内,相比西方发达经济体,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影子银行起步比较晚,发展滞后,金融自由化和创新程度比较低。我国虽然也有影子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如私募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但是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大,缺乏成熟的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也不具备国外影子银行发展的基础――高度发达的衍生品市场和产品,这使得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处于低级阶段,也谈不上建立了真正意义上成熟的影子银行系统。

  二、信用创造机制介绍

  美国的证券市场为影子银行的产品创新性奠定基础,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其最重要的信用媒介就是高收益、相对风险低的证券化金融创新产品,通过产品进行一系列的信用评级、再抵押、再回购等操作,保持高度流动性。其信用中介的过程可以总结成五个步骤:产品设计阶段――产品信用增级阶段――资金收集阶段――贷款发放阶段――贷款回收阶段。

  (1)直接信用生成机制。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机制是“存款――贷款――派生存款”,影子银行理论上可以认为是“贷款――存款”的货币生成机制,这种生成机制可以迅速将证券化产品转变成货币资金,也可以随时遭遇货币枯竭。

  众所周知,担保贷款是影子信用创造的来源。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主要资金来源是其注册资本。信托公司通过直接发行信托计划产品,增强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在央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成为主要的资金供给者;典当行是通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

  民间金融,例如地下钱庄、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自然人、自然人与自然人之间发生的金融活动,而地下钱庄以放高利贷形式发放贷款,是游离于法律认可以外的非法“影子机构”,是一种非法的融资行为。这些影子银行虽然没有信用创造能力,但是杠杆率、流动性更高,扩大了信用规模。

  私募基金虽然在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占有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在国外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金管理公司从拥有大量闲置资金的个人手中募集资金,运用募集的资金购买其他企业的股权或债权。

  (2)间接信用生成机制。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依靠回购协议,私募基金等直接信用生成机制并不成熟,主要还是通过商业银行,间接扩大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第一,银信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为了超出信贷规模规定以外的贷款,避开银监会的监管,委托信托公司,对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包装,把它增级成为可以带来高收益的产品,吸收客户资金。

  第二,委托贷款。商业银行将贷款给收益好的规模大的国企,收取贷款利息,再由这些国企将贷款借给需要资金的中小型企业,银行作为中介,收取委托手续费。这类影子银行信用创造使金融市场资金更容易出入,规避了金融监管,成为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主要竞争者及补给者。

  三、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影子银行增加了货币供给来源。传统货币供给观认为只有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有货币创造的功能,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发放,商业银行通过存款派生机制进行信用创造。但是影子银行业务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增加货币供给,引导市场上的资金进入影子银行系统。

  2、影子银行扩大货币乘数,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影子银行利用高杠杆率,发放高风险的贷款业务,民间金融、高利贷设定的高利息导致金融市场的严重“脱媒”,影子银行体系的不断发展,使得大量货币资金游离在金融体系之外,在银行资产的比重下降,使上交存款准备金的基数减少,从而使商业系统的货币乘数增大。总之,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准备金制度限制,货币乘数增大。

  3、影子银行使得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影子银行造成社会对基础货币的需求降低,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从影子银行体系补充所需的流动性,补充资金不足。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减弱,大量的游离在货币政策传导体制之外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加快了货币资金的流动性,使得市场不再单纯依靠央行发行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

  (2)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1、影子银行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影子银行作为一种融资渠道,与银行贷款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金融创新的发展及影子银行体系的壮大会导致企业对银行贷款渠道的依赖性减弱,对银行贷款需求减少。

  2、影子银行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影子银行作为融资渠道,可以为居民提供短期融资甚至中长期贷款。居民和企业在获得资金后,可能会将资金投入资产市场,影响资产价格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大会推高资产价格水平。

  (3)影子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的影响

  1、影子银行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和可测性。影子银行在信用创造机制下产生的货币供给未准备纳入央行统计范围,致使央行统计的货币供应量小于市场上实际货币供应量,降低了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在这次次贷危机中,美联储在货币市场上购买了大量证券化产品,增加了基础货币量,致使影子银行信用创造的货币供应量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传统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失灵,各种层出不穷的理财产品、交易账户使得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发生变化,打乱了原有货币定义的界限,使得区分M1、M2、M3等不同层次的货币更加困难。

  2、影子银行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徐亚平在研究美国资产证券化过程时指出,一般的货币调控方式是通过对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调节来影响最终目标的实现。但在影子银行体系出现后,大量的金融机构参与货币的流转及证券化操作,加快了货币周转速度。央行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却很难直接控制货币的周转效率。因此,控制货币供给存量,并非就能实现对市场的流动性管理。而流动性在决定经济中消费、投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单纯控制货币供给,无法遏制融资总规模的扩大。

  四、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1)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是衡量货币政策效果的最终标准,影子银行已经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操作目标形成挑战,因此必须改善调整,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适当向利率中间指标倾斜,通过完善中介目标,巩固货币政策效果。

  (2)完善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改善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工具,降低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冲击作用。

  1、调整准备金统计口径。影子银行的存在使得资金从银行流向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同时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创立的理财产品形成的同业存款不需要提取法定存款准备金,因而需要将这部分资金纳入到货币供给的统计范畴,突破原有以信贷为主的统计口径。

  2、提高再贴现工具的作用效力。影子银行出现后,商业银行拥有更多途径得到外部融资,不需要借助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因此,一定要通过对现存的票据理财、变相票据“双买断”等操作加以规范。并且要通过颁布法律控制过度的银信合作,严格控制表外融资行为。

  3、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大力发展国债市场,尤其是短期国债发行和提高国债的上市流通币种,整合现在人为分割的国债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同业拆借市场、短期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加强各体系的协调合作,这样才能促进资金高效流动,形成合理的市场利率机制。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金融监管走向及展望[J].西南金融,2009.10.

  [2]易宪容.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9.12.

  [3]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12.

  [4]周丽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金融评论,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