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工毕业论文 > > 竞争压力视角下的企业研发投资行为选择_工业经济论文
理工毕业论文

竞争压力视角下的企业研发投资行为选择_工业经济论文

摘要:摘要:经济步入新常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主要从竞争压力的视角出发,利用具有产品差异的Bertrand模型来分析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选择行为决策,找出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竞争性影响因素。由模型发现,不同的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不同。
关键词:竞争,压力,视角,企业,研发,投资,行为,选择,工业,经济论

购买藏獒,昨夜谁为吴会吟,杂文报

  摘要:经济步入新常态,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主要从竞争压力的视角出发,利用具有产品差异的Bertrand模型来分析企业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投资选择行为决策,找出影响企业创新选择的竞争性影响因素。由模型发现,不同的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不同。产品替代程度提高会促进企业过程创新,减少产品创新;过高的进入成本会促进过程创新减少产品创新;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同时提高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因此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是复杂的,要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中进行权衡。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内生创新机制,扩大内需并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同时创新激励要在在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的权衡。 
  关键词:Bertrand模型;竞争压力;研发投资;行为选择 
  一、 引言 
  自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逐步步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增长速度换挡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由2001年~2011年的10.4%下降到2012年~2015年的7%~8%(黄群慧,2014)。经济发展不能再主要依靠粗放型的发展,忽视环境保护,透支人口红利,而应该主要依靠结构调整、创新驱动、素质提升和公平分享为主——经济“新常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结构调整,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必然要转型,制造业升级以及服务业比重扩大,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创新。不过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不可避免会出现成本上升、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强的多重压力,因此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自主创新。虽然近些年我国企业创新投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不过企业在创新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资金来源单一、创新环境不完善、企业家创新意愿不足等(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5),这也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中国正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文献综述 
  创新是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新的活动的总称。包括过程创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创新)和产品创新(研发新产品或者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增长的动力,找到创新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有关市场竞争与创新的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创新研究先驱Schumpeter,他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引入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引入新的生产要素及其重新组合。这里的新的生产要素指的是新的生产函数、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市场、新的原材料、新的组织方式。Schumpeter认为通过创新可以产生暂时的垄断租金,从而垄断能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创新动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希望通过创新逃离竞争,得出竞争提升企业创新动机(Arrow,1962)。20世纪70年代卡曼和施瓦茨引入市场竞争的影响,回答了市场结构对于创新的影响。Aghion(2005)认为市场竞争和创新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且构建了一般性理论模型用于解释这个关系。随之大量研究则主要利用不同的国家数据来对倒U型关系进行验证以及拓展。对于我国企业创新行为与竞争的关系也有大量学者研究。杨亦明将个人理性约束(IR)与激励相容约束(IC)引入,构建了国有企业的最优创新激励合约模型,得出最佳风险系数和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也有学者使用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企业规模和专利数量之间的关系(周黎安、罗凯,2005),使用民营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企业规模等竞争因素对民营企业行为的影响(朱恒鹏,2006),利用微观数据研究中国情景下竞争对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张杰,2014)。以中国为案例,研究关于创新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政府干预学说、金融抑制学说,要素扭曲说以及政府补贴扭曲等论断,但是恰恰可能忽视了竞争对于创新的基础性作用。本文主要借鉴Vives(2008)的理论框架,以产品异质的Bertrand竞争作为分析基础,从竞争的角度用理论模型来分析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创新的内在研发动力提供理论支持。 
  三、 竞争压力下的企业创新投资选择模型 
  1. 企业创新投资选择的竞争效应分析。竞争压力对产业内部的创新活动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熊彼特效应”,竞争会使得一些较差的企业被淘汰,企业数目减少,减少了产业内企业的超额利润,降低剩余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也就是说竞争不利于创新,而垄断可以增强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逃离竞争效应,即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创下新来逃离与产业内其他企业竞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竞争有利于创新。那么竞争究竟如何影响创新,要看这两种效应的相互作用。在文章中竞争压力用市场容量、进入成本以及产品的可替代程度来表示。 
  2. Bertrand模型思想。Bertrand模型分析的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各企业如何进行价格竞争博弈。实际竞争中,消费者对每个企业产品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特别是在企业数量较少的市场结构中,每个企业定价策略的不同对于企业产品需求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定价是企业决策中最基本的战略。Bertrand模型分析研究寡头垄断企业的价格竞争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存在Bertrand 悖论,我们使用具有产品差别的Bertrand模型来分析。基本思想:企业之间同时决策;给定其他企业的价格,每个企业选择自己的价格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1)模型框架。我们假设该市场可以自由进入,没有进入规制。企业的数目(n)是内生的,需要由模型来决定。市场具有产品差异化,选取产品差异来比拟企业之间的区别,以及避免Bertrand悖论。 
  定义一个二阶段静态非合作博弈:在第1期,每个企业进行是否推出新产品决策(产品创新),若进行新产品决策需要支付一个固定的进入费用,但这个阶段是不可观测的。在第2期,每个企业同时选择用于降低生产成本的研发支出与价格。

  3. 竞争压力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由式(2)可知,对于企业研发投资行为影响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替代弹性?滓、市场容量S与进入市场成本F。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市场进入成本F对利润有直接的负影响,而产品替代弹性?滓与市场容量S是通过影响企业的产出x*i来影响利润。且这三个因素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到企业数目n的变化,最终影响到利润。 
  过程创新,由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产出会增加,因此,若竞争压力(产品替代弹性、市场容量以及进入成本)主要影响到的是企业的产出,则企业会选择进行过程创新增加产出。产品创新,主要取决于进行产品创新所得利润与进入成本之间的差额,若竞争压力(产品替代弹性、市场容量以及进入成本)的改变使得该差额为正值,企业产品意愿会增强。 
  (1)增加市场容量S,提高竞争程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市场容量S,增强竞争压力,直接会影响到企业的数目n,不过企业数目n增加的比例要小于S增加的比例(Dixit & Stiglitz,1977)。企业数目n增加,在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消费者对于单个企业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总供给增加使得博川德均衡价格下降,又会使得对于单个企业的需求上升。不过前者产生的效应大于后者(Vives,2008),总体来说企业数目n增加会使得消费者对于单个企业的需求下降。不过,S增加的比例大于n增加的比例。因此,S增加最终会提升单个企业的产出,提升企业进行过程创新的意愿。增加S,由(2)可以得出企业利润会增加,提升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的意愿。   
  (2)提高产品替代弹性,增加竞争压力。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产品替代弹性,竞争加剧,最终会使得博川德均衡价格下降,消费者对于单个企业的需求随之增加,这样会使得企业产出增加,最终增加企业过程创新意愿。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会使得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利润空间下降,减少新企业的进入数目,产品创新可能会下降。 
  (3)增加进入成本F,降低竞争程度。增加进入成本,竞争压力下降,市场结构中垄断因素增强,这也就意味着在位企业产出会增加,增强了企业过程创新意愿。另一方面,进入成本增加,降低企业数目,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意愿下降。 
  可以发现,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是复杂的,要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中进行权衡。提高产品替代程度或者进入成本,会增加企业过程创新的意愿,降低产品创新的意愿。市场容量的增加对企业的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有正的影响。 
  四、 我国企业创新激励的启示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需要转变经济方式,发展需要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发展,势必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根本途径来自于企业内部,提高竞争是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张杰,2014)。竞争不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相对不足。但是从上述理论模型发现,竞争压力对于创新激励是复杂的,要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中进行权衡。 
  1. 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根本性的制度激励就是要继续推进强化市场化公平竞争为主的市场化改革,打造出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克服体制机制瓶颈,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国有企业由于具有优势的垄断地位,外资企业由于拥有超国民待遇,使得竞争作为内生激励机制发生扭曲。因此,强化市场化公平竞争的重点就是要打破企业的各种显性、隐形行政垄断,打破地方保护主义,逐步取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等各种优惠政策。否则,对于外资来说,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门槛降低,进而向中国转移的技术含量降低,创新激励下降。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政府和市场的权利边界要进行清楚的界定,从根本上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政府补贴等。 
  2. 发挥企业创新机制,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意愿。产业结构升级,关键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首先企业需要提高创新意识,改变创新思路,加大对核心技术大的开发和应用。同时还需要注重人才的引进,加强产学研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和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其次企业家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最重要大的推动者,要主动提高企业家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政府政策要着重对于企业不同方式的自主创新的引导、扶持与激励,进一步强化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创新(产品创新),使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创新制造业生产体系和流程(过程创新)。对于政府来说,要着重建立良好且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形成适度竞争市场环境,真正从内部激发企业创新意愿。 
  3. 在过程创新与产品创新之间的权衡。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该寻求创新,努力增强内生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创新包括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企业的创新由市场力量推动,适度大的市场竞争能更有利于企业各种创新行为的选择。不过市场结构不同,行业特征不同,竞争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需要在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之间进行权衡。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除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也是关键。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并不能只关注技术创新或者产品创新。传统产业的创新更多是过程创新,创新不一定要将原来具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变成一个高技术产业,而应该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过程创新,否则连原有竞争优势也会丧失。因此,建设创新国家的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关注企业的不同的创新选择潜力。 
  4. 扩大内需,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增大市场规模,提升竞争压力,无疑会同时提升企业的产品创新意愿和过程创新意愿,进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继续加大对国内市场规模的培育和开发,形成规模化的国内市场。为此,关键就是要推动市场化改革,必须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并要建设法治社会,为企业提供一个提升创新能力的环境。同时要通过深化税收、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其次要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提高国际市场规模。经济步入新常态,企业要抓住海外并购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的两大商机。而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背景下,企业既需要着眼于全球高端但同时仍需要立足企业自身优势下去优化产业管理体制,研发创新激励机制并完善品牌营销支持政策,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外资的进入对于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要更多地鼓励企业进行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注释: 
  ①主要研究同一市场的产品,故?滓小于0表示的产品互补不在探讨范围内。替代弹性越小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反之意味着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小。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中国工业经济,2014,(10). 
  [2]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新常态下等的企业创新:现状、问题与对称——2015中国企业家成长与发展专 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2015,(6). 
  [3] 张杰,郑文平,翟福昕.竞争如何影响创新:中国情景的新检验.中国工业经济,2014,(11). 
  [4] 周黎安,罗凯.企业规模与创新:来自中国省级水平的经验证据.经济学季刊,2005,(2). 
  [5] 朱恒鹏.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民营企业创新行为.世界经济,2006,(12). 
  [6] 胡雅蓓,张为付.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市场结构与国际化——基于中国企业微观数据的Probit模型研 究.国际贸易问题,2015,(6). 
  [7] Aghion, P., Bloom, N., Blundell, R., Griffith, R.and Howitt, P.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An Inverted-U Relationship[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12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约束、空间外溢效应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研究”(项目号:14CGL065);安徽财经大学2016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与集聚经济关系分析”。 
  作者简介:黄晓玲(1962-),女,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王丽芳(1980-),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6-09-17。 出处: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王丽芳 黄晓玲