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网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美术学毕业论文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摘要:工艺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下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就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创新,提高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能力,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新的功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级工艺美术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美术教学
关键词: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礼服搭配,姜汝祥,爱不分乔乔

  工艺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下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就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创新,提高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能力,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新的功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级工艺美术论文,欢迎阅读参考。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美术教学在我国已由来已久,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渊源,可是教学体系的草创和建立却是近几十年的事,专业设置历史较短,课程和体系大都借鉴于西方。但是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本质的差异,所以我们也不应当一味的照搬照抄。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日本是众多东方国家中最先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西方文化与传统的东方文化之间的强烈的碰撞和冲击,与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如出一辙。日本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是热烈而执着的,在盐野米松的《守住手艺》中文版序言中这么写道:“其实如果寻根求源的话,这些手工的业种和技术,包括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都是来自中国。这些技艺在来到日本以后,是在风土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中慢慢地改变和完善的。但,还是有不少相通的东西存在至今。中国是被我们看作兄长的邻国。我们的文字、文化都来源于你们的国家。我们之间虽然有过一段不幸的历史,但是中国永远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可见日本民族对传统手工艺情有独钟。正是他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喜爱,才使他们在现代化的生活环境中仍然沿用着一些传统的器物,并将这些传统之物用新时代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用新的角度和思想去诠释和挖掘这些传统之物,让它们在沿袭传统的同时也更具时代之风貌。所以他们的作品体现了其特有的民族性,创作上也严肃认真、并善于探索,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继承优秀的传统风格时,又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趋同化、单一化的语境下,为发展现代化的国家提供启示和借鉴。日本在这条道路上的成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这种学习不光是从事工艺美术活动者的需要,更是需要作为工艺美术教育者的必修课,工艺美术的教育者更该把这种传承的精神和革新的思想传播给正在校园中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工艺美术教育要与时俱进,当下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就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对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分解组合创新,提高知识量与扩散思维能力,使现代工艺美术设计实现新的功用。从工艺的艺术性发展的角度看,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也要与时俱进,具备时代性、民族性、抽象性特点,追求幽默、滑稽、谐趣美等。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工艺,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包容、创新的观念,那么我们要如何树立包容和创新的观念呢?那就是有效开“产、学、研”的模式。产、学、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开展这一方法有很多途径,学校自身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工作室的模式,同时可以通过“校企结合”进行有效的补充,这是实现“产教结合”的有效办法,也给教师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就是积极的把企业生产与教学密切结合,互相支持和促进,实行“订单”式培养,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办学目的。学校可与用人企业合作,(如创意基地、装饰机构、雕塑艺术企业、手工作坊等组织)分派部分学生的生产和实习,承担部分实训项目的教学活动和培训项目,以及新兴课程的开发。此外,学校应积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校的管理模式真正引导学校工艺美术类教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开拓视野,做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只有走进生活并被生活化的工艺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而不是玩纯艺术,应该服务于生活。因为工艺美术的起源就是日常生活器物,是用来装点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用品,以前宫廷专用的贵重器具现在也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家居装饰。只有让传统的民族工艺品融入社会、融入生活,才可以焕发新的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之花。

  不仅如此,在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的技术,在工业发达的时代更应该了解技术的更新。传统的工艺其制作工具大多是手工工具,但进入工业化后,制作的一部分手工工具被机械工具所取代,手工艺中的劳动强度减轻,效率提高,有的甚至质量也因此得以提高。例如,在木雕的制作过程中,电动工具使得初步毛坯加工和后期的精加工更为省力,生产开始批量化,手工只是运用于细节工序的刻画,从生产经营来说,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是值得提倡的。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而新型的材料可以让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发出新时代的光芒,赋予其新的生命与活力。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既凝结着这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审美旨趣,又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民族工艺美术面对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技术和现代生活环境,必须以新的方式实现在功能和角色上的现代转型。

  只有作为“可持续的”一种文化资源,“活”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在现代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发挥作用。民族工艺美术的转型,既有其文化特征、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深层原因使然,又有其社会变革、历史机遇的有效把握,民族工艺美术的挖掘、继承、发扬和教育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的传统民族工艺美术,一定可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陈出新,得到继承和发扬,并且永葆青春。

  高级工艺美术论文

  一、工艺美术作为文化的历史传承

  衣食住行背后绵延着亘久的伦理价值和文化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历史生成的,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造物文化体系,包含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如何认识、选择和应用自然界的物质材料,怎样形成相应的工艺技术规范,如何以工艺技术为支撑进行创造,以及通过结构、造型、装饰等范式与规则,形成一定的表现形态,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物用、礼俗、审美的多种需求,是民族特色的认知方式、名物制度以及审美趣味的活态的集成。在认知意义上,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以“三才”观为代表的观物、造物理念,突出体现了民族特有的认知方式,即将事物置放到无限的宇宙系统框架之中去分析衡量,寻找其中的本质规律。如《考工记总叙》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强调一切工艺须符合自然生态的规律和特点,造物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发挥能动性。追溯到更早的“五行”观,所谓“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尚书洪范》),也是在宏观的生态体系中认知事、物及人的行为。

  这也是李约瑟所说的“欧洲哲学倾向于在实体中去寻求真实性,而中国哲学则倾向于在关系中去寻求”。工艺美术作为造物行为,在认知以及物质实现的过程中,经过天、地、人、物各类资源体系的总体思辨与价值整合,尤其生动而深刻地体现了民族世界观。在礼俗传统意义上,工艺美术所包含的名物制度,体现了历史上中国人生活最深刻的范式,即在“礼”的规定下,造物之人各尽其职,所造之物各就其位,物的体系得以形成。所谓“器以藏礼”,由各种式、图、样、谱集合而成的造物系统中包含着对人与人社会关系的表达与建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工艺美术被视作“再现历史的主要方式”,体现了“通过物体系的营造建设天下秩序的公共态度”,被认为近乎完美地解决了艺术性与标准化、个体与共同体等多种对立统一的问题。而且工艺美术承载的名物制度本身,基于对“器物”的统一理解,体现了深层次的文化凝聚力以及心理认同,也体现了造物活动对政治、经济、文化形态进行再造的可能。在审美的意义上,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规范化、程式化、符号化等装饰艺术的基本特征。不论建筑营建还是器物塑造,均整合了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形成民族文化的风格和特色。

  一方面,受文人学士强调修养内省、追求超凡脱俗的影响,宋代的陶瓷、明代的家具等工艺美术注重造型结构和材料自身的张力,尚古朴而不尚雕镂,重意境而不重华丽,形成了虚中见实、雅致淡泊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民间工艺美术往往坚持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以自由的表现手法体现原发的创作冲动,并形成了程式性的造型语言,大多造型、色彩强烈,体现了关于繁衍生息、趋福辟邪的企盼与抚慰等集体意识。此外,宫廷工艺美术更加追求装饰性,往往精雕细刻,豪华繁缛。整体上,传统工艺美术具有温柔敦厚、和谐圆满的美学意味,有机地将内容与形式、充盈与虚空、现实与理想统和为平衡、稳定的整体,表现出民族的自然意识和生命情调。应该说,工艺美术是一支鲜活的文化根脉,较之于文字典籍和习俗传统,更大程度上以造物形态,融合了一个民族历史的、集体的创造能力和文化表达,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认知与理解、对技术的应用、对礼俗规范的传达、对美的感知和把握,既以“形而下”的器物形态出现,也是“形而上”的道的载体,是民族传统文化有形的、活态的存在。它的传承与延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民族的文化生态、民族文化基因的存续、文化的认同与传播发展等等。

  同时应当看到,工艺美术作为典型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典型性不仅在于中国古人创造了灿烂的工艺文明,同时也深刻体现了我们民族心理结构的特点。诚如“李约瑟难题”所提出的,“在文艺复兴前和文艺复兴期间,中国在技术方面的影响占支配地位”,“高效马具、冶炼钢铁技术、火药和纸的发明、机械钟的基本的机械装置,诸如水排、龙骨车和把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的标准方法,同时还可以列举弧形拱桥和船尾舵航海技术。古代和中古时期默默无闻的中国工匠对世界的贡献要远比亚历山大的力学家和能言善辩的理论家多得多”。但在工艺技术上遥遥领先的中国,在近代科学兴起的过程中落后了。(图1)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能以优劣简单分析,但应该说,历史上发达的工艺本身反映了我们思维的特点,即更加重视实用,讲求经验。虽然一段时间以来,工业文明引发了生态、人文等不同程度的危机,但这并不是我们倡扬工艺美术的唯一原因,我们不能忽视自身在认知思维方面的特点,也不能斩断文化的根脉,盲目模仿。更深层次上,还是应当保持对文化的自省并开展全面建构。既要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理性能力,培育民族的逻辑思辨和抽象品格,提升认识能力,开掘理性生命力,也要延续工艺美术中蕴含的丰富的创造力。因此无论是反思还是借鉴,工艺美术都是我们当前经济和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二、工艺美术在当代中国扮演的角色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两度承担出口换汇的重任,由于投入小、见效快、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国家需要大量外汇的阶段,工艺美术面向出口,为筹集建设资金做出了巨大贡献。相关统计显示,1952年至1956年,手艺生产出口总额由建国前的几万美元迅速上升到2.44亿元人民币,其中1952年外销产值0.33亿元。1973年外销产值14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87.6%;1979年为26亿元人民币,占当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的69%。基于工艺美术在国家特殊建设时期的实际作用,从产业机制到专业教育,工艺美术一度得到国家层面的规划和发展。建国初,国家制定了“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系列挖掘、恢复和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生产逐渐恢复,一部分民间艺术形式的生产被纳入工艺美术生产范畴,形成以集体所有制经济形式为主体、城乡结合、专业生产与副业加工结合的生产体系。据记载,1954年11月,国务院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并在同年底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上,选举成立了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筹备委员会。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成立了手工业管理局(处、科),同时也建立了手工业联社筹备组织。1958年5月,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与轻工业部合并;1959年6月,中央发出《中央关于重新建立手工业管理机构》的指示;1961年9月,国务院恢复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领导。1965年初,国务院决定撤销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改建成立第二轻工业部,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合署办公。1970年4月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合并为轻工业部,1978年1月轻工业部与纺织工业部分开。简言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手工艺作为重要行业纳入轻工体系,由以往分散的、作坊式的生产走向集中,在规模上具备了现代工业组织化、产业化的特征。在生产发展的同时,工艺美术教育和研究也受到高度重视。1953年12月,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首次“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展出工艺品1000多件,并邀请著名艺人和工艺美术专家进行座谈。此后,“工艺美术”被确定为艺术学科、专业在当时的标准名称。全国各地手工艺研究机构、工艺美术院校纷纷建立,新工艺、新产品、新门类不断产生。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各地相继成立工艺美术院校,自1958到1964年间,即成立有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上海工艺美术学校、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河南工艺美术学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河北工艺美术学校等7所工艺美术学校。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山东工艺美术学校,主要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应该说,这种以出口换汇为主的特殊定位,与工业生产初始阶段的经济结构具有密切的关联,传统手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往往占据较大比重,作为传统手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工艺,大多在对外贸易中占据相当份额。同样的情况也曾出现在20世纪初的日本。相关记载显示,日本1904年的贸易额,是1868年的27倍多,其中,美术工艺品占有相当份额,所谓“日本制作品输至欧美诸邦者,除蚕丝(生丝)、绢布、绿茶外,大半为工艺品,由日本人特殊技巧所作。概言之,日本输出之产业,向文明低度之市场,则供以大工业所制之品料,向其高度之市场,则卖以特殊之工艺。此形势必当继续涉久,苟欲使其向文明诸邦之贸易益昌盛,则不可无诱掖美术工艺,益图其发畅”。就我国而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家统购统销及外贸为主的工艺美术发展,也包含着导致其转型甚至面临危机的一系列问题。首先,以出口换汇为主要目标,导致工艺美术品类发展不均衡,趋向于特种工艺。在“刺绣剪纸换拖拉机”的倾向下,一部分工艺美术形式纳入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同时,另一些工艺美术形式被弃于工业体系之外,工艺美术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局面;而且作为外商、外贸的专属领域,工艺美术品更趋向于摆设品、观赏品,以造型复杂、精雕细刻等为特点,与日常生活存在较大距离。(图2)此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工艺美术生产企业的产品由国家统购统销,导致工艺美术企业缺乏独立应对市场的能力,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面临困境甚至遭遇关停并转。对于商业价值的追求也使工艺美术发展存在重规模、轻文化的问题,虽然在规模上具备了现代工业组织化、产业化的特征,但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存在意义及相应的保护,剪纸、泥玩具等部分工艺美术品类在市场冲击下前景更为迷茫,从艺人员生活更加困难。因此,工艺美术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获得了相应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更深层的危机和考验。

  三、工艺美术的转型与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