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毕业论文 > >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寻求对艺术素质的培养
历史学毕业论文

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寻求对艺术素质的培养

摘要: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多年来一直是教师们为之争论的焦点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应该从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表象的训练。素描教学在引导学生艺术思维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描观念的培养,素描概
关键词:传统,素描,教学,寻求,艺术,质的,培养,

灌篮之青春无敌,吉川,九阴真经天梯赛

  摘要:高师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多年来一直是教师们为之争论的焦点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应该从内而外地激发学生的艺术感受,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表象的训练。素描教学在引导学生艺术思维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素描观念的培养,素描概念的理解。素描手段的表现以及画者的艺术内涵、艺术觉悟这些都直接决定着绘画作品的生命力。所以,艺术观念至关重要,艺术思维决定着艺术家内心的艺术世界。
范文写作网
  关键词:意识;思维;概念;表达手段
  
  美术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艺术人才的关键作用,虽然我们对自身专业努力钻研,对教学认真探索,但从越来越多的美术毕业生的作品中反映出的情况看还是令人担忧的:作品的艺术语言贫乏,艺术感受虚假,缺乏艺术生命的光彩。对这结果的形成,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教师对学生艺术培养方法运用之合理性更需要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偶有优秀的学生作品出现,但比例之悬殊令人不禁要问:是学生的素质不行还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做得不够好?笔者认为,后者多大于前者。通过笔者对素描教学的几点看法,希望能使教育工作者重新来审视我们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地对艺术教育有新的思考和定位。
  
  1 深入讲解概念。避免简单传授
  
  “构图”是素描学习中最先了解到的概念,也是了解得并不深入的概念,学生只知道把描绘对象安排成三角形等简单的布局,而对构图的多重作用却知之甚少。好的构图在表达意图方面能以一当十,因为构图的意思更接近设计的某些含义,在意大利语中,构图和设计是个意思,即构图是把个主题转变成一个最终与内容融为一体的空间结构。我们应教学生利用包含设计思想的构图来表达内容和情绪。
  美国人Ralph Cobum的作品《无常系列》中,作者利用大量等大的黑白两色三角形来组织画面,并按一定的秩序排列,虽没有什么具象的形象,但通过不同的组合我们视觉焦点随之变化,从而情绪也跟着起伏跌宕。简单的几何图形拼贴中所达到的目的正是素描构图的终极意义――即利用基本的形式,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引起观众情感的反应,从而有效地配合画面内容达到作者意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利用构图来表达主题,如:节奏、压力、紧张、舒缓等情感以及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作者的意图流动,这些都是构图的基本功,应重点讲解,对画面形式力量的理解可以更有效地把握形式,控制画面情绪。
  我们可以在籍里柯的作品《梅杜萨之筏》的构图中得到如何处理紧张情绪的启示,救生筏上的帆鼓足了风吹向画面的左方,形成了一个方向性极强的三角形直指画外,而呼叫求救的人们形成了另一个三角形指向画面的右方,两个三角形相互拉扯,暗示着自然力量与人的力量的抗争,整个画面由于两个三角形相互拉扯而充满了紧张的情绪。正是精妙的构图为该作品的思想和灵魂增色不少。
  
  2 培养素描意识,防止简单思维
  
  素描意识的培养是素描课应该重点强调的内容,同样艺术思维的培养也应是美术教学强调的重点,目前的教学状况是对学生只谈画法,不谈意识,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使学生缺乏素描观念,只进行表面特征的描摹,这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们首先认识素描训练首先是观念和认识方法的训练――即对整体认识和整体表现的培养,并且这种观念和认识是在以后的各科学习中发挥着普遍方法论指导作用的根本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应把素描意识的培养当作重点来抓,使学生在正确的认识方法下尽可能多的进行尝试,从传统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并不是片面地强调观念摒弃传统塑造,传统形体塑造有其必不可少的存在理由,因为它是造型的基础,但它只是造型基础中的一种,造型训练还有其他好多的方面,如“画面形”的训练,但在我们的教学中就提的不够。这就极易给学生造成误导,认为描摹就是素描的终极意义,学生们机械地课堂描摹,惟恐犯下结构不准确的“大错”,这应该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失误。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造型的多条路径及多种可能性,扩展他们的思维。
  
  3 拓宽训练和认识范围。提高艺术理论水平
  
  我们应该把风景绘画引入我们的素描课程设置中来,从大自然中可以得到各种需要的感受和形式,可以用来进行几乎所有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发挥学生感受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并有助于艺术观的培养。我们知道,当人与大自然交流的时候,总是心情愉悦和充满创造感的,因此会发现更多的兴趣点和表达方式,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同时要培养学生对发现的驾驭能力,也就是较高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因为感性的激情最终要靠理性的处理才能完美地传达出来。而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跟学生的知识面是成正比的,因此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认识水平提高了,就会知道如何调动各种造型因素,采用何种形式去表现对象。
  塞尚的《一棵树的速写》明确地表达出他的主观认识,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领会如何改正不顾总的空间组织而只顾个体物象这个常见病。他画树木的体积,不是去强调雕塑般的起伏,他驾驭着物体形状的轮廓线,使其开开合合,打破了树的体积。因此,树的各个形状之间及其周围的空气犹如树一般被充分塑造出来,空白犹如物体一样实在。表达出塞尚的艺术观,创造坚实的,画面需要的一种形式。
  与塞尚不同,达芬奇画树善于夸张树木分枝的交接点,表现出骨骼和肌肉般的连接方式,树枝优雅别致,宛如人体一般。这与达芬奇儒雅的人文主义世界观是相一致的。
  因此,画者们从不同角度去研究每个形状,而这个目的的实现需要画者有较强的理论认识水平,所以扩大训练范围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理论水平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4 尝试多种表达手段。避免概念化
  
  为了从个各方面理解素描,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工具来训练学生的表现力。长期的习惯使他们无法摆脱惯性的束缚。对“细”的片面理解使学生在对形体表面“惟妙惟肖”的描摹中获得一种满足,却不去考虑他的感受是否得以体现。因此我们不妨以表达感受为主题,抛开铅笔这种传统工具改用其他材料,以传达情感和培养素描意识为目的训练段时间。
  比如毛笔,保罗?克利在他的《自画像》((Youngman alrest))里就用了一种东方的毛笔,画出由厚到薄的线条,用稀释的墨水画大块淡彩效果,用干笔擦出些笔触,从而丰富了这种技巧。马蒂斯在某些作品中也使用毛笔,如《裸体与黑蕨》((Nudewithblackferns)),画面上充满了各种形式的线条,层次分明,语言丰富,而且形式统一,出发点明确,充分地展现了人物与环境的对比统一,虽然没有细节刻画,但是传递出作者观察的敏锐和观念表达的准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色粉笔,色粉笔的笔触既是平面的又是线性的,可以拿它来画素描和色彩,丰富学生的表现手段。夏尔丹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就是一幅色粉画。画面上有一个平滑的色调层次,在这个色调层次塑造出了有体积的人像,由于色粉画的特殊质感,画面似乎在光线中微微地颤动,表现出特定的光线氛围,传递出作者当时特定的情感。
  与其他视觉艺术相比,素描是门富有魔力的艺术,没有其他的媒介可以如此便捷地从思维过程走向形象,而不必受材料的繁琐准备的困扰。素描适于所有的造型手法,既可以直接反映周围的形式,也可以创造新的复杂的形式。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个有多种可能的而不是以某种通用的“技巧“去禁锢他们的宽松环境。
  总之,学生缺乏的不是好的思维,而是好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开阔他们的表现思路,这应该是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