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之不同表述及其
历史学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与“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之不同表述及其

摘要:摘要:在我们党的经典文献中,常常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等不同表述,事实上,这两种表述不仅概念不同,而且涵义也不同,体现的时代蕴涵更是不同,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本文仅就两个概念进行梳理,揭示其不同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精髓,活的,灵魂,不同,表述,及其,

超声波风速传感器,李东学已婚,华特吧

  摘要:在我们党的经典文献中,常常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等不同表述,事实上,这两种表述不仅概念不同,而且涵义也不同,体现的时代蕴涵更是不同,因此,我们不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本文仅就两个概念进行梳理,揭示其不同表述的基本蕴涵,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不能因为其核心和本质是一样的,就笼而统之说它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范文写作网 http://www.bixuanzl.com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涵;时代特质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1)11-0012-04
  
  在我们党的经典文献中,围绕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精致、最精彩、最本质的东西有过多重的表述,或者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者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等等。这两种表述,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时代寓意、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著作或讲话中,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等表述,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之表述,并且“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之表述至少有如下多种表述,而并不只表述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种。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的蕴涵
  马克思、恩格斯在自己的著述中使用过“精髓”概念,但他们却没有将自己创立的科学理论概括为“精髓”。马克思早年在研究黑格尔法哲学时说过:“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从政治、历史、经济、方法等视角做过不同的评述,但同样地,他没有提出过“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问题。
  列宁是第一个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念的人。1920年6月列宁所在《共产主义》一文中批评匈牙利的库恩,贝拉时说:“他全盘否定了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策略,完全忽视了最主要的东西。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在这里,列宁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毛泽东使用过“精髓”概念,但没有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念。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的观点时,明确指出“这一共性个性、相对绝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问题的精髓,实际上就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毛泽东之所以不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念,是因为当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被翻译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蕴涵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概念,但却揭示过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的问题。真正将“实事求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的第一人还是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有自己独特的认识。1977年9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第一次使用“精髓”这个概念。他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的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1978年9月,邓小平再次明确强调:“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由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的新境界。1992年2月,他再次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江泽民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后。也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表述为“实事求是”: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题为《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江泽民再次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以前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么只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要么只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还没有像这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等并列说,这是第一次全面概括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蕴涵
  相比较而言,江泽民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尤其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较多:1992年10月,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第一次使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提法,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这以后,江泽民多次使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的提法,直到1997年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为“邓小平理论”为止。
  1995年5月,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批准并印发了由中宣部组织编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纲要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肯定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1998年1月,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文中,江泽民又指出: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著作,“尤其要着重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把握这个精髓,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联系和它的统一科学思想体系。”
  2001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我们进

行不懈奋斗的核心思想。”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发展论并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蕴涵
  2003年6月,在由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印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作了全新的最完整的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很显然,这一全新的完整的概括与1998年1月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髓”的概括相比较,既是同一个思路、同一个话语体系,又是进一步丰富、进一步发展。
  二
  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或表述过“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或表述过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的灵魂,并且,表述主要有四种基本情况:一是表述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二是表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是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是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
  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论运用到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蕴涵
  列宁是第一个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概念的人。1920年6月在《共产主义》一文中列宁在批评匈牙利的库恩,贝拉时说:“他全盘否定了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策略,完全忽视了最主要的东西。他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这之后,列宁多次使用这样的概念。诸如:“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东西,就会抽掉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说:司徒卢威主义“采取马克思主义中为自由资产阶级所能接受的一切东西,指导争取改良的,直到阶级斗争(不要无产阶级专政),直到‘笼统地’承认‘社会主义理想’,承认资本主义要被一种‘新制度’所代替,而‘唯独’抛弃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唯独’抛弃它的革命性。”等等。
  毛泽东始终坚持列宁的这一基本观点,他也多次引用列宁的关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原话,诸如,他指出: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也始终强调,“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应当“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可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真正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主张,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接着写道:“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在我们党内造成了一种极坏的作风。”他说:列宁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今后应该改善这种状况。
  江泽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第一个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概念的领导人。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坚持运用好这个活的灵魂,坚持贯彻好这个基本要求。”这一讲话,不仅沿用了列宁、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提法,而且直接应用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工作路线在拨乱反正中的政治蕴涵
  就现有党的经典文献来看,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直接表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只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过这种情况。《决议》在评价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健康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93年12月,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非常明确地肯定原来决议的概括,他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所有这些方面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江泽民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第一次使用“活的灵魂”概念。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在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实践蕴涵
  自从2000年初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后,表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精致、最精彩、最本质的东西时,比较喜欢用“活的灵魂”来表述,而且他首创将“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000年10月,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一文中,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是他再一次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2月,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与党的建设结合起来,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思想,他指出:“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第一位的,……是马克思主义和我们党的活的灵魂问题。”4月,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8月,在山西省考察工作时江泽民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作风建设摆在第一位。关键是全党同志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

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发展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政治蕴涵
  江泽民不仅是第一位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人,而且还是第一位把“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人。2002年9月,他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在这里,他首次把“与时俱进”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并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联系在一起,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了空间扩展的特征和时代发展的特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内涵和外延。
  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后,坚持江泽民的“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观点,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创新性发展。2006年8月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个活的灵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学习《江泽民文选》,要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此外,列宁还曾把“无产阶级专政”、“唯物辩证法”等都称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总而言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不能因为其核心和本质是一样的,就笼而统之说它们的内容都是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希望不要再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之概念,直接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等就可以了。就目前党的经典文献来讲,马克思主义既有“精髓”又有“活的灵魂”之表述,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既有“精髓”又有“活的灵魂”之表述,对于邓小平理论来讲,则只有“精髓”之表述,而没有“活的灵魂”之表述,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邓小平文选(第3卷)L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9][24]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0]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5,
  [11]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1998年1月26日)[J],求是,1998,(4),
  [12][22][25][27][2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15][1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2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毛泽东,学习和时局(1944年4月12日)[A],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Z],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9]江泽民,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N],人民日报,2002-9-12(1),
  责任编辑 梅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