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科学论文 > > 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群种类调查分析
生物科学论文

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群种类调查分析

摘要: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色彩艳丽、鸣声婉转多变而受到多方关注, 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一环。鸟类飞行迅速, 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可在适宜栖息地之间主动迁徙, 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1]。此外, 鸟类易于观
关键词: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群,种类,调查,分析,鸟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作者,2010江西中考数学,中国军事网址大全

摘要

  鸟类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色彩艳丽、鸣声婉转多变而受到多方关注, 构成了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一环。鸟类飞行迅速, 对环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可在适宜栖息地之间主动迁徙, 是监测环境、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生物[1]。此外, 鸟类易于观察, 分类特征明显, 监测手段简便, 对鸟类多样性的长期监测既可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又有利于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2,3]。鸟类尤其是水鸟是具有高度湿地特征的高等生物类群, 湿地鸟类种类繁多, 对湿地的变化敏感[4], 可作为指示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快速系统评价[5]。因此, 鸟类多样性监测已成为湿地保护的的主要措施之一[6]。

  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 最近10 a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河流类型国家湿地公园是占比最高的公园类型, 其数量占30%以上[7], 由于河流狭长蜿蜒, 其水陆交界面积占比高, 景观类型丰富, 是众多鸟类的适宜栖息地, 对河流类型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进行长期监测尤为有利。福建省全省大小河流总长度达12 850 km, 河网密度达0.1 km·km-2, 河流湿地面积为2 305 km2, 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27.7%[8], 但目前对福建河流湿地的鸟类监测工作还较为薄弱。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境内的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水土流失恢复区均开展了较系统的鸟类监测工作[9], 但汀江主河道还未开展相关工作。本研究对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开展长期监测, 系统调查汀江湿地鸟类多样性, 为汀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福建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群种类调查分析

  1、研究地概况

  福建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25°31'03″~25°38'05″N, 116°20'18″~116°24'54″E) 位于长汀县中南部, 涉及河田镇、三洲镇和濯田镇3个乡镇12个行政村, 公园总面积为590.9 hm2, 湿地总面积466.8 hm2, 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79.0%, 其中永久性河流209.2 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44.8%;洪泛平原湿地223.4 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47.9%;库塘湿地16.1 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3.4%;稻田湿地18.1 hm2, 占湿地总面积的3.9%。汀江湿地公园属河谷盆地和丘陵地貌, 以汀江及其支流为主体, 另有少量丘陵及谷地。湿地公园内河段全长21.3 km, 呈南北走向, 河宽90~240 m, 河道比降1.85‰, 两岸地形坡度25°~35°, 最高海拔323 m, 相对高差48 m, 为典型的永久性河流类型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具有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水、热、光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为18.3~21.5℃, 最高极端气温39.7℃, 最低极端气温-6.5℃。湿地公园主要植被类型可以分为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沼泽、水生植物、果园、茶园、农田等, 其中湿地植物以莲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水蓼 (Polygonum hydropiper Linn.) 、二歧蓼 (Polygonum dichotomum Blume) 、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 Mart.)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 、水竹叶 (Murdannia triquetra Bruckn.) 、水葱 (Scirpus validus Vahl) 、大漂 (Pistia stratiotes Linn.) 、长尖莎草 (Cyperus cuspidatus Kunth) 、两歧飘拂草 (Fimbristylis dichotoma Vahl) 、中华结缕草 (Zoysia sinica Hance) 等草本植物为主。

  2、数据与方法

  2.1、调查方法

  在汀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沿汀江及其支流南山河河岸设置5条调查样线, 样线长度介于0.8~1.2 km之间, 其中包括4条永久性河流湿地样线和1条洪泛平原湿地样线。河流湿地样线中, 窑下村、小谭村和曾坊村样线位于汀江干流;小溪头村样线位于支流南山河。洪泛平原湿地样线布设于三洲村湿地公园宣教展示区, 位于汀江和南山河之间。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2017年5月, 每月按顺序对5条样线各调查1次, 使用单筒望远镜和双筒望远镜分别对河道及河岸陆地方向进行观察, 记录所有观察到的鸟种, 采用直接计数法记录鸟类数量。如发现不易辨识的鸟类, 则使用数码长焦相机对其进行拍照, 参照《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0]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3版》[11]进行物种鉴定及居留型、地理型判定。

  2.2、数据处理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 (H) 和Gleason指数 (D) 计算鸟类多样性指数;采用Pielou指数 (J) 计算鸟类均匀度指数, 采用优势度 (Y) 计算优势种, 各公式如下:

公式

  式中:S为鸟类种类数;Pi为第i种鸟的个体数量占全部鸟种的个体数量的比例;A为单位面积 (hm2) ;fi为第i种鸟在各样线出现的频率。Y>0.02的鸟种为优势种。

  3、结果与分析

  3.1、鸟类区系和居留型

  本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2目40科118种 (表1) , 其中包括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黑翅鸢、赤腹鹰、普通⒑祧馈⒉蓰^、领鸺鹠、斑头鸺鹠和褐翅鸦鹃。本次研究记录到水鸟27种, 仅占全部鸟种数量的22.9%;非水鸟以雀形目鸟类为主, 共计27科73种。在鸟类各居留型中, 以留鸟为主, 共计68种, 占57.6%;冬候鸟27种, 占22.9%;夏候鸟16种, 占13.6%;旅鸟7种, 占5.9%。在鸟类各区系中, 以东洋界种最多, 共计50种, 占42.4%, 古北界种和两界广布种均为34种, 各占28.8%。

表1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名录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名录

  3.2、鸟类季节动态

  鸟类物种数量以秋季最多 (82种) , 夏季最少 (55种) ;个体数量以冬季最多 (3 242只) , 夏季最少 (1 399只) 。不同季节鸟类多样性指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 不同季节均匀度指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 (表2) 。

表2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季节动态
表2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季节动态

  全年共记录鸟类9 759只, 其中麻雀、白头鹎、白颊噪鹛、八哥、白鹭、红头长尾山雀、家燕、大山雀、小??、白喉红臀鹎、灰椋鸟、白鹡鸰和白腰文鸟为全年优势种;春季 (3—5月) 以麻雀、牛背鹭、家燕、白头鹎、白颊噪鹛、白鹭、乌鸫、黑脸噪鹛、棕背伯劳、八哥、黑领椋鸟、白喉红臀鹎和黄腹山鹪莺为优势种;夏季 (6—8月) 以麻雀、家燕、白鹭、八哥、白头鹎、大山雀、普通翠鸟和白颊噪鹛为优势种;秋季 (9—11月) 以麻雀、白头鹎、八哥、红头长尾山雀、小??、白颊噪鹛、灰椋鸟、白鹭、白腰文鸟、鹊鸲、白喉红臀鹎和白鹡鸰为优势种;冬季 (12月—次年2月) 以麻雀、白颊噪鹛、白头鹎、红头长尾山雀、大山雀、珠颈斑鸠、八哥、小??、白鹡鸰、北红尾鸲、灰椋鸟、领雀嘴鹎、白腰文鸟、白鹭和乌鸫为优势种 (表3) 。在27种水鸟中, 仅白鹭和小??为全年优势种。牛背鹭春季迁徙至汀江湿地公园繁殖, 成为春季优势种。其他记录频率较高的水鸟包括普通翠鸟、黑水鸡和白胸苦恶鸟, 其中普通翠鸟为夏季优势种。

  全年在湿地公园内分布较少, 记录数低于10只的鸟类有黄苇鳽、黑翅鸢、红胸田鸡、金眶鸻、斑头鸺鹠、暗灰鹃鵙、乌鹟、棕扇尾莺等43种, 其中留鸟17种, 占全部留鸟种数的25%;冬候鸟9种, 占全部冬候鸟种数的33.3%;夏候鸟11种, 占全部夏候鸟种数的68.8%;旅鸟6种, 占全部旅鸟种数的85.7%。

表3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优势度
表3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优势度

  3.3、不同类型湿地鸟类多样性

  本研究在永久性河流湿地记录到鸟类108种, 鸟类个体数量6 786只;洪泛平原湿地记录到鸟类77种, 鸟类个体数量2 973只。河流湿地和洪泛平原湿地均以麻雀、白头鹎和白颊噪鹛为最常见的鸟类。河流湿地鸟类多样性指数为3.602, 略高于洪泛平原湿地的3.465;而河流湿地鸟类均匀度指数为0.769, 略低于洪泛平原湿地的0.798。

  4、讨论与结论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动物地理区划位于东洋界, 本次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18种, 其中以东洋界的繁殖鸟为主, 湿地公园内全年主要优势种包括白头鹎、白颊噪鹛和八哥等东洋界繁殖鸟, 与福建省历年观测的鸟类区系组成相吻合[12], 也与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一致[9]。在秋冬季, 由于北方鸟类逐渐南迁, 湿地公园内冬候鸟和旅鸟数量增加, 使得秋季鸟种数量最高, 秋冬两季鸟类个体数量和鸟类多样性指数远多于春夏季, 且秋冬季鸟类均匀度指数较高, 说明湿地公园鸟类在秋冬季各鸟种间数量分布较为均匀。到了夏季, 湿地公园以留鸟和夏候鸟为主, 家燕、白鹭等夏候鸟成为优势种, 但鸟种数、个体数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均为全年最低。春秋季均匀度指数较低, 说明此时鸟类有集群现象。在湿地公园中, 由于洪泛平原湿地周边居民较多, 游客更多, 对鸟类的干扰更大, 导致其鸟类多样性指数低于干扰较低的河流湿地。此外, 洪泛平原湿地地形简单, 不比汀江和南山河蜿蜒曲折, 其景观多样性较低, 使鸟类对洪泛平原湿地的利用较为均匀, 其均匀度指数高于河流湿地。

  湿地公园内景观、植被类型多样, 植被覆盖率高, 鸟类多样性较高, 其Gleason多样性指数 (18.49) 接近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63) , 但有一些本地有分布且常见的鸟类未记录到, 如啄木鸟目大斑啄木鸟等。湿地公园鸟类以雀形目为主, 共计73种, 占全部鸟种数的61.9%, 湿地公园内水鸟记录到27种, 占比仅为22.9%, 与湿地公园占地79%的湿地面积不相匹配。其原因在于湿地类型较为集中, 以永久性河流湿地及洪泛平原湿地为主, 辅以少量稻田和库塘湿地。且湿地公园周边人口较为密集, 对水鸟形成一定干扰, 影响鸟类物种组成[13]。上述现象在汀江湿地公园的反映, 体现为利用芦苇、灌丛、农地等作为栖息地的小型雀形目鸟类较多, 水鸟以鹳形目等涉禽为主。游禽对人类活动敏感, 故该湿地游禽种类少, 仅记录到小鸊鷉、斑嘴鸭和红嘴鸥。此外, 夏秋两季为人类活动较频繁时期, 而5—7月恰恰是夏候鸟繁殖季节, 导致湿地公园各居留型鸟类中, 观测到的夏候鸟和旅鸟种类和数量最少。

  基于本次调查的鸟类情况和湿地公园周边现状, 对汀江湿地公园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1) 对湿地公园内各湿地类型合理规划, 建设不同深度水位湿地, 提高湿地类型多样性, 为不同鸟类提供适宜栖息地; (2) 在林木植被茂盛的河段, 选择性地封闭一侧河岸道路, 减少人为干扰, 有效增加包括游禽类在内的各种水鸟多样性; (3) 在鸟类繁殖期和迁徙季节加强巡护工作, 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的干扰; (4) 加强鸟类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周边社区鸟类保护意识, 引导居民开展鸟类识别、监测等志愿工作。

  参考文献
  [1]JIA Y, JIAO S, ZHANG Y, et al. Diet shift and its impact on foraging behavior of Siberian Crane (Grus leucogeranus) in Poyang Lake[J]. PLoS One, 2013, 8 (6) :e65843.
  [2]GREGORY R D, NOBLE D, FIELD R, et al. Using birds as indicators of biodiversity[J]. Ornis Hungarica, 2003, 12/13:11-24.
  [3]BART J. Monitoring the abundance of bird populations[J]. The Auk, 2005, 122 (1) :15-25.
  [4]张强, 马克明, 李金亚, 等.不同尺度下停歇点湿地对迁徙水鸟的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 2017, 37 (8) :2 520-2 529.
  [5]刘云珠, 史林鹭, 朵海瑞, 等.人为干扰下西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冬季水鸟的响应[J].生物多样性, 2013, 21 (6) :666-676.
  [6]王强, 吕宪国.鸟类在湿地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J].湿地科学, 2007, 5 (3) :274-281.
  [7]吴后建, 但新球, 舒勇, 等.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J].湿地科学, 2015, 13 (3) :306-314.
  [8]周冬良.福建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 2004, 31 (4) :122-125.
  [9]王学兵.福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 2017, 37 (3) :66-69.
  [10]约翰·马敬能, 卡伦·菲力普斯, 何芬奇.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卢何芬, 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11]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M]. 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12]唐兆和, 陈友铃, 唐瑞干.福建省鸟类区系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6, 12 (2) :77-87.
  [13]陈甲红.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春夏季鸟类资源调查[J].山西林业, 2017 (6) :24-25.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bixuanzl.com/20191130/1670238.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